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试验大数据产业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feng20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江平。图/中新

  2014年10月,“云上贵州”系统平台正式上线。截至12月20日,贵州政府主导的“7朵云”已经有41个应用系统迁上“云上贵州”系统平台。据悉,2015年“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将加大上云力度。一方面,将实施资源扩容,整合构建服务于大数据产业的人口、法人、空间地理信息、宏观经济、征信等5大共享基础数据库,推动关键支撑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建成;另一方面,将扩大“7 N”云工程建设覆盖面,新增至少10朵云,新增200个以上信息化应用系统迁移至“云上贵州”系统平台。
  根据决策者的设计,依托这个平台,贵州将引进培育10家以上关键支撑技术企业,集聚200家左右数据增值服务企业,以及20家以上端产品制造企业,形成大数据产业链,产业规模达到1100亿元。
  12月20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江平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介绍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决策过程及具体规划。

“争论的焦点主要是人才和数据开放问题”


  中国新闻周刊:请介绍一下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的相关情况与进展。
  王江平:发展大数据产业,关键在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主导下,经过将近半年的筹备,“云上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已于11月初成立,公司下设7个子公司,通过实施智慧交通云、电子政务云、工业云、环保云、智慧旅游云、電子商务云、食品安全云的“7朵云工程”,带动数据互通、共享。
  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规模总量迅速扩大,2014年1-11月,全省以大数据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规模总量1310亿元,同比增长67.8%,而以大数据增值服务、配套端产品制造为主体的大数据产业实现收入150亿元;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全省以大数据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企业较2013年底增加了400余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上证股价最高的企业已经从茅台变为大数据健康医疗企业“朗玛”,二者都是贵州的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健康、大旅游等产业与大数据融合发展,催生了电子商务、网络新媒体、智能安防、导航服务等一批新型业态。
  未来三年,我们计划推动贵州大数据产业实现三步跨越式发展:第一步,2015年把贵州打造成国家级的大数据内容中心;第二步,2016年上半年把贵州打造成国家级的大数据服务中心;第三步,2017年把贵州打造成国家级的大数据金融中心。通过“内容中心-服务中心-金融中心”的产业路径,实现数据到金融的价值转化,以数据流吸引资金流、人才流等各种要素的持续聚集。
  中国新闻周刊:贵州作为一个经济后发省份,为什么选择大数据这样前沿的产业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方向?
  王江平:首先贵州具备发展大数据产业的三重优势:
  第一,贵州拥有发展大数据产业的能矿、气候和无地震等自然优势。气候凉爽,常年温度保持在16摄氏度左右,能矿资源充沛,水火互济等,让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具有多重天然优势。尤其贵州不在地震带上这一优势,使贵州建立大规模数据中心成为可能。同时,贵州地靠西南,依托东盟、香港及南方巨大的发展市场,有建立数据中心、灾备中心等的巨大市场需求。
  第二,贵州具有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后发优势。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数据整合至关重要,但要把碎片化、孤岛性数据集合起来,在已经发展起来的地方由于利益格局很难打破,发展阻力反而更大。贵州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对信息的使用才刚起步,基础比较薄弱,所以信息孤岛相对较少,利益格局也相对容易打破,由此数据整合、共享与开放的成本很低,障碍也相对较少,效率比较高。
  第三,贵州已经形成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政策优势。由于要跨越式发展,贵州在这个问题上琢磨得比较多,迅速形成了共识和政策上的安排,从而形成了政策优势。
  优势的叠加,使以大数据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成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这个选择是必然的。
  贵州选择发展大数据产业还肩负着保护环境的使命。贵州过去是以能矿为主,经济结构偏重的省份,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提出了新要求,要求贵州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群众也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所以贵州经济发展必须选择对自然环境破坏小,后发有优势,与其他省份发展差距不太,且符合时代潮流的产业。
  中国新闻周刊:请介绍一下选择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决策过程?
  王江平:事实上,贵州一直在探索在资源环境约束、产能过剩背景下,如何发展产业的问题,但真正决定发展大数据产业经历了几个月的历程。
  2013年9月,我们召开了信息产业发展大会,虽然当时我们对大数据还没有深刻的认知,讨论的也还是传统的信息产业发展思路和类似信息消费、服务呼叫中心和电子产品制造之类的传统信息产品。但也是那次会议,让我们开始系统地思考信息化时代的贵州发展路径。
  12月,在贵州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我们开始有了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想法,提出能不能在2014年两会的时候向全国发出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呼声,让全社会知道贵州有意愿发展大数据这一新兴产业。
  接下来的三四个月里,我们开始尝试策划一些相关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发展大数据产业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坚定了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决心和信心。
  2014年全国两会后,我们一致认为要成立高层次的大数据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将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核心放在贵安新区和贵阳市。6月,我们成立了以省长陈敏尔为组长的大数据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决定定期召开各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引进最高端的智囊团队策划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把这一产业定位在全省的战略高度来做。   省级战略基调定下后,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联席会议制度陆续开展,包括招兵买马、和互联网行业大佬们深入洽谈、召开一系列相关会议与论坛等,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
  中国新闻周刊:决策过程中的争议焦点在哪里?
  王江平:当时争论的焦点在于贵州发展信息化产业发展的短板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
  首先是人才问题。贵州最大的短板是人才,人才分为大数据专家、企业家和分析人才三方面。对此,我们通过成立“大数据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邀请产业发展专家为贵州提供智力支持;通过招商引资、构建产业链解决吸引企业家到黔投资的问题;通过办学、举办“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解决吸引分析人才到贵州发展的问题。
  其次是数据开放问题。数据开放一直是比较敏感的话题,如果没有数据开放,所谓的大数据产业发展就是空话。对此,我们一方面尝试在举办“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的过程中,对参赛选手公布部分数据,为数据开放提供先行示范。同时,我们也正在推进“7朵云”示范工程,希望通过政府的先期引导和行政力量,在尊重各部门利益的基础上,首先实现政府数据的互联互通。
  当然,我们选择这7朵云作为数据开放的引导和示范,是在比较了数据条件、领導意识和难易程度的情况下,遵从先易后难的原则下进行的。

“我们在考虑制定数据开放的相关政策,甚至是启动立法。”


  中国新闻周刊:你也提到数据开放“敏感性”的问题,未来数据开放将会到什么程度?
  王江平:我们有数据安全性的管理要求,将数据具体分为三类:保密数据、敏感数据、非敏感数据。我们先开放的是非敏感数据。
  我们在做“智慧交通算法大挑战”分支赛时,发布的是贵阳市红绿灯拥堵数据。其中数据就分为保密数据、非秘敏感数据和开放数据。比如,哪个红绿灯、路口开放时间段就是开放数据,但哪辆车、车牌号通过了红绿灯就是敏感数据,涉及个人隐私,我们会把车牌号去掉,只会告诉参赛者某个路口过了多少辆车,但不会告诉参赛者是哪辆车,数据脱敏后才会开放,分步来做。
  具体到哪个行业的数据分类,由具体部门来抓,依照“谁拥有谁定级、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实现数据开放。当前“7朵云”的数据实际上也是按照这个思路来做的。
  即便如此,在开放的过程中,我们的一些单位也存在很多疑虑。第二、第三类数据都不是保密数据,却仍然可能引起社会特殊反响,例如医院艾滋病数据、教育数据等。因此,我们也在考虑制定数据开放的相关政策,甚至是启动立法。
  目前,在数据开放领域,我们做了几件事:第一,数据开放要从试点开始做,首先支持贵阳市开始做,再逐步做到省级开放。总体推进思路是:由易到难,从试点到全局,从上往下,从民生到其他领域。第二,贵州做数据开放的顶层设计,贵阳出台专门的数据开放办法。2015年还要在贵阳启动地方立法,以法律来明确数据开放的内容及途径,通过立法来保障政府数据开放。第三贵州省将建全省统一的数据开放平台,通过技术手段来保障数据开放。
  中国新闻周刊:在数据开放过程中,贵州省委省政府面临或者经受了哪些压力?
  王江平:其实现在都还有压力,只不过小一点了。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压力,一个是数据安全方面的压力,一个是数据开放观念适应上的压力。这两个问题给数据的整合开放设置了很多障碍。政府也只能通过分析数据敏感性、领导思想的解放程度和贵州特色来逐步开放。
  我们真正要形成大数据产业,应该是全社会数据开放,如果还有一些数据仍然不能开放,爆发式的增长是不可能的。
  中国新闻周刊:为什么要用行政手段发展大数据产业?
  王江平:大数据产业培育离不开政府,也离不开市场。行政手段的好处在于,第一基础设施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第二由于大部分数据还是掌握在政府那里,要将这些数据整合、运用、开放,如果政府不作为,是不可能的,政府在其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而应用则在于市场。前面两个层级由政府主导,后面两个层级由市场主导,这个机制贵州已经找到了。
  中国新闻周刊:数据开放提高还是削弱了政府的管理能力?
  王江平:数据的开放必定会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
  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政府管理者的思维、决策要数据化、精准化,这就需要政府首先具备大数据思维。比如说,过去经济普查、人口普查需要很长时间,但在大数据时代很快就可以完成,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政府的管理效能。
其他文献
成都男女司机在高速路上别车较劲,冲突升级,最终上演全武行。两段视频在互联网上讨论得沸沸扬扬。“路怒症”这个名词陡然成为热点。原本人们以为,路怒只不过是堵车时骂几句脏话,按两声喇叭,充其量开车斗气,隔着车窗相互问候对方的祖宗。看了男司机强凶霸道的拳脚,才知道这怒气引爆开来,竟足以带来流血的灾难。而灾难的种子,其实正埋伏在每个人心里。不少网友看了行车记录,连叫:“打得好!”“解气!”——他们也离“路怒
马凯副总理在近日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与企业并轨时,明确指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这预示着近年来人们议论已久的公务员工资改革,即将与公务员养老保险并轨改革同步提上日程。决策必须慎重  2014年,新一轮的公务员工资改革方案在之前几年研究讨论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更深入的讨论、修改,目前已基本成熟。如不出意外,2015年将在全国稳妥实行。  公务员工资改革方案一直都在深入细致地反复讨论
虽然已经年近八旬,虽然巴西受内忧外患的重重困扰,但对于已一头银发的特梅尔来说,  他的政治生命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充满活力  巴西当地时间8月31日中午,沸沸扬扬持续了大半年之久的巴西前总统迪尔玛·罗塞夫弹劾案终于尘埃落定,参议院以61票赞成、20票反对的投票结果正式宣告了罗塞夫时代的终结。随后,代总统米歇尔·特梅尔走进参议院,在议员和内阁大臣们的簇拥下完成了总统就职仪式。  特梅尔现年75岁
每到传统节日,走亲访友带什么礼物便成了一大难题。这时才明白那个看上去很萌蠢的广告“送礼就送×××”曾经霸占荧屏多年的缘故——它给难题提供了一个备选答案,虽然不十分满意,但总比空着好。  想想这些年送过和收过的礼物,真是不堪回首,一言难尽。最家常最不必花心思的做法是从超市里买上盒装干果、高档牛奶等食品随机组合,没有惊喜,自然也不会有惊吓,节日里常常从这家拎到那家,只要记着换个牌子和品种,别把某家送的
多位经济学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大力去产能与避免  房地产泡沫再起,仍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从这次  政治局会议的基调看,2017年中国改革将进一步迈向深水区  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7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加快推进国企、财税、金融、社保等基础性关键性改革,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 
从4月25日之后,65岁的巴格瓦蒂(Bhagawati)就再也无法像往常一样,每天在游客挤满杜巴广场之前,安静地走过每一个神庙了。  巴格瓦蒂一家住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杜巴广场,这里是尼泊尔最著名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也被视为整个国家的心脏。她家所在的小楼紧贴广场南沿,站在楼顶,拥有俯瞰整个杜巴广场的绝佳视野。往西看,马路对面就是著名的独木庙(Kasthamandap),这座神庙是加德满都名字的由来
“新总统在外交上的首要挑战是如何处理好大国关系,比如同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其次就是如何为中东危机找到一个长远的解决之道。”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的前院长约瑟夫·奈是美国多届政府的重要成员和智囊,曾出任卡特政府助理国务卿、克林顿政府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和助理国防部长。  作为国际关系理论中新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约瑟夫·奈以最早提出“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而闻名。  11月8日,《
人是生产力各要素中最能动的部分。对人的激励决定着一个组织、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如何。而薪酬无疑是人们工作积极性最重要激励之一。各个职业群体的薪酬,既是职场求职者的参照标准,也是一国经济转型的参照标准。  日前,国内大型蓝领招聘平台针对城市服务行业进行了一项专项调查,发布了2016年“城市服务业高薪榜”:高薪职位分别为按摩师、健身教练、月嫂、汽修工、美容师、空调安装工、快递员、送餐员、司机、厨师。其中收
走在武汉体育学院的夏季校园里,程菲还是一副假小子般的打扮:T恤、半裤、凉拖鞋。常常戴一顶有小耳朵的帽子。大片茧子占据手掌面,手腕边缘有擦伤。她的脚掌还是宽厚,两个大脚趾腿外沿都有骨质增生凸起,左脚尤其严重,这让她几乎不能穿时装鞋。  她很少化妆,也从不穿裙子。妈妈徐春香觉得她没有女人味儿,是她从小自己没有教育的过错。赵汉华教练则把她当成“反面教材”,告诫现在的女队员们也要学会打扮自己。  如果累了
由金属制成的日历,每个日期外都有一圈带缺口的刻痕,用工具把日期往里面一戳就代表一天结束。这种独特的设计让记录变得更灵活有趣,比如你可以根据推进的深度来判断这一天是否发生了什么值得纪念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