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房地产市场是促进一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行业,既关系国民经济的发展,又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本文通过阐述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分析税收在调节房地产市场中所存在的问题,对促进我国房地产健康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这对目前我国调控房地产行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房地产 供需矛盾 税收政策
近年来,我国房价过高的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013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即“国五条”。这也是继“国八条”“国十一条”之后,对房地产市场的又一严控措施。从历次国务院出台的调控措施中,我们都能看到税收政策的身影。然而,从现实执行的情况来看,这些政策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思考我国税收政策在调节房地产中的缺陷,使其真正发挥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房地产市场的基本情况
(一)供求矛盾突出,房价上涨过快
为了更好的说明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我们有必要对我国房地产市场需求做一个简单的分类。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保障性需求、改善型需求、投机性需求。
我国目前贫富差距较大,中低收入者所占比重较大,因此保障性需求也最为旺盛。同时,由于保障性住房的供给主要是政府提供,而根据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发布的调研报告,以2009年为例,截至8月,我国地方保障性住房完工率仅为23.6%,这显然无法满足保障性需求。在改善型需求方面,这一人群主要集中在中等或中偏上收入者。由于这一人群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因此,对住房需求也比较大。然而,由于我国土地供应采取严格国有和控制,每年对这一部分的住房供应也是有限的。同时,我们认为,由于后者投资、投机性需求的存在,使得一部分改善型住房的供给也相应减少,这使得供求矛盾更为突出。在投资、投机性需求方面,由于这一需求主要是基于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因此,这一人群保有大量的闲置住房。这种挤占紧缺资源的行为无疑会助推房价的上涨。同时,我们都有一个基本认识,那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是可以自由流动的。同样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也是流动的。由于我国保障性住房供应严重不足,这势必会导致相当一部分人流入商品房市场,即出现“贷款买房”现象的大量出现。这种交叉性供求矛盾的推动,是房价过快上涨的又一诱因。
(二)利益格局复杂,调控难度加大
我国房地产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十分错综复杂的利益格局,这使得我国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难度日益加大。一方面,我国从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后,中央和地方实行分税制,这使得地方政府财力急剧下降,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地方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这就会导致中央和地方在政策制定和执行方面产生矛盾。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的“巨头垄断”现象的出现,容易使中央的调控政策削弱。同时,因为垄断的出现,就会出现政府和房地产市场的博弈,这使政策很难在短期内见到成效。
二、税收在调节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一)房地产开发环节税费太重
我国在现行的税法体系中,涉及房地产行业的有:营业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多个税种。而且各地还根据实际情况,在房地产行业征收大量的费用。出现了税费交叉,税费混乱的局面。根据国内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仅从房地产企业开发的费用上看,有的地方的收费项目就多达50多项,各项费用占销售收入的35%左右,相当于经营成本和费用的70%。从这些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政府税费过高是房地产市场调节失灵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在流转环节税负转嫁现象严重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调控手段都集中在流转环节,税负极易转嫁。从2005年“国八条”的出台,到2013年“国五条”的发布,我国利用税收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节的力度不可谓不大。虽说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有所遏制,但房价总体还是呈现上涨趋势,没有在人们承受的合理区间内。在流转环节征税,会促使开发商和出让人将税收考虑在成本之中,通过提高房子的售价来弥补这一损失。就以2013年国务院出台的“国五条”为例,在“国五条”中,明确规定,对二手房交易按差价的20%征收个人所得税。这一细则的出台,不少学者担心,对二手房流转环节征税,只能助推二手房价格的上涨。细则出台一周,北京二手房交易量增加279%,也反映出民众对此的担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房地产流转环节征税,会使其成为进一步推动房价上涨的催化剂。
(三)在房地产保有环节税收过低
在房价预期上涨的情况下,投资投机性需求会不断扩大,要想根本遏制这种势头,就应该对房地产持有环节进行征税。而目前,我国房地产发生自然增值之后,政府缺乏有效地税收手段参与分配,只能任其完全由房产所有者独占。那么,在我国这样一种房子刚性需求,供给不足的条件下,就很容易出现开发商扭曲销售的行为,出现房源空置,甚至捂盘惜售的现象。而广大居民也在利益的驱动下,投资投机性行为不断增加。
(四)缺乏刺激增加有效供给的税收政策
目前,我国现行的税收政策中,大多都是就住房需求方面给予了税收优惠政策,而在刺激有效供给方面还有待完善。一方面,在保障性住房方面,由于利润低,开发周期长,政府和开发商即使在国家优惠政策的情况下都不太愿意从事,更何况,目前这方面的税收优惠尚小。另一方面,我国在商品房供应方面,没有形成系统的、综合的税收配套措施,这对开发商而言,显然缺乏吸引力。
三、调节我国房地产的税收政策建议
我国调节房地产的税收政策具体应该立足于:一方面要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加大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供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增加有效供给,缓解供需矛盾;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房产保有环节的征税,从源头上有效地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再者,要降低房价,还应有效地减少和取消房地产开发环节的多项费用,切实降低房地产开发环节中的成本。我们相信,通过税收作用的有效发挥,再加上相应政策的协调配合,房地产市场一定能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荣胜,于子洋.房地产市场的供给需求与税收政策调节作用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0(3).
[2]胡历芳.浅谈如何优化税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节[J].中国经贸.2011(8).
[3]高远.运用税收手段调节房地产市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24).
【关键词】房地产 供需矛盾 税收政策
近年来,我国房价过高的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013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即“国五条”。这也是继“国八条”“国十一条”之后,对房地产市场的又一严控措施。从历次国务院出台的调控措施中,我们都能看到税收政策的身影。然而,从现实执行的情况来看,这些政策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思考我国税收政策在调节房地产中的缺陷,使其真正发挥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房地产市场的基本情况
(一)供求矛盾突出,房价上涨过快
为了更好的说明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我们有必要对我国房地产市场需求做一个简单的分类。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保障性需求、改善型需求、投机性需求。
我国目前贫富差距较大,中低收入者所占比重较大,因此保障性需求也最为旺盛。同时,由于保障性住房的供给主要是政府提供,而根据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发布的调研报告,以2009年为例,截至8月,我国地方保障性住房完工率仅为23.6%,这显然无法满足保障性需求。在改善型需求方面,这一人群主要集中在中等或中偏上收入者。由于这一人群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因此,对住房需求也比较大。然而,由于我国土地供应采取严格国有和控制,每年对这一部分的住房供应也是有限的。同时,我们认为,由于后者投资、投机性需求的存在,使得一部分改善型住房的供给也相应减少,这使得供求矛盾更为突出。在投资、投机性需求方面,由于这一需求主要是基于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因此,这一人群保有大量的闲置住房。这种挤占紧缺资源的行为无疑会助推房价的上涨。同时,我们都有一个基本认识,那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是可以自由流动的。同样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也是流动的。由于我国保障性住房供应严重不足,这势必会导致相当一部分人流入商品房市场,即出现“贷款买房”现象的大量出现。这种交叉性供求矛盾的推动,是房价过快上涨的又一诱因。
(二)利益格局复杂,调控难度加大
我国房地产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十分错综复杂的利益格局,这使得我国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难度日益加大。一方面,我国从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后,中央和地方实行分税制,这使得地方政府财力急剧下降,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地方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这就会导致中央和地方在政策制定和执行方面产生矛盾。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的“巨头垄断”现象的出现,容易使中央的调控政策削弱。同时,因为垄断的出现,就会出现政府和房地产市场的博弈,这使政策很难在短期内见到成效。
二、税收在调节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一)房地产开发环节税费太重
我国在现行的税法体系中,涉及房地产行业的有:营业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多个税种。而且各地还根据实际情况,在房地产行业征收大量的费用。出现了税费交叉,税费混乱的局面。根据国内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仅从房地产企业开发的费用上看,有的地方的收费项目就多达50多项,各项费用占销售收入的35%左右,相当于经营成本和费用的70%。从这些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政府税费过高是房地产市场调节失灵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在流转环节税负转嫁现象严重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调控手段都集中在流转环节,税负极易转嫁。从2005年“国八条”的出台,到2013年“国五条”的发布,我国利用税收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节的力度不可谓不大。虽说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有所遏制,但房价总体还是呈现上涨趋势,没有在人们承受的合理区间内。在流转环节征税,会促使开发商和出让人将税收考虑在成本之中,通过提高房子的售价来弥补这一损失。就以2013年国务院出台的“国五条”为例,在“国五条”中,明确规定,对二手房交易按差价的20%征收个人所得税。这一细则的出台,不少学者担心,对二手房流转环节征税,只能助推二手房价格的上涨。细则出台一周,北京二手房交易量增加279%,也反映出民众对此的担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房地产流转环节征税,会使其成为进一步推动房价上涨的催化剂。
(三)在房地产保有环节税收过低
在房价预期上涨的情况下,投资投机性需求会不断扩大,要想根本遏制这种势头,就应该对房地产持有环节进行征税。而目前,我国房地产发生自然增值之后,政府缺乏有效地税收手段参与分配,只能任其完全由房产所有者独占。那么,在我国这样一种房子刚性需求,供给不足的条件下,就很容易出现开发商扭曲销售的行为,出现房源空置,甚至捂盘惜售的现象。而广大居民也在利益的驱动下,投资投机性行为不断增加。
(四)缺乏刺激增加有效供给的税收政策
目前,我国现行的税收政策中,大多都是就住房需求方面给予了税收优惠政策,而在刺激有效供给方面还有待完善。一方面,在保障性住房方面,由于利润低,开发周期长,政府和开发商即使在国家优惠政策的情况下都不太愿意从事,更何况,目前这方面的税收优惠尚小。另一方面,我国在商品房供应方面,没有形成系统的、综合的税收配套措施,这对开发商而言,显然缺乏吸引力。
三、调节我国房地产的税收政策建议
我国调节房地产的税收政策具体应该立足于:一方面要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加大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供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增加有效供给,缓解供需矛盾;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房产保有环节的征税,从源头上有效地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再者,要降低房价,还应有效地减少和取消房地产开发环节的多项费用,切实降低房地产开发环节中的成本。我们相信,通过税收作用的有效发挥,再加上相应政策的协调配合,房地产市场一定能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荣胜,于子洋.房地产市场的供给需求与税收政策调节作用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0(3).
[2]胡历芳.浅谈如何优化税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节[J].中国经贸.2011(8).
[3]高远.运用税收手段调节房地产市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