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声,还听郭德纲的吗?不,北京人早就换口味了。现在,最火的是“嘻哈包袱铺”一群颠覆传统相声的80后。这个团队以高晓攀为首,他们打出了颇具贫味的广告语:不卖火柴,不卖香烟,不卖车子,也不卖房子,卖的是乐子。“乐子”就是“嘻哈包袱铺”的核心。痴迷相声,北京打拼历经坎坷
从艺校毕业后,高晓攀面临着人生选择:是按照父母的安排进国有企业,还是继续说相声?毕竟爱相声是一回事,可真要把相声当做一生的职业,将会遇到许多无法预测的困难。就在这时,师傅冯春岭的支持打消了他的顾虑,为了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他决定继续求学,并报考了中国戏曲学院大专班。
毕业后,高晓攀在华声天桥相声大会(德云社前身)谋取了一份工作,由最初的打杂到后来上台说相声。但当时整个相声行业都不景气,一个星期只演三四场,而且观众少得可怜。最后,微薄的收入连生活都无法维持了。无奈之下,高晓攀只好利用业余时间到茶馆说相声,但由于人气不旺,最终每月换来的只有一两百元收入。
日子就这样磕磕绊绊地前行着,残酷的现实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收入少,而北京的消费水平又是那么高,高晓攀真切地感受到了钱的重要性。终于有一天,山穷水尽的他被房东无情地扫地出门。
无奈之下,他去西单华威做服装导购。为了能接触与艺术有关的工作,几个月后,他又跑到798艺术区的画廊做油漆工。随着时间的推移,基本的生活得到了保障。这时,高晓攀看到北京的婚庆公司很火热,就想到利用自己“嘴皮子硬”的功夫做婚礼主持人。
年少轻狂,另类相声遭挫折
在高晓攀做婚礼主持人的时候,他一直在积累资金和生活经验,并把日常见闻和时尚元素加入到了相声中。
打定主意后,高晓攀就和朋友尤宪超开始行走在各个茶楼间,利用晚上时间说相声。两人的相声新颖,加上口技颇为搞笑,使得“高超”组合很受欢迎。他们日积月累的演出逐渐培养出一批忠实观众。高超组合,高逗超捧。高晓攀“小男人的坏劲”加上尤宪超的“外表憨厚内心奸诈”,形成了“高超”组合独特的风格。
不知不觉间拨云见日,高晓攀越来越受欢迎,很多喜欢相声的人口口相传“相声界出了个小帅哥”,高晓攀也笑称自己是“偶像派”。不过,他并不希望别人拿相貌说事,更想通过语言征服观众。
“高超”组合的相声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追捧。高晓攀红得太快了,许多观众来茶馆只是为了看他。场场爆满的观众、山呼海啸的掌声、热情洋溢的追捧,让刚满20岁的高晓攀自我膨胀起来,他表现出来的不成熟很快得罪了同行,一连串打击接踵而来,让他转眼间从山顶跌落谷底。
师傅冯春岭听说此事后,非常生气。为了弥补徒弟的过失,一向清高的冯春岭放低姿态,动用了多年积累的人脉,一次次跟同行澄清事实,还原真相。
事情虽然摆平了,但高晓攀的剧团却因此解散。那段时间,他的经济状况又陷入窘迫之中,经常靠馒头充饥,交不起房租时,就到朋友家将就一阵子。
东山再起,“嘻哈包袱铺”火爆京城
经历过这场风波后,高晓攀行事更加谦虚谨慎,重新进入婚礼庆典行业谋生。
转眼到了2008年,尤宪超从中国北方曲艺学校毕业。两人商量后一致认为:2008年是个机会,一是奥运会要在北京举办;二是时隔两年后,当初改革的另类相声依然备受观众欢迎。所以,他俩认为,复出的机会已经成熟。
2008年5月17日,“嘻哈包袱铺”在广茗阁正式成立,团队主创人员除了高晓攀和尤宪超外,还有一名喜欢相声的专职摄影师,叫孟然。他们之所以取名叫“嘻哈包袱铺”,是为了表明其另类相声以快乐为主,广告语就是:“不卖火柴,不卖香烟,不卖车子,也不卖房子,卖的是乐子。”
或许是两年前高晓攀的粉丝还在,或许是另类相声适应了80后的心态,“嘻哈包袱铺”刚刚成立就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喜爱,他们用贴近年轻人的语言,轻松的舞台风格,独创的幽默相声剧和铺天盖地的互联网传播,在京城一炮走红,与郭德纲带领的德云社打起了擂台。
人多了,相声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高晓攀和尤宪超开始大下工夫。为坚持相声的新鲜时尚气息,他们把时下流行的网络名词——CS、火影忍者、机器猫以及影视语言、行业语言、英语、年轻人常挂嘴边的话都渗入包袱。
到2008年年底,高晓攀带领的“嘻哈包袱铺”团队已经达30多人,其中大部分人都有主业,说相声是因为喜欢“嘻哈包袱铺”。起初,这些人只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友情演出,可渐渐地都辞去了工作,跟随高晓攀专职“嘻哈”起来。
(编辑 张本科)
从艺校毕业后,高晓攀面临着人生选择:是按照父母的安排进国有企业,还是继续说相声?毕竟爱相声是一回事,可真要把相声当做一生的职业,将会遇到许多无法预测的困难。就在这时,师傅冯春岭的支持打消了他的顾虑,为了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他决定继续求学,并报考了中国戏曲学院大专班。
毕业后,高晓攀在华声天桥相声大会(德云社前身)谋取了一份工作,由最初的打杂到后来上台说相声。但当时整个相声行业都不景气,一个星期只演三四场,而且观众少得可怜。最后,微薄的收入连生活都无法维持了。无奈之下,高晓攀只好利用业余时间到茶馆说相声,但由于人气不旺,最终每月换来的只有一两百元收入。
日子就这样磕磕绊绊地前行着,残酷的现实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收入少,而北京的消费水平又是那么高,高晓攀真切地感受到了钱的重要性。终于有一天,山穷水尽的他被房东无情地扫地出门。
无奈之下,他去西单华威做服装导购。为了能接触与艺术有关的工作,几个月后,他又跑到798艺术区的画廊做油漆工。随着时间的推移,基本的生活得到了保障。这时,高晓攀看到北京的婚庆公司很火热,就想到利用自己“嘴皮子硬”的功夫做婚礼主持人。
年少轻狂,另类相声遭挫折
在高晓攀做婚礼主持人的时候,他一直在积累资金和生活经验,并把日常见闻和时尚元素加入到了相声中。
打定主意后,高晓攀就和朋友尤宪超开始行走在各个茶楼间,利用晚上时间说相声。两人的相声新颖,加上口技颇为搞笑,使得“高超”组合很受欢迎。他们日积月累的演出逐渐培养出一批忠实观众。高超组合,高逗超捧。高晓攀“小男人的坏劲”加上尤宪超的“外表憨厚内心奸诈”,形成了“高超”组合独特的风格。
不知不觉间拨云见日,高晓攀越来越受欢迎,很多喜欢相声的人口口相传“相声界出了个小帅哥”,高晓攀也笑称自己是“偶像派”。不过,他并不希望别人拿相貌说事,更想通过语言征服观众。
“高超”组合的相声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追捧。高晓攀红得太快了,许多观众来茶馆只是为了看他。场场爆满的观众、山呼海啸的掌声、热情洋溢的追捧,让刚满20岁的高晓攀自我膨胀起来,他表现出来的不成熟很快得罪了同行,一连串打击接踵而来,让他转眼间从山顶跌落谷底。
师傅冯春岭听说此事后,非常生气。为了弥补徒弟的过失,一向清高的冯春岭放低姿态,动用了多年积累的人脉,一次次跟同行澄清事实,还原真相。
事情虽然摆平了,但高晓攀的剧团却因此解散。那段时间,他的经济状况又陷入窘迫之中,经常靠馒头充饥,交不起房租时,就到朋友家将就一阵子。
东山再起,“嘻哈包袱铺”火爆京城
经历过这场风波后,高晓攀行事更加谦虚谨慎,重新进入婚礼庆典行业谋生。
转眼到了2008年,尤宪超从中国北方曲艺学校毕业。两人商量后一致认为:2008年是个机会,一是奥运会要在北京举办;二是时隔两年后,当初改革的另类相声依然备受观众欢迎。所以,他俩认为,复出的机会已经成熟。
2008年5月17日,“嘻哈包袱铺”在广茗阁正式成立,团队主创人员除了高晓攀和尤宪超外,还有一名喜欢相声的专职摄影师,叫孟然。他们之所以取名叫“嘻哈包袱铺”,是为了表明其另类相声以快乐为主,广告语就是:“不卖火柴,不卖香烟,不卖车子,也不卖房子,卖的是乐子。”
或许是两年前高晓攀的粉丝还在,或许是另类相声适应了80后的心态,“嘻哈包袱铺”刚刚成立就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喜爱,他们用贴近年轻人的语言,轻松的舞台风格,独创的幽默相声剧和铺天盖地的互联网传播,在京城一炮走红,与郭德纲带领的德云社打起了擂台。
人多了,相声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高晓攀和尤宪超开始大下工夫。为坚持相声的新鲜时尚气息,他们把时下流行的网络名词——CS、火影忍者、机器猫以及影视语言、行业语言、英语、年轻人常挂嘴边的话都渗入包袱。
到2008年年底,高晓攀带领的“嘻哈包袱铺”团队已经达30多人,其中大部分人都有主业,说相声是因为喜欢“嘻哈包袱铺”。起初,这些人只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友情演出,可渐渐地都辞去了工作,跟随高晓攀专职“嘻哈”起来。
(编辑 张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