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0月底,十八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放开二孩的决定,以应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挑战。但育龄人口的反应如何?该政策是否会引起生育高峰?是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9个多月过去了,舆论大讨论的热度胜过实际的适龄人口的生育意愿。根据腾讯网2016年1月28日-2月2日十万人的大调查显示:有高达71%的家庭希望两个孩子,但有生育计划的占31.4%,没有计划的36.6%,正在考虑的32%。未婚人群中,近半(48.6%)人不考虑生育二孩;夫妻意见不一超三成(35.5%)。中国社会科学院张丽萍和王广州的研究也发现,育龄人群意愿生育水平较低且保持稳定,全部育龄人群的二孩终身生育意愿稳定在55%左右,而单独的生育意愿更低,明确打算生育二孩的单独育龄夫妇不到30%,而明确不打算生育二孩的单独育龄妇女超过40%。
为什么人们的生育意愿偏低?为什么许多人的生育意愿没有转变为生育计划?阻止生育计划原因究竟是什么?这是人们进一步需要追问的问题。
腾讯网的调查进一步发现,具备生育能力但不想生二孩者原因复杂,但首要因素是时间精力不足,占24%,其次是经济不允许(21.9%)。余下大体为:社会保障福利不完善(15.3%),基础教育设施不完善(10.4%),对职业发展不利(8.2%),以及其他原因。男性主要考虑经济因素,女性主要考虑时间成本。但无论经济成本,还是时间成本,都属于教养成本。也可以说,家庭教养成本是制约人们生育意愿和行为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何为家庭教养成本?
所谓的教养成本是指家庭为了孩子的成长目标而投入的时间、金钱、智力、精力、情感等资源的总和,但核心是时间和金钱。家庭教养成本受教养目标、家庭收入、家庭人力资源、同期同类教养成本均值(参照系)、家庭所信奉的生育文化等因素决定的,也与国家的相关政策有关。显然,对于家庭而言,教养目标越高、家庭收入越多、人力资源越多、同期同类家庭教养成本越大,家庭教养成本一般就会越高。
经济发展了,老百姓收入大大提高了,闲暇时间也相对增加了,为家庭教养投入的增加提供了可能性,但为什么生育意愿反而降低了呢?为什么那么多人想生却不敢生了呢?
家庭教养的成本过高
当今家庭教养成本已经被大大提高了,远远超出了家庭收入和经济发展水平。那么,是什么推升了家庭教养成本的畸形提升呢?这里的原因又非常复杂而多样,但实行了30多年的“一孩化”政策(这是我国城市一孩、农村一至两孩的计划生育政策的俗称,少数民族除外)是主要原因。
“一孩化”推高了教养预期 中国有以家为本位的文化传统,望子成龙、光宗耀祖是普遍的民族文化心理。但是“一孩化”政策出台后,家庭教养预期完全落在一个孩子身上(即使在农村一般来说也只有两个孩子)。如何实现家庭教养预期,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加大投入是不二法门。
“一孩化”客观上为提高教养成本创造条件“一孩化”导致了“4-2-1”的家庭结构,6个大人的收入和时间完全可以放在1个孩子身上,使得家庭教养无论是经济还是时间上都得到了极大的保证。早在2012年,有人就大致计算出我国城市家庭教养成本在50至130万元,其中教育投入要占据40%,如果出国留学则需要200万以上。水涨船高的家庭教养成本导致了许多人成为“房奴”之外的“孩奴”。如果大宝还没有完全养育成功,再生个二宝,岂不让许多年轻人无法生存了?
从现实角度看二宝的出生
反过来想,二宝的出生在许多家长看来都是一种剥夺:一是剥夺了父母的闲暇时间和更多的物质财富;二是剥夺了祖辈的美好的养老时间;三是对于大宝来说也是一种剥夺,腾讯网的调查显示,在反对父母生二孩的样本中,第一要素是父母的关爱会被分享或夺走(42.1%)(亲子关系),其次为父母的经济、精力担忧(18.9%)。尽管大多数人都知道两个孩子比一个孩子好,但权衡下来,许多父母还是放弃了自己的美好愿望。
生育二宝要酌情而定
应该怎么看?怎么办?我认为,符合条件的家庭应该生育二孩,“一孩化”所引发的虚高家庭教养成本应该降,也值得降。道理简单表明如下。
必须降低家庭教养成本 应该看到,我国当前虚高的家庭教养成本所带来的教育投入是不合理的,高档玩具、高档衣物、高档奶粉所带来的奢靡之风是有害的,更替代不了孩子真实的体验、天然的伦理和手足之间的情谊。提前学、加码学、重复学所带来的危害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让二宝的出生反过来有利于家庭教育生态的优化笔者认为,一个完整的家庭教育系统如同一个生态链,“4-2-1”是一个不正常的生态链,会导致生态缺位,严重影响个体的优化;相反,两个孩子构成了一定的竞争合作关系,有利于他们的共同成长。
(洪明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9个多月过去了,舆论大讨论的热度胜过实际的适龄人口的生育意愿。根据腾讯网2016年1月28日-2月2日十万人的大调查显示:有高达71%的家庭希望两个孩子,但有生育计划的占31.4%,没有计划的36.6%,正在考虑的32%。未婚人群中,近半(48.6%)人不考虑生育二孩;夫妻意见不一超三成(35.5%)。中国社会科学院张丽萍和王广州的研究也发现,育龄人群意愿生育水平较低且保持稳定,全部育龄人群的二孩终身生育意愿稳定在55%左右,而单独的生育意愿更低,明确打算生育二孩的单独育龄夫妇不到30%,而明确不打算生育二孩的单独育龄妇女超过40%。
为什么人们的生育意愿偏低?为什么许多人的生育意愿没有转变为生育计划?阻止生育计划原因究竟是什么?这是人们进一步需要追问的问题。
腾讯网的调查进一步发现,具备生育能力但不想生二孩者原因复杂,但首要因素是时间精力不足,占24%,其次是经济不允许(21.9%)。余下大体为:社会保障福利不完善(15.3%),基础教育设施不完善(10.4%),对职业发展不利(8.2%),以及其他原因。男性主要考虑经济因素,女性主要考虑时间成本。但无论经济成本,还是时间成本,都属于教养成本。也可以说,家庭教养成本是制约人们生育意愿和行为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何为家庭教养成本?
所谓的教养成本是指家庭为了孩子的成长目标而投入的时间、金钱、智力、精力、情感等资源的总和,但核心是时间和金钱。家庭教养成本受教养目标、家庭收入、家庭人力资源、同期同类教养成本均值(参照系)、家庭所信奉的生育文化等因素决定的,也与国家的相关政策有关。显然,对于家庭而言,教养目标越高、家庭收入越多、人力资源越多、同期同类家庭教养成本越大,家庭教养成本一般就会越高。
经济发展了,老百姓收入大大提高了,闲暇时间也相对增加了,为家庭教养投入的增加提供了可能性,但为什么生育意愿反而降低了呢?为什么那么多人想生却不敢生了呢?
家庭教养的成本过高
当今家庭教养成本已经被大大提高了,远远超出了家庭收入和经济发展水平。那么,是什么推升了家庭教养成本的畸形提升呢?这里的原因又非常复杂而多样,但实行了30多年的“一孩化”政策(这是我国城市一孩、农村一至两孩的计划生育政策的俗称,少数民族除外)是主要原因。
“一孩化”推高了教养预期 中国有以家为本位的文化传统,望子成龙、光宗耀祖是普遍的民族文化心理。但是“一孩化”政策出台后,家庭教养预期完全落在一个孩子身上(即使在农村一般来说也只有两个孩子)。如何实现家庭教养预期,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加大投入是不二法门。
“一孩化”客观上为提高教养成本创造条件“一孩化”导致了“4-2-1”的家庭结构,6个大人的收入和时间完全可以放在1个孩子身上,使得家庭教养无论是经济还是时间上都得到了极大的保证。早在2012年,有人就大致计算出我国城市家庭教养成本在50至130万元,其中教育投入要占据40%,如果出国留学则需要200万以上。水涨船高的家庭教养成本导致了许多人成为“房奴”之外的“孩奴”。如果大宝还没有完全养育成功,再生个二宝,岂不让许多年轻人无法生存了?
从现实角度看二宝的出生
反过来想,二宝的出生在许多家长看来都是一种剥夺:一是剥夺了父母的闲暇时间和更多的物质财富;二是剥夺了祖辈的美好的养老时间;三是对于大宝来说也是一种剥夺,腾讯网的调查显示,在反对父母生二孩的样本中,第一要素是父母的关爱会被分享或夺走(42.1%)(亲子关系),其次为父母的经济、精力担忧(18.9%)。尽管大多数人都知道两个孩子比一个孩子好,但权衡下来,许多父母还是放弃了自己的美好愿望。
生育二宝要酌情而定
应该怎么看?怎么办?我认为,符合条件的家庭应该生育二孩,“一孩化”所引发的虚高家庭教养成本应该降,也值得降。道理简单表明如下。
必须降低家庭教养成本 应该看到,我国当前虚高的家庭教养成本所带来的教育投入是不合理的,高档玩具、高档衣物、高档奶粉所带来的奢靡之风是有害的,更替代不了孩子真实的体验、天然的伦理和手足之间的情谊。提前学、加码学、重复学所带来的危害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让二宝的出生反过来有利于家庭教育生态的优化笔者认为,一个完整的家庭教育系统如同一个生态链,“4-2-1”是一个不正常的生态链,会导致生态缺位,严重影响个体的优化;相反,两个孩子构成了一定的竞争合作关系,有利于他们的共同成长。
(洪明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