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同性恋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f38966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同性恋现象是在人类历史上、在各个文化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基本行为模式”。大量研究表明,同性恋人数颇多,当今社会普遍存在。同性恋(Homosexuality)最初是由德国医生Benkert于1869年提出的。这个词描述的是对同性的人具有性爱吸引力并持续表现性爱倾向,同时对异性不能做出性反应。同性恋从古希腊时期倍受推崇到基督教兴起后遭遇迫害,到被界定为“性倒错”、“性心理障碍”,再到现当代将其从精神疾病名单中剔除。通过这一系列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人们对同性恋的态度逐步缓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社会歧视仍然普遍存在。大部人在传统思维的影响下对同性恋现象有异样看法。同性恋者在传统的道德文化下,在人们异样的看法之下,其心理遭受着非正常人所能忍受的折磨,产生了自杀、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关注同性恋者的身心健康问题也就成了当前学者们的研究热点问题。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有部分资料表明同性恋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在尊重同性恋者的公民权和平等权利的前提下,从社会安全和全民健康的角度考虑,不应鼓励和支持同性恋者向性偏离方面进一步发展。
  
  二、同性恋发生的原因
  
  (一)同性恋的生理因素决定说
  这种说法认为,同性恋主要受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和大脑结构三个方面的影响。
  遗传因素。学者们认为,可能是先天遗传的原因导致一个人从幼儿开始便产生性倒错,形成同性恋倾向。比如有的女孩子生来就具有男孩气质,她们不喜欢花衣服、洋娃娃这些女性化的物品或玩具,而喜欢刀枪、棍棒,因此她们被称为“假小子”。可以说。她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以及整体气质都是男性化的。角色认同于男性,因此她们没有一般女孩子的娇柔,喜欢和一些弱小的女孩子一起玩,保护她们。这种做法强化了她们内心男性化的欲望,显示了同性恋的倾向。进入青春期,她们的性趋向依然是男性化的。异性对她们并不能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因此她们的性对象很容易转向同性,进而形成同性恋。
  激素水平。有科学家做的动物实验发现向怀孕的母鼠子宫里注射激素,确实能够极大地改变其子代的性行为。因此,有人推测是不是类似的情形也同样会发生在人类身上,即通过胎儿期的激素注射改变其性心理及行为。但这些只是推测,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此外,有科学家分别测量了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的激素水平,并将二者加以比较。研究结果只能说同性恋现象与激素水平有关,仍难以确定究竟是激素水平的变化导致了同性恋,还是同性恋的心理及行为引起了激素水平变化。
  大脑结构。按照生物—个体发生学说的理论,同性恋与异性癖在病因学上有相似之处,认为在下丘脑下部性行为中枢,可以影响男性或女性的性行为表现。脑科学研究至今还没有作出令人公认的同性恋完全是先天形成的结论。它存在的疑问与前面一样,即脑结构的某些变化究竟是同性恋的成因还是同性恋行为的结果?
  
  (二)同性恋的社会心理因素决定说
  从社会心理方面来研究同性恋的成因,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说法。
  其一,是精神分析的观点。弗洛伊德认为,儿童期3-5岁是人类性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幼儿对自己的异性生身亲长产生特殊强烈的依恋之情,特别是怀有本能的性欲渴求,同时伴随产生的是对同性生身亲长的敌对感。当儿童抑制这种性本能情结,并对其同性生身亲长认同时,这一时期宣告结束。在此阶段,双亲对儿童的性本能既不采取过分抑制,又不采取过分刺激的合理态度,儿童就会顺利通过这一阶段。与此相反,如果儿童在此期间心理遭受创伤,那么恋母情结就会潜藏在意识里,并继续影响个体的性心理发育,最终在性成熟后发生相似的性心理异常。
  其二,行为主义的理论。行为主义特别重视的是伙伴关系、偶然的机遇以及特殊的经历。一个人在与异性交往中受挫,有过不愉快的经验,异性恋感情得不到正常的发展,而同时又受到同性的引诱,就会产生同性恋的倾向。比如童年时期的性别认同错误,家庭教育中性教育被忽视,或者被拒绝,乱伦行为等这些偶然的机会或者特殊的经历会改变一个人的性取向,形成同性恋。
  另外,我国学者李银河等人也曾对同性恋形成的后天因素作过专门的调查研究,发现最初的性经历极为重要,即青春期(性朦胧期)的遭遇和经历。他们认为人们在认同了某种性别角色之后在一段时间里性行为方式仍是空白,而一旦某种。性行为方式首先占据了这一空白,就极有可能固定下来形成终身的性取向。他们将这种强调首次性经验重要性的理论称为“空白占据”理论。
  
  三、同性恋者的价值观
  
  我国学者李银河对同性恋者的价值观问题做过一些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在同性恋者如何评价自己的同性恋取向这一价值观问题上,其调查对象大致可分为基本否定和基本肯定两种态度。
  在持否定态度者的身上这一价值观表现为很强的负罪感和压抑感。在李银河的调查对象中,有这样一位中年同性恋者,他说:“我懂这事以后,觉得很痛苦。跟任何人都不能表达。书上讲得很隐讳,但我知道自己是这样的人。我和领导,同志们都相处得很好,但是和他们没法谈。我知道自己不正常,但是不觉得自己不道德。我有时表现出女人的言谈举止,有时能控制,有时下意识流露出来。有同事说,你说话真好听。像小女孩似的,性格温柔挺好的。可也有人说,你女里女气的。我听了很自卑。我总觉得这不是什么值得张扬的事,我不愿把这种身份暴露出去,我惭愧,有负罪感,很压抑。现在的年轻人敢爱敢恨,我们这些在正统教育下长大的人却总认为这不是什么好事。自己有批判能力才感到痛苦,人都有点双重性格了。我和朋友说,我们都是挺好的人,惟独这一点和人家不一样。我自觉工作能力,理解能力都不比别人差,但我知道自己在这一点上永远不如人家,这将是我终身的遗憾。我觉得是先天的,不怨父母,不是谁教的,不是看书看的,咱这种人就是这种人。人家不是不注意我们,就是厌恶我们。他人不能设身处地为我们想,我能设身处地为他们想。有时我幻想有一种办法,打针吃药能改变我。但是治病的人都不是我们这种人,所以不能了解我们。我几次试图像戒烟那样把它戒掉,最终还是失败了。”
  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同性恋者对自己的性倾向持肯定态度,并不感到有负罪感,压抑感或觉得自己有病,而是“觉得自己的生活很充实”。就连前述那位典型的有负罪感的人也说:“我翻来覆去想,我的一生只能是悲剧。但在我最高兴的时候也会觉得很幸福,因为大多数人不能理解的,不能感受到的我能感受到,我好像探索了一点什么秘密似的。别人只有一种幸福和快乐,我却有两种。”(注:这位在我们看来实际上是双性恋者,他对女性不反感,甚至还有好感。)
  
  四、结论
  
  同性恋者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社会应给与广泛的关注。针对不同类型的同性恋者,我们应运用不同的方法和对策。有正确价值观,能接受自己的这种身份的同性恋者,可以 积极的引导,在保障社会安定的同时要尊重他们自己的权利和自由。另一方面,对自己的身份持否定态度的同性恋者,可以根据他们的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治疗。
  首先,对于素质性同性恋者(即通过生理因素造成的同性恋者),从临床经验发现,治疗方法不多,但对求治欲望强烈的同性恋者(即自我不和谐同性恋),可以试用行为疗法以及认知行为疗法。在一些对同性恋治疗报道中,大多数是双性恋者。在素质性同性恋者中,常常可以见到一部分同性恋苦于无治疗希望,要求做变性手术,否则将出现自伤自杀现象。这样,就尊重同性恋者自身的意见,进行相应的治疗。
  
  (一)行为疗法的过程大致如下:
  1.先在屏幕上放映出迷人的男性形象,持续8s后给以同性恋者适当且痛苦的电击。
  2.同性恋者身边有—操纵开关,可以在8s结束之前关掉屏幕上的男子图像,从而避免电击。
  3.在此训练过程中的后段。不仅要求迅速关掉男子图像,而要求开动另一开关放映出迷人的女人图像才能避免电击,但女人形象的出现持续到一定时间便消失,一旦女性形象消失男性图像便随之而来,一旦男性形象出轨便有讨厌的电击。
  4.关键的要求是不断地操纵开关,驱除男性形象,期待女性形象的出现。目的是让同性恋者在这种训练中逐渐加深对女性的兴趣和好感。据报告,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改变大部分有求治要求的同性恋者,但远期效果不详。
  
  (二)认知疗法的做法如下:
  1.认知上改变患者的同性恋观念。
  2.从行为上减少同性恋行为的发生。
  3.从情绪上控制因同性恋问题而致的焦虑、抑郁和敌对情绪问题。
  4.从生活方式改善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使用这种方法近期随访的效果尚可,但远期效果不详。
  
  (三)使用催眠治疗:
  认为同性恋是情绪体验记忆的结果。单纯的认知治疗不可以削除情绪记忆,而单纯的行为治疗仅可以消除对同性的记忆,而无法重建对异性的性欲。催眠诱导下的电击厌恶治疗即消除对同性的性体验,又可消除对异性的性体验。
  另外,针对假性同性恋者(即通过后天的环境造就的同性恋者),心理咨询工作应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性取向变化的可能因素,客观地指出心理调节调整性取向的痛苦和困难程度,尊重他们的选择,帮助他们面对现实面对生活解决他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上产生的心理问题,解决他们因为被社会、家庭、同学歧视不理解所产生的各种心理障碍,并帮助他们自我适应和适应环境。但是这种帮助与矫正都必须建立在咨客自我选择的基础之上。给与同性恋者以理解,不用异样的眼光去看待他们。
  当然,同性恋的形成,可能有先天的因素,也可能是后天环境造成的,情况比较复杂。建议有同性恋倾向的朋友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弄清自己之所以产生同性恋倾向的原因,并制订出相应的矫治措施。要指出的是,大多数同性恋的矫治将是比较长期的。必须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付出持续不断的努力。
其他文献
竞争日趋激烈的经济环境下,主体串以其集合若干企业迅速为特定客户提供服务而盈利的优点而成为现代企业增加盈利能力、应对市场风险的常用合作形式。由于其具有许多不同于传统实体企业的特点,本文讨论了新兴主体串是否对四大基础会计假设造成冲击。    一、引言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和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使企业很难单凭自身的力量去实现市场机遇,主体串亦称虚拟企业作为一种新兴形式正逐渐成为企业应对多变经济环境的重要方
期刊
香港基本法的实施也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在这个期间,基本法从整体上说得到了很好的实施,大陆和香港地区就该法的实施也形成了一些默契和惯制,并在基本法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的加以协调和解决,这些对香港的平稳过度以及香港回归后能够继续保持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局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我们也看到,两地就基本法的一些条款在适用中也产生了很大的争论,其中就以基本法第158条的争论最为引人瞩目。下面我们将从
期刊
二十世纪90年代的二语习得理论形成了二语习得领域百家争鸣的研究特色,其研究趋势表现为用普遍语法和母语迁移综合制约解释二语习得的发展。同时,我们还须考虑学习者的中介语和目标语,比较说不同母语的学习者的语言输出,同时将横向比较与双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结合起来。我们还应考虑语言学习的环境、语言应用的社会环境、学习者个体差异等因素,以及来自学习者本人的内省数据等。年龄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效果的个体差异重要因素之
期刊
文献纪录片是我国特有的纪录片类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担负着完成对主流意识的建构与传播,弘扬民族精神的重任。其独特的美学风格与价值正是文献纪录片的魅力所在。最好的故事就是历史。文献纪录片就是用影像诠释历史,挖掘历史事件背后的价值,展现历史人物的个性魅力,体现文化多样性。我们看到文献纪录片创作的变迁,并追随它前进的脚步,畅游历史的长河。  二十世纪90年之后,市场化经济主体
期刊
当代中职生正处在一个充满竞争与变革的时代,人人都渴望拥有自己美好而亮丽的人生。同时,由于中职生阅历和社会经验的局限,往往对自我和社会缺乏全面的认识,导致在就业的过程中会产生迷茫与困惑。如何在就业大军的夹缝中占有一席之地,实现顺利就业,形成学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三方多赢的局面,除了职业学校要切实抓好内涵建设,毕业生自身的不懈努力之外,中职学校的学生档案作为毕业生的一项重要凭证,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期刊
一、中国音乐剧和百老汇音乐剧的现状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但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影碟机及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人们的娱乐文化方式丰富多彩,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受到极大的冲击,但戏曲艺术家也在积极地寻求创新之路,极力地改变着戏曲艺术的不乐观的现状。  与此相
期刊
寝室是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大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寝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折射。家庭文化的延伸,社会文化的浓缩。良好的寝室文化对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形成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寝室主体——每一位大学生,从始至终都受到所在寝室的文化氛围的影响,这种氛围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提高等各方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期刊
一、关于党员质和量的论述    1940年10月1日陈云在《巩固党在大后方及敌占区的秘密组织》一文中提出了“党员的质量重于数量”的著名论断。他主要针对敌占区、大后方党员的复杂性、质量还不高的原因而提出该论断。同时他也谈到了提高党员素质的途径:“提高质量不仅仅是洗刷落后分子,还必须加强党内的教育。每个干部,每个党员,都要经常阅读党出版的书报或其他进步的书报,增加知识,自修深造,在政治上不断提高自己。
期刊
语言学言语行为理论认为,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同时实施了发话行为、行事行为和取效行为。当说话者以言行事时,就用到大量的施为动词。本文试图通过语言测试证明不同层次的英语使用者通过交际中施为动词的使用能体现出其交际能力上的差异。    一、研究目的    根据语言学的言语行为理论,奥斯丁认为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在大多数情况下同时实施了以下三种行为:发话行为,行事行为以及取效行为。  本文试图通过对受试者交
期刊
一、引言    在日常教学中,本人发现许多学生尽管已经学了很多年的英语,但无论是听说,还是写作,他们的表现并不好。我认为中西思维差异对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困难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要多鼓励学生进行英语思维。但是,中文和英文是两种具有巨大差异性的语言。从直观上看,汉语是方块字,英语是拉丁字母;从语言学角度看,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学生有时很难理解复杂的英语语法和句法。久而久之,他们便失去了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