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老鸹林子钨铋钼多金属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为一小型斑岩型钨铋钼多金属矿。区内成矿元素主要由中高温热液元素(钨、钼、铋等)组成,在空间上较密集成群、成带分布。矿(化)体多为脉状矿体,严格受北东向构造控制,二叠系中统大石寨组岩石是本区矿体的主要围岩,成矿与区内早白垩世中细粒-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关系较密切,与区内花岗斑岩关系密切。
【关键词】内蒙古;钨钼矿;斑岩型
1、矿区地理位置
内蒙古自治区小老鸹林子钨铋钼多金属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行政区划隶属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白音查干苏木管辖。勘查区之间有达达线南北向柏油公路与经棚相连,过经棚有阿荣旗至鄂尔多斯高等级公路相通,交通便利。
2、区域地质概况
勘查区位于天山-内蒙古-兴安岭地层区(Ⅰ)、锡林浩特分区 (Ⅰ3)、西乌珠穆沁小区(Ⅰ13)的南部。
普查区处于拜仁大坝—花敖包特银、铜多金属成矿带及黄岗梁-甘珠尔庙铁、锡多金属成矿带之间,区内已发现钨、铜、铅等矿(化)点多处,1:20万区调及化探扫面圈定出的各类异常多分布在矿化区带内,此外,在测区南部及西部附近已发现黄岗铁锡矿、苏木沟铁锡矿、富林铁矿等中型矿床。经综合研究认为该区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资源潜力巨大。
3、矿区地质概况
勘查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中二叠统大石寨组(P2d),与本区的成矿关系密切。主要岩性为:变质粉砂岩、含粉砂质板岩、蚀变英安岩、蚀变安山岩、暗紫色蚀变英安质晶屑凝灰岩等。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J3m),岩性组合为灰绿色、灰紫色流纹岩、流纹质凝灰岩、凝灰熔岩等。上侏罗统玛尼吐组(J3mn),岩性组合为英安岩、安山岩、杂色英安质火山碎屑岩、火山熔岩等。
普查区构造发育,主要有北东向、北西向构造,北东向构造与普查区成矿关系密切,北西向构造对矿体有一定破坏,但规模较小,破坏不大。蚀变矿化多赋存在北东向构造内。
普查区主要出露早白垩世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K1ηγβ21)、早白垩世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K1ηγβ22)。受构造控制,长轴方向主要呈北东向、北东东向展布。其侵入中二叠统大石寨组,其外接触带具较强的硅化、云英岩化、角岩化蚀变现象,此外在岩体内部及内外接触带已发现钨铍矿点、铜矿点多处,与区内成矿作用密切相关。
其侵入中二叠统大石寨组,其外接触带具较强的硅化、云英岩化、角岩化蚀变现象,此外在岩体内部及内外接触带已发现钨铍矿点、铜矿点多处,与区内成矿作用密切相关。
4、围岩蚀变
依据目前工作程度,已发现的各钨、钼矿体及矿化体赋存于一多金属矿化带中,带内含矿围岩主要为中二叠统大石寨组岩石、花斑岩脉,多赋存在围岩与深部隐伏黑云母花岗岩体接触带附近及上盘,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硅化,其次为中高温的云英岩化、萤石化、钾长石化。除此之外,部分钻孔还可见一些中、低温的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
5、矿区化探特点
区内经化探扫面,圈出了以Ag、Pb、Zn、Au、W、Mo等为主要异常元素的地球化学综合异常9处,其中,甲类综合异常1处、乙类综合异常4处、丙类综合异常4处。异常元素组合主要有Ag-Pb-Zn-Sb-As、Au-Mo-As-Bi等,具有岩浆热液型异常元素组合特征。
6、矿体地质特征
在普查区东一区综合异常处分数批施工了槽探及钻探工程,揭露发现一条钨、钼、铋多金属矿化带,编号Ⅰ,Ⅰ号矿化带总体呈北东走向,出露长近1.48km,地表宽1-160m,西部较窄,东部较宽。矿化围岩主要为中二叠统大石寨组变质砂岩、英安岩等。岩石蚀变强烈,主要蚀变为硅化,局部也可见云英岩化、萤石化、钾长石化等。
对Ⅰ号矿带内的矿体进行了编号,划分出主要钨铋钼矿体5条。主要赋存于砂岩与花斑岩接触带,黑云母花岗岩与围岩的接触带上,矿体特征:走向128°-155°,倾向较陡,50°-80°;厚度变化较大,0.13m-13.07m,平均厚度1.03m-3.76m;沿走向延伸200-320m,其中钨平均品位0.171%-0.675%,铋品位0.018%-0.246%,钼少量。
7、矿床成因初步分析
通过对全区现有资料的综合研究,本区成矿元素主要由中高温热液元素(钨、钼、铋等)组成,在空间上较密集成群、成带分布。矿(化)体多为脉状矿体,严格受北东向构造控制,二叠系中统大石寨组岩石是本区矿体的主要围岩,成矿与区内早白垩世中细粒-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关系较密切,与区内花岗斑岩关系密切;本区矿化类型为钨、钼、铋矿化,矿化强度较大,但极不均匀。
结合广东澄海县的莲花山斑岩型金-钨矿床和本普查区地质资料,进行了对比:
莲花山矿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火山岩带中,其金-钨矿体主要赋存在中生代黑云母花岗岩等岩体顶部,或岩体与上三叠统浅变质砂岩接触带内外带中,矿体多穿切次火山岩,呈透镜状、带状产出,长宽为数米至数百米。主要的围岩蚀变为硅化、钾化、绢云母化、泥化、青磐岩化等,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黑钨矿、白钨矿,伴生辉钼矿、辉铋矿、锡石等。钨矿WO3品位在0.2%-0.6%。根据倪守斌研究,莲花山矿区内成矿物质的来源更主要的来源于上地壳,但斑岩体仍显示地幔物质贡献的印迹。
小老鸹林子普查区与莲花山矿区有一定相似之处,东一区蚀变带规模较大,长近1.5km,宽1-160m;主要钨、钼矿体埋藏较浅,多在地表至地下200m范围内;各矿体品位不高,成群、成带分布,种种特征与斑岩型矿床相契合,初步推测本区为斑岩型钨钼矿。
作者简介
杨云松(1986.12.13-),男,北京,助理地质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地质矿产。
【关键词】内蒙古;钨钼矿;斑岩型
1、矿区地理位置
内蒙古自治区小老鸹林子钨铋钼多金属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行政区划隶属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白音查干苏木管辖。勘查区之间有达达线南北向柏油公路与经棚相连,过经棚有阿荣旗至鄂尔多斯高等级公路相通,交通便利。
2、区域地质概况
勘查区位于天山-内蒙古-兴安岭地层区(Ⅰ)、锡林浩特分区 (Ⅰ3)、西乌珠穆沁小区(Ⅰ13)的南部。
普查区处于拜仁大坝—花敖包特银、铜多金属成矿带及黄岗梁-甘珠尔庙铁、锡多金属成矿带之间,区内已发现钨、铜、铅等矿(化)点多处,1:20万区调及化探扫面圈定出的各类异常多分布在矿化区带内,此外,在测区南部及西部附近已发现黄岗铁锡矿、苏木沟铁锡矿、富林铁矿等中型矿床。经综合研究认为该区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资源潜力巨大。
3、矿区地质概况
勘查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中二叠统大石寨组(P2d),与本区的成矿关系密切。主要岩性为:变质粉砂岩、含粉砂质板岩、蚀变英安岩、蚀变安山岩、暗紫色蚀变英安质晶屑凝灰岩等。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J3m),岩性组合为灰绿色、灰紫色流纹岩、流纹质凝灰岩、凝灰熔岩等。上侏罗统玛尼吐组(J3mn),岩性组合为英安岩、安山岩、杂色英安质火山碎屑岩、火山熔岩等。
普查区构造发育,主要有北东向、北西向构造,北东向构造与普查区成矿关系密切,北西向构造对矿体有一定破坏,但规模较小,破坏不大。蚀变矿化多赋存在北东向构造内。
普查区主要出露早白垩世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K1ηγβ21)、早白垩世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K1ηγβ22)。受构造控制,长轴方向主要呈北东向、北东东向展布。其侵入中二叠统大石寨组,其外接触带具较强的硅化、云英岩化、角岩化蚀变现象,此外在岩体内部及内外接触带已发现钨铍矿点、铜矿点多处,与区内成矿作用密切相关。
其侵入中二叠统大石寨组,其外接触带具较强的硅化、云英岩化、角岩化蚀变现象,此外在岩体内部及内外接触带已发现钨铍矿点、铜矿点多处,与区内成矿作用密切相关。
4、围岩蚀变
依据目前工作程度,已发现的各钨、钼矿体及矿化体赋存于一多金属矿化带中,带内含矿围岩主要为中二叠统大石寨组岩石、花斑岩脉,多赋存在围岩与深部隐伏黑云母花岗岩体接触带附近及上盘,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硅化,其次为中高温的云英岩化、萤石化、钾长石化。除此之外,部分钻孔还可见一些中、低温的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
5、矿区化探特点
区内经化探扫面,圈出了以Ag、Pb、Zn、Au、W、Mo等为主要异常元素的地球化学综合异常9处,其中,甲类综合异常1处、乙类综合异常4处、丙类综合异常4处。异常元素组合主要有Ag-Pb-Zn-Sb-As、Au-Mo-As-Bi等,具有岩浆热液型异常元素组合特征。
6、矿体地质特征
在普查区东一区综合异常处分数批施工了槽探及钻探工程,揭露发现一条钨、钼、铋多金属矿化带,编号Ⅰ,Ⅰ号矿化带总体呈北东走向,出露长近1.48km,地表宽1-160m,西部较窄,东部较宽。矿化围岩主要为中二叠统大石寨组变质砂岩、英安岩等。岩石蚀变强烈,主要蚀变为硅化,局部也可见云英岩化、萤石化、钾长石化等。
对Ⅰ号矿带内的矿体进行了编号,划分出主要钨铋钼矿体5条。主要赋存于砂岩与花斑岩接触带,黑云母花岗岩与围岩的接触带上,矿体特征:走向128°-155°,倾向较陡,50°-80°;厚度变化较大,0.13m-13.07m,平均厚度1.03m-3.76m;沿走向延伸200-320m,其中钨平均品位0.171%-0.675%,铋品位0.018%-0.246%,钼少量。
7、矿床成因初步分析
通过对全区现有资料的综合研究,本区成矿元素主要由中高温热液元素(钨、钼、铋等)组成,在空间上较密集成群、成带分布。矿(化)体多为脉状矿体,严格受北东向构造控制,二叠系中统大石寨组岩石是本区矿体的主要围岩,成矿与区内早白垩世中细粒-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关系较密切,与区内花岗斑岩关系密切;本区矿化类型为钨、钼、铋矿化,矿化强度较大,但极不均匀。
结合广东澄海县的莲花山斑岩型金-钨矿床和本普查区地质资料,进行了对比:
莲花山矿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火山岩带中,其金-钨矿体主要赋存在中生代黑云母花岗岩等岩体顶部,或岩体与上三叠统浅变质砂岩接触带内外带中,矿体多穿切次火山岩,呈透镜状、带状产出,长宽为数米至数百米。主要的围岩蚀变为硅化、钾化、绢云母化、泥化、青磐岩化等,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黑钨矿、白钨矿,伴生辉钼矿、辉铋矿、锡石等。钨矿WO3品位在0.2%-0.6%。根据倪守斌研究,莲花山矿区内成矿物质的来源更主要的来源于上地壳,但斑岩体仍显示地幔物质贡献的印迹。
小老鸹林子普查区与莲花山矿区有一定相似之处,东一区蚀变带规模较大,长近1.5km,宽1-160m;主要钨、钼矿体埋藏较浅,多在地表至地下200m范围内;各矿体品位不高,成群、成带分布,种种特征与斑岩型矿床相契合,初步推测本区为斑岩型钨钼矿。
作者简介
杨云松(1986.12.13-),男,北京,助理地质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地质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