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一、正确理解任职教育转型的内涵
所谓教育转型,就是指通过教育规范体系的整体性变革,改变教育内部的实体和关系结构,转换教育内外部功能,使教育获得新的相对稳定的存在方式[1]。简而言之,教育转型即从一种教育形态向另一种教育形态转变,它不是教育的个别方面或某些内容的改革和变化,而是一种整体的、根本性的转变,可以表现为教育属性的变化、教育性质的变化、教育类型的变化等等。
任职教育转型,主要表现为一种教育类型的变化,从一种形态的教育类型转变成另外一种完全不同形态的教育类型,即从学历教育转向任职教育。任职教育转型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整体性。所谓整体性就是指任职教育转型不是原有教育的局部变化,而是教育形态的整体转型,一种整体性的教育发展过程[2]。它涉及到教育价值取向,教育目的、教育理念、教育结构、课堂与教学方式方法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完全不同于学历教育的教育目的、教育理念、教育结构、课堂和教学方式方法等。
二是层次性。所谓层次性就是指任职教育转型可以表现在教育的各个层面,如宏观层面的教育思想与理念、教育目的、文化的转型,中观层次上的教育结构、教育体制转型,微观层次上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手段的转型等等。
三是质变性。所谓质变性就是指任职教育转型是一个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如果只有量变,没有质的根本性改变,就不能称之为转型。
四是过程性。所谓过程性就是指任职教育转型需要一个长期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任职教育的转型期。处于转型期的教育可称之为“转型中的教育”。转型期中,“旧辙已破,新辙未立”,整个转型过程充满着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与冲突,经过这样一个变动剧烈、时间相对短暂的转型期,旧的教育形态被打破,形成了新的教育形态,教育转型即告完成[3]。
二、深入认识任职教育的“型”特征
与学历教育相比,任职教育具有九个基本特征,见表1所示。实现从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转型,就是要实现以下九个型特征的根本转变。
学历教育价值取向是基础素质,旨在打牢学员发展的基础,提升发展潜力,注重培养对象素质生成的长效性、稳定性和基础性,是为培养对象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而任职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任职能力,旨在全面提高军官的岗位任职能力,注重培养对象素质生成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实用性[4],是以岗位任职能力培养和提升为导向的教育。价值取向的不同决定了办学理念的不同。
学历教育院校主要按照教育属性来设置,以学科和专业为构架、以知识为核心。任职教育院校设置与学历教育院校设置截然不同,主要依据军事属性设置,具体说:按照战争等级设置(战术、战役、战略或者兵种、军种、联合)设置院校等级;按照部队组织结构设置院校类型:按兵种(专业、系统)设置兵种(专业、系统)院校,按军种设置中级指挥(参谋)院校,全军设置高级(联合指挥)任职教育院校。
学历教育院校的学科专业主要按照学科分类设置,通常按学科门类或一级学科设置学院(系),按二级学科设置系(教研室);任职教育院校学科专业设置则应以任职岗位为核心,围绕部队岗位任职、岗位晋升、岗位发展设置。学科体系本质上是一种知识体系,而岗位体系则属于一种工作体系,直接面向和运用于岗位。任职教育的专业要以岗位为中心进行跨专业、综合化设置,并且随着岗位体系的不断调整而调整变化。
学历教育由于没有明确的岗位针对性,属于学科专业基础教育,为其一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其人才培养主要依托院校自身进行,是一种封闭自足式的教育形式;而任职教育则主要针对部队现实岗位任职需要,具有明确的岗位指向性和实践应用性,不能依靠院校单一封闭式培养,而必须要向外部开放,要依托部队、装备厂所等进行开放联合的人才培养,才能使任职教育始终紧贴部队建设需要、紧贴岗位任职需要。
学历教育按学科专业进行教学,其教学平台主要是单元式的,以适应教学的专业性和专门性;而任职教育的教学瞄准部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第一线,强调培养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为核心,学员岗位任职能力的生成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跨学科、专业的系统综合化过程,这就要求其教学平台建设必须从“单元式”向“集约式”转变,围绕岗位任职能力的生成,构建起以信息化平台为中心的,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于一体、多学科融合、突出实践的集约式训练平台。
所谓内在质量,是指人才培养质量按学科专业标准来评价,以学员是否具备了本学科专业宽广、扎实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评价标准,表现为严谨规范,内在质量通常由院校自身来评价。所谓外在质量,是指岗位职业标准,以学员是否具备部队岗位任职能力、满足岗位任职实际需求为标准,表现为灵活动态,通常由部队来评价。学历教育院校的人才质量标准通常注重人才的内在质量,而任职教育院校的人才质量标准则应更关注外在质量。
任职教育院校在课程形态上必须从有形的、文本形态的讲授课程转变到无形的、实践形态的模拟、体验、演练等活动课程。这就必须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构建思路,广泛挖掘课程的岗位实践资源,建立起一个融文本性课程、实践性课程、活动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为一体,突出实践形态的“大课程”体系。
学历教育教员队伍结构强调其学科专业的专门性、学术性,因此,教员以专职为主,类型结构较为单一。而任职教育以培养学员的任职能力为核心,决定了其教员队伍结构必须打破单一的结构方式,建立多元开放型的教员队伍结构,以适应武器装备更新和部队新战法、新训法的培训需要。因此,任职教育教员队伍要建立专职教员、部队教官和特聘人员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教员队伍。
学历教育院校具有多学科综合、专业基础知识深厚、学术理论研究先进等优点,是人才培养、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其服务部队方式主要是通过人才和技术支持来实现的,因此,它不具备直接战斗力的功能,而是为部队战斗力的生成提供基础性支撑;而任职教育院校与部队战斗力生成联系更直接、更紧密,除培养新型军事人才和创新军事理论外,还直接参与部队的作战筹划、战法创新、演习演练、装备维修、技术培训等,成为提升部队战斗力的直接参与者和重要力量。此外,任职教育院校的许多装备、人员已经具备直接参与作战的条件,充当着军事斗争准备的直接作战力量。
三、准确把握任职教育转型的基本规律
“转型”可以作为一个动词,表明变迁的过程,是一个量变到质变、从形式到本质不断深入的过程,在任职教育转型过程中,首先是有了量的积累和改变,才能实现质变的飞跃。而量变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过程,质变的过程则是一种突变的过程,量变到了一定的程度,旧的框架被彻底打破,新的形态就此而确立。为此,任职教育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量的积累,在改革过程中不断总结、探索,积累经验,从而实现向质的转变。
任职教育转型大致要经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逐步实现从形式到本质、从局部到整体、从不稳定到相对稳定的转变。第一阶段是“转形”的阶段,表现在有形的东西开始发生转变了,但还未触及到新的教育形态最本质的东西。第二阶段是“转变”阶段,表现在不仅开始在形式上发生变化了,而且转型还落实到了措施层面,采取了一系列的实际改革举措。第三阶段是 “转化”的阶段,表现在改革不仅采取了实际措施,而且也开始初见成效了。第四阶段是“转型”的阶段。表现在:改革的基本做法持续常态化和固化,改革深入到本质、深层次的东西,并且已经从局部的改革走向整体的改革,任职教育已经成型,实现了范型的转变,这标志着转型的全面完成。
教育转型一般是从外部到内部、从上至下推动进行的。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它的发展存在着一个由自在向自为跃升的过程。任职教育转型的发动最初是始于军事转型、社会转型的影响,是在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按计划的进行,到了转型后期,当转型理念深入院校内部,院校就会自觉地认同、发起、融入任职教育转型中,由他律走向自律,由被动走向主动,充分发挥自身在推动转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大胆创新,从而实现教育转型从自在向自为的跃升。因此,任职教育的转型必须争取院校办学者和广大教员和学员的认同,统一价值理念,凝聚决心,主动推进,才能更好地实现转型目标。
四、科学确立任职教育转型的主要标志
判断任职教育转型是否完成,必须具有明确的评价标准。根据军委总部有关指示精神和军队院校教学工作评价标准,借鉴外军任职教育的成熟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军任职教育转型的实际,我们认为,任职教育转型的实现具有以下四个主要标志。
所谓全域性,就是指任职教育的转型是全方位、全领域的整体转型,是整个范型的转变,从一种范型过渡到了另一种范型,而不是局部的改革或改变。具体来说,就是任职教育的九个 “型”特征都实现了转型。例如:办学理念与指导思想贴近军种、兵种(专业)发展需求;学科专业构架与军、兵种(专业)岗位任职需求相适应;教学体系建设满足总部任职教育院校教学工作评价标准;与部队联合教学建立了稳定的长效机制等等,才标志着任职教育实现了转型;只要任职教育九个“型”特征中有一个或某几个方面内容还没有转,或没有完全转,就不能说任职教育实现了转型。因此,教育转型需要全员、全域实施,否则,将会导致转型的失败。
任职教育转型必须把握任职教育的特点规律,必须有较为系统完善的理论来支撑。没有理论的转型是盲目的,容易迷失和偏离转型方向,缺乏理论的转型,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转型。因此,任职教育转型必须实现理论引领,要深刻领会上级有关精神,运用先进军事教育理论,针对本院校发展实际,对本院校转型的目标、内容、措施等有一个科学客观的理性认识。
“转型”与“改革”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前者的完成是以一种静态的、相对固定的范型为标志,而后者则突出的是一种变革、改变的动态过程,改革的相关制度、措施、模式、机制、观念只有一直持续地进行,并终于得以固化和常态化,形成一种稳定性的措施,才能真正成为转型。
对完成转型与否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效果的显著性,判断任职教育是否完成了转型,主要看其转型的效果,从其办学贴近部队是否有明确的制度机制和效果,转型的成果是否得到部队和上级机关认可,所培养的人才是否满足部队需求,是否适应了岗位任职的需要等方面来考察。如果只有措施,没有显著的效果,也不能说任职教育转型已完成。
【责任编辑:王红军】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一、正确理解任职教育转型的内涵
所谓教育转型,就是指通过教育规范体系的整体性变革,改变教育内部的实体和关系结构,转换教育内外部功能,使教育获得新的相对稳定的存在方式[1]。简而言之,教育转型即从一种教育形态向另一种教育形态转变,它不是教育的个别方面或某些内容的改革和变化,而是一种整体的、根本性的转变,可以表现为教育属性的变化、教育性质的变化、教育类型的变化等等。
任职教育转型,主要表现为一种教育类型的变化,从一种形态的教育类型转变成另外一种完全不同形态的教育类型,即从学历教育转向任职教育。任职教育转型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整体性。所谓整体性就是指任职教育转型不是原有教育的局部变化,而是教育形态的整体转型,一种整体性的教育发展过程[2]。它涉及到教育价值取向,教育目的、教育理念、教育结构、课堂与教学方式方法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完全不同于学历教育的教育目的、教育理念、教育结构、课堂和教学方式方法等。
二是层次性。所谓层次性就是指任职教育转型可以表现在教育的各个层面,如宏观层面的教育思想与理念、教育目的、文化的转型,中观层次上的教育结构、教育体制转型,微观层次上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手段的转型等等。
三是质变性。所谓质变性就是指任职教育转型是一个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如果只有量变,没有质的根本性改变,就不能称之为转型。
四是过程性。所谓过程性就是指任职教育转型需要一个长期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任职教育的转型期。处于转型期的教育可称之为“转型中的教育”。转型期中,“旧辙已破,新辙未立”,整个转型过程充满着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与冲突,经过这样一个变动剧烈、时间相对短暂的转型期,旧的教育形态被打破,形成了新的教育形态,教育转型即告完成[3]。
二、深入认识任职教育的“型”特征
与学历教育相比,任职教育具有九个基本特征,见表1所示。实现从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转型,就是要实现以下九个型特征的根本转变。
学历教育价值取向是基础素质,旨在打牢学员发展的基础,提升发展潜力,注重培养对象素质生成的长效性、稳定性和基础性,是为培养对象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而任职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任职能力,旨在全面提高军官的岗位任职能力,注重培养对象素质生成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实用性[4],是以岗位任职能力培养和提升为导向的教育。价值取向的不同决定了办学理念的不同。
学历教育院校主要按照教育属性来设置,以学科和专业为构架、以知识为核心。任职教育院校设置与学历教育院校设置截然不同,主要依据军事属性设置,具体说:按照战争等级设置(战术、战役、战略或者兵种、军种、联合)设置院校等级;按照部队组织结构设置院校类型:按兵种(专业、系统)设置兵种(专业、系统)院校,按军种设置中级指挥(参谋)院校,全军设置高级(联合指挥)任职教育院校。
学历教育院校的学科专业主要按照学科分类设置,通常按学科门类或一级学科设置学院(系),按二级学科设置系(教研室);任职教育院校学科专业设置则应以任职岗位为核心,围绕部队岗位任职、岗位晋升、岗位发展设置。学科体系本质上是一种知识体系,而岗位体系则属于一种工作体系,直接面向和运用于岗位。任职教育的专业要以岗位为中心进行跨专业、综合化设置,并且随着岗位体系的不断调整而调整变化。
学历教育由于没有明确的岗位针对性,属于学科专业基础教育,为其一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其人才培养主要依托院校自身进行,是一种封闭自足式的教育形式;而任职教育则主要针对部队现实岗位任职需要,具有明确的岗位指向性和实践应用性,不能依靠院校单一封闭式培养,而必须要向外部开放,要依托部队、装备厂所等进行开放联合的人才培养,才能使任职教育始终紧贴部队建设需要、紧贴岗位任职需要。
学历教育按学科专业进行教学,其教学平台主要是单元式的,以适应教学的专业性和专门性;而任职教育的教学瞄准部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第一线,强调培养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为核心,学员岗位任职能力的生成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跨学科、专业的系统综合化过程,这就要求其教学平台建设必须从“单元式”向“集约式”转变,围绕岗位任职能力的生成,构建起以信息化平台为中心的,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于一体、多学科融合、突出实践的集约式训练平台。
所谓内在质量,是指人才培养质量按学科专业标准来评价,以学员是否具备了本学科专业宽广、扎实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评价标准,表现为严谨规范,内在质量通常由院校自身来评价。所谓外在质量,是指岗位职业标准,以学员是否具备部队岗位任职能力、满足岗位任职实际需求为标准,表现为灵活动态,通常由部队来评价。学历教育院校的人才质量标准通常注重人才的内在质量,而任职教育院校的人才质量标准则应更关注外在质量。
任职教育院校在课程形态上必须从有形的、文本形态的讲授课程转变到无形的、实践形态的模拟、体验、演练等活动课程。这就必须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构建思路,广泛挖掘课程的岗位实践资源,建立起一个融文本性课程、实践性课程、活动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为一体,突出实践形态的“大课程”体系。
学历教育教员队伍结构强调其学科专业的专门性、学术性,因此,教员以专职为主,类型结构较为单一。而任职教育以培养学员的任职能力为核心,决定了其教员队伍结构必须打破单一的结构方式,建立多元开放型的教员队伍结构,以适应武器装备更新和部队新战法、新训法的培训需要。因此,任职教育教员队伍要建立专职教员、部队教官和特聘人员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教员队伍。
学历教育院校具有多学科综合、专业基础知识深厚、学术理论研究先进等优点,是人才培养、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其服务部队方式主要是通过人才和技术支持来实现的,因此,它不具备直接战斗力的功能,而是为部队战斗力的生成提供基础性支撑;而任职教育院校与部队战斗力生成联系更直接、更紧密,除培养新型军事人才和创新军事理论外,还直接参与部队的作战筹划、战法创新、演习演练、装备维修、技术培训等,成为提升部队战斗力的直接参与者和重要力量。此外,任职教育院校的许多装备、人员已经具备直接参与作战的条件,充当着军事斗争准备的直接作战力量。
三、准确把握任职教育转型的基本规律
“转型”可以作为一个动词,表明变迁的过程,是一个量变到质变、从形式到本质不断深入的过程,在任职教育转型过程中,首先是有了量的积累和改变,才能实现质变的飞跃。而量变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过程,质变的过程则是一种突变的过程,量变到了一定的程度,旧的框架被彻底打破,新的形态就此而确立。为此,任职教育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量的积累,在改革过程中不断总结、探索,积累经验,从而实现向质的转变。
任职教育转型大致要经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逐步实现从形式到本质、从局部到整体、从不稳定到相对稳定的转变。第一阶段是“转形”的阶段,表现在有形的东西开始发生转变了,但还未触及到新的教育形态最本质的东西。第二阶段是“转变”阶段,表现在不仅开始在形式上发生变化了,而且转型还落实到了措施层面,采取了一系列的实际改革举措。第三阶段是 “转化”的阶段,表现在改革不仅采取了实际措施,而且也开始初见成效了。第四阶段是“转型”的阶段。表现在:改革的基本做法持续常态化和固化,改革深入到本质、深层次的东西,并且已经从局部的改革走向整体的改革,任职教育已经成型,实现了范型的转变,这标志着转型的全面完成。
教育转型一般是从外部到内部、从上至下推动进行的。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它的发展存在着一个由自在向自为跃升的过程。任职教育转型的发动最初是始于军事转型、社会转型的影响,是在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按计划的进行,到了转型后期,当转型理念深入院校内部,院校就会自觉地认同、发起、融入任职教育转型中,由他律走向自律,由被动走向主动,充分发挥自身在推动转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大胆创新,从而实现教育转型从自在向自为的跃升。因此,任职教育的转型必须争取院校办学者和广大教员和学员的认同,统一价值理念,凝聚决心,主动推进,才能更好地实现转型目标。
四、科学确立任职教育转型的主要标志
判断任职教育转型是否完成,必须具有明确的评价标准。根据军委总部有关指示精神和军队院校教学工作评价标准,借鉴外军任职教育的成熟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军任职教育转型的实际,我们认为,任职教育转型的实现具有以下四个主要标志。
所谓全域性,就是指任职教育的转型是全方位、全领域的整体转型,是整个范型的转变,从一种范型过渡到了另一种范型,而不是局部的改革或改变。具体来说,就是任职教育的九个 “型”特征都实现了转型。例如:办学理念与指导思想贴近军种、兵种(专业)发展需求;学科专业构架与军、兵种(专业)岗位任职需求相适应;教学体系建设满足总部任职教育院校教学工作评价标准;与部队联合教学建立了稳定的长效机制等等,才标志着任职教育实现了转型;只要任职教育九个“型”特征中有一个或某几个方面内容还没有转,或没有完全转,就不能说任职教育实现了转型。因此,教育转型需要全员、全域实施,否则,将会导致转型的失败。
任职教育转型必须把握任职教育的特点规律,必须有较为系统完善的理论来支撑。没有理论的转型是盲目的,容易迷失和偏离转型方向,缺乏理论的转型,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转型。因此,任职教育转型必须实现理论引领,要深刻领会上级有关精神,运用先进军事教育理论,针对本院校发展实际,对本院校转型的目标、内容、措施等有一个科学客观的理性认识。
“转型”与“改革”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前者的完成是以一种静态的、相对固定的范型为标志,而后者则突出的是一种变革、改变的动态过程,改革的相关制度、措施、模式、机制、观念只有一直持续地进行,并终于得以固化和常态化,形成一种稳定性的措施,才能真正成为转型。
对完成转型与否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效果的显著性,判断任职教育是否完成了转型,主要看其转型的效果,从其办学贴近部队是否有明确的制度机制和效果,转型的成果是否得到部队和上级机关认可,所培养的人才是否满足部队需求,是否适应了岗位任职的需要等方面来考察。如果只有措施,没有显著的效果,也不能说任职教育转型已完成。
【责任编辑:王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