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体育教学中,讲解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动作概念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学生掌握动作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教法。学生通过教师对动作特征的描绘,对直观所形成的动作表象的认识更为生动深刻,从而进一步理解动作,为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建立必要的基础。讲解时科学性和艺术性是很强的,涉及的范围也是很广的。
1 正确分析教材
精讲是讲解所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讲解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练习,又是为练习服务的。学生能通过练习的途径掌握动作技术;讲解是为使学生正确地去进行练习,以加速掌握动作的进程。
要想达到精讲,首先必须对教材进行正确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具体内容以及形成动力定型的不同阶段,把学生掌握动作过程中的主次矛盾区分开来。首先讲掌握动作中的主要矛盾方面,使学生记忆和理解以及指导他们实践,随动力定型形成阶段的提高。动作的关键方面已不需要用特别的注意力即可完成,这样学生有余力来顾及动作的其他方面。
例如跳箱的分腿腾越,对初学者来说,首先要解决的是过箱问题,此时讲解起跳两臂前伸,手撑远端快推箱落地即可。能过箱后再讲第一腾空和推手的问题,然后讲第二腾空、挺身等其他细节问题,最后进行完整的讲解,使之建立完整系统的动作概念。在跳箱活动中易产生恐惧心理,教材中往往不将其列入其中,而这又是初学者所必须知道的,所以在讲解中也必须交代清楚,使学生在跳跃之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以防出现心理障碍。
教学实践证明,这种从主要到次要、逐步深入的讲解,可以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动作技术方面来,学生易于接受,效果良好。是否所有的动作练习都必须这样分阶段去进行讲解呢?当然相对于练习者来说简单动作就大可不必了。
2 体育教学讲解需把握时机
2.1 教师的讲解应该与示范动作相结合,循序渐进地进行
如跳箱的分腿腾越教学,教师首先要讲解助跑、踏跳的动作方法及要领,然后示范,随后让学生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动作方法之后,再进行第二次讲解——腾空与推手。讲解完毕还要做一两次示范,让学生重点观察推手动作,在感觉上初步形成认识后再让学生投入练习,效果就好多了。整个教材的教学方法依此类推,使学生的练习逐渐由分节过渡到完整动作,这种教学方法能给学生建立更深刻的印象和更明确的概念。
2.2 要特别注意讲解的环境
冬季室外体育课,应从实际出发,如果课堂上讲解过多,尤其是热身阶段,把课的任务、要求等讲解得过于详细就要占用较长时间,这时学生的体温要下降,情绪低落,势必影响教学。经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冬季体育课开始部分的讲解应该用最精练的语言,简要说明课的任务、内容、要求;亦可不讲解直接使学生进入活动状态,待学生体温升高、精力充沛、思想集中时再进行讲解。如果是冰上课教学,最好在学生运动中进行讲解,或以示范来代替讲解。因此,只有根据客观情况,掌握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3 讲解目的明确、内容正确
在教学中讲什么,怎样讲,什么时间讲,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切不可灵机一动,想起什么讲什么,愿讲多少讲多少。讲解要根据课的任务、教材、气候和学生情况的不同来安排。一般说,教授新教材时可多讲一些,复习旧教材时就要有针对性地少讲一点;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差要少讲,高年级则可多讲些;气候炎热可增加一些讲解示范的时间,天气寒冷就应少讲多练,讲解的内容应该正确无误。
4 讲解要符合学生实际,启发学生思维,教师讲的深浅、语言的运用都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对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运用他们已经有的知识进行讲解,如讲解弯道跑为什么要求身体向内倾斜时,可以联系“离心力”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对低年级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常识进行讲解,如利用火车轨道在拐弯处外侧高于内侧的道理来说明人在跑弯道时也应向内倾斜。讲解要由浅入深,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可以用提问的形式来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不仅能使学生理解得深、记得快,还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要抓住教材的关键,简明扼要地进行讲解
讲解时,要抓住教材的关键,突出重点。如跑的重点是途中跑,而途中跑的重点是后蹬,教学中教师就应着重讲解后蹬技术。讲解时应运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出动作的要领。现在很多教师运用教学口诀,语言简明扼要,生动形象,条理清楚,学生喜欢听,容易懂,记得住。但是一个好的教学口诀,要经过长期认真地总结、提炼才能形成。离开教学实践,离开对教材的刻苦钻研,单纯追求口诀形式,是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的。讲解还要根据对象的具体情况,运用术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第五中学)
1 正确分析教材
精讲是讲解所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讲解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练习,又是为练习服务的。学生能通过练习的途径掌握动作技术;讲解是为使学生正确地去进行练习,以加速掌握动作的进程。
要想达到精讲,首先必须对教材进行正确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具体内容以及形成动力定型的不同阶段,把学生掌握动作过程中的主次矛盾区分开来。首先讲掌握动作中的主要矛盾方面,使学生记忆和理解以及指导他们实践,随动力定型形成阶段的提高。动作的关键方面已不需要用特别的注意力即可完成,这样学生有余力来顾及动作的其他方面。
例如跳箱的分腿腾越,对初学者来说,首先要解决的是过箱问题,此时讲解起跳两臂前伸,手撑远端快推箱落地即可。能过箱后再讲第一腾空和推手的问题,然后讲第二腾空、挺身等其他细节问题,最后进行完整的讲解,使之建立完整系统的动作概念。在跳箱活动中易产生恐惧心理,教材中往往不将其列入其中,而这又是初学者所必须知道的,所以在讲解中也必须交代清楚,使学生在跳跃之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以防出现心理障碍。
教学实践证明,这种从主要到次要、逐步深入的讲解,可以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动作技术方面来,学生易于接受,效果良好。是否所有的动作练习都必须这样分阶段去进行讲解呢?当然相对于练习者来说简单动作就大可不必了。
2 体育教学讲解需把握时机
2.1 教师的讲解应该与示范动作相结合,循序渐进地进行
如跳箱的分腿腾越教学,教师首先要讲解助跑、踏跳的动作方法及要领,然后示范,随后让学生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动作方法之后,再进行第二次讲解——腾空与推手。讲解完毕还要做一两次示范,让学生重点观察推手动作,在感觉上初步形成认识后再让学生投入练习,效果就好多了。整个教材的教学方法依此类推,使学生的练习逐渐由分节过渡到完整动作,这种教学方法能给学生建立更深刻的印象和更明确的概念。
2.2 要特别注意讲解的环境
冬季室外体育课,应从实际出发,如果课堂上讲解过多,尤其是热身阶段,把课的任务、要求等讲解得过于详细就要占用较长时间,这时学生的体温要下降,情绪低落,势必影响教学。经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冬季体育课开始部分的讲解应该用最精练的语言,简要说明课的任务、内容、要求;亦可不讲解直接使学生进入活动状态,待学生体温升高、精力充沛、思想集中时再进行讲解。如果是冰上课教学,最好在学生运动中进行讲解,或以示范来代替讲解。因此,只有根据客观情况,掌握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3 讲解目的明确、内容正确
在教学中讲什么,怎样讲,什么时间讲,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切不可灵机一动,想起什么讲什么,愿讲多少讲多少。讲解要根据课的任务、教材、气候和学生情况的不同来安排。一般说,教授新教材时可多讲一些,复习旧教材时就要有针对性地少讲一点;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差要少讲,高年级则可多讲些;气候炎热可增加一些讲解示范的时间,天气寒冷就应少讲多练,讲解的内容应该正确无误。
4 讲解要符合学生实际,启发学生思维,教师讲的深浅、语言的运用都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对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运用他们已经有的知识进行讲解,如讲解弯道跑为什么要求身体向内倾斜时,可以联系“离心力”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对低年级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常识进行讲解,如利用火车轨道在拐弯处外侧高于内侧的道理来说明人在跑弯道时也应向内倾斜。讲解要由浅入深,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可以用提问的形式来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不仅能使学生理解得深、记得快,还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要抓住教材的关键,简明扼要地进行讲解
讲解时,要抓住教材的关键,突出重点。如跑的重点是途中跑,而途中跑的重点是后蹬,教学中教师就应着重讲解后蹬技术。讲解时应运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出动作的要领。现在很多教师运用教学口诀,语言简明扼要,生动形象,条理清楚,学生喜欢听,容易懂,记得住。但是一个好的教学口诀,要经过长期认真地总结、提炼才能形成。离开教学实践,离开对教材的刻苦钻研,单纯追求口诀形式,是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的。讲解还要根据对象的具体情况,运用术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