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其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基础保障。黑龙江省的现代农业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发展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根据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要求,黑龙江省的农业将具有优势主导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做大,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及农业产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黑龙江 现代农业 产业
所谓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其在农业生产力性质和水平上,属于农业的最新阶段。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首先表现为以现代自然科学为基础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形成和推广,从而使农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第二,现代农业中现代机器形成体系,农业机器得到广泛应用,农业由手工畜力农具生产转变为机器生产;第三,现代农业中,电子、原子能、激光、遥感技术等多种能源投入农业的比重显著增加;第四,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极大提高;第五,经济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企业管理和宏观管理中运用广泛,管理方法显著改进。
1. 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意义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幅增加农业投入,有力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中央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由此可见,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所在。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全省耕地占全国的10%,位居全国第一,2012年粮食总产量可达到1200亿斤以上。在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大力推行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现代化,达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和区域化,实现农业生产制度和农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同时,粮食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迫切需要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所以,在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也是确保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2. 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条件
第一,现代化大农业产业规模初现
2011年,黑龙江省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705.6亿元,粮食总产量5570.6万吨(1114.1亿斤),连续八年喜获丰收,成为全国产粮第一大省。全年蔬菜产量789.9万吨,猪牛羊肉产量168万吨。绿色食品产业规模扩大,年末全省绿色食品认证个数1250个,绿色食品种植面积6430万亩。农业基础设施继续强化,2011年末,全省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097.8万千瓦,拥有农用拖拉机142.1万台,农用运输车16.1万辆,全年农村用电量58.2亿千瓦小时,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33.3万公顷,节水灌溉面积297.7万公顷,农田受灾面积348.8万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83.9万公顷。①
第二,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优势明显
首先,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自然优势明显。黑龙江省的黑土地是世界仅有的三大黑土带之一,耕地平坦,耕层深厚,这一天然的优势条件,决定了黑龙江省适于优质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全省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占有量均居全国首位,为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同时,黑龙江省是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境内河流湖泊众多,水资源总量达到810亿立方米,另有界江界湖过境水量2710亿立方米。
其次,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规模优势明显。黑龙江垦区分布在黑龙江省12个地(市)69个县(市、区),横跨小兴安岭南麓、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区,是全国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有农场经济区域。总局下辖宝泉岭分局、红兴隆分局、建三江分局等9个分局、114个农牧场。土地集中连片,适合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2010年全省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6573万亩,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263万亩,畜牧业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68%。
第三,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潜力较大
首先,黑龙江省在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进程中,存在着诸如后备耕地、中低产田和宜渔水面等尚未开发或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充分利用的资源,这些资源成为农业发展的潜能,如果能够获得有效配置,将有效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其次,黑龙江省的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提升,将有利于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促进大农机作业的实行,推动现代农业耕作制度建立和发展,推广标准化和规模化种养技术,成为进一步提高粮食、蔬菜、畜禽等单产水平的潜在动力。
3. 黑龙江省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趋势
第一,优势主导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做大
黑龙江省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在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和区域化的条件下,其优势主导产业必然会做强。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作物的生产,必然走向标准化、规模化和专业化。同时,甜菜、亚麻、烟叶、蓝莓等特色作物的种植,蜂、鹿、珍禽等特色产品的养殖也应成为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的一个亮点,在原有规模基础上,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将特色产业做大。
第二,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
黑龙江省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会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组织和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较高程度的专业合作社,将农业生产提高到专业化、标准化和品牌化程度,在形成产业的同时,达到和实现规模化。
第三,农业产业国际化
我国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与俄罗斯的远东开发战略彼此之间相互呼应,在“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的沿边开发开放带建设即将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机遇下,黑龙江省在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时,将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提升现代农业国际竞争力,发展以俄远东地区为重点的对俄境外粮食生产,促进农产品出口及出口加工产业带发展,从而增强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注释:
①数据来源:2011年黑龍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黑龙江省统计局,2012.3.14
参考文献:
[1] 魏湜.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面临挑战与应对策略[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0,(3).
[2] 张立明,高勇. 加快发展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的对策思考[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9,(5).
[3] 季生栋.以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导加速发展黑龙江省现代农业[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3).
[4] 佟姗姗.黑龙江省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策略解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3).
作者简介:贯昌福(1964 -)男,工作单位:黑河学院院长、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现从事经济管理方面研究;
李凌艳(1983-)女,工作单位:黑河学院经济管理系,经济学硕士,现从事经济管理方面研究。
(作者单位:黑河学院)
【关键词】 黑龙江 现代农业 产业
所谓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其在农业生产力性质和水平上,属于农业的最新阶段。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首先表现为以现代自然科学为基础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形成和推广,从而使农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第二,现代农业中现代机器形成体系,农业机器得到广泛应用,农业由手工畜力农具生产转变为机器生产;第三,现代农业中,电子、原子能、激光、遥感技术等多种能源投入农业的比重显著增加;第四,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极大提高;第五,经济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企业管理和宏观管理中运用广泛,管理方法显著改进。
1. 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意义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幅增加农业投入,有力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中央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由此可见,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所在。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全省耕地占全国的10%,位居全国第一,2012年粮食总产量可达到1200亿斤以上。在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大力推行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现代化,达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和区域化,实现农业生产制度和农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同时,粮食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迫切需要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所以,在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也是确保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2. 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条件
第一,现代化大农业产业规模初现
2011年,黑龙江省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705.6亿元,粮食总产量5570.6万吨(1114.1亿斤),连续八年喜获丰收,成为全国产粮第一大省。全年蔬菜产量789.9万吨,猪牛羊肉产量168万吨。绿色食品产业规模扩大,年末全省绿色食品认证个数1250个,绿色食品种植面积6430万亩。农业基础设施继续强化,2011年末,全省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097.8万千瓦,拥有农用拖拉机142.1万台,农用运输车16.1万辆,全年农村用电量58.2亿千瓦小时,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33.3万公顷,节水灌溉面积297.7万公顷,农田受灾面积348.8万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83.9万公顷。①
第二,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优势明显
首先,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自然优势明显。黑龙江省的黑土地是世界仅有的三大黑土带之一,耕地平坦,耕层深厚,这一天然的优势条件,决定了黑龙江省适于优质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全省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占有量均居全国首位,为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同时,黑龙江省是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境内河流湖泊众多,水资源总量达到810亿立方米,另有界江界湖过境水量2710亿立方米。
其次,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规模优势明显。黑龙江垦区分布在黑龙江省12个地(市)69个县(市、区),横跨小兴安岭南麓、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区,是全国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有农场经济区域。总局下辖宝泉岭分局、红兴隆分局、建三江分局等9个分局、114个农牧场。土地集中连片,适合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2010年全省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6573万亩,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263万亩,畜牧业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68%。
第三,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潜力较大
首先,黑龙江省在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进程中,存在着诸如后备耕地、中低产田和宜渔水面等尚未开发或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充分利用的资源,这些资源成为农业发展的潜能,如果能够获得有效配置,将有效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其次,黑龙江省的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提升,将有利于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促进大农机作业的实行,推动现代农业耕作制度建立和发展,推广标准化和规模化种养技术,成为进一步提高粮食、蔬菜、畜禽等单产水平的潜在动力。
3. 黑龙江省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趋势
第一,优势主导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做大
黑龙江省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在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和区域化的条件下,其优势主导产业必然会做强。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作物的生产,必然走向标准化、规模化和专业化。同时,甜菜、亚麻、烟叶、蓝莓等特色作物的种植,蜂、鹿、珍禽等特色产品的养殖也应成为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的一个亮点,在原有规模基础上,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将特色产业做大。
第二,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
黑龙江省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会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组织和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较高程度的专业合作社,将农业生产提高到专业化、标准化和品牌化程度,在形成产业的同时,达到和实现规模化。
第三,农业产业国际化
我国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与俄罗斯的远东开发战略彼此之间相互呼应,在“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的沿边开发开放带建设即将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机遇下,黑龙江省在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时,将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提升现代农业国际竞争力,发展以俄远东地区为重点的对俄境外粮食生产,促进农产品出口及出口加工产业带发展,从而增强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注释:
①数据来源:2011年黑龍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黑龙江省统计局,2012.3.14
参考文献:
[1] 魏湜.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面临挑战与应对策略[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0,(3).
[2] 张立明,高勇. 加快发展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的对策思考[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9,(5).
[3] 季生栋.以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导加速发展黑龙江省现代农业[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3).
[4] 佟姗姗.黑龙江省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策略解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3).
作者简介:贯昌福(1964 -)男,工作单位:黑河学院院长、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现从事经济管理方面研究;
李凌艳(1983-)女,工作单位:黑河学院经济管理系,经济学硕士,现从事经济管理方面研究。
(作者单位:黑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