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今中外的教育者总结了极为丰富的学生管理经验。然而,当今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的变化让我们如何应对呢?笔者认为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时俱进,在继承上有所创新,不能陷入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泥潭,必须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基础上克服宽严失当,张弛无度的学生管理工作的通病。
【关键词】过犹不及宽严有度简繁适宜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量和质的统一,做事情要把握好适度原则,否则过犹不及。下面就学生管理中的“失度”与“适度”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过犹不及——警惕抓得过紧
政府倡导素质教育已有好几年了,但由于教育体制改革总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教师的考评不够科学,学生的升学考试制度不够合理,导致重知识轻综合素质的不良现实。当考试成绩成了衡量教育的主要标准时,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就永远走不出应试教育这个怪圈。为了提高升学率,树立优质学校的品牌,必然会提高老师的教学压力。老师为了名誉、为了竞争上岗的生计问题,必须让所教学生提高分数成绩;而提高成绩的最稳当最见效的方法就是迫使学生抓紧时间学习,提高作业量。
“勤奋出天才”,这已成了大多数教师信奉的格言。讲勤奋,就不能在作业量上过多强调为学生减负。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中小学学生从未像现在这样学得累、读得苦,真正着了“黄宗羲定律”的道一一比强调素质教育前变本加厉。在小学,学习好的,做完家作就啃资料,双休日上奥赛班辅导;学习差的,罚做练习,双休日就可能送去学音乐学美术之类。在中学,练习多、考试勤、双休日要补课、晚上要到学校上晚自习。最苦的是初三、高三毕业班的同学,他们的睡眠时间绝大多数难以达到每天7小时。
物极必反,过犹不及。偏偏很少人能不随时下之大流,讲究张弛得体,劳逸结合,注意其中的“度”。打疲劳战,搞题海战术,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联想力能不受影响吗?学习除了成为考试机器,还谈什么培养创造性?谈什么素质教育?
二、宽严有度——力戒管束过严
“严师出高徒”,中国历来崇奉“严师”,似乎对学生越严越好。现在独生子女多,好逸恶劳,厌倦学习的学生多。学习不认真,在校打打闹闹,逃学上网游乐。广大家长也特别希望老师严管严教,将自己的子女“严”出好成绩来。
诚然,人才是教育的产物,严格要求学生是每个教师的责任。然而,事物都是这样,过了头不好。从长远来看,小到个人事业,大到民族前途,过分严厉的管教会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阻碍人才的成长。严管的第一个直接后果是,学生对师长产生挥之不去的畏惧心理,长大了怕官僚,怕权威,怕强手,懦弱温顺,奴性滋生,缺少健全的人格,有损民族自尊自强的人格精神。此外,我们的传统教育重规矩,而在现在这些规矩成了制度条例,以法规的形式出现。规矩太多,标准单一,知识成了条条框框,严重阻碍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阻碍了学生的心智发展,以致阻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因此,教师对学生宽容,考试测评追求个性发展,重视个性教育,不苛求学生,宽严有度,这成为我们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准则。同时,要避免“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极端行为,扬长避短,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强烈的进取意识。国家允许学生仅凭一门突出的成绩就能上优秀大学,教师对学生也就不求全责备了,那么,个性教育应会得到强有力的推动。
总之,宽严有度,发展学生的个性,事关学生的成长和民族的振兴。
三、简繁适宜——切忌爱之太切
中国老百姓称许老师的爱心,总爱用“父母心”作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慈母与严师是最重要的。在学校管理方面,“慈母”与“严师”这两个角色都容易受到鼓励而走向极端。
自古“慈母出恶少”,学生能力上的欠缺,性格上的任性,私欲的膨胀,多与“爱之太切”有关。西哲有言:“不要给我真理,让我自己去找。”尽管此语也有些偏颇,但对包揽代替式的关爱教育无疑是最有力的抨击。中国并不缺少智慧,各种管理思想在先秦即多具形态。如果说“管得太严”是法家方式,那么“爱之太切”则具儒家特征;中国的教育管理尤其是学生管理,缺少的是道家思想,以简驭繁,无为而治。我们应该综各家之长,纠偏防失,繁简得宜。
总之,我们当代教育工作者应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为指针,在学生管理方面要求讲究个“度”,防止走极端。
作者简介:罗华,宜春四中,邮编:336000
【关键词】过犹不及宽严有度简繁适宜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量和质的统一,做事情要把握好适度原则,否则过犹不及。下面就学生管理中的“失度”与“适度”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过犹不及——警惕抓得过紧
政府倡导素质教育已有好几年了,但由于教育体制改革总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教师的考评不够科学,学生的升学考试制度不够合理,导致重知识轻综合素质的不良现实。当考试成绩成了衡量教育的主要标准时,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就永远走不出应试教育这个怪圈。为了提高升学率,树立优质学校的品牌,必然会提高老师的教学压力。老师为了名誉、为了竞争上岗的生计问题,必须让所教学生提高分数成绩;而提高成绩的最稳当最见效的方法就是迫使学生抓紧时间学习,提高作业量。
“勤奋出天才”,这已成了大多数教师信奉的格言。讲勤奋,就不能在作业量上过多强调为学生减负。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中小学学生从未像现在这样学得累、读得苦,真正着了“黄宗羲定律”的道一一比强调素质教育前变本加厉。在小学,学习好的,做完家作就啃资料,双休日上奥赛班辅导;学习差的,罚做练习,双休日就可能送去学音乐学美术之类。在中学,练习多、考试勤、双休日要补课、晚上要到学校上晚自习。最苦的是初三、高三毕业班的同学,他们的睡眠时间绝大多数难以达到每天7小时。
物极必反,过犹不及。偏偏很少人能不随时下之大流,讲究张弛得体,劳逸结合,注意其中的“度”。打疲劳战,搞题海战术,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联想力能不受影响吗?学习除了成为考试机器,还谈什么培养创造性?谈什么素质教育?
二、宽严有度——力戒管束过严
“严师出高徒”,中国历来崇奉“严师”,似乎对学生越严越好。现在独生子女多,好逸恶劳,厌倦学习的学生多。学习不认真,在校打打闹闹,逃学上网游乐。广大家长也特别希望老师严管严教,将自己的子女“严”出好成绩来。
诚然,人才是教育的产物,严格要求学生是每个教师的责任。然而,事物都是这样,过了头不好。从长远来看,小到个人事业,大到民族前途,过分严厉的管教会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阻碍人才的成长。严管的第一个直接后果是,学生对师长产生挥之不去的畏惧心理,长大了怕官僚,怕权威,怕强手,懦弱温顺,奴性滋生,缺少健全的人格,有损民族自尊自强的人格精神。此外,我们的传统教育重规矩,而在现在这些规矩成了制度条例,以法规的形式出现。规矩太多,标准单一,知识成了条条框框,严重阻碍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阻碍了学生的心智发展,以致阻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因此,教师对学生宽容,考试测评追求个性发展,重视个性教育,不苛求学生,宽严有度,这成为我们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准则。同时,要避免“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极端行为,扬长避短,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强烈的进取意识。国家允许学生仅凭一门突出的成绩就能上优秀大学,教师对学生也就不求全责备了,那么,个性教育应会得到强有力的推动。
总之,宽严有度,发展学生的个性,事关学生的成长和民族的振兴。
三、简繁适宜——切忌爱之太切
中国老百姓称许老师的爱心,总爱用“父母心”作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慈母与严师是最重要的。在学校管理方面,“慈母”与“严师”这两个角色都容易受到鼓励而走向极端。
自古“慈母出恶少”,学生能力上的欠缺,性格上的任性,私欲的膨胀,多与“爱之太切”有关。西哲有言:“不要给我真理,让我自己去找。”尽管此语也有些偏颇,但对包揽代替式的关爱教育无疑是最有力的抨击。中国并不缺少智慧,各种管理思想在先秦即多具形态。如果说“管得太严”是法家方式,那么“爱之太切”则具儒家特征;中国的教育管理尤其是学生管理,缺少的是道家思想,以简驭繁,无为而治。我们应该综各家之长,纠偏防失,繁简得宜。
总之,我们当代教育工作者应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为指针,在学生管理方面要求讲究个“度”,防止走极端。
作者简介:罗华,宜春四中,邮编:33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