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扩大以及社会的发展,高校吸收社会资金的方式逐渐多样化,之前的高校财务制度已经不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需要也不能满足各方的需求。因此财政部规定高校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统一的《政府会计制度》。截止至今,已实施一年多的时间,本文总结了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几点问题:例如资产清查时的相关问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的问题、高校财务管理优化不足的问题、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落后的问题。紧接着提出从完善资产相关核算、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能力、优化高校财务管理体系、全面推动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一一给出了解决方案。
一、高校实施政府会计制度中出现的问题
(一)资产清查时的相关问题
首先,资产清查时出现账实不符现象的原因很多,例如已经购买的资产,没有及时将其入账;或者早已经报废的资产仍然按资产进行入账;还有有些高校做实验的低值易耗品,学校一般不做统一购买,而是谁使用谁购买的原则,不进行统一的管理,因此没有入账。另外对无形资产的划分,没有明确的文件说明,许多高校自主研发的无形资产如开发的各种简单便捷的操作软件等等,因其价值不好判定,也没有依据判定,学校也没有相关制度要求怎么处理,因此许多高校为了简便,一般不做会计处理,只是通过相关部门进行登记。以上这些情况的很可能导致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账实不符。其次,2019年之前的会计核算中,主要是把累计折旧、摊销进行虚提处理,并不是实提。实行“虚提”折旧的处理方法,即在计提折旧时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事业单位),而非实际计入支出或费用。其次,高校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资产管理的相关部门如资产处,财务处及各个二级院系之间基信息没有一个全信息共享的资产管理系统,全靠传统的纸质流程表沟通,操作流程繁杂,签字手续麻烦,而且极容易滞后或有差错,无法实现资产管理信息同步共享。
(二)高校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的问题
在业务素质方面,高校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水平相对落后,有待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中有高级职称及以上资格人数的人数凤毛麟角,绝大部分为初级和中级职称,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高校实际发展的需要。其次,高校的会计人员自身意识不强,大多满足现状,一味的延续之前的做法进行会计处理。但之前主要从事的是基础的核算会计,即简单重复的核算,报销。现在改革后,政府会计制度将权责发生制纳入其中,将原先财务会计以及预算会计这两种存在着差异的核算功能合二为一,进而变成了一种全新的会计核算手段其记账基础,核算方式均发生了变化。因此在新的形势下,以前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核算已经不能全适应新的政策要求,政府会计改革对高校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三)财务管理体系优化不足
首先会计的重要特征是具有反应性,这也就是说,高校会计代表着高校一系列会计事项活动,反映了高校工作确认、计算、记录以及汇报的一个完整的过程。而高校的财务管理体系具有明显的滞后性,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落后于当今社会发展步伐,如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人员观念老旧跟不上时代,管理方式死板,导致很多时候会计信息不全、职责不清。其次,缺乏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在高校财务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具有指导性的意义的工作,然而大多数高校在实施预算的过程中,基本都是今年的预算是在去年的预算上进行加减,并没有文件依据或者经过实际调研,经不起推敲,因此预算的编制不科学不合理。最后,高校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非常低下,项目运转缓慢。一个项目从前期到实施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浪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个方面,外因是财政部门出台的专项资金制度手续复杂且周期长,导致专项资金到账慢,严重拖后了项目的预期的进展速度。内因是许多高校内部没有完善和科学的绩效考评制度,且审计部门没有在专项资金的监管上发挥监督促进的作用,造成如今高校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低的局面。
(四)高校信息化建设落实存在困难
新政府会计制度对各项信息都有极高的要求,但从目前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现状来看,还尚需时间来落实完善。首先某些高校缺少学校领导层面统一的部署,学校内各部门的信息不同,侧重点不一样,且不同部门由于历史原因,使用的是不同的软件,由于各部门软件的入口不统一,软件公司不一样,使得数据合并很繁杂,基础数据的整合录入各部门均不愿干,因此目前大多仍旧停留在传统的各自为营的阶段,并没有进行统一的推进。其次,部分高校缺少信息化人才,由于现在高校招聘对学历的门槛要求越来越高,有些偏远地区的高校人才招聘相对不那么容易,紧缺一大批在学校担任系统的更新,维护和管理的人才。
二、高校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对策
(一)完善资产管理和相关核算
首先高校应该成立一个核算小组,并指定一个组长,制定一个详细的、任务点清晰的工作进程表,严格要求组内成员遵照进程表进行核算工作,而对于那些历史遗留问题以及部门之间的推诿问题,核算小组的组长应该积极主动的想办法,平衡部门间的矛盾,尽快解决问题。其次细化资产管理系统,尽可能将资产的各类信息填的详尽清楚,从而满足政府会计制度对资产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二)提升財务人员业务素质
高校会计人员要进行积极的思想更新,不能一劳永逸,要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优化工作流程,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准确性;其次,要及时与内部及外部其他会计人员进行交流和学习,参考其他人员的工作经验,更好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水平,更深刻的理解政府会计制度。因此,高校会计人员自身主动求变,无论在知识结构上还是工作态度上都要进行转变和升级,尽快完成从核算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转型升级。
(三)优化高校财务管理体系
首先应提高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认知,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改变这种局限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其次财务管理人员要更新管理理念,提升对预算重要性的认知,完善高校的预算制度,并进一步简化工作流程,使各部门在自己预算范围内灵活、简便的支配自己的经费。最后,在专项资金拨付到学校后,财务部门应联合科技部门实行从项目实施到结题的全过程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同时将绩效评价的结果作为下次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指标,切实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全面推动高校信息化建设
高校应尽快完善学校财务处与各个二级学院学生管理系统的对接工作;与人事处人事管理系统对接;与教材考试中心的教材管理系统对接,以点带面探索智慧校园的工作。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能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快速性。需要注意的是,在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更要加强高校网络信息的安全性,保证重要数据以及重要部门的信息安全如财务数据,人事数据等。因此为了落实学校的网络安全责任,建议对全校师生加快用户统一认证和统一门户,探索学校服务新机制。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完善各类数据标准体系,促进不同阶段师生数据贯通共享和人员数据的统筹管理。
高校是本次改革的重点单位,这需要高校完善当前财务体系,加强预算管理的科学性,提高会计人员能力,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等。对于高校自身来说,实行改革中的难点工作在于怎么样能使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更彻底,对于国家来说,要尽快制定更加细化的细则,为高校财务管理提供及决策提供良好的基础。(作者单位:渤海大学)
一、高校实施政府会计制度中出现的问题
(一)资产清查时的相关问题
首先,资产清查时出现账实不符现象的原因很多,例如已经购买的资产,没有及时将其入账;或者早已经报废的资产仍然按资产进行入账;还有有些高校做实验的低值易耗品,学校一般不做统一购买,而是谁使用谁购买的原则,不进行统一的管理,因此没有入账。另外对无形资产的划分,没有明确的文件说明,许多高校自主研发的无形资产如开发的各种简单便捷的操作软件等等,因其价值不好判定,也没有依据判定,学校也没有相关制度要求怎么处理,因此许多高校为了简便,一般不做会计处理,只是通过相关部门进行登记。以上这些情况的很可能导致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账实不符。其次,2019年之前的会计核算中,主要是把累计折旧、摊销进行虚提处理,并不是实提。实行“虚提”折旧的处理方法,即在计提折旧时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事业单位),而非实际计入支出或费用。其次,高校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资产管理的相关部门如资产处,财务处及各个二级院系之间基信息没有一个全信息共享的资产管理系统,全靠传统的纸质流程表沟通,操作流程繁杂,签字手续麻烦,而且极容易滞后或有差错,无法实现资产管理信息同步共享。
(二)高校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的问题
在业务素质方面,高校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水平相对落后,有待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中有高级职称及以上资格人数的人数凤毛麟角,绝大部分为初级和中级职称,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高校实际发展的需要。其次,高校的会计人员自身意识不强,大多满足现状,一味的延续之前的做法进行会计处理。但之前主要从事的是基础的核算会计,即简单重复的核算,报销。现在改革后,政府会计制度将权责发生制纳入其中,将原先财务会计以及预算会计这两种存在着差异的核算功能合二为一,进而变成了一种全新的会计核算手段其记账基础,核算方式均发生了变化。因此在新的形势下,以前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核算已经不能全适应新的政策要求,政府会计改革对高校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三)财务管理体系优化不足
首先会计的重要特征是具有反应性,这也就是说,高校会计代表着高校一系列会计事项活动,反映了高校工作确认、计算、记录以及汇报的一个完整的过程。而高校的财务管理体系具有明显的滞后性,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落后于当今社会发展步伐,如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人员观念老旧跟不上时代,管理方式死板,导致很多时候会计信息不全、职责不清。其次,缺乏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在高校财务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具有指导性的意义的工作,然而大多数高校在实施预算的过程中,基本都是今年的预算是在去年的预算上进行加减,并没有文件依据或者经过实际调研,经不起推敲,因此预算的编制不科学不合理。最后,高校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非常低下,项目运转缓慢。一个项目从前期到实施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浪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个方面,外因是财政部门出台的专项资金制度手续复杂且周期长,导致专项资金到账慢,严重拖后了项目的预期的进展速度。内因是许多高校内部没有完善和科学的绩效考评制度,且审计部门没有在专项资金的监管上发挥监督促进的作用,造成如今高校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低的局面。
(四)高校信息化建设落实存在困难
新政府会计制度对各项信息都有极高的要求,但从目前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现状来看,还尚需时间来落实完善。首先某些高校缺少学校领导层面统一的部署,学校内各部门的信息不同,侧重点不一样,且不同部门由于历史原因,使用的是不同的软件,由于各部门软件的入口不统一,软件公司不一样,使得数据合并很繁杂,基础数据的整合录入各部门均不愿干,因此目前大多仍旧停留在传统的各自为营的阶段,并没有进行统一的推进。其次,部分高校缺少信息化人才,由于现在高校招聘对学历的门槛要求越来越高,有些偏远地区的高校人才招聘相对不那么容易,紧缺一大批在学校担任系统的更新,维护和管理的人才。
二、高校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对策
(一)完善资产管理和相关核算
首先高校应该成立一个核算小组,并指定一个组长,制定一个详细的、任务点清晰的工作进程表,严格要求组内成员遵照进程表进行核算工作,而对于那些历史遗留问题以及部门之间的推诿问题,核算小组的组长应该积极主动的想办法,平衡部门间的矛盾,尽快解决问题。其次细化资产管理系统,尽可能将资产的各类信息填的详尽清楚,从而满足政府会计制度对资产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二)提升財务人员业务素质
高校会计人员要进行积极的思想更新,不能一劳永逸,要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优化工作流程,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准确性;其次,要及时与内部及外部其他会计人员进行交流和学习,参考其他人员的工作经验,更好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水平,更深刻的理解政府会计制度。因此,高校会计人员自身主动求变,无论在知识结构上还是工作态度上都要进行转变和升级,尽快完成从核算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转型升级。
(三)优化高校财务管理体系
首先应提高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认知,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改变这种局限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其次财务管理人员要更新管理理念,提升对预算重要性的认知,完善高校的预算制度,并进一步简化工作流程,使各部门在自己预算范围内灵活、简便的支配自己的经费。最后,在专项资金拨付到学校后,财务部门应联合科技部门实行从项目实施到结题的全过程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同时将绩效评价的结果作为下次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指标,切实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全面推动高校信息化建设
高校应尽快完善学校财务处与各个二级学院学生管理系统的对接工作;与人事处人事管理系统对接;与教材考试中心的教材管理系统对接,以点带面探索智慧校园的工作。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能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快速性。需要注意的是,在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更要加强高校网络信息的安全性,保证重要数据以及重要部门的信息安全如财务数据,人事数据等。因此为了落实学校的网络安全责任,建议对全校师生加快用户统一认证和统一门户,探索学校服务新机制。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完善各类数据标准体系,促进不同阶段师生数据贯通共享和人员数据的统筹管理。
高校是本次改革的重点单位,这需要高校完善当前财务体系,加强预算管理的科学性,提高会计人员能力,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等。对于高校自身来说,实行改革中的难点工作在于怎么样能使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更彻底,对于国家来说,要尽快制定更加细化的细则,为高校财务管理提供及决策提供良好的基础。(作者单位:渤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