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主要结合笔者多年在医院新生儿护理中的经验和总结,着重针对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新生儿护理风险的预防措施,以供新生儿护理人员参考。
【关键词】 新生儿护理 风险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R2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5-0203-01
1 引 言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自我保健意识和法律观念逐步提高,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新生儿室作为医院的高危科室,是进行监护及治疗的重要科室,作为新生儿室的护士,只有充分认识护理工作中相关风险因素,才能有效避免风险,减少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现将新生儿室护理风险与防范报告如下。
2 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分析
2.1 医院感染的风险
新生儿室是一个结构相对独立,相对封闭,拥有现代化仪器设备,无菌要求较严格的特殊工作环境。新生儿室是集中监 护和治疗的地方,也是院 内感染的高发区,易发生各种感染。如新生儿室内空气、物表、工作人员的手消毒不严格,新生儿使用的物品未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终末消毒不合理等,均可造成患儿的感染。当然也有患儿 自身因素,如早产儿抵抗力低下,易发生皮肤、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等。
2.2 新生儿损伤的风险
新生儿室是一个无家属陪护的病房,护理人员如看护不当易发生各种损伤及意外;如输注高渗液体、多巴胺、脂肪乳等刺激性药物易发生渗漏,致使穿刺部位发生静脉炎甚至皮肤坏死的损伤; 新生儿沐浴时,水温过高易发生烫伤;行蓝光治疗时,易发生抓伤等。
2.3 法律纠纷的风险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各种医患纠纷越来越多, 特别是在新生儿无人陪护时,新生儿病情重、变化快,一旦发生病情变化如果医护人员与家属之间缺乏沟通,极易造成法律纠纷。另外,新生儿室的费用比较昂贵,如护理服务态度不到位,均易导致护患关系紧张。
2.4 医疗设备管理不当的风险
新生儿室存放和使用多种仪器,如使用不当可造成严重事故的发生;多种仪器同时使用 时,用电负荷过大,易造成断电、漏电,造成火灾。 使用氧气时可致室内氧气浓度升高, 如遇明火易发生火灾。
2.5 护理病历书写的风险
新生儿护理记录不规范,不及时准确,不能反应护理行为,出现纠纷时无法作为有力的证据。还有一些护士违反病历书写规范要求,在医嘱上代签名,代签执行时间,漏记、错记 导致差错发生,或将新生儿的年龄、性别写错而引起护理纠纷,增加护理风险。
3 预防新生儿护理风险的措施
3.1 做好新生儿室的清洁工作,实行物品的消毒
做好新生儿室的清洁工作,做好空气、物表的消毒与监测。做好物品的管理,新生儿用物如衣服、奶瓶等用物要求一人一用一消毒。尤其对蓝光箱、 新生儿暖箱、辐射台、 复苏气囊等的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消毒制度,经常检查,互相督促。
3.2 新生儿意外损伤的防范
在输液的途中应经常巡视患儿,防止漏针,如有漏针应给予硫酸镁湿热敷。在行蓝光照射时应给患儿带上手套,防抓伤;眼罩确保不会滑脱,不会堵住鼻孔。应保持患儿的皮肤清洁,勤换纸尿裤,防止红臀,如已发生红臀,应给予蹂酸软膏涂抹。在新生儿辐射台注意探 头滑脱,防烫伤,经常更换血氧探头部位,防止局部受压。喂奶时注意防止呛奶引起的窒息。 应经常检查患儿的手圈,脱落应及时补上,防抱错患儿。
3.3 增强护士风险和法律意识
新生儿室的患儿均是没有任何生活自理能力的特殊患儿,无家属陪护,所以护士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细致观察病情,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和意识,加强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的建设,要不断改善服务态度,转变服务作风,做到服务形式多样化和规范化。
3.4 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组织实施并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是做好护理风险防范工作的保证。制订护理常规及操作规程,如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护理会诊制度、护士长夜安全护理查房 制度等,以降低医疗护理风险系数,是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基本保证
3.5 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护理
记录是护理人员对患儿的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的原始文字记载,是重要的法律文书。 护理记录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可能作为法律依据。在日常的护理记录中存在着许多法律 问题,稍有疏漏便会酿成责任,规范护理记录书写,避免潜在性法律问题发生,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对于新生儿护理记录,因新生儿会随时发生各种变化,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严密记录新生儿的护理变化,培养护理人员的观察力和书写能力,避免遗漏、错写、涂改等情况,确保各种记录的及时、准确、完整。
4 结语
总之,新生儿室的护理是一项繁琐,责任重,难度大,风险高的工作。对于新生儿室容易疏忽的风险因素进行透彻的分析,提出切合实际的防范措施,有预见性的进行管理是减少护理缺陷,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减少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廖容,刘志霞.临床护理风险的识别与防范[J].中国实用护理,2006(8).
[2]缪二梅.新生儿护理安全的防范与对策[J].中国误诊学,2007(14).
【关键词】 新生儿护理 风险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R2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5-0203-01
1 引 言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自我保健意识和法律观念逐步提高,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新生儿室作为医院的高危科室,是进行监护及治疗的重要科室,作为新生儿室的护士,只有充分认识护理工作中相关风险因素,才能有效避免风险,减少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现将新生儿室护理风险与防范报告如下。
2 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分析
2.1 医院感染的风险
新生儿室是一个结构相对独立,相对封闭,拥有现代化仪器设备,无菌要求较严格的特殊工作环境。新生儿室是集中监 护和治疗的地方,也是院 内感染的高发区,易发生各种感染。如新生儿室内空气、物表、工作人员的手消毒不严格,新生儿使用的物品未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终末消毒不合理等,均可造成患儿的感染。当然也有患儿 自身因素,如早产儿抵抗力低下,易发生皮肤、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等。
2.2 新生儿损伤的风险
新生儿室是一个无家属陪护的病房,护理人员如看护不当易发生各种损伤及意外;如输注高渗液体、多巴胺、脂肪乳等刺激性药物易发生渗漏,致使穿刺部位发生静脉炎甚至皮肤坏死的损伤; 新生儿沐浴时,水温过高易发生烫伤;行蓝光治疗时,易发生抓伤等。
2.3 法律纠纷的风险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各种医患纠纷越来越多, 特别是在新生儿无人陪护时,新生儿病情重、变化快,一旦发生病情变化如果医护人员与家属之间缺乏沟通,极易造成法律纠纷。另外,新生儿室的费用比较昂贵,如护理服务态度不到位,均易导致护患关系紧张。
2.4 医疗设备管理不当的风险
新生儿室存放和使用多种仪器,如使用不当可造成严重事故的发生;多种仪器同时使用 时,用电负荷过大,易造成断电、漏电,造成火灾。 使用氧气时可致室内氧气浓度升高, 如遇明火易发生火灾。
2.5 护理病历书写的风险
新生儿护理记录不规范,不及时准确,不能反应护理行为,出现纠纷时无法作为有力的证据。还有一些护士违反病历书写规范要求,在医嘱上代签名,代签执行时间,漏记、错记 导致差错发生,或将新生儿的年龄、性别写错而引起护理纠纷,增加护理风险。
3 预防新生儿护理风险的措施
3.1 做好新生儿室的清洁工作,实行物品的消毒
做好新生儿室的清洁工作,做好空气、物表的消毒与监测。做好物品的管理,新生儿用物如衣服、奶瓶等用物要求一人一用一消毒。尤其对蓝光箱、 新生儿暖箱、辐射台、 复苏气囊等的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消毒制度,经常检查,互相督促。
3.2 新生儿意外损伤的防范
在输液的途中应经常巡视患儿,防止漏针,如有漏针应给予硫酸镁湿热敷。在行蓝光照射时应给患儿带上手套,防抓伤;眼罩确保不会滑脱,不会堵住鼻孔。应保持患儿的皮肤清洁,勤换纸尿裤,防止红臀,如已发生红臀,应给予蹂酸软膏涂抹。在新生儿辐射台注意探 头滑脱,防烫伤,经常更换血氧探头部位,防止局部受压。喂奶时注意防止呛奶引起的窒息。 应经常检查患儿的手圈,脱落应及时补上,防抱错患儿。
3.3 增强护士风险和法律意识
新生儿室的患儿均是没有任何生活自理能力的特殊患儿,无家属陪护,所以护士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细致观察病情,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和意识,加强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的建设,要不断改善服务态度,转变服务作风,做到服务形式多样化和规范化。
3.4 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组织实施并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是做好护理风险防范工作的保证。制订护理常规及操作规程,如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护理会诊制度、护士长夜安全护理查房 制度等,以降低医疗护理风险系数,是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基本保证
3.5 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护理
记录是护理人员对患儿的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的原始文字记载,是重要的法律文书。 护理记录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可能作为法律依据。在日常的护理记录中存在着许多法律 问题,稍有疏漏便会酿成责任,规范护理记录书写,避免潜在性法律问题发生,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对于新生儿护理记录,因新生儿会随时发生各种变化,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严密记录新生儿的护理变化,培养护理人员的观察力和书写能力,避免遗漏、错写、涂改等情况,确保各种记录的及时、准确、完整。
4 结语
总之,新生儿室的护理是一项繁琐,责任重,难度大,风险高的工作。对于新生儿室容易疏忽的风险因素进行透彻的分析,提出切合实际的防范措施,有预见性的进行管理是减少护理缺陷,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减少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廖容,刘志霞.临床护理风险的识别与防范[J].中国实用护理,2006(8).
[2]缪二梅.新生儿护理安全的防范与对策[J].中国误诊学,2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