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阳光照耀雪山

来源 :今日中学生(初三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bx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9月,夹金山下的宝兴县正享受着暖人的阳光,被减免了学费的高一贫困新生李兰内心同样温暖。在学校,她怀着感恩之心成立了一个爱心俱乐部,想帮助其他跟自己一样身处困境却自强的孩子。俱乐部取名竹乐,与助乐、足乐谐音,意思是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但来自外界的压力和没有物资支持,使竹乐部在两年内逐渐沉寂下来。
  去年10月,已退休的心理学教授蔺国宪来到宝兴中学为高三学生讲课。这位七旬老人自2008年起就在雅安支教,并先后帮扶了十多个孩子,李兰以他为榜样。老人的话“需要帮助的人那么多,我们只能帮一个算一个”让竹乐部慢慢醒了过来。
  此时,经过岁月沉淀的竹乐部有近十个高中生、几个大学生和一两个社会热心人士,这些成员是竹乐部的中坚力量。
  
  “你都高三了,安分点不好么”“你太天真”“人情淡漠”,不理解的声音一直都在。
  李兰想,即使能力有限,帮一个是一个;即使身在打仗一样的高三,但奉献爱心,从来都不分时期。
  李兰不气馁,不放弃,她和竹乐成员通过半个月的努力,准备把第一次的爱心之箭射向本县灵关镇和硗碛乡的几户人家。
  爱心资金、捐助物资哪里来?一开始竹乐部想到那些教师家庭,于是倡议学校的教师子女们捐助图书,结果成员们失望而返。但社会并不冷漠,还有很多跟竹乐部一样乐于奉献的爱心人士。张军就是这些爱心人士中的一个。了解到竹乐部的详细情况后,他寄来了第一笔钱——1000元。他还向竹乐部承诺,等年后工作暂缓一些,准备好详细的竹乐部爱心救助宣传资料后,会在工作单位搞一次集体募捐。成员们感动得无以言表。
  有了爱心资金,在部长的带领下,成员们筹得30多本儿童图书,捐出自己的衣物,买了书包、文具,还有一口袋山里小朋友们很少有机会吃的零食,于今年1月29日,真正踏上了爱心的道路。
  
  第一个目的地——灵关镇。
  早上8点,包括李兰、萨娜钟、桑木在内的5位成员在宝兴县城集合,一个小时后到达灵关镇。因为要去探望的小孩住在大山里,所以接下来的路只能徒步前去。
  正值严冬,天空飘着小雨。灵关镇路况差,泥泞、曲折已不足以形容。要是时值盛夏遇上暴雨,更有可能遭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山区的办学条件落后,很远才有一所学校,即使是早上10点上课,下午3点放学,仍有小孩不得不早早起床,不吃早饭,花三四个小时去上学。
  走在泥泞的小路上,有成员感叹,真的无法想象那些贫苦的孩子每天去上学要越过多少坎,爬过多少坡;对这种一走就是一身泥的环境,不知那些学习环境优越的学生又作何感想。
  成员们拿着大包小包,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灵关山上,鞋子早已被泥糊得不成样子。
  走着走着找不到路了,幸好准备去探望的家庭的父亲下山来接他们。老父衣着单薄,踩着一双不防冻的十多块钱的黄色胶鞋,引领竹乐部成员走到他大山深处的家。一路疾走,所有人衣衫湿透,已经分辨不出雨丝和汗水。
  到目的地花了4个小时。周围只有这一户人家,木制房屋松松垮垮,简陋异常,不仅漏雨,还不安全。全家人用一个茶瓶喝水,用一张帕子洗脸,家中两姐妹穿着破旧。见竹乐部来看望他们,姐妹俩羞涩地拿出橘子、苹果、梨、花生来招待他们,这已然是家中最好的东西。家里经济来源少,父亲常年在家乡近周做零工,背砖挑沙,母亲在家务农,家境虽贫寒至此,老父仍然坚毅地撂下话:只要孩子好好读书,能考上大学,自己就是砸锅卖铁也送!
  “我们也没做什么特别的事,就是聊聊天,交交朋友。”李兰这么说,她并不把竹乐部看得有多么高。藏族女孩萨娜钟告诉两姐妹自己家在农村,家庭情况也不好,受资助才一直读到了高三,她希望姐妹俩好好学习。
  结束灵关镇第一访,回到镇上是下午3点,所有人的腿都麻木了,完全迈不开脚。体会到做爱心公益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竹乐部并没有停下脚步,循着摩托车行驶过的印迹继续灵关第二访。
  “绿衣服女孩”,他们口中这个亲切称呼的主人公,一岁时失去父亲,母亲改嫁,其他亲戚不管不问,她便跟着爷爷奶奶长大。两年前,爷爷的离去使得她和奶奶相依为命。小女孩叫周丹宇,她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割猪草,洗衣做饭,大人该做的事她一件不落。成员们惊呼,多么懂事的孩子呀!相比之下都有些自惭形秽。周丹宇上小学五年级,周围没有邻居,上学放学从来都是独来独往,团队成员很担心,山里住户分散,人烟稀少,若她和奶奶发生什么事都无人知晓。但周丹宇从不怨天尤人,她乐观、开朗地生活在大山的怀抱里,和她亲爱的奶奶在一起。
  竹乐部去看她的时候,家里厨房垮了一半,有山里的野狗从垮塌的漏洞处钻进来偷东西吃。李兰说:“昏暗的屋内没有灯,奶奶在厨房急急生火,丹宇则乐呵呵地说家里好久没来人了。我感受着两人欢快的情绪,努力将眼前的水雾化开,承诺一句‘我们会经常来’。”
  第二天,团队到了硗碛乡。硗碛乡是藏区,属于高山气候,山里道路坡长路陡,路面结冰打滑,车熄了两次火,团队成员们只有下来推行。他们坚持着到了支援家庭。家里的小女孩在读二年级,也和奶奶生活在一起,靠捡废品为生。小女孩为成员们端板凳、倒水,她的懂事和责任心再一次让竹乐部的成员们感动和沉思。
  2月7号,是小学开学的日子,李兰惦记着小丹宇,她上学要走两个多小时,奶奶有关节病,不能长途跋涉陪她去报名。成员桑木有车,李兰拉上他去接小丹宇,带她去报名。
  报完名离开学校的时候,李兰发现第一天去看望的两姐妹在校门口等她,李兰惊喜地发现,大姐穿着自己送给她的衣服。自己的爱心在他人身上体现了价值,再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感动和欣喜的了。
  
  在竹乐部成员们眼中,那些孩子都是成长于大山的坚强小草,每一座大山里,也都隐藏着“小草”们的笑与泪。看着这些带着笑与泪的脸庞,竹乐部成员们一面很心酸,一面却很感动,感动于小朋友们的乐观、坚强,“我们条件比他们好,毅力却不如他们”“我们不是在资助他们,而是在互相帮助,我们高三了,他们帮助我们获得了向上的力量,还有学习的激情”。
  竹乐爱心俱乐部虽已满两岁,但它才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部长满怀憧憬,诚恳而认真地道出了竹乐部接下来的发展计划:
  高三的成员先认真学习,全力以赴准备高考。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给予别人力量;
  不考的同学就负责宣传;
  社会捐助物资,适合儿童的给儿童送去,不适合的义卖或是再捐给社会机构;
  网站还在筹备中,已组建“竹乐爱心俱乐部”QQ群……
  竹乐部的真诚付出、爱心救助慢慢影响了周围许多人,有一位服兵役的同学,当完兵会加入;有读高中的同学说以后过来支教,教说普通话;还有大学生说会过来支教教英语……
其他文献
一次游戏  桌面上,有着刀的痕迹  那是你作案时的工具  你隐蔽得很好  只有你自己知道  你把谁消灭掉  哦,不,医生不救你……  捉迷藏  一楼、二楼、三楼、四楼……  四楼、三楼、二楼、一楼……  他在哪儿?  可恶的徐胖子藏到哪里去了?  我这只捉不到老鼠的猫  只能在黑糊糊的楼道里  疯狂地叫喊  画家  红色、绿色、黑色、蓝色……  充满幻象的色彩  让我左右为难  梵高的画  驱走我
期刊
一个秋日悠闲的下午,很好的太阳。我独自骑了车,奔向偏离闹市的郊外。  一路上,看惯了的树木、草坪、建筑物不停地晃过,太阳照在上面,暗淡的色彩,自知无须驻足。  我漫不经心地往前行,抬眼到了金水湖。金水湖向来是很有名气的。我来过几次,并不以为可贵。今日得了闲情逸致,又无处可去,看看秋日的金水湖吧。  然而,我做对了。  我先是被金水湖的绿吸引了,震住了。看吧,那满眼的奇异的绿啊,阳光下,多么明亮,洋
期刊
类型一 开放探究类题型  例1 某市篮球队到市一中选拔一名队员. 教练对王亮和李刚两名同学进行5次3分投篮测试,每人每次投10个球,下图记录的是这两名同学5次投篮中所投中的个数.
期刊
2009年,在全国150余份中考语文试卷中,命题作文的数目达到67份,占1/3以上的比例。在命题作文中,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题目:“在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很美好”(陕西省),“送你一轮明月”(湖北省宜昌市),“春风吹又生”(湖南省长沙市)……在历年的中考命题作文中,我们也曾看到过诸如“同自己谈话”“陶醉”“又见枝头吐新芽”“真挚”这样的题目。这些题目,都给考生一种诗意的感受,同时,又让考生有一种朦胧的
期刊
烤些肉串!
期刊
【主题导读】  世界上最宝贵的莫过于生命,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应该善待生命,珍惜生命,只有这样,世界才会更加美好。让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并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美文阅读】  你会用什么方式看见另外的生命 王小妮  有朋友到我家里来,不进门,只停在院子里。他说:有个小院子多好。你看这些蝴蝶,跟自己养的似的!   我忽然被提醒了。他走了之后,我禁不住认认真真地看过一遍
期刊
在2001年4月13日,江泽民主席在古巴访问时,曾向卡斯特罗主席赠送了他亲笔书写的七绝一首?郾 现借用江主席这首诗中的28个字编一个地名谜?郾  先将这首诗编号如下:  朝辞华夏彩云间,万里南美十日还。  (2)第二字编号数是一个二位正整数,它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之和能被5整除;而它的个位数字减去十位数字之差能被6整除. 你能说出这个地名吗?  设第二字编号数是10a+b,由条件②可得a+b=5m
期刊
“可是,哪一件看上去十分圆满的事。不是从有瑕疵开始的呢?”  余立新有点儿发愣,痴痴地看着老师。“是吗?”  “有个小小的圆,它发现自己缺了一个角,非常难过。小圆决定,一定要找回失落的角。圆出发了。缺了角的小圆走不快,它只好一边走,一边欣赏路上的风景。慢慢的,它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大家在一起走路说说笑笑的,开心又快乐。渐渐的,小小的缺了角的圆越走越快,它已经忘了自己的缺憾。又过了一段时间,小圆终于找
期刊
午休的时候,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拿起听筒,电话那端却没有一丝声音。  “你是谁?找我吗?”我轻声问,生怕惊着对方。我知道,那是一位遇到麻烦的中学生。  “……我,我想和你说说话。”一个怯生生的女孩,“我只是想说说话。”似乎她很怕我放下电话。  “好啊,这会儿我正没事儿,咱们慢慢聊啊!”我把语气尽量放柔和。  费了很大劲儿,我才明白她说的是什么,因为她说话断断续续,其间还夹杂着叹气、干咳、啜泣…… 
期刊
我敢肯定,当你第一次看到这张照片时,你定会说,咦,看上去怎么那么奇怪呀。照片里只有我和爸爸的后脑勺以及往后飞扬的头发,我抬起的双臂把画面一分为二。这是妈妈在三人自行车后座上给我和爸爸照的“合照”,难得她在不断移动的车上也有这么好的技术。  在登上这辆三人自行车前,我从不骑自行车。我怕这种代步工具,源于小学三年级时,我曾亲眼看见骑车滑行在下坡路上的同学,因为没掌控好速度和方向,直接撞上了护栏,最后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