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浙东四明山麓的余姚市梁弄镇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相传原以梁、冯二姓聚居而名为“梁冯”,至后唐已“人烟辏集,亦一巨镇”,由于镇内弄堂众多,遂谐音为“梁弄”。抗战时,这里曾是新四军浙东纵队领导的全国十九个红色根据地之一。梁弄境内多山峦、森林、湖泊,物产极为丰富,勤劳的当地人就地取食材,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创造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美食文化,这些承载着数百年或更长远时光的传统美食,有的甚至放之海内绝无仅有,成为现代都市人向往、民俗家们赞叹的舌蕾上传奇。
藏在山沟里的皇帝玉玺
梁弄童谣云:“山里山,弯里弯,萝卜开花找牡丹,牡丹夫人要大糕,大糕都在九洞桥(梁弄旧景点,借指古镇)。”梁弄大糕,当地人也称叫“方糕”“软糕”,以其用料讲究、外形美观、香甜柔糯、百尝不厌,赢得了四方口碑。2000年端午节,著名相声演员姜昆到梁弄采风用餐时,看服务员端上制作方正精美的艳红大糕,听说方糕蕴含着的端午风俗掌故,感叹道:“真没有想到,梁弄山区小地方,竟然藏着皇帝老子的‘方正玉玺’!”尝后更赞美道:“红里藏着黑,甜中透着香,香中渗着油,老好吃咯!”
今年端午节,居住海曙鼓楼文昌社区的谢大妈,同家人参观整修一新的南塘老街,看到梁弄大糕店前排起长长的队伍,曾经在梁弄镇做了三十多年梁弄大糕的她感慨万千。据她说,从民国时期,她的母亲就与人在镇上开了一家梁弄大糕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她们夫妻儿人开始经营包括梁弄大糕的点心店,母亲的手艺就这样一代代传了下来。制作大糕的手工技艺,乃是梁弄古镇的独创。究竟始于何时,有人言数百年,有人称上千年。无论是余姚城区或上虞东首的丰惠、永和、谢桥一带乡镇所见的大糕,或是梁弄人经营或沾亲带故从梁弄传过去的,到了余姚城区又被称为南糕。南塘老街的大糕也来自梁弄,已退隐江湖的谢大妈将二百多套木制模具半卖半送转给了他们。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整个梁弄镇只有谢大妈夫妻一户在做大糕。九十年代中期余姚电视台记者偶尔闻之,对这种濒于失传的非物质工艺做了专题采访,拍摄了谢大妈做大糕的整个流程,东方电视台、宁波电视台等均作了转播。随着梁弄红色乡村旅游的兴起,梁弄大糕的名气也一天一天响起,现在镇上和外地不少做大糕的人都是她的徒子,甚徒孙。
梁弄大糕口感甚佳,源于它用料的讲究和颇为复杂的工艺。制作梁弄大糕需要十多道工序。首先要选当地产上等赤豆、豇豆蒸熟,放适量糖,手工捣浆做成“豆沙馅子”,再把一定比例粳米、糯米浸水后碾成细粉,经放模、筛粉、挖孔、放馅、上粉、抹平等复杂环节蒸制而成。做糕需要专门木制模具,由于干粉极其松软,这是一个技术活,用力稍重或稍轻,干粉形状就变形了,没有一年半载的功力还真不行。接着用木刻印花板印上“福禄寿禧”“自力更生”“春夏秋冬”等红色字样,再用刀割开,把模具拆开拿掉,放入蒸笼内蒸熟。熟透后的大糕一块块翻出,放在青箬上(青箬即是煮过的青竹叶)就可以大快朵颐了。吃时,食客用青竹叶托着热气腾腾莹白软糯的大糕,边吹着热气边吃;如果凉了则口感软滑爽嫩,口味也很不错。
传统上,大糕只在每年农历三月至五月才生产,因为冬季天冷,大糕生硬口感不佳,而夏季天热放不长久。平时的大糕颜色是白色的,在当地被当成早点或点心。“五月端午好天气,梁弄大糕红来兮。丈母老娘见女婿,越看心里越欢喜。”端午节,大糕被赋予了更大的意义,这时大糕做成喜庆的红色。已订婚还未结婚的“毛脚女婿”必须挑大糕到丈母娘家去,若错过季节则明年再补送,这已经成了当地的风俗习惯,延续至今。少则几十木箱,一木箱四套共十六块大糕,多则上百箱,连同黄鱼、蹄筋、烟酒等礼品,一并送上。这些大糕再由女方分发给邻居亲友或全村老少,让亲朋好友分享喜讯。婚后第一年端午节,女方回赠男方的礼品,仍是大糕等礼物。端午大糕需要提前预订,当你谢大妈夫妻经常须从半夜12点一直做到第二天晚上二三点,其中的辛劳自不待言。
端午节这一天,梁弄家家还保持千百年来吃“五黄”(黄瓜、黄鳝、黄鱼、雄黄酒、咸蛋黄)的习俗,而唱主角的当属大糕。餐桌正中放一箱大糕十六块,所谓六六大顺,象征着生活甜蜜、为人方正、兴旺红火、喜庆美满。这小小的梁弄大糕,融合了千年古镇浓烈的饮食文化、端午文化、婚俗文化。
草根早点的珍品
寻常的一个清晨,上了年纪的梁弄人喜欢迈着不急不缓的步子,穿过一条条狭长的弄堂,来到早点店,叫上一碗咸豆浆和馄饨生面。这是许多梁弄人一天美好生活的开始。
咸豆浆在宁波也是寻常早点小吃,但梁弄豆浆截然不同。一碗刚冲好的梁弄豆浆,其形如刚出蒸笼的鸡蛋羹,呈黄褐莹莹的半流汁状,闻起来清香扑鼻,喝起来鲜美可口。喝豆浆不用调羹,只是沿着碗沿吸空边圈的浆汁,中间的豆浆依然不会倒下来,第一次喝的外地食客们无不啧啧称奇。如果尝过梁弄豆浆,再尝之其他地方豆浆,真有些清汤寡水了。
将普通的豆浆做成如此出众的美味,梁弄人当然有其独门的秘方。据当地经营过早点店的谢大妈说,须选用当地产的生长周期长、出浆率高的黄豆;水取自发源于四明山中流经镇边清澈富含矿物质的溪水;烧豆浆用的是传统木柴炉火。浸豆时间非常讲究,要根据农历时间适时调整,冬天天冷时,开店人要半夜12点起床,将黄豆浸入水中。夏天天热时,浸之三四小时即可。检验豆子浸好的标准是,剥开黄豆皮,两瓣刚好呈平面状。咸豆浆冲泡也很讲究,在碗内放上酱油和几滴米醋,将烧沸鲜豆浆冲入,几秒钟豆浆由纯白色变成醇厚的淡黄色,再撒上几粒小葱,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豆浆呈现了。
谢大妈再三强调说,豆浆里要少加水,如果按照现在宁波豆浆店做法,一次做的豆浆能多冲出二三十碗来。但镇上做的全是老主顾生意,大家知根知底,做生意不规矩戳要被人指是脊梁骨的。誠信经营,是梁弄美食生存之道啊。
无论馄饨或生面,宁波城区再寻常不过,馄饨更是全国都有的小吃,但梁弄人将馄饨生面合二为一的做法却全国绝无仅有。与传统的面条不同,这里生面经传统手工方法加工而成,里面加了适量的碱粉,呈半湿状,一般可在冰箱里放上二至三天。梁弄馄饨做法与普通馄饨并无二致,但要选用当地农家饲养的家猪肉,七分瘦三分肥搭配,用刀剁成细末,因为用的是家猪肉,口感自然香。等水沸时,要先放生面,煮开后再放馄饨,用漏勺捞出放到有少量酱油和猪油的大碗中,撒上几许葱花。食客趁热食用,口中啧啧有声,混合着生面独特的鲜美和馄饨肉汁的鲜美,刹那间充溢着整个口腔。 梁弄人将咸豆浆和馄饨生面两者搭配,绝妙处在于一干一汤,一荤一素,营养全面,含碱生面还有助消化功效。梁弄人真是最知道享受和讲究的美食家。
让人称奇的梁弄三怪
“弄堂里来十里长,梁弄三怪饭桌放。”这里的三怪指的是梁弄著名地产“霉千张、臭冬瓜和哺胎蛋”。
2012年,一部火爆全国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让人们认识了徽州地区的毛豆腐和臭鳜鱼,与其类似的还有在街头闹市常吃到的臭豆腐。但你听说过比臭豆腐和毛豆腐还臭的霉千张吗?在清晨的梁弄菜场,每户卖豆腐的摊位上,都摆放着一种色泽玉黄、发着淡臭的卷状物,这就是闻起来更臭、吃起来更香的霉千张,如果去晚了,往往早就被卖光了。
据镇上八十多岁的黄老大爷言,霉千张始于何代无人知晓,打他小时候起,这道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下饭菜就是平常百姓餐桌上必备之物,所谓“霉千张,饭榔头”。说来奇怪,臭豆腐全国各地都有,但只有浙江余姚梁弄、上虞松厦和余杭孙家弄等少数偏僻小镇出产霉千张。据说乾隆皇帝南游到浙江用膳时,看见有一碗菜颜色清淡嫩黄,十分文雅的清蒸霉千张,又闻到一股诱人的香味,喉咙里禁不住涌上一股馋水。他用筷子夹来一尝,松酥鲜美,不觉大吊胃口,这餐饭居然多吃了半碗。传说终归是传说,霉千张大概也与臭豆腐、臭鳜鱼一样,某日千张发霉,节俭的人们舍不得丢弃蒸吃,发现其居然风味独特。
三十年代初,大文豪鲁迅先生与郁达夫先生曾来杭州,《民国日报》社长在聚丰园茶馆设宴款待,席间,面对山珍海味,生性简朴的鲁迅先生难得动一下杯箸,直到一道香味扑鼻、金黄油亮色霉千张上来。鲁迅和郁达夫二位尝后食指大动,连声道好。著名导演谢晋每每回紹兴省亲时,除了喝女儿红,必吃霉千张这道小菜。著名的普陀山普济、法雨、慧济等寺院,经常派和尚购买霉千张,作为一道素食名菜以敬请香客和云游的高僧。
霉千张是梁弄做豆腐人家必做的品种,制作工艺相对简单但须遵古法才会口味正宗。取当地产优质黄豆若干,浸胀后用石磨磨成浆汁,再用文火把新鲜豆浆烧熟,以传统盐卤而非现代的石膏打花完毕,把其倾倒在一张传统土粗布上,待压干水分,一张既薄又匀亦燥的“千层衣”就大功告成了。而后把“千层衣”叠齐,切成长方形小条,下面垫上干净的籼稻草,上面压一块豆板,把它放在较暖的地方,霉化后即可食用。其食法一般清蒸后淋上熟菜籽油,最能保持原汁原味;也可与肉末一起蒸,真是初闻霉臭而欲避之,进食醇香则欲罢不能。
另一怪臭冬瓜是宁波风味菜肴中一道名菜,宁波人嗜食“臭”的历史悠久。清代范宣在《越谚》有“苋菜梗”条云:“苋见《易夫卦》,其梗如蔗段,腌之气臭味佳,最下饭。”梁弄家家户户严格按世代相传工艺做臭冬瓜。制作这道菜的“灵魂”是卤水,将当地产苋菜梗用滚水煮熟,置于坛中,以盐腌,经半月余,始有臭味,这就是苋菜梗卤水,而且是越陈越好,有的梁弄人家卤水历经十多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之久。有时邻居向其借取少量老卤做新卤底子,其卤水浸出的臭冬瓜就要美味很多。要将新鲜冬瓜切成大块,削皮去瓤后洗净,入沸水锅中煮熟,捞出沥水晾凉,然后放入臭卤甏中,加入适量的食盐并密封好,经半个月发酵以后,即可取出来,装盘时再滴上几滴熟菜油,便是一道美味可口的臭冬瓜了。但现在市区宾馆饭店已经很难寻找到真正传统的臭冬瓜踪影,几乎都是改良过的,说是担心外地客人感觉太臭受不了,但实际上恐怕是节约成本追求利润的成分居多。
说起第三怪梁弄哺胎蛋,初食者都以为与许多地方的毛蛋、忘蛋、全蛋相似,其实不然。一般地方往往是春季农户家中孵化小鸡的副产品,即是孵化早期被发现孵化不出小鸡的蛋,或是鸡蛋进入孵化后期,由于温度等原因导致小鸡可能孵不出来了。安徽等地谚语常戏称品行坏的人为“二十一天孵不出的——坏蛋”,其实是死胎鸡蛋,容易滋生病菌,极不卫生,不宜食用。
而梁弄的哺胎蛋是活胎。选择品质上好、孵化到十三四天左右的鸡蛋或鸭蛋,这时的蛋内富含游氨基酸、游离钙和多种生物激素,特别是胚胎液,富含活性生态营养元素,极易为人体所吸收。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记载:“鸡胚蛋有治头痛、偏头痛、头风病及四肢疯瘴之功能。”哺胎蛋既是治疗眩晕的食物单方,亦是民间传统食补珍品。童叟弱者如能常食之,有健脾胃作用,能显著改善因气血虚亏所引起的多种症状,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民间又形象地称之为“活珠子”。
由于梁弄民间爱吃者甚众,加之近年来外地游客专门到梁弄采购,所以现在哺胎蛋不只在春季母鸡母鸭抱窝有产,而借助现代化孵化设备一年四季均有生产。但论营养和口感,自然还是传统春季母鸡母鸭自然孵化的更胜一筹。哺胎蛋最常见的吃法是用清水煮熟,你需趁热在蛋壳上剥开一个小口,小心翼翼地吸食胚胎液,顿时满口是极其鲜美的汁液,然后全部剥开蛋壳,将蛋蘸点盐食之。蛋中有一节长长的洁白状物,这是蛋白变成的脆骨,是补钙的好东西。余姚城区宾馆也有用锡纸包蛋盐焗,倒也别具风味。有位上了福布斯排行榜的余姚籍企业家,身家亿万,最爱哺胎蛋这口,经常托人到梁弄采购,每每一口气食之五六只。
登大雅之堂的经典大菜
所谓大菜,是指梁弄逢年过节请客必备之菜肴,是主人和客人都极为看重的主要菜肴。列大菜首位者当属笋干菜烧肉。在大的土瓷碗内放上当年产笋干菜,将当地产农家带皮五花猪肉洗净,切成长方块,拌以酱油、味精等,将肉置于笋干菜之上,放在蒸笼里蒸上l小时左右。此时肉已酥软,带有笋干菜的清香,吃起来酥而不腻,干菜黑色油亮,鲜而不咸,下饭极好。此道菜放置多日不变质,每餐放在一旁作下饭之菜。周恩来总理生前对笋干菜烧肉等乡土菜也一往情深,在1957到1973年的十六年间,曾九次到杭州楼外楼菜馆用餐,多次点用笋干菜烧肉。1973年9月16日,周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来杭州访问,笋干菜烧肉以它浓郁的乡土风味,受到中外宾客的一致赞美。
这道菜的重要原料笋干菜历史悠久,一百多年前在上海等地已很有名气。梁弄百姓将其作为常备蔬菜,也常用它馈赠亲友。笋干菜用当地产的竹笋与雪里蕻菜作为原料。梁弄一带种植的九头雪里蕻菜,叶色浓绿,形如锯齿,耐严寒,能在雪里生长。一般入冬种植,次年三月收获并腌制加工。梁弄四明山区,漫山遍野竹林茂密,盛产竹笋,味鲜而肉嫩。每年阳春三月,每户人家将新鲜雪里蕻在溪水中洗净,放在阴凉通风处堆放二至三天,待叶色逐渐变黄。这是梁弄笋干菜一大奥妙所在,也是日后干菜味道是否鲜美的关键。然后切成一寸来长,放入大缸内,逐层排菜撒盐,每排一次搓揉菜叶,直至出菜汁。再压上石头,待腌上十天半月取出晒菜。待春笋上市,人们即把又白又嫩的春笋切成薄片煮熟,再取出干菜放入锅中与笋片拌起来烧煮,让鲜美的笋汁渗入到本已极鲜美的干菜之中,然后出锅曝晒至干燥,以不酥不脆为度。以前是放到瓮中,不易变色,现在装到塑料袋中,天热容易变色发黑。 新鲜上市的笋干菜,直接用开水冲泡,不放任何佐料,汤色清淡黄亮,特有的香味扑鼻,这汤解暑热、洁脏腑,消积食、治咳嗽,生津开胃,每至炎夏梁弄人必以此汤代茶,既解渴又提神,远胜于任何高档饮料。如果经过盛夏,笋干菜颜色逐渐发黑发暗,这时做出的汤或蒸肉,品味会大打折扣,却是做一道湖鲜的极佳配料,而且越陈越好。取当地四明湖产野生鲶鱼一条,置于碗中,放适量老酒,上面铺满陈年的梅干菜笋干,大火蒸上十多分钟。这道梅干菜鲶鱼没有一丁点腥味,有的是鱼肉和醇香干菜混合味,鲶鱼尝起来有点像河鳗,醇厚香酥,入口即化。
梁弄大菜经典之二当属炖蹄膀。逢年过节,梁弄人会挑选当地农家猪肉,一般选在猪后蹄关节处朝上的七八公分長部位,这部位肥瘦搭配相宜,做这道菜最佳。选择那种如小脸盆大小的大海碗,在底下放上整根的天葱,排满碗底,天葱是当地每户院里自种的,较普通葱粗壮,也要香得多,整个猪蹄放在天葱之上,再放上适量的茴香、酱油、老酒等。
虽然现在梁弄人家基本上都使用方便的液化气做饭,但对于这道菜,梁弄人极为看重,不少家庭还刻意准备木柴,先用大火烧半小时,再改为文火炖上四五个小时,所以主人一大早就要准备,响午时半条街都会飘满香味。路过的邻居会闻着香味寒暄道,“家里来人客了。”
炖蹄膀往往在宴席中间才上,以示隆重,也有趁热吃的意思。当大海碗盛着酱红发亮、香气四溢的炖蹄膀上桌,顿时吸引了满桌人的眼球。既然是大菜,当仁不让地摆在桌正中间,大家都纷纷下箸品尝。炖蹄膀烂而不散,吃起来浓香可口,味美异常,肥而不腻。前几年,科学家们发现日本冲绳百岁老人极多,与当地喜食长时间炖的肥猪肉有关。现代科学研究也表明,经过长时间文火炖的肥肉,饱和脂肪酸会大量减少,大量转化成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或许,这同样也是梁弄多长寿老人的原因之一吧。
梁弄大菜经典之三是鸡杂羹。梁弄有吃白斩鸡的习惯,逢年过节请客吃饭,必上这道原汁原味的白斩鸡。鸡是本地山林放养的,剖好洗净放在沸水煮上十分钟就可,蘸酱油或细盐食用。因为以前没有冰箱,吃剩的白斩鸡放入酒糟中,酒糟鸡比白斩鸡肉质口感更香。梁弄人家也喜欢用鸡汤作为底料,烧开后将鸡腹内的鸡肠、鸡肫、鸡肝等杂碎,连同冬笋切细末放入,沸时将鸡蛋液缓慢倒入,用筷子快速搅拌,盛出鸡杂羹呈现一缕缕极细的黄白相间极美模样。如果最后打上湿淀粉,再撒上些许天葱,这样的羹看着就食欲大开,品尝起来更是极其鲜美,难以用语言形容。
其实,梁弄还有许多传统美食,如糯米收割后,家家户户用新糯米采用传统方法酿制几十斤或一二百斤白酒(米酒),供全年日常饮用。这种全粮食酒度数不高,口感略甜,但喝多了有后劲,却绝不上头。梁弄的猪油八宝饭地道香甜,是八宝饭中的极品。清明时节用艾草嫩头和松花粉做的青团、青金团,闻起来一股特别的清香,吃起来回味甘甜……
藏在山沟里的皇帝玉玺
梁弄童谣云:“山里山,弯里弯,萝卜开花找牡丹,牡丹夫人要大糕,大糕都在九洞桥(梁弄旧景点,借指古镇)。”梁弄大糕,当地人也称叫“方糕”“软糕”,以其用料讲究、外形美观、香甜柔糯、百尝不厌,赢得了四方口碑。2000年端午节,著名相声演员姜昆到梁弄采风用餐时,看服务员端上制作方正精美的艳红大糕,听说方糕蕴含着的端午风俗掌故,感叹道:“真没有想到,梁弄山区小地方,竟然藏着皇帝老子的‘方正玉玺’!”尝后更赞美道:“红里藏着黑,甜中透着香,香中渗着油,老好吃咯!”
今年端午节,居住海曙鼓楼文昌社区的谢大妈,同家人参观整修一新的南塘老街,看到梁弄大糕店前排起长长的队伍,曾经在梁弄镇做了三十多年梁弄大糕的她感慨万千。据她说,从民国时期,她的母亲就与人在镇上开了一家梁弄大糕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她们夫妻儿人开始经营包括梁弄大糕的点心店,母亲的手艺就这样一代代传了下来。制作大糕的手工技艺,乃是梁弄古镇的独创。究竟始于何时,有人言数百年,有人称上千年。无论是余姚城区或上虞东首的丰惠、永和、谢桥一带乡镇所见的大糕,或是梁弄人经营或沾亲带故从梁弄传过去的,到了余姚城区又被称为南糕。南塘老街的大糕也来自梁弄,已退隐江湖的谢大妈将二百多套木制模具半卖半送转给了他们。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整个梁弄镇只有谢大妈夫妻一户在做大糕。九十年代中期余姚电视台记者偶尔闻之,对这种濒于失传的非物质工艺做了专题采访,拍摄了谢大妈做大糕的整个流程,东方电视台、宁波电视台等均作了转播。随着梁弄红色乡村旅游的兴起,梁弄大糕的名气也一天一天响起,现在镇上和外地不少做大糕的人都是她的徒子,甚徒孙。
梁弄大糕口感甚佳,源于它用料的讲究和颇为复杂的工艺。制作梁弄大糕需要十多道工序。首先要选当地产上等赤豆、豇豆蒸熟,放适量糖,手工捣浆做成“豆沙馅子”,再把一定比例粳米、糯米浸水后碾成细粉,经放模、筛粉、挖孔、放馅、上粉、抹平等复杂环节蒸制而成。做糕需要专门木制模具,由于干粉极其松软,这是一个技术活,用力稍重或稍轻,干粉形状就变形了,没有一年半载的功力还真不行。接着用木刻印花板印上“福禄寿禧”“自力更生”“春夏秋冬”等红色字样,再用刀割开,把模具拆开拿掉,放入蒸笼内蒸熟。熟透后的大糕一块块翻出,放在青箬上(青箬即是煮过的青竹叶)就可以大快朵颐了。吃时,食客用青竹叶托着热气腾腾莹白软糯的大糕,边吹着热气边吃;如果凉了则口感软滑爽嫩,口味也很不错。
传统上,大糕只在每年农历三月至五月才生产,因为冬季天冷,大糕生硬口感不佳,而夏季天热放不长久。平时的大糕颜色是白色的,在当地被当成早点或点心。“五月端午好天气,梁弄大糕红来兮。丈母老娘见女婿,越看心里越欢喜。”端午节,大糕被赋予了更大的意义,这时大糕做成喜庆的红色。已订婚还未结婚的“毛脚女婿”必须挑大糕到丈母娘家去,若错过季节则明年再补送,这已经成了当地的风俗习惯,延续至今。少则几十木箱,一木箱四套共十六块大糕,多则上百箱,连同黄鱼、蹄筋、烟酒等礼品,一并送上。这些大糕再由女方分发给邻居亲友或全村老少,让亲朋好友分享喜讯。婚后第一年端午节,女方回赠男方的礼品,仍是大糕等礼物。端午大糕需要提前预订,当你谢大妈夫妻经常须从半夜12点一直做到第二天晚上二三点,其中的辛劳自不待言。
端午节这一天,梁弄家家还保持千百年来吃“五黄”(黄瓜、黄鳝、黄鱼、雄黄酒、咸蛋黄)的习俗,而唱主角的当属大糕。餐桌正中放一箱大糕十六块,所谓六六大顺,象征着生活甜蜜、为人方正、兴旺红火、喜庆美满。这小小的梁弄大糕,融合了千年古镇浓烈的饮食文化、端午文化、婚俗文化。
草根早点的珍品
寻常的一个清晨,上了年纪的梁弄人喜欢迈着不急不缓的步子,穿过一条条狭长的弄堂,来到早点店,叫上一碗咸豆浆和馄饨生面。这是许多梁弄人一天美好生活的开始。
咸豆浆在宁波也是寻常早点小吃,但梁弄豆浆截然不同。一碗刚冲好的梁弄豆浆,其形如刚出蒸笼的鸡蛋羹,呈黄褐莹莹的半流汁状,闻起来清香扑鼻,喝起来鲜美可口。喝豆浆不用调羹,只是沿着碗沿吸空边圈的浆汁,中间的豆浆依然不会倒下来,第一次喝的外地食客们无不啧啧称奇。如果尝过梁弄豆浆,再尝之其他地方豆浆,真有些清汤寡水了。
将普通的豆浆做成如此出众的美味,梁弄人当然有其独门的秘方。据当地经营过早点店的谢大妈说,须选用当地产的生长周期长、出浆率高的黄豆;水取自发源于四明山中流经镇边清澈富含矿物质的溪水;烧豆浆用的是传统木柴炉火。浸豆时间非常讲究,要根据农历时间适时调整,冬天天冷时,开店人要半夜12点起床,将黄豆浸入水中。夏天天热时,浸之三四小时即可。检验豆子浸好的标准是,剥开黄豆皮,两瓣刚好呈平面状。咸豆浆冲泡也很讲究,在碗内放上酱油和几滴米醋,将烧沸鲜豆浆冲入,几秒钟豆浆由纯白色变成醇厚的淡黄色,再撒上几粒小葱,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豆浆呈现了。
谢大妈再三强调说,豆浆里要少加水,如果按照现在宁波豆浆店做法,一次做的豆浆能多冲出二三十碗来。但镇上做的全是老主顾生意,大家知根知底,做生意不规矩戳要被人指是脊梁骨的。誠信经营,是梁弄美食生存之道啊。
无论馄饨或生面,宁波城区再寻常不过,馄饨更是全国都有的小吃,但梁弄人将馄饨生面合二为一的做法却全国绝无仅有。与传统的面条不同,这里生面经传统手工方法加工而成,里面加了适量的碱粉,呈半湿状,一般可在冰箱里放上二至三天。梁弄馄饨做法与普通馄饨并无二致,但要选用当地农家饲养的家猪肉,七分瘦三分肥搭配,用刀剁成细末,因为用的是家猪肉,口感自然香。等水沸时,要先放生面,煮开后再放馄饨,用漏勺捞出放到有少量酱油和猪油的大碗中,撒上几许葱花。食客趁热食用,口中啧啧有声,混合着生面独特的鲜美和馄饨肉汁的鲜美,刹那间充溢着整个口腔。 梁弄人将咸豆浆和馄饨生面两者搭配,绝妙处在于一干一汤,一荤一素,营养全面,含碱生面还有助消化功效。梁弄人真是最知道享受和讲究的美食家。
让人称奇的梁弄三怪
“弄堂里来十里长,梁弄三怪饭桌放。”这里的三怪指的是梁弄著名地产“霉千张、臭冬瓜和哺胎蛋”。
2012年,一部火爆全国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让人们认识了徽州地区的毛豆腐和臭鳜鱼,与其类似的还有在街头闹市常吃到的臭豆腐。但你听说过比臭豆腐和毛豆腐还臭的霉千张吗?在清晨的梁弄菜场,每户卖豆腐的摊位上,都摆放着一种色泽玉黄、发着淡臭的卷状物,这就是闻起来更臭、吃起来更香的霉千张,如果去晚了,往往早就被卖光了。
据镇上八十多岁的黄老大爷言,霉千张始于何代无人知晓,打他小时候起,这道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下饭菜就是平常百姓餐桌上必备之物,所谓“霉千张,饭榔头”。说来奇怪,臭豆腐全国各地都有,但只有浙江余姚梁弄、上虞松厦和余杭孙家弄等少数偏僻小镇出产霉千张。据说乾隆皇帝南游到浙江用膳时,看见有一碗菜颜色清淡嫩黄,十分文雅的清蒸霉千张,又闻到一股诱人的香味,喉咙里禁不住涌上一股馋水。他用筷子夹来一尝,松酥鲜美,不觉大吊胃口,这餐饭居然多吃了半碗。传说终归是传说,霉千张大概也与臭豆腐、臭鳜鱼一样,某日千张发霉,节俭的人们舍不得丢弃蒸吃,发现其居然风味独特。
三十年代初,大文豪鲁迅先生与郁达夫先生曾来杭州,《民国日报》社长在聚丰园茶馆设宴款待,席间,面对山珍海味,生性简朴的鲁迅先生难得动一下杯箸,直到一道香味扑鼻、金黄油亮色霉千张上来。鲁迅和郁达夫二位尝后食指大动,连声道好。著名导演谢晋每每回紹兴省亲时,除了喝女儿红,必吃霉千张这道小菜。著名的普陀山普济、法雨、慧济等寺院,经常派和尚购买霉千张,作为一道素食名菜以敬请香客和云游的高僧。
霉千张是梁弄做豆腐人家必做的品种,制作工艺相对简单但须遵古法才会口味正宗。取当地产优质黄豆若干,浸胀后用石磨磨成浆汁,再用文火把新鲜豆浆烧熟,以传统盐卤而非现代的石膏打花完毕,把其倾倒在一张传统土粗布上,待压干水分,一张既薄又匀亦燥的“千层衣”就大功告成了。而后把“千层衣”叠齐,切成长方形小条,下面垫上干净的籼稻草,上面压一块豆板,把它放在较暖的地方,霉化后即可食用。其食法一般清蒸后淋上熟菜籽油,最能保持原汁原味;也可与肉末一起蒸,真是初闻霉臭而欲避之,进食醇香则欲罢不能。
另一怪臭冬瓜是宁波风味菜肴中一道名菜,宁波人嗜食“臭”的历史悠久。清代范宣在《越谚》有“苋菜梗”条云:“苋见《易夫卦》,其梗如蔗段,腌之气臭味佳,最下饭。”梁弄家家户户严格按世代相传工艺做臭冬瓜。制作这道菜的“灵魂”是卤水,将当地产苋菜梗用滚水煮熟,置于坛中,以盐腌,经半月余,始有臭味,这就是苋菜梗卤水,而且是越陈越好,有的梁弄人家卤水历经十多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之久。有时邻居向其借取少量老卤做新卤底子,其卤水浸出的臭冬瓜就要美味很多。要将新鲜冬瓜切成大块,削皮去瓤后洗净,入沸水锅中煮熟,捞出沥水晾凉,然后放入臭卤甏中,加入适量的食盐并密封好,经半个月发酵以后,即可取出来,装盘时再滴上几滴熟菜油,便是一道美味可口的臭冬瓜了。但现在市区宾馆饭店已经很难寻找到真正传统的臭冬瓜踪影,几乎都是改良过的,说是担心外地客人感觉太臭受不了,但实际上恐怕是节约成本追求利润的成分居多。
说起第三怪梁弄哺胎蛋,初食者都以为与许多地方的毛蛋、忘蛋、全蛋相似,其实不然。一般地方往往是春季农户家中孵化小鸡的副产品,即是孵化早期被发现孵化不出小鸡的蛋,或是鸡蛋进入孵化后期,由于温度等原因导致小鸡可能孵不出来了。安徽等地谚语常戏称品行坏的人为“二十一天孵不出的——坏蛋”,其实是死胎鸡蛋,容易滋生病菌,极不卫生,不宜食用。
而梁弄的哺胎蛋是活胎。选择品质上好、孵化到十三四天左右的鸡蛋或鸭蛋,这时的蛋内富含游氨基酸、游离钙和多种生物激素,特别是胚胎液,富含活性生态营养元素,极易为人体所吸收。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记载:“鸡胚蛋有治头痛、偏头痛、头风病及四肢疯瘴之功能。”哺胎蛋既是治疗眩晕的食物单方,亦是民间传统食补珍品。童叟弱者如能常食之,有健脾胃作用,能显著改善因气血虚亏所引起的多种症状,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民间又形象地称之为“活珠子”。
由于梁弄民间爱吃者甚众,加之近年来外地游客专门到梁弄采购,所以现在哺胎蛋不只在春季母鸡母鸭抱窝有产,而借助现代化孵化设备一年四季均有生产。但论营养和口感,自然还是传统春季母鸡母鸭自然孵化的更胜一筹。哺胎蛋最常见的吃法是用清水煮熟,你需趁热在蛋壳上剥开一个小口,小心翼翼地吸食胚胎液,顿时满口是极其鲜美的汁液,然后全部剥开蛋壳,将蛋蘸点盐食之。蛋中有一节长长的洁白状物,这是蛋白变成的脆骨,是补钙的好东西。余姚城区宾馆也有用锡纸包蛋盐焗,倒也别具风味。有位上了福布斯排行榜的余姚籍企业家,身家亿万,最爱哺胎蛋这口,经常托人到梁弄采购,每每一口气食之五六只。
登大雅之堂的经典大菜
所谓大菜,是指梁弄逢年过节请客必备之菜肴,是主人和客人都极为看重的主要菜肴。列大菜首位者当属笋干菜烧肉。在大的土瓷碗内放上当年产笋干菜,将当地产农家带皮五花猪肉洗净,切成长方块,拌以酱油、味精等,将肉置于笋干菜之上,放在蒸笼里蒸上l小时左右。此时肉已酥软,带有笋干菜的清香,吃起来酥而不腻,干菜黑色油亮,鲜而不咸,下饭极好。此道菜放置多日不变质,每餐放在一旁作下饭之菜。周恩来总理生前对笋干菜烧肉等乡土菜也一往情深,在1957到1973年的十六年间,曾九次到杭州楼外楼菜馆用餐,多次点用笋干菜烧肉。1973年9月16日,周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来杭州访问,笋干菜烧肉以它浓郁的乡土风味,受到中外宾客的一致赞美。
这道菜的重要原料笋干菜历史悠久,一百多年前在上海等地已很有名气。梁弄百姓将其作为常备蔬菜,也常用它馈赠亲友。笋干菜用当地产的竹笋与雪里蕻菜作为原料。梁弄一带种植的九头雪里蕻菜,叶色浓绿,形如锯齿,耐严寒,能在雪里生长。一般入冬种植,次年三月收获并腌制加工。梁弄四明山区,漫山遍野竹林茂密,盛产竹笋,味鲜而肉嫩。每年阳春三月,每户人家将新鲜雪里蕻在溪水中洗净,放在阴凉通风处堆放二至三天,待叶色逐渐变黄。这是梁弄笋干菜一大奥妙所在,也是日后干菜味道是否鲜美的关键。然后切成一寸来长,放入大缸内,逐层排菜撒盐,每排一次搓揉菜叶,直至出菜汁。再压上石头,待腌上十天半月取出晒菜。待春笋上市,人们即把又白又嫩的春笋切成薄片煮熟,再取出干菜放入锅中与笋片拌起来烧煮,让鲜美的笋汁渗入到本已极鲜美的干菜之中,然后出锅曝晒至干燥,以不酥不脆为度。以前是放到瓮中,不易变色,现在装到塑料袋中,天热容易变色发黑。 新鲜上市的笋干菜,直接用开水冲泡,不放任何佐料,汤色清淡黄亮,特有的香味扑鼻,这汤解暑热、洁脏腑,消积食、治咳嗽,生津开胃,每至炎夏梁弄人必以此汤代茶,既解渴又提神,远胜于任何高档饮料。如果经过盛夏,笋干菜颜色逐渐发黑发暗,这时做出的汤或蒸肉,品味会大打折扣,却是做一道湖鲜的极佳配料,而且越陈越好。取当地四明湖产野生鲶鱼一条,置于碗中,放适量老酒,上面铺满陈年的梅干菜笋干,大火蒸上十多分钟。这道梅干菜鲶鱼没有一丁点腥味,有的是鱼肉和醇香干菜混合味,鲶鱼尝起来有点像河鳗,醇厚香酥,入口即化。
梁弄大菜经典之二当属炖蹄膀。逢年过节,梁弄人会挑选当地农家猪肉,一般选在猪后蹄关节处朝上的七八公分長部位,这部位肥瘦搭配相宜,做这道菜最佳。选择那种如小脸盆大小的大海碗,在底下放上整根的天葱,排满碗底,天葱是当地每户院里自种的,较普通葱粗壮,也要香得多,整个猪蹄放在天葱之上,再放上适量的茴香、酱油、老酒等。
虽然现在梁弄人家基本上都使用方便的液化气做饭,但对于这道菜,梁弄人极为看重,不少家庭还刻意准备木柴,先用大火烧半小时,再改为文火炖上四五个小时,所以主人一大早就要准备,响午时半条街都会飘满香味。路过的邻居会闻着香味寒暄道,“家里来人客了。”
炖蹄膀往往在宴席中间才上,以示隆重,也有趁热吃的意思。当大海碗盛着酱红发亮、香气四溢的炖蹄膀上桌,顿时吸引了满桌人的眼球。既然是大菜,当仁不让地摆在桌正中间,大家都纷纷下箸品尝。炖蹄膀烂而不散,吃起来浓香可口,味美异常,肥而不腻。前几年,科学家们发现日本冲绳百岁老人极多,与当地喜食长时间炖的肥猪肉有关。现代科学研究也表明,经过长时间文火炖的肥肉,饱和脂肪酸会大量减少,大量转化成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或许,这同样也是梁弄多长寿老人的原因之一吧。
梁弄大菜经典之三是鸡杂羹。梁弄有吃白斩鸡的习惯,逢年过节请客吃饭,必上这道原汁原味的白斩鸡。鸡是本地山林放养的,剖好洗净放在沸水煮上十分钟就可,蘸酱油或细盐食用。因为以前没有冰箱,吃剩的白斩鸡放入酒糟中,酒糟鸡比白斩鸡肉质口感更香。梁弄人家也喜欢用鸡汤作为底料,烧开后将鸡腹内的鸡肠、鸡肫、鸡肝等杂碎,连同冬笋切细末放入,沸时将鸡蛋液缓慢倒入,用筷子快速搅拌,盛出鸡杂羹呈现一缕缕极细的黄白相间极美模样。如果最后打上湿淀粉,再撒上些许天葱,这样的羹看着就食欲大开,品尝起来更是极其鲜美,难以用语言形容。
其实,梁弄还有许多传统美食,如糯米收割后,家家户户用新糯米采用传统方法酿制几十斤或一二百斤白酒(米酒),供全年日常饮用。这种全粮食酒度数不高,口感略甜,但喝多了有后劲,却绝不上头。梁弄的猪油八宝饭地道香甜,是八宝饭中的极品。清明时节用艾草嫩头和松花粉做的青团、青金团,闻起来一股特别的清香,吃起来回味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