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让儿童的观察成为教育的资源,我在班中开展了以四人小组循环日记式的“课堂微观察”活动。四个组员轮流记录发生在课堂的某个瞬间、同学的某次发言、老师某个环节的教学,或者自己的某段思考等。我周末批阅,对每个人的记录认真评价,并且在小组间展开优秀团队竞赛活动,以此激发孩子们观察和记录的兴趣。
一、小眼看课,微观察让思考成为习惯
2013年3月28日,学习《如梦令》一课时,孩子们记录的“课堂微观察”片段:
1.今天,我们学习了宋代女词人,同时也是历史上第一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小令《如梦令》。上课了,我们进入“合作学习”状态,老师让我们朗读《如梦令》:先读准字音,再把感情加进去,还要注意停顿处。完成后,老师又让我们解释一些字词,我们了解了什么是词牌名,什么是词的题目。最后,老师让我们开展“字词微电影”活动,运用“日暮”“溪亭”“藕花”“鸥鹭”等词语展开想象,把脑海中浮现的画面通过语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朱竞一、陆弈成、朱家霖等同学的精彩发言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陶博文
2.李清照的《如梦令》,像一幅清新的图画跃然纸上,勾勒出夏日水上的浪漫情景。老师和我们用字词微电影的方式,“播放”了一幅幅山水画。我记忆最深的是吴怡枫的语句:“拨开层层荷叶,一不小心误入了荷花深处……”我们如身临其境一般,思路也开阔了,妙语连珠的发言也越来越多:“连续击桨,竟惊扰到了岸边的鸥鹭……”一首小令,延伸开来是一篇有山有水,有物有情的美文。我们也好像回到了古代,领略到了词人的心情。情境还在延续,不同时间,我们感受到了不同的心情。
——花含笑
3.“另类”的微观察记录。
枫:李清照的词,美啊!
丁:嗯嗯,特别是最后一句“争渡,争渡……”
谦:美是美,不过“争渡”是什么?
枫:呃……怎么说呢!
姚(双手举起《名师点拨》):赶快划啊!
丁:“藕花”是什么花?
枫:其实就是荷花啦!
丁:明白了!
——怡 枫
我们看到,陶博文在记录中不仅回顾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要点,还关注了其他同学的发言,倾听是获得智慧的重要途径;花含笑的记录中不仅有课堂上情景的回顾,还有自己的感受,能够捕捉到这些细腻的内心感受并呈现出来,这既是学习语言,更是运用语言;怡枫则定格了他们四人组的一次小小讨论,视角独特,形式新颖,她这种“不走寻常路”的创新意识尤为珍贵。
在阅读孩子们的一篇篇“课堂微观察”时,通过他们的视角,我在观察,哪些习惯、能力他们已经悄悄生成,哪些还需加强;我在发现,哪些内容他们已经掌握,哪些内容还没理解;我在思考,哪种教学方式他们最为喜爱,哪种方式教师得意,学生却并不接受……课堂微观察让我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学习状态,为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确定目标。
二、小组交流,微观察因分享更有价值
每学期因座位的变动,都会组成新的四人小组。四个成员讨论起一个别致的组名,组长代表小组在全班进行介绍,成了每次课堂微观察的启动活动。孩子们乐此不疲,因为在讨论中,每个孩子的意见都得到充分的表达,他们天马行空的想法也得到尊重。以下是部分组长对本组组名的生动解说:
“蒲公英”组:我们希望老师的启发就像一阵微风,我们的思想、智慧就像蒲公英的种子,越飞越远,去看看美丽的大千世界,发现更多的奥秘,让眼界更加开阔。
——朱家霖、高 柳
“历史”组:说出美妙的话语,会成为历史,最新的历史由我们创造,希望我们不断更新历史,历史永久保存我们美妙的话语吧。
——陈旻昱
“怡然天成”组:“怡”来自吴思怡的名字,“然”来自姚陶然的名字,“天”来自我的名字,“成”代表着我们小组会取得很好的成绩。
——谢天翼
“满天星”组:星,代表亮点,我们衷心地希望我们写的每一篇课堂微观察都成为一个亮点,多到铺满整个天空。
——倪涵杰
介绍组名让课堂微观察活动增了值,从小组议,到代表说,再到相互听,孩子们的思维得到激发和碰撞。此外,以四人小组循环的记录方式,给孩子们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团队竞赛又渗透了合作精神……所谓“无意插柳柳成荫”,小组的交流与分享让活动更有价值。
[实践微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要让孩子学会观察、思考、发现和惊叹……冲击儿童思维的源泉,就会从中涌现出一个个新鲜的问题。”我想,课堂微观察的最大意义可能就在于促进了学生从单纯的接受者,成为课堂的观察者、评判者和反思者。只有从内在生发出来的力量,才能掀翻石块,冲破阻碍,儿童的学习亦是如此。课堂,儿童思,故儿童在!教师蹲下身,潜下心,想方设法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定会行走得更远,更坚实。
一、小眼看课,微观察让思考成为习惯
2013年3月28日,学习《如梦令》一课时,孩子们记录的“课堂微观察”片段:
1.今天,我们学习了宋代女词人,同时也是历史上第一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小令《如梦令》。上课了,我们进入“合作学习”状态,老师让我们朗读《如梦令》:先读准字音,再把感情加进去,还要注意停顿处。完成后,老师又让我们解释一些字词,我们了解了什么是词牌名,什么是词的题目。最后,老师让我们开展“字词微电影”活动,运用“日暮”“溪亭”“藕花”“鸥鹭”等词语展开想象,把脑海中浮现的画面通过语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朱竞一、陆弈成、朱家霖等同学的精彩发言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陶博文
2.李清照的《如梦令》,像一幅清新的图画跃然纸上,勾勒出夏日水上的浪漫情景。老师和我们用字词微电影的方式,“播放”了一幅幅山水画。我记忆最深的是吴怡枫的语句:“拨开层层荷叶,一不小心误入了荷花深处……”我们如身临其境一般,思路也开阔了,妙语连珠的发言也越来越多:“连续击桨,竟惊扰到了岸边的鸥鹭……”一首小令,延伸开来是一篇有山有水,有物有情的美文。我们也好像回到了古代,领略到了词人的心情。情境还在延续,不同时间,我们感受到了不同的心情。
——花含笑
3.“另类”的微观察记录。
枫:李清照的词,美啊!
丁:嗯嗯,特别是最后一句“争渡,争渡……”
谦:美是美,不过“争渡”是什么?
枫:呃……怎么说呢!
姚(双手举起《名师点拨》):赶快划啊!
丁:“藕花”是什么花?
枫:其实就是荷花啦!
丁:明白了!
——怡 枫
我们看到,陶博文在记录中不仅回顾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要点,还关注了其他同学的发言,倾听是获得智慧的重要途径;花含笑的记录中不仅有课堂上情景的回顾,还有自己的感受,能够捕捉到这些细腻的内心感受并呈现出来,这既是学习语言,更是运用语言;怡枫则定格了他们四人组的一次小小讨论,视角独特,形式新颖,她这种“不走寻常路”的创新意识尤为珍贵。
在阅读孩子们的一篇篇“课堂微观察”时,通过他们的视角,我在观察,哪些习惯、能力他们已经悄悄生成,哪些还需加强;我在发现,哪些内容他们已经掌握,哪些内容还没理解;我在思考,哪种教学方式他们最为喜爱,哪种方式教师得意,学生却并不接受……课堂微观察让我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学习状态,为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确定目标。
二、小组交流,微观察因分享更有价值
每学期因座位的变动,都会组成新的四人小组。四个成员讨论起一个别致的组名,组长代表小组在全班进行介绍,成了每次课堂微观察的启动活动。孩子们乐此不疲,因为在讨论中,每个孩子的意见都得到充分的表达,他们天马行空的想法也得到尊重。以下是部分组长对本组组名的生动解说:
“蒲公英”组:我们希望老师的启发就像一阵微风,我们的思想、智慧就像蒲公英的种子,越飞越远,去看看美丽的大千世界,发现更多的奥秘,让眼界更加开阔。
——朱家霖、高 柳
“历史”组:说出美妙的话语,会成为历史,最新的历史由我们创造,希望我们不断更新历史,历史永久保存我们美妙的话语吧。
——陈旻昱
“怡然天成”组:“怡”来自吴思怡的名字,“然”来自姚陶然的名字,“天”来自我的名字,“成”代表着我们小组会取得很好的成绩。
——谢天翼
“满天星”组:星,代表亮点,我们衷心地希望我们写的每一篇课堂微观察都成为一个亮点,多到铺满整个天空。
——倪涵杰
介绍组名让课堂微观察活动增了值,从小组议,到代表说,再到相互听,孩子们的思维得到激发和碰撞。此外,以四人小组循环的记录方式,给孩子们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团队竞赛又渗透了合作精神……所谓“无意插柳柳成荫”,小组的交流与分享让活动更有价值。
[实践微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要让孩子学会观察、思考、发现和惊叹……冲击儿童思维的源泉,就会从中涌现出一个个新鲜的问题。”我想,课堂微观察的最大意义可能就在于促进了学生从单纯的接受者,成为课堂的观察者、评判者和反思者。只有从内在生发出来的力量,才能掀翻石块,冲破阻碍,儿童的学习亦是如此。课堂,儿童思,故儿童在!教师蹲下身,潜下心,想方设法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定会行走得更远,更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