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团购介绍
团购就是团体购物,指的是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消费者联合起来,来加大与商家的谈判能力,以求得最优价格的一种购物方式。根据薄利多销、量大价优的原理,商家可以给出低于零售价格的团购折扣和单独购买得不到的优质服务。团购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子商务模式,通过消费者自行组团、专业团购网站、商家组织团购等形式,提升用户与商家的议价能力,并极大程度地获得商品让利,引起消费者及业内厂商、甚至是资本市场关注。团购的商品价格更为优惠,尽管团购还不是主流消费模式,但它所具有的爆炸力已逐渐显露出来。现在团购的主要方式是网络团购。
B、团购流程
团购分开团和跟团两种,开团者称为团长,是组织团购的一方,跟团者称为团员,是参加团购的一方。除团长和团员以外,还有提供商品的一方,称为商家。
首先是团长开团:
1 团长找到开团的商品,确定团购要求人数、商品品牌、型号及商品团购的价格等。2召集团员。可以在网上发布信息寻找,也可以找周围的亲戚朋友等。为了更好地确定团员人数,有些团长会向团员要求订金。3团员人数达到团购要求的人数后,团长就会组织向商家进行统一购买。团购结束,如果团员未达到团购要求,则开团失败。
对团员来说,团员不需要和商家接触,不需要讨价还价等。
1 团员看到了团长的帖子,或者被周围开团的亲戚朋友说动,觉得对开团的商品很感兴趣,参与团购。2团员人数达到团购要求的人数后,向团长付款,领商品、索要相关票据、质保书等,团购结束,如果团员未达到团购要求,则跟团失败。
专业的团购组织的团购流程:
1 注册成为团购组织的会员2向团购组织提交你的购买消费意向或者直接报名参加已有团购活动3收到团购组织者的活动邀请4在约定时间前往活动地点(品牌经销点、卖场或者大型的展卖场)参加团购活动5挑好自己要购买的产品后下订6验货付款提货
C、团购的发展趋势
未来,将出现自助式的团购服务,允许本地商户创建一个类似于Facebook的商店账户,用户可以关注这些账户并完成交易。这些商户可以添加自己的交易,绕过团购网站在每个城市团购交易的长时间排队等候。可以了解下现在做团购平台的,很多都是做实体餐饮、娱乐等服务的团购,平台审核过程提交时间比较长,很多商家得不到推广,自助平台的开放类似淘宝商城一样,百花齐放,各显神通。拿淘宝的“聚划算”,平台等团购案例来说,对于制造业发达的城市和企业来说非常有利,只需要有好的产品利用成熟的平台为消费者服务!未来10年网货将占主流消费,一方面提高制造业的利润,降低商品附加值,让产品更值钱、物有所值。
未来,团购导航将实现社区及地理信息系统的整合,并可能会出现C-B的团购模式,目前,国内像伙儿团,团800这类的团购导航网站已经开始这方面的探索及服务。
D、中国式团购变异:虚报人数成部分网站惯例
欲复制Gloupon神话,超300家团购网站上线,虚报团购人数成部分团购网站“惯例”
一家公司的估值从零到10亿美元,需要多长时间9Twitter的答案是三年,Facebook的答案两年,Gz oupon的答案是一年半。在美国,这样的“神话”一直在发生。在中国,总有人尝试将“神话’,在中国复制。从商用互联网进入中国的第一天起,这样的复制就一直存在。
在今天,复制的主角就是那个刷新了Twitter和Facebook纪录的GIoupon。在中国,他有一个简单而意义明确的名字,叫做“团购”。
场面
新一轮复制:美团裂变
说起团购不能不说王兴。他现在的身份是美团网的创始人,公司团队有20多人。在做美团之前,王兴做过很多别的网站,比如校内和饭否。这两家网站都火爆一时,但最终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能实现王兴的梦想。
巧合的是,王兴所创办的三家公司背后的影子,分别是Facebook,Twitter和GI oupon。到如今的美团网,这样的模仿更几乎是彻头彻尾的一致。
和王兴有着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比如重庆的叶飞,武汉的李逸辉。从他们口中,你可以听出他们都有一套自己的战略思路,但从用户的角度来说,无论是体验还是感受上,这些同样立足于“团购”的网站都是如此的相似,区别仅仅在于自己所处的地区不同而已。
来自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在中国,目前已经有300到400家各式各样的同类网站。从王兴的美团开始,一场围绕着“团购”的裂变几乎发生在一夜之间。
这样的复制高潮在中国已经发生过多次。对此,资深互联网人士,奇虎董事长周鸿9评论说,“我们国内所谓著名的创业者,就是善于抄袭美国的项目,美国出一个他抄一个。现在又起来团购,我们应该想想更多的结合中国的实际,而不是天天看美国,还是要鼓励中国互联网公司创新。”
王兴承认“知道这样的评论”,不过他认为,“对用户有价值、从没有变成有就是创新。创新和科学发现是两码事,只要用户欢迎即可,这才是最重要的评判标准。”同时,王兴说,美团关心的是用户,不是评论家。
几乎所有的美国互联网成功模式在中国都会有模仿者,但迄今为止没有一家跨国互联网巨头在中国市场上进入第一阵营。从早年的亚马逊、雅虎、ebay到如今的Google、Myspace,以及Youtube,Facebook和Twitte~,无论是跨国公司自行操作,还是本土公司模仿,还没有一家能够复制“神话”。
背后
中国式团购:难避不足
近日,据《深圳特区报》报道,深圳市民李小姐6月初在一家团购网站上看到“原价78元,团购价18元”的某餐饮服务后,在线订购并支付了菜金,当她按照网页上的要求来到餐厅时,服务员告知她“早就取消了和该团购网站的合作,餐厅从来没收到网站付来的菜金”。
按照餐厅方面的解释,由于团购网站最终通知,只有3个用户参加了团购,并且不能将消费者预付的菜金先行支付给餐厅,一定要等消费者到店消费后才能进行结算,且人数和网站之前约定的“最低5人”存在差距,因此餐厅最终取消了合作。
该团购网站在网页上解释说,如最低消费者人数不到30人,则团购自动取消。
李小姐发现,网站上显示,和自己一样参与了团购的人数是563人。在相关的页面上,还有3名网友的“消费评论”。
对此,业内人士称,这样的暗箱操作已成为诸多团购网站的一种“惯例”。
以美团为例,如今很容易见到让人咋舌的“超级团”,其中一些甚至超出商户的接待能力。比如十渡漂流一天能卖6000份,孔雀餐厅的晚餐一天能卖出去i000份。事实上,商户和美团之间的结算,是按照实际发生的消费行为进行,而不是按照美团网站上所显示的团购参与人数结算。
“最早的时候,美团给商户的预付是100%,今年4月 变成预付50%,最近两周彻底没有了预付款,按月实际发生的消费结算。”知情人士透露说,“这样一来,实际上通过团购网站究竟吸引了多少用户就变得难以考证,美团说是多少,就是多少。对商户来说,团购网站的价值也就越来越像是单纯的广告模式了,谈不上所谓的精准营销。”
GIoupon模式的核心价值在于为商户提供了以计效方式付费的推广平台。对于商户来说,投入到GIoupon上的每一分钱都对应着一个消费者,这极大降低了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营销推广门槛。
对于团购网站来说,如何建立起具备地域性垄断优势的商户资源壁垒首当其冲。只有建立了这样的资源优势,团购网站对用户来说才具备存在的价值。反过来,只有通过这样的资源优势留住了用户,才能持续保持面对商家时的谈判话语权。
这恰恰是中国式团购网站的软肋所在。无论是线下运营团队,还是谈判能力或者资源整合能力,以及更为关键的为客户提供商业合作和服务的能力,中国式的团购网站都有不足。
资本
资本方犹豫:只是围观
创新工厂总裁李开复表示,创新工厂在GIoupon推出之后对其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调研,最终放弃了这个项目在国内的发展,原因是他并不看好这种模式在中国的前景。
李开复的理由有三点,第一,门槛低、容易被抄袭模仿。只要非常少的资金即可做团购网站,一些大学生也开始创业做这类网站,第二,难成大公司,利润率低,很难算出能不能达到1亿美元的盈利,第三,商家难获回头客。用户受益了,但只是为了看着低价,中国消费者更在意低价,所以回头客很少,商家最终也不会对这种推广服务感到满意。
同样保持谨慎态度的还包括“域名之王”蔡文胜,以及北极光创投董事总经理姜皓天等等。按照他们的看法,中国市场的情况比美国复杂太多,如果没有切实可靠的本地化改造,未来并不怎么让人乐观。“从机构投资的角度来说,市场还处于早期的探索阶段,谁能赢还不一定。”
本周一,易观国际发表分析报告称,大部分创业型团购网站都将在竞争中被淘汰,凭借顽强的运营能力能存活的数量较少。具有用户资源的平台,融合团购模式具有多重方式,未来植入这类平台将是团购的主要模式之一。
团购网站的一些特点如模式简单易复制、运营成本低等,吸引大量的创业者加入。但是这些网站一方面缺乏用户资源积累,另外也缺乏线下运营所需要的其他资源,如资金和团队。在当前阶段,合作商户和团购网站的合作,看中的营销价值大于交易价值。将团购网的价值与商户的需求进行匹配,将考验团购网站线下拓展能力。如果团购网站得不到支持下一步发展的资源,那么很容易将退出竞争。对于一些运营较早的团购网站,其在团购模式运营方面的专业性将是其在未来团购市场存活的核心优势。
具有用户资源的网站在竞争中占据了先天的优势,但是用户资源只是影响团购模式能否成功的一个因素。以淘宝为例,淘宝的团购模式基本是以商户主导,而淘宝自身没有对团购的商品进行甄选,导致团购并不成功。另外淘宝也没有开通其团购平台的其他入口,将用户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其他信息服务类的平台,缺乏的是线下运营的经验和资源。其未来可直接收购一个具有线下运营经验的团购平台。另外,也可以和团购网站进行合作,直接将第三方的团购产品嵌入平台,和团购网站进行分成。
未来团购模式的营销价值将逐步得到商户的认可,将成为营销的重要工具。而由于团购深层次门槛的存在,“百团大战”的格局将逐步瓦解,最终将形成具有用户资源的平台和独立平台两个阵营。
E、团购不易前行的路
近日,团购潮似乎有点降温了,只是团购这个词依然被人们所追捧着,很多新闻报道着,一会说这个团购网站拿到了多少的风投,一会讲那个团购网站有多少资金注入,只是团购真的那么美好吗?仔细想想,80-90%的团购网站未来是一定会死掉的,能存活的,也是那些有着大把资金,且勇于创新的团队吧。
团购只是一项应用
我坚持认为团购是不能做成大网站的,至少很难产生伟大的企业,团购这种东西,门槛太低,市场上所有的团购网站都那么的相似,只要把你的源码拿来改改,我就能照着葫芦话个瓢出来,然后我再把你网站上的商家也去接触一遍,他们能答应你,就自然能答应我,于是山寨就无敌了,所以单纯的依靠团购是很难存活的。
换个方式来讲,平台很容易做团购,但你团购就很难做平台,我上B2C或者C2C网站看看商品,买买东西,团购就为平台增添了对于用户的黏度,而纯粹的团购网站就不同了,我来这里就是为了看今天团购啥,要是我不感兴趣,要不了5秒钟,网站我就关了,我是为了团购而来这里的,其他东西对于我来讲,是压根没有吸引力的,而且每日一团,你就这一个玩意,其他东西也就不值得我去浏览了。
因此,团购作为一项网站应用似乎来的更为合适点了。
一、团购没有品牌
团购网站因为可复制性极强,所以很难做成一个品牌,今天你美团,明天我就拉手,反正每个网站都长成一副模样,几分钟一次团购,无所谓在哪个网站,只是不被骗就行了。
这里我拿京东来举例,作为消费者,我是知道京东卖什么的,于是当我想要买到那个商品的时候,我会第一个想到京东,而团购网站则不同了,我压根就不知道你今天卖的啥,我就不知道我想要的你有没有,但是你便宜,所以我会抱着侥幸的心理去看看,没有我再去其他的看看,于是团购网站却也让网址导航站火了,很简单,一站搞定,我一个个的去点不就可以了,我是不需要记得你是啥的,所以我对你是没有品牌认知的。
二、商家的利益
对于商家来讲,参与团购基本上是以牺牲赢利为前提的,同时还要给予团购网站提成,于是商家参与团购的门槛就有了,有实力才能去参与团购,因为这是有风险的,你不能确保你这次所付出的成本能够带回相应的回报,所以说团购如果是薄利多销还好,但如果本身的利润就不是很高,那就是赔本赚吆喝,就大可不必了。
我认为团购网站给商家带来的效益大部分都是一次性的,首先消费者参与团购一个最主要的因为就是便宜,所以,当回到正常价位时,就不那么容易被接受了,就很难形成二次消费,因为今天你团购了,明天你的竞争对手也团购了。
三、团购网站本身
每日一团购或许模式上不错,但是总是觉得其实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今天的团购的商品和明天团购的商品可能一个是电器,一个是肉夹馍,这两者压根就没啥关系,所以很容易造成团购网站的价值缺失,于是我想把团购理解为引导性消费,是不顾消费者需求,盲目的用低价政策吸引消费者来或者赢利的。
也许这符合了长尾理论,把消费者看成长尾,形成了一种认知“我这个东西,总是有人会需要的”,但是很不凑巧,我今天来,明天来,后天来,来了一个星期,到了你推出我需要的东西的时候我已经不来了,我已经记不起你来了,我上新浪是因为有我要看的新闻,我上百度是因为 我能搜索到我要的东西,只有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总结一句,你是可以把用户看成那条长尾,但是别忘了,这条长尾和商品不同,会厌倦,会离开,于是会变短。
其实,说了这些并不是说不看好团购,只是如何保持商业模式的创新对于团购网站是比较重要的了,这需要各大团购网站好好的去构思,只要足够了解这个模式,并且能不断的创新,才能最终赢得“百团大战”的胜利。
F、团购网站存在三大死亡魔咒
“一千个网站热追团购网站模式,肯定是不止的,有很多小创业者觉得这个模式容易做,他一想,好象我们本地没有团购网,于是某省某市装修团购网、汽车团购网、建材团购网就纷纷上线了。”
“大家都认为这个模式简单,投资也不需要多大,我们把那些拥有大量风险投资的团购网放在一边,他们和各类自主创业的团购网不是同等竞争,小型团购网钱很少或者原本就缺钱,一次失败可能几年也缓不过来,甚至从此打消了创业的欲望,这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焦点。”
小型团购网怎么运营呢9他是两头都想赚,但赚不到,只能忍痛赚一头。他们怎么操作呢?——和商家谈好折扣,如果我带客户到这里来采购,你回头给我分成。朱则荣说,这个模式是错的,但问题是——团购网站的创办者、经营者都认为,大家都这样做,团购网站就应该是这种模式,朱则荣提醒到,正因为大家都这样做,所以你做错了。
团购网站存在三大弊病:
一是两头都想赚,既想赚客户的会员费,又想赚商家的分成费,这是他们最期望的结果,但是客户的会员费要赚到被认为最困难的,所以放弃。他们集成一定数量的商家,再招募一定数量的客户,去团购建材、汽车,拿商家事后的分成。实际上,他的本质是站在商家一边的,赚商家的钱,替商家来说话,这也是团购客户最警惕的地方,实际上就是个“托儿”,但是他又想替客户说话,又要把自己“伪装”成站在客户一边,这个角度与定位非常地矛盾,也摇摆不定,他们根本不可能坚定信心地去做好一件事。
二是搞团购,他们实际上进入的是中低端用户群体,这个模式会做死的。为什么要团购呢?团购网站的主打口号和理由,是便宜。而恰恰中低端用户,是最麻烦的客户,其中有不少客户是为了低价而低价,他们想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多的利益,因而团购网站的利润设计从一开始将很薄。中低端客户的特点,老是会有一种吃亏上当的心理阴影,对一切怀之以警惕,他们认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凭什么这么热情友好地替我团购、洽商、谈价,这和旅游时遇到的导购拉着你去旅游商店消费有什么区别,他们根本不信任团购网站。这种不信任,将使团购业务无法连续,将使业务开发极为困难,客户出于好奇参加个一次两次也就离开了,还会警告其他同事朋友不要参加这种团购,团购网站实际上是做一批客户死一批客户,其宣传、推广、销售成本从一开始就是看不见的无底洞,消耗越来越多,用户却将越来越少,用户越少商家分成也越低,恶性循环,最终倒闭。
三、消费矛盾转嫁,团购网站是把商品责任往自己身上揽。参加了团购之后不仅不会说你的好,甚至把买到低质劣质、售后服务差的商品罪责全部归缔于团购组织者,他们认为这不是商家的错误,对于商家,他们原本有自己的选择权,而团购网站剥夺了这种选择权,吃亏上当就是团购网站直接造成的。未来,法律诉讼和集体争议将是团购网站热潮中最热闹的一环。
团购就是团体购物,指的是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消费者联合起来,来加大与商家的谈判能力,以求得最优价格的一种购物方式。根据薄利多销、量大价优的原理,商家可以给出低于零售价格的团购折扣和单独购买得不到的优质服务。团购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子商务模式,通过消费者自行组团、专业团购网站、商家组织团购等形式,提升用户与商家的议价能力,并极大程度地获得商品让利,引起消费者及业内厂商、甚至是资本市场关注。团购的商品价格更为优惠,尽管团购还不是主流消费模式,但它所具有的爆炸力已逐渐显露出来。现在团购的主要方式是网络团购。
B、团购流程
团购分开团和跟团两种,开团者称为团长,是组织团购的一方,跟团者称为团员,是参加团购的一方。除团长和团员以外,还有提供商品的一方,称为商家。
首先是团长开团:
1 团长找到开团的商品,确定团购要求人数、商品品牌、型号及商品团购的价格等。2召集团员。可以在网上发布信息寻找,也可以找周围的亲戚朋友等。为了更好地确定团员人数,有些团长会向团员要求订金。3团员人数达到团购要求的人数后,团长就会组织向商家进行统一购买。团购结束,如果团员未达到团购要求,则开团失败。
对团员来说,团员不需要和商家接触,不需要讨价还价等。
1 团员看到了团长的帖子,或者被周围开团的亲戚朋友说动,觉得对开团的商品很感兴趣,参与团购。2团员人数达到团购要求的人数后,向团长付款,领商品、索要相关票据、质保书等,团购结束,如果团员未达到团购要求,则跟团失败。
专业的团购组织的团购流程:
1 注册成为团购组织的会员2向团购组织提交你的购买消费意向或者直接报名参加已有团购活动3收到团购组织者的活动邀请4在约定时间前往活动地点(品牌经销点、卖场或者大型的展卖场)参加团购活动5挑好自己要购买的产品后下订6验货付款提货
C、团购的发展趋势
未来,将出现自助式的团购服务,允许本地商户创建一个类似于Facebook的商店账户,用户可以关注这些账户并完成交易。这些商户可以添加自己的交易,绕过团购网站在每个城市团购交易的长时间排队等候。可以了解下现在做团购平台的,很多都是做实体餐饮、娱乐等服务的团购,平台审核过程提交时间比较长,很多商家得不到推广,自助平台的开放类似淘宝商城一样,百花齐放,各显神通。拿淘宝的“聚划算”,平台等团购案例来说,对于制造业发达的城市和企业来说非常有利,只需要有好的产品利用成熟的平台为消费者服务!未来10年网货将占主流消费,一方面提高制造业的利润,降低商品附加值,让产品更值钱、物有所值。
未来,团购导航将实现社区及地理信息系统的整合,并可能会出现C-B的团购模式,目前,国内像伙儿团,团800这类的团购导航网站已经开始这方面的探索及服务。
D、中国式团购变异:虚报人数成部分网站惯例
欲复制Gloupon神话,超300家团购网站上线,虚报团购人数成部分团购网站“惯例”
一家公司的估值从零到10亿美元,需要多长时间9Twitter的答案是三年,Facebook的答案两年,Gz oupon的答案是一年半。在美国,这样的“神话”一直在发生。在中国,总有人尝试将“神话’,在中国复制。从商用互联网进入中国的第一天起,这样的复制就一直存在。
在今天,复制的主角就是那个刷新了Twitter和Facebook纪录的GIoupon。在中国,他有一个简单而意义明确的名字,叫做“团购”。
场面
新一轮复制:美团裂变
说起团购不能不说王兴。他现在的身份是美团网的创始人,公司团队有20多人。在做美团之前,王兴做过很多别的网站,比如校内和饭否。这两家网站都火爆一时,但最终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能实现王兴的梦想。
巧合的是,王兴所创办的三家公司背后的影子,分别是Facebook,Twitter和GI oupon。到如今的美团网,这样的模仿更几乎是彻头彻尾的一致。
和王兴有着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比如重庆的叶飞,武汉的李逸辉。从他们口中,你可以听出他们都有一套自己的战略思路,但从用户的角度来说,无论是体验还是感受上,这些同样立足于“团购”的网站都是如此的相似,区别仅仅在于自己所处的地区不同而已。
来自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在中国,目前已经有300到400家各式各样的同类网站。从王兴的美团开始,一场围绕着“团购”的裂变几乎发生在一夜之间。
这样的复制高潮在中国已经发生过多次。对此,资深互联网人士,奇虎董事长周鸿9评论说,“我们国内所谓著名的创业者,就是善于抄袭美国的项目,美国出一个他抄一个。现在又起来团购,我们应该想想更多的结合中国的实际,而不是天天看美国,还是要鼓励中国互联网公司创新。”
王兴承认“知道这样的评论”,不过他认为,“对用户有价值、从没有变成有就是创新。创新和科学发现是两码事,只要用户欢迎即可,这才是最重要的评判标准。”同时,王兴说,美团关心的是用户,不是评论家。
几乎所有的美国互联网成功模式在中国都会有模仿者,但迄今为止没有一家跨国互联网巨头在中国市场上进入第一阵营。从早年的亚马逊、雅虎、ebay到如今的Google、Myspace,以及Youtube,Facebook和Twitte~,无论是跨国公司自行操作,还是本土公司模仿,还没有一家能够复制“神话”。
背后
中国式团购:难避不足
近日,据《深圳特区报》报道,深圳市民李小姐6月初在一家团购网站上看到“原价78元,团购价18元”的某餐饮服务后,在线订购并支付了菜金,当她按照网页上的要求来到餐厅时,服务员告知她“早就取消了和该团购网站的合作,餐厅从来没收到网站付来的菜金”。
按照餐厅方面的解释,由于团购网站最终通知,只有3个用户参加了团购,并且不能将消费者预付的菜金先行支付给餐厅,一定要等消费者到店消费后才能进行结算,且人数和网站之前约定的“最低5人”存在差距,因此餐厅最终取消了合作。
该团购网站在网页上解释说,如最低消费者人数不到30人,则团购自动取消。
李小姐发现,网站上显示,和自己一样参与了团购的人数是563人。在相关的页面上,还有3名网友的“消费评论”。
对此,业内人士称,这样的暗箱操作已成为诸多团购网站的一种“惯例”。
以美团为例,如今很容易见到让人咋舌的“超级团”,其中一些甚至超出商户的接待能力。比如十渡漂流一天能卖6000份,孔雀餐厅的晚餐一天能卖出去i000份。事实上,商户和美团之间的结算,是按照实际发生的消费行为进行,而不是按照美团网站上所显示的团购参与人数结算。
“最早的时候,美团给商户的预付是100%,今年4月 变成预付50%,最近两周彻底没有了预付款,按月实际发生的消费结算。”知情人士透露说,“这样一来,实际上通过团购网站究竟吸引了多少用户就变得难以考证,美团说是多少,就是多少。对商户来说,团购网站的价值也就越来越像是单纯的广告模式了,谈不上所谓的精准营销。”
GIoupon模式的核心价值在于为商户提供了以计效方式付费的推广平台。对于商户来说,投入到GIoupon上的每一分钱都对应着一个消费者,这极大降低了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营销推广门槛。
对于团购网站来说,如何建立起具备地域性垄断优势的商户资源壁垒首当其冲。只有建立了这样的资源优势,团购网站对用户来说才具备存在的价值。反过来,只有通过这样的资源优势留住了用户,才能持续保持面对商家时的谈判话语权。
这恰恰是中国式团购网站的软肋所在。无论是线下运营团队,还是谈判能力或者资源整合能力,以及更为关键的为客户提供商业合作和服务的能力,中国式的团购网站都有不足。
资本
资本方犹豫:只是围观
创新工厂总裁李开复表示,创新工厂在GIoupon推出之后对其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调研,最终放弃了这个项目在国内的发展,原因是他并不看好这种模式在中国的前景。
李开复的理由有三点,第一,门槛低、容易被抄袭模仿。只要非常少的资金即可做团购网站,一些大学生也开始创业做这类网站,第二,难成大公司,利润率低,很难算出能不能达到1亿美元的盈利,第三,商家难获回头客。用户受益了,但只是为了看着低价,中国消费者更在意低价,所以回头客很少,商家最终也不会对这种推广服务感到满意。
同样保持谨慎态度的还包括“域名之王”蔡文胜,以及北极光创投董事总经理姜皓天等等。按照他们的看法,中国市场的情况比美国复杂太多,如果没有切实可靠的本地化改造,未来并不怎么让人乐观。“从机构投资的角度来说,市场还处于早期的探索阶段,谁能赢还不一定。”
本周一,易观国际发表分析报告称,大部分创业型团购网站都将在竞争中被淘汰,凭借顽强的运营能力能存活的数量较少。具有用户资源的平台,融合团购模式具有多重方式,未来植入这类平台将是团购的主要模式之一。
团购网站的一些特点如模式简单易复制、运营成本低等,吸引大量的创业者加入。但是这些网站一方面缺乏用户资源积累,另外也缺乏线下运营所需要的其他资源,如资金和团队。在当前阶段,合作商户和团购网站的合作,看中的营销价值大于交易价值。将团购网的价值与商户的需求进行匹配,将考验团购网站线下拓展能力。如果团购网站得不到支持下一步发展的资源,那么很容易将退出竞争。对于一些运营较早的团购网站,其在团购模式运营方面的专业性将是其在未来团购市场存活的核心优势。
具有用户资源的网站在竞争中占据了先天的优势,但是用户资源只是影响团购模式能否成功的一个因素。以淘宝为例,淘宝的团购模式基本是以商户主导,而淘宝自身没有对团购的商品进行甄选,导致团购并不成功。另外淘宝也没有开通其团购平台的其他入口,将用户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其他信息服务类的平台,缺乏的是线下运营的经验和资源。其未来可直接收购一个具有线下运营经验的团购平台。另外,也可以和团购网站进行合作,直接将第三方的团购产品嵌入平台,和团购网站进行分成。
未来团购模式的营销价值将逐步得到商户的认可,将成为营销的重要工具。而由于团购深层次门槛的存在,“百团大战”的格局将逐步瓦解,最终将形成具有用户资源的平台和独立平台两个阵营。
E、团购不易前行的路
近日,团购潮似乎有点降温了,只是团购这个词依然被人们所追捧着,很多新闻报道着,一会说这个团购网站拿到了多少的风投,一会讲那个团购网站有多少资金注入,只是团购真的那么美好吗?仔细想想,80-90%的团购网站未来是一定会死掉的,能存活的,也是那些有着大把资金,且勇于创新的团队吧。
团购只是一项应用
我坚持认为团购是不能做成大网站的,至少很难产生伟大的企业,团购这种东西,门槛太低,市场上所有的团购网站都那么的相似,只要把你的源码拿来改改,我就能照着葫芦话个瓢出来,然后我再把你网站上的商家也去接触一遍,他们能答应你,就自然能答应我,于是山寨就无敌了,所以单纯的依靠团购是很难存活的。
换个方式来讲,平台很容易做团购,但你团购就很难做平台,我上B2C或者C2C网站看看商品,买买东西,团购就为平台增添了对于用户的黏度,而纯粹的团购网站就不同了,我来这里就是为了看今天团购啥,要是我不感兴趣,要不了5秒钟,网站我就关了,我是为了团购而来这里的,其他东西对于我来讲,是压根没有吸引力的,而且每日一团,你就这一个玩意,其他东西也就不值得我去浏览了。
因此,团购作为一项网站应用似乎来的更为合适点了。
一、团购没有品牌
团购网站因为可复制性极强,所以很难做成一个品牌,今天你美团,明天我就拉手,反正每个网站都长成一副模样,几分钟一次团购,无所谓在哪个网站,只是不被骗就行了。
这里我拿京东来举例,作为消费者,我是知道京东卖什么的,于是当我想要买到那个商品的时候,我会第一个想到京东,而团购网站则不同了,我压根就不知道你今天卖的啥,我就不知道我想要的你有没有,但是你便宜,所以我会抱着侥幸的心理去看看,没有我再去其他的看看,于是团购网站却也让网址导航站火了,很简单,一站搞定,我一个个的去点不就可以了,我是不需要记得你是啥的,所以我对你是没有品牌认知的。
二、商家的利益
对于商家来讲,参与团购基本上是以牺牲赢利为前提的,同时还要给予团购网站提成,于是商家参与团购的门槛就有了,有实力才能去参与团购,因为这是有风险的,你不能确保你这次所付出的成本能够带回相应的回报,所以说团购如果是薄利多销还好,但如果本身的利润就不是很高,那就是赔本赚吆喝,就大可不必了。
我认为团购网站给商家带来的效益大部分都是一次性的,首先消费者参与团购一个最主要的因为就是便宜,所以,当回到正常价位时,就不那么容易被接受了,就很难形成二次消费,因为今天你团购了,明天你的竞争对手也团购了。
三、团购网站本身
每日一团购或许模式上不错,但是总是觉得其实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今天的团购的商品和明天团购的商品可能一个是电器,一个是肉夹馍,这两者压根就没啥关系,所以很容易造成团购网站的价值缺失,于是我想把团购理解为引导性消费,是不顾消费者需求,盲目的用低价政策吸引消费者来或者赢利的。
也许这符合了长尾理论,把消费者看成长尾,形成了一种认知“我这个东西,总是有人会需要的”,但是很不凑巧,我今天来,明天来,后天来,来了一个星期,到了你推出我需要的东西的时候我已经不来了,我已经记不起你来了,我上新浪是因为有我要看的新闻,我上百度是因为 我能搜索到我要的东西,只有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总结一句,你是可以把用户看成那条长尾,但是别忘了,这条长尾和商品不同,会厌倦,会离开,于是会变短。
其实,说了这些并不是说不看好团购,只是如何保持商业模式的创新对于团购网站是比较重要的了,这需要各大团购网站好好的去构思,只要足够了解这个模式,并且能不断的创新,才能最终赢得“百团大战”的胜利。
F、团购网站存在三大死亡魔咒
“一千个网站热追团购网站模式,肯定是不止的,有很多小创业者觉得这个模式容易做,他一想,好象我们本地没有团购网,于是某省某市装修团购网、汽车团购网、建材团购网就纷纷上线了。”
“大家都认为这个模式简单,投资也不需要多大,我们把那些拥有大量风险投资的团购网放在一边,他们和各类自主创业的团购网不是同等竞争,小型团购网钱很少或者原本就缺钱,一次失败可能几年也缓不过来,甚至从此打消了创业的欲望,这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焦点。”
小型团购网怎么运营呢9他是两头都想赚,但赚不到,只能忍痛赚一头。他们怎么操作呢?——和商家谈好折扣,如果我带客户到这里来采购,你回头给我分成。朱则荣说,这个模式是错的,但问题是——团购网站的创办者、经营者都认为,大家都这样做,团购网站就应该是这种模式,朱则荣提醒到,正因为大家都这样做,所以你做错了。
团购网站存在三大弊病:
一是两头都想赚,既想赚客户的会员费,又想赚商家的分成费,这是他们最期望的结果,但是客户的会员费要赚到被认为最困难的,所以放弃。他们集成一定数量的商家,再招募一定数量的客户,去团购建材、汽车,拿商家事后的分成。实际上,他的本质是站在商家一边的,赚商家的钱,替商家来说话,这也是团购客户最警惕的地方,实际上就是个“托儿”,但是他又想替客户说话,又要把自己“伪装”成站在客户一边,这个角度与定位非常地矛盾,也摇摆不定,他们根本不可能坚定信心地去做好一件事。
二是搞团购,他们实际上进入的是中低端用户群体,这个模式会做死的。为什么要团购呢?团购网站的主打口号和理由,是便宜。而恰恰中低端用户,是最麻烦的客户,其中有不少客户是为了低价而低价,他们想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多的利益,因而团购网站的利润设计从一开始将很薄。中低端客户的特点,老是会有一种吃亏上当的心理阴影,对一切怀之以警惕,他们认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凭什么这么热情友好地替我团购、洽商、谈价,这和旅游时遇到的导购拉着你去旅游商店消费有什么区别,他们根本不信任团购网站。这种不信任,将使团购业务无法连续,将使业务开发极为困难,客户出于好奇参加个一次两次也就离开了,还会警告其他同事朋友不要参加这种团购,团购网站实际上是做一批客户死一批客户,其宣传、推广、销售成本从一开始就是看不见的无底洞,消耗越来越多,用户却将越来越少,用户越少商家分成也越低,恶性循环,最终倒闭。
三、消费矛盾转嫁,团购网站是把商品责任往自己身上揽。参加了团购之后不仅不会说你的好,甚至把买到低质劣质、售后服务差的商品罪责全部归缔于团购组织者,他们认为这不是商家的错误,对于商家,他们原本有自己的选择权,而团购网站剥夺了这种选择权,吃亏上当就是团购网站直接造成的。未来,法律诉讼和集体争议将是团购网站热潮中最热闹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