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创良好班风之机,树立传统美德之范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lia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良好的班风对于教师开展德育工作具有积极的影响,教师建立良好的班风的基础就要让学生意识到班风的积极意义和作用,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形成班级组织的和谐关系,进而推动良好班风的形成,对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思想道德的建立产生积极影响。

一、确立班风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班级作为学生共同学习与生活的地方,是初中学生进行学习与生活的最为基本的单位。班级具有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以及向心力等特点是其他各種形式的学生组织不能替代的。班级的班风建设对班级的建设和个人的发展都具有直接的作用,因此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需要意识到班级班风的建设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个人对班风建设的责任与义务。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引导学生意识到并且发挥班集体具有的功能与作用,让学生意识到班风的建设对自身成长和学习的积极作用。

二、发挥班集体的功能与作用


  班级的目标和任务作为班集体健康发展的方向与推动力,需要确立班集体的的奋斗目标才能促进班风的建立。具有良好素质的班集体必须进行班风的建设。班级中的每个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积极上进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班风也会逐渐推动班级的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与考风,进而逐渐推动全体学生逐渐获得进步与发展。对班风的建设要设立明确的目标,要将班集体的共同目标作为参照物,把班级的学生制定的个人目标当作基点,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作为建设的标准,让各个学生都了解班风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发挥学生在班风建设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创造性。教师要做好集体的舆论工作,不断加强观念,让班风的目标逐渐深入人心,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产生指导作用。

三、强化班级文化的开发与建设


  班级的文化建设是班级的气质与灵魂,班级的文化气质对其未来的发展情况发挥决定性作用。强化班级的文化建设是关键的环节,班委会在组织相关的活动过程中,需要对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析,有效组织各种班级活动。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其生理与心理还处在发育时期,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如在进行班会课时,想要活跃班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根据需要开展相关的主题班会,如“语文伴我成长”“快乐数学你最棒”及“体会科学,成长不烦恼”等不同的主题,学生可以在班会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并对学期中表现突出,进步较大的学生进行鼓励并颁发奖品,对于有待提升的学生进行适时的鼓励与帮助。通过各种各样的主题班会的召开,学生在班会的开展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发挥自己的作用,并提升了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最终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与质量,促进班级整体的进步。

四、展示教师引领的风范与风采


  教师要树立良好的班风,就要平等对待所有的学生,对每个学生进行关心和帮助,不能重视优生而忽视后进生。在日常的班级管理时,如果优生违反了相关的要求与规定,需要进行严肃的处理。但是后进生一般心理比较脆弱,其的自卑感比较强,并且也容易出现错误,所以在对其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重点保护其自尊心,进行心平气和的教育与引导,加强对他们的关注,当他们出现进步要及时进行表扬,这样来促进他们自信心的建立。教师要在生活和学习以及思想意识各个方面来了解班级的每位学生。通过深入的了解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交流,师生和谐相处,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健康的人格和思想品德。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也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通过班会解决班级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让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成为学生的朋友,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建立良好的班风,提升班级的凝聚力。
  良好的班风可以在班级的各个学生的心理产生激励的作用,提升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明确班风目标,加强班级文化建设,通过班级每个学生共同努力,构建良好的班风,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以及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 导学案辅助教学是当今高中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只要使用得法,必能有助于学生自主收集素材,开阔视野;有助于学生聚点讨论,开启知识的大门;有助于学生归纳要点,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加强训练,内化知识与能力迁移。  [关键词] 导学案;辅助教学;优化  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该理论与《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有着异曲同工之效。特别
陈烺的历史剧,多依据史实创作,具有基本的历史真实性。他的历史剧对史实的改编与创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敷演史实,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描写朝廷腐败,嘲讽和暴露封建统治者
在晚清诗坛上,"涕泪间皆天地民物"的范伯子,以震荡开阖、变化无方的诗歌成就奠定其雄视江表的诗坛地位,虽为布衣而名满天下。在诗文创作之余,范伯子凭藉着精湛的文化素养与深厚
位于丝绸之路重镇酒泉市的关东街第一小学,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积极开展多元化德育活动,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目标渗透在教学活动的点点滴滴当中。为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时代性和实效性,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在拓展德育活动的多元化形式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  一、学校,德育活动的主阵地  学校开展的德育活动包含两个方面,即传统的德育活动和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德育活动。传统德育活动方面,其主
劳动收入占比影响着经济结构变迁,从需求结构、分配结构和产业结构三大层面基于中国的经验数据,本文实证检验劳动收入占比上升的结构调整效应,研究结果发现:劳动收入占比上升
建立了一种以微晶百里酚酞作吸附剂分离富集镍㈣的新方法。探讨了分离富集镍(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定量分离的条件,详细讨论了Ni抖的富集机理。结果表明,控制PH8.0,在硝酸铵一丁
明代诗歌以复古为主流,主张“诗必盛唐”,终落入重模拟无创新的窠臼。随着明朝的灭亡,清初一批先觉之士迫切要求改变此种创作风气,主张融通百家而自出机杼,形成个人特色。金
从众多辞书辗转传抄看,对“点铁成金”的典故皆存在程度不同的误解,大多辞书编纂者都认为“点石成金”典故出自题名西汉刘向《列仙传》所载许逊神迹,本文认为此典故与佛教典籍中
从"诗可以兴"回归到"兴"在宗教祭祀的基础性作用,可以看到中国文化从"诗之兴"向"思之兴"延伸的路线。借助于"兴"这个概念,可以从原始的巫术祭祀文化中剥离出乐舞仪式时空中迷醉的状态,
廖序东先生重视理论研究与教学研究的融合,吸取前人成果之精华,概括规律,探索方法,撰写了《现代汉语》。从"江苏本"、"兰州本"到"高教本",反映了以经典文献为根基,对汉语语法系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