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械健身教学在大学体育课程中的应用

来源 :当代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somen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器械健身教学是通过运动器材进行系统化的体育训练、提高身体各方面机能的运动。在大学中,体育课程设置较少,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丰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可以使用器械健身教学的方式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加强大学生健身意识,从而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本文先阐述了器械健身的意义,分析了大学体育课程中应用器械健身教学的重要性,然后从多个方面提出器械健身教学在大学体育课程中的应用措施。
  当前,国家对于体育健身越来越重视,并提出全民健身,在学校的体育课程中,也在不断推广体育健身。器械健身是一种塑造体形、强身健体的体育运动,在体育课程中应用器械健身教学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大学体育课堂开展的重要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我国体育强国的建设。
  1 器械健身的意义
  器械健身是通过借助健身器材使用特定的动作模式进行体育训练,从而提高身体素质或者达到健美的效果。器械健身教学能够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助于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器械健身活动对人们的心血管系统、运动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等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 大学体育课程中应用器械健身教学的重要性
  2.1 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
  在以往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学方式比较传统化,体育课程相对来说有一些枯燥。大学体育教师应该丰富体育课堂,组织一些不同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并对大学体育课程有充分的了解,从而增加对体育学习的热情。在大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应用器械健身教学,不仅可以丰富体育课堂,还可以增加大学体育课堂的活动项目,使大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比如可以选择用跑步机跑步,可以练习瑜伽,或者是骑动感单车等。器械健身教学在大学体育课程中的应用,不仅使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以提高,还丰富了大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
  2.2 提高大学体育教学质量
  在大学体育课程中使用器械健身教学,主要是大学体育教师指导学生合理使用健身器材,并采取系统化的锻炼方式对身体的不同位置进行特别训练,通过大量的运动,使大学生身体运动负荷增加,并帮助学生训练肌肉以及进行力量训练。在体育课堂中,大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然后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借助器材制定训练计划,并合理地进行训练。在大学体育课程中,通过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体育教学质量。
  2.3 提高大学生的健身意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对全民健身的重视,以及学校对体育健身的推广,人们的健身意识也越来越强,不过,人们对如何科学地进行健身没有正确的认识。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应用器械健身的方式进行教学,这也是一种宣传科学健身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可以了解什么是器械健身、如何合理運用器械进行健身,并在体育课堂中参与到器械健身的活动中,通过切身体验充分了解器械健身的重要性,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2.4 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心态
  人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会有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一般表现在生活、学习和工作这几个方面,这些压力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大学这一阶段中,大学生也有一些比较鲜明的特征,在心理方面,主要的心理障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神经紧张、人际关系较敏感等。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增加同学之间的互动,进一步了解彼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有利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大学生在通过器械健身学习时需要不断挑战自我,克服重重困难,不仅有利于锻炼意志力、缓解恐惧和焦虑等不好的情绪,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树立良好的心态。
  3 器械健身教学在大学体育课程中的应用措施
  3.1 加强器械健身的推广力度
  在大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加强器械健身的推广力度,让大学生对器械健身的优势有充分地了解。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应该向学生宣传器械健身的主要项目活动,以及每一个项目活动对身体的好处,从而激发学生对器械健身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同时,体育教师应该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课堂氛围,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体育运动观念,使其能够更好地在课堂中进行体育锻炼,并养成好的运动习惯。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大学生的体育项目学习,使其能够借助健身器材锻炼身体,还要重视对大学生精神方面的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学习的观念,从而真正做到对器械健身的推广。
  3.2 完善器械健身教学体系
  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应用器械健身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完善器械健身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系统化、科学化的教学方式,让大学生更好地借助器械进行体育活动,并充分掌握器械健身的方法。教师在完善器械健身教学体系时,一定要结合运动健身器材的特点以及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此基础上确定器械健身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每一器材的健身运动步骤等。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完善器械健身教学体系以及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并且使学生深入掌握器械健身的要领。在器械健身结束后,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地评价,可以建立科学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从而反映出某一节课或者某一阶段的教学效果。
  3.3 丰富器械健身活动形式
  大学体育教学应该具有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大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需求,丰富器械健身的活动形式,比如,开展器械健身交流会或者是体育比赛等活动,在活动中增加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并分享各自对器械健身的认识,体会器械健身教学对体育学习的重要作用。通过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使体育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此外,在器械健身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自由组队,然后组内成员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学生可以制定自己的运动计划,然后组队其他成员对自己运动执行的情况进行监督,保证运动的效果并增强锻炼意识。
  3.4 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不断推动教学的进步。在构建评价体系时,教师要考虑当前体育水平的发展阶段,然后根据课程内容在教学中的作用,采用综合评价体系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在评价器械健身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而不是从单一的方面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应该建立多维度以及多元化的综合评价体系。比如,在评价的过程中,可以从显性评价与隐性评价两个方面进行,像健身技能达标属于显性因素,可以将其作为主要的评价因素,而学生对于体育的价值观和态度等属于隐性因素,可以将其作为隐性要素对学生进行评价,当学生处于不同的体育学习阶段时,将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划分为不同的比例进行评价。通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并及时完善教学方式,从而使器械健身教学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得到更好地应用。
  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大学生不仅要学习体育理论知识,还要对体育运动有一定的认识。为了满足当前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多样化需求,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加入器械健身教学,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器械健身的优势,完善相关体育器材,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中瑞酒店管理学院)
其他文献
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城市人群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人们没有过多的时间投入到运动之中,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文章首先对休闲体育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又从时间、经济、方法、兴趣等方面分析了影响休闲体育参与的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又根据休闲体育的特点分析了休闲体育与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关系。希望本文能为人民群众提供借鉴意义,引导人们积极的参与到休闲体育活动中,为自己的身体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随着经济
期刊
职业高校在安排体育课程时,要考虑学生的职业对体能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课程,便形成一职业体能训练为核心的高职体育教学体系,提高我国高职体育人才的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作为一项重要课程,影响着日后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体能能否达到职业所需的标准,进而影响学生的就业。高职体育教育事业要明确自身的责任,明确课程目标和主要培养的人才方向,以为社会提供优秀人才为目标,并且不断自我提升,发展进步。  1 高
期刊
目的对藏药马尿泡(Przewalskia tangutica Maxim.)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丰富其研究资料,为相关新药研发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硅胶柱、ODS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重结晶等方法对马尿泡乙醇提取物进行系统分离,结合理化性质并利用HR-ESI-MS、NMR等波谱数据对所得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与结论从马尿泡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中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香树脂醇(α-amyrin,1)、1-二十七烷醇(h
篮球运动是小学体育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打篮球能够全方面的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魄,还可以让学生更加具有协调性和跳跃能力,篮球运动也能够帮助学生快速长高,当今素质教育逐渐被大家所重视,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体育课堂的篮球活动成为了大家探讨的重点,本文基于篮球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的重要作用,针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以游戏的方式丰富课堂内容提出了一些见解,希望能给当前的小学体育篮球
期刊
体育是高职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推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本文简单分析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1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合理性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缺乏合理性,体育课时量相对有限,直接影响到体育教育的整体效果。高等职业教育本身是为社会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