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治疗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9月因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就诊笔者所在医院的患者14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拉米夫定治疗)78例,对照组62例(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阳性率及生存率。 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阳性率为92.3%,生存率为91.0%,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拉米夫定;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12.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6-58-01
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一直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目前临床上对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仍有较多争议。本研究旨在观察拉米夫定治疗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0年10月~2011年9月因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患者14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患者(拉米夫定治疗)78例,其中男32例,女46例,年龄24~76岁,平均(46.5±3.2)岁;对照组患者62例(常规治疗),其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26~78岁,平均(36.5±4.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及年龄因素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符合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并且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检验均为阳性。所有患者均采取应用促肝细胞生长素、甘利欣、输血、静脉滴注白蛋白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福建广生堂药业有限公司,H20113025)100 mg口服治疗,1次/d,3个月为1疗程。
1.3 评价标准
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检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阳性率,统计治疗后生存率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阳性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病情迁延不愈的根本原因是病毒持续复制,因此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是治疗的关键。拉米夫定作为核苷类似物抑制病毒的能力较强,已成为抗病毒治疗的主要药物之一[2-3]。
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以广泛肝细胞病变和大块肝脏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肝细胞内病毒持续复制和机体免疫反应过强是其重要的因素。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能够导致多器官出现功能损害及衰竭,治疗的关键是抗病毒。目前有研究证实拉米夫定对重型乙型肝炎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4]。拉米夫定能够抑制HBV-DNA聚合酶活性,抑制HBV-DNA复制,降低HBV-DNA浓度,改善肝功能[5]。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后HBV复制受到抑制,使血清HBV-DNA浓度下降,免疫细胞攻击的靶抗原减少,新生肝细胞受细胞毒性T细胞的攻击的可能性减低。由表1和表2的结果可明显看出,治疗后实验组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阳性率为92.3%,生存率为91.0%,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田亚平等[6-7]报道。综上所述,拉米夫定治疗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普遍使用。
[参考文献]
[1] 曾蜀.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4):153-154
[2] 朱建清,赵松林,宋振江.拉米夫定联合香菇多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例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4):100.
[3]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型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
[4] 钟渊斌,余叔侃.拉米夫定治疗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近期疗效的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7,27(6):846-847.
[5] 吴诗品,李文琍,彭红,等.拉米夫定治疗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4,14(5):265-266.
[6] 田亚平,张敏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5):243.
[7] 全昕.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J].医学信息,2011,24(4):145.
(收稿日期:2012-03-05)
[关键词] 拉米夫定;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12.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6-58-01
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一直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目前临床上对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仍有较多争议。本研究旨在观察拉米夫定治疗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0年10月~2011年9月因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患者14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患者(拉米夫定治疗)78例,其中男32例,女46例,年龄24~76岁,平均(46.5±3.2)岁;对照组患者62例(常规治疗),其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26~78岁,平均(36.5±4.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及年龄因素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符合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并且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检验均为阳性。所有患者均采取应用促肝细胞生长素、甘利欣、输血、静脉滴注白蛋白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福建广生堂药业有限公司,H20113025)100 mg口服治疗,1次/d,3个月为1疗程。
1.3 评价标准
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检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阳性率,统计治疗后生存率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阳性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病情迁延不愈的根本原因是病毒持续复制,因此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是治疗的关键。拉米夫定作为核苷类似物抑制病毒的能力较强,已成为抗病毒治疗的主要药物之一[2-3]。
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以广泛肝细胞病变和大块肝脏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肝细胞内病毒持续复制和机体免疫反应过强是其重要的因素。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能够导致多器官出现功能损害及衰竭,治疗的关键是抗病毒。目前有研究证实拉米夫定对重型乙型肝炎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4]。拉米夫定能够抑制HBV-DNA聚合酶活性,抑制HBV-DNA复制,降低HBV-DNA浓度,改善肝功能[5]。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后HBV复制受到抑制,使血清HBV-DNA浓度下降,免疫细胞攻击的靶抗原减少,新生肝细胞受细胞毒性T细胞的攻击的可能性减低。由表1和表2的结果可明显看出,治疗后实验组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阳性率为92.3%,生存率为91.0%,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田亚平等[6-7]报道。综上所述,拉米夫定治疗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普遍使用。
[参考文献]
[1] 曾蜀.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4):153-154
[2] 朱建清,赵松林,宋振江.拉米夫定联合香菇多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例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4):100.
[3]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型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
[4] 钟渊斌,余叔侃.拉米夫定治疗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近期疗效的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7,27(6):846-847.
[5] 吴诗品,李文琍,彭红,等.拉米夫定治疗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4,14(5):265-266.
[6] 田亚平,张敏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5):243.
[7] 全昕.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J].医学信息,2011,24(4):145.
(收稿日期:2012-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