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限行措施未能根除拥堵的痼疾,却成了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加的推动力之一。
著名学者梁思成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北京城不会得感冒,但总有一天它的交通会得心脏病。”
一语成谶。首都成“首堵”。
限行效果殆尽
北京“每周限行一天”的措施毫无悬念地继续实施。4月6日上午,北京市交通委公布56项缓堵措施,继续实行尾号轮换限行等措施。
这一措施,有了开始,就很难有结束的一天,而且效果还每况愈下。
一年前,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实施〈北京市政府关于实施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监测评估报告》。报告称自尾号限行措施实施以来,北京市交通拥堵指数从“中度”下降为“轻度”;每日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了375吨。
一切看起来很美。
然而,政策制定者们似乎忽略了一个现实,尾号限行,只能对私家车的相对数量进行控制,绝对增速却是无法控制的。从机制设计的角度看,限行非但不能降低人们购买私家车的欲望,反而可能起到反向的激励作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寿龙等专家就认为,尾号限行长期执行将引发机动车保有量上升、出行频率增加等结果。
事实恰恰印证了专家们的预测。来自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的数据显示,2009年1月下旬之后,1.6升以下小排量车销量一直居高不下,货源一度不足。2009年北京地区二手车交易量达到45万辆,与2008年的40万辆相比增长了12.5%;新车交易量达到66万辆以上。北京旧机动车交易市场相关负责人表示,尾号限行后,消费者对于8万元以下小排量车的需求有所提高,但此类车货源却一度紧缺,部分此类车车主即使换了新车,仍保留旧车,以便每天都能上路。“3年后,机动车的自然增长率,就会抹掉限行效果。”北京工业大学交通研究中心教授荣建曾这样说。
公交司机于师傅是跑了二十多年的老公交。谈到限行效果,于师傅无奈地摇了摇头:“开始的时候还有点儿感觉,现在完全感觉不出变化了。该堵的地方一点儿没痛快,不该堵的地方,现在也堵。公交专用道就那一小段路,不当事儿。过了那一段,堵得更瓷实了。”
看起来,一切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美。
第二辆车
北京市民小刘最近将“买第二辆车”提上了家庭重大事件的议事日程。这对住在北京五环外的年轻夫妇,两年前买了第一辆车。但是,夫妻两人上班的方向近乎相反,车让妻子用了。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每次到地铁里,看到的都是乌泱乌泱的人头,我要乘车的那一站是换乘站,无论何时去,都排着长队。好不容易上了车,也都被挤成了一团。尤其是早上,一些人一边挤地铁一边啃着早点,说不出的难受。”孙刚皱着眉头描述着。
“家门口的公交车,因为不是起点,不可能有座位。班次也少,等个半小时常有,即使等到了,也是挤得满满的,让人崩溃,冬天还好,一到夏天,没有空调的车厢里简直就能把人蒸熟。” 小刘一通控诉之后说,“除了再买车,你说我还能怎么办?”
小刘认为,政府号召市民尽可能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作为普通市民,应该是能接受的,但如果公共交通总是处在这种恐怖拥堵的状态,那还不如自己开车。
而近半年多来,妻子直接的感受是,停车越来越难。在他们生活的小区里,车位紧张的情况也在去年下半年开始。有条件的家庭都买了第二辆车,轮番上阵,遇到限行,不能上路的车当然就停放在小区原有的车位上了。
抢车风潮
与北京市民的平静相比,很多成都市民早已如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由于受到汽车限行政策的影响,成都出现了恐慌性的购车局面。
近日,众合名扬MG店总经理王宇对当日销量报表的数据有些吃惊:“翻了一番!”她虽然也预料到限行的消息会让成都消费者抢在限车政策实施前突击消费,但是却没想到效果会如此“立竿见影”。不光是销量涨了一倍,到店量也翻了一番。她相信,等政策明朗的时候,车市肯定会出现一个抢购高峰。
大多数消费者由于担忧限行政策影响,不得不将自己的购车计划提前。某公司职员李女士表示,原本打算年底前才购车,但是考虑到汽车限行政策的影响,不得不向朋友“融资”,将购车计划提前。
素有“休闲之都”之称的成都,目前的机动车保有量已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新上牌的机动车还在以每天1000辆以上的速度递增。
“限车令”消息一传开,各车商就展开了积极行动,如大量备货、推出各种促销活动等,应对“限行”可能出现的消费高潮。据了解,有的车商甚至在厂家规定任务的基础上,考虑增加50%的进货量。此外,大部分车商已经做好了4月份的销售准备,并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展会、试驾活动,并且也推出了一些实实在在的优惠促销,希望最大程度地提高销量。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寿龙表示,限行政策的实施,是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的原因之一。限行是应急管理权限,短期确实能起到一定效果,但长期而言却是隐患。“相当于吸毒,会越吸越上瘾。”
其实,不止在中国,在世界上的很多国家,交通问题都是,或者曾经是个问题。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陷入交通拥堵的漩涡,无论是限行还是限车,交通状况都将成为制约中国汽车发展的一大因素。交通法专家张柱庭教授说,“限行,应该限行公车。现在北京市的机动车,1/3是公车,要是把公车都限了,拥堵的问题就解决了。”公车最浪费公共财政,运输效率最低,把公车限制了,才能真正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
著名学者梁思成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北京城不会得感冒,但总有一天它的交通会得心脏病。”
一语成谶。首都成“首堵”。
限行效果殆尽
北京“每周限行一天”的措施毫无悬念地继续实施。4月6日上午,北京市交通委公布56项缓堵措施,继续实行尾号轮换限行等措施。
这一措施,有了开始,就很难有结束的一天,而且效果还每况愈下。
一年前,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实施〈北京市政府关于实施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监测评估报告》。报告称自尾号限行措施实施以来,北京市交通拥堵指数从“中度”下降为“轻度”;每日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了375吨。
一切看起来很美。
然而,政策制定者们似乎忽略了一个现实,尾号限行,只能对私家车的相对数量进行控制,绝对增速却是无法控制的。从机制设计的角度看,限行非但不能降低人们购买私家车的欲望,反而可能起到反向的激励作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寿龙等专家就认为,尾号限行长期执行将引发机动车保有量上升、出行频率增加等结果。
事实恰恰印证了专家们的预测。来自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的数据显示,2009年1月下旬之后,1.6升以下小排量车销量一直居高不下,货源一度不足。2009年北京地区二手车交易量达到45万辆,与2008年的40万辆相比增长了12.5%;新车交易量达到66万辆以上。北京旧机动车交易市场相关负责人表示,尾号限行后,消费者对于8万元以下小排量车的需求有所提高,但此类车货源却一度紧缺,部分此类车车主即使换了新车,仍保留旧车,以便每天都能上路。“3年后,机动车的自然增长率,就会抹掉限行效果。”北京工业大学交通研究中心教授荣建曾这样说。
公交司机于师傅是跑了二十多年的老公交。谈到限行效果,于师傅无奈地摇了摇头:“开始的时候还有点儿感觉,现在完全感觉不出变化了。该堵的地方一点儿没痛快,不该堵的地方,现在也堵。公交专用道就那一小段路,不当事儿。过了那一段,堵得更瓷实了。”
看起来,一切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美。
第二辆车
北京市民小刘最近将“买第二辆车”提上了家庭重大事件的议事日程。这对住在北京五环外的年轻夫妇,两年前买了第一辆车。但是,夫妻两人上班的方向近乎相反,车让妻子用了。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每次到地铁里,看到的都是乌泱乌泱的人头,我要乘车的那一站是换乘站,无论何时去,都排着长队。好不容易上了车,也都被挤成了一团。尤其是早上,一些人一边挤地铁一边啃着早点,说不出的难受。”孙刚皱着眉头描述着。
“家门口的公交车,因为不是起点,不可能有座位。班次也少,等个半小时常有,即使等到了,也是挤得满满的,让人崩溃,冬天还好,一到夏天,没有空调的车厢里简直就能把人蒸熟。” 小刘一通控诉之后说,“除了再买车,你说我还能怎么办?”
小刘认为,政府号召市民尽可能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作为普通市民,应该是能接受的,但如果公共交通总是处在这种恐怖拥堵的状态,那还不如自己开车。
而近半年多来,妻子直接的感受是,停车越来越难。在他们生活的小区里,车位紧张的情况也在去年下半年开始。有条件的家庭都买了第二辆车,轮番上阵,遇到限行,不能上路的车当然就停放在小区原有的车位上了。
抢车风潮
与北京市民的平静相比,很多成都市民早已如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由于受到汽车限行政策的影响,成都出现了恐慌性的购车局面。
近日,众合名扬MG店总经理王宇对当日销量报表的数据有些吃惊:“翻了一番!”她虽然也预料到限行的消息会让成都消费者抢在限车政策实施前突击消费,但是却没想到效果会如此“立竿见影”。不光是销量涨了一倍,到店量也翻了一番。她相信,等政策明朗的时候,车市肯定会出现一个抢购高峰。
大多数消费者由于担忧限行政策影响,不得不将自己的购车计划提前。某公司职员李女士表示,原本打算年底前才购车,但是考虑到汽车限行政策的影响,不得不向朋友“融资”,将购车计划提前。
素有“休闲之都”之称的成都,目前的机动车保有量已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新上牌的机动车还在以每天1000辆以上的速度递增。
“限车令”消息一传开,各车商就展开了积极行动,如大量备货、推出各种促销活动等,应对“限行”可能出现的消费高潮。据了解,有的车商甚至在厂家规定任务的基础上,考虑增加50%的进货量。此外,大部分车商已经做好了4月份的销售准备,并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展会、试驾活动,并且也推出了一些实实在在的优惠促销,希望最大程度地提高销量。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寿龙表示,限行政策的实施,是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的原因之一。限行是应急管理权限,短期确实能起到一定效果,但长期而言却是隐患。“相当于吸毒,会越吸越上瘾。”
其实,不止在中国,在世界上的很多国家,交通问题都是,或者曾经是个问题。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陷入交通拥堵的漩涡,无论是限行还是限车,交通状况都将成为制约中国汽车发展的一大因素。交通法专家张柱庭教授说,“限行,应该限行公车。现在北京市的机动车,1/3是公车,要是把公车都限了,拥堵的问题就解决了。”公车最浪费公共财政,运输效率最低,把公车限制了,才能真正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