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尼松联合吲哚美辛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效果观察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bm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泼尼松联合吲哚美辛在亚急性甲状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烟台市烟台山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14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0例、对照组7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吲哚美辛治疗,比较两组发热消退时间、甲状腺肿大消退时间、甲状腺疼痛消退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SR)、甲状腺激素、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

结果

观察组发热消退时间、甲状腺肿大消退时间、疼痛消退时间分别为(1.65±0.89)d、(2.54±0.92)d、(7.63±1.57)d,均短于对照组的(2.07±1.03)d、(2.96±1.35)d、(8.45±1.8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81、2.151、2.836,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ESR、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分别为(9.35±4.17)mm/h、(2.53±2.07)μU/L、(5.37±2.81)pmol/L、(14.26±2.54)pmol/L,对照组分别为(9.67±4.26)mm/h、(2.45±1.84)μU/L、(5.49±2.23)pmol/L、(14.85±3.27)pmol/L,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6例(8.57%),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15例(21.4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8,P<0.05)。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观察组6例(8.57%)复发,对照组7例(10.00%)复发,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5,P>0.05)。

结论

泼尼松联合吲哚美辛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与单用泼尼松治疗效果相近,但在改善患者发热、疼痛及肿大等症状方面速度较快,安全性更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糠酸莫米松鼻喷剂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金华市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OSAHS患儿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糠酸莫米松鼻喷剂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12周;对照组采用手术治疗,切除患儿肥大的扁桃体或腺样体。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相关临床症状评分、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系统(P
目的研究多索茶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恢复期中作用,降低早期再发风险。方法选取滨州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治疗缓解患者共16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2例。对照组给予吸入噻托溴铵和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观察组在吸入药物基础上给予口服多索茶碱联合治疗8周,观察两组恢复期时间、再次急性加重发生率、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与炎性因子和TBX21基因位点rs16947078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71例;另选择该院同期收治的普通肺炎患者8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BX21基因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