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专题性片断作文”初探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whl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化难为易:“专题性片断作文”应运而生
  初中阶段的作文训练在学生作文能力提高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承接小学阶段的“儿童趣味”,一方面开启高中阶段的“青年思维”。这一阶段的“少年情思”,需要经过作文得到表现和提纯。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表达能力往往停滞不前,因此大多数学生写作能力偏低,“少年情思”无法得到表现、提纯。具体面临的问题如下:
  1.下笔难,写作成“苦差”。学生由于积累薄弱,缺乏对周围事物的细心观察和研究,写作技巧缺乏,所以选择方法难,选择材料难,表达难。想写作,但却力不从心,“老虎啃天,不知如何下口”。这样一来,写成的作文,东拉西扯,草草了事,过度“借鉴”。具体表现为编故事,融假情;矫揉造作,东拼西借;重复啰嗦,语言浅淡;空中楼阁,凭空抒情;辞藻堆砌,主题模糊……写作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便是一件苦差事。久而久之作文就成了应付老师、应付考试时的任务,很无奈,很痛苦。
  2.批改难,写作成“推磨”。面对学生这样的作文,老师批改常常无从下手,有时想要找一篇范文都很困难;在作文评讲时,也常常“老虎啃天,无从下口”,因此,也就往往草草收场。由于考试必须考写作,无法回避也就只有敷衍了事。作文很少受到青睐,也就自惭形秽。于是就一篇重复一篇地写,却像是蒙住眼睛推磨的毛驴,在原地打圈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久而久之,学生对这种低水平重复的写作失去了兴趣,失去了持之以恒坚持的热情;老师教来也是索然无味,自觉无趣。
  那么,何不向新课程标准索要答案?但是仔细看来,《语文课程标准》只提供了写作的总体目标要求而没有具体的训练体系和训练方法,并且也没有系统的作文训练教材。这样一来,教师教起来难度大,学生也感到很茫然。所以初中阶段的作文必须解决“有法”、“有序”的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兴趣呢?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发现,“专题性片断作文”训练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能够克服以上弊病,给学生带来写作的活力,重新找回写作的兴趣,激发写作的热情,给学生架起通往写作之路的桥梁。
  “专题性片断作文”训练,是在初中阶段设计一个个专题,形成作文训练的体系。这一个个专题主要以片断训练为主,每一次片断训练都是一篇完整文章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特点是训练目标明确,用时少,见效快,针对性和实效性强。从而使作文教学更有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有效地改进作文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二、化整为零:“专题性片断作文”的科学性
  1.针对问题。每一堂课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只训练一个方面的内容,达到短时间内解决问题的目的。如“开头”训练,只针对作文开头进行训练,训练学生要把握不同的开头方式,提高首段的写作技巧。这样针对问题,单独训练,克服问题繁多、讲解凌乱、收效甚微的毛病。
  2.降低难度。分解问题的直接作用就是降低难度。把一篇文章分成若干片段,并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与整篇文章的写作相比难度系数降低了。更重要的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水平高低自我调控难度。
  3.避免盲目。“专题性片断作文”,需要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进行周密细致的分析,找准问题的根源。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个专题,进行片断作文训练。这样,就克服了作文教学中的盲目性。丢掉盲目性,找回针对性;有了针对性,就有了实效性。
  4.形成体系。“专题性片断作文”的要领有三:片断,专题,体系。“手痛医手,脚痛医脚”的片断训练,具有的只是零散价值,不能形成合力。过去也有教师进行过片断训练,但过于讲究其独立性、单一性,学生经过若干次片断训练之后,对整篇文章的把握仍然显得很茫然。这样随意的不成系统的训练,与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安排脱节。而“专题性片断作文”是与文章的每个部分结合起来写作,做到片段训练有针对性,不盲目。尽管写的是片断,但心中装的是整篇作文。只有成体系的专题,才不是“见子打子”,才具有片断作文的真正价值,体系内各专题之间才具有有机联系。比如,初一年级上学期可以从“修改——题目——选材——开头——结尾”五个方面来训练,其中修改方式和方法是写作最先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从这五个方面进行片断训练,循序渐进,逐层深入,训练过程相对完整有体系。
  当然,在“调研问题——设计专题——实施训练”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作文教学上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又回过来促进教师积极投身作文教学改革,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推进作文教学迈上新的台阶。
  三、化繁为简:“专题性片段作文”的可行性
  1.学生成为主体。“专题性片断作文”由于其科学性决定了它具有较强的可行性:解放了学生,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比如,“教会学生修改”专题,让学生受益无穷,并且今后每一个专题都要运用老师教的修改方法。善作不如善改,每一堂课都包含了自改或互改环节,在修改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鉴赏评价能力,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2.主攻方向明确。每堂课训练的内容固定,主攻方向明确,目标集中,或材料或结尾,等等。一个方面的内容固定在某个时间段训练,并且多次训练,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其效果比整篇文章的训练更为明显。
  3.减轻恐惧心理。“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写作是一项综合的高智力活动,并非朝夕练就,学生普遍畏惧。片断训练中学生不必拘泥于字数的多少,可以暂时不考虑文章的整体安排。只需要完成一篇文章的其中一个部分,篇幅较短,完成起来比较轻松容易。这样,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心理会逐渐降低,在轻松的心理状态下,活力才会迸发,灵感才能激发,佳作也才能产生。
  4.激发写作兴趣。片断训练相对整篇文章而言,难度较低,所以学生很容易将片断部分构思得更成熟,写得更生动形象,学生在课堂上当堂完成,相互之间可以修改评价,老师也能及时反馈。这样,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容易完成片段写作,也容易找到写作的成就感,兴趣也就油然而生。
   5.写作能力渐增。片段作文是一项“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的教学活动,从一篇文章的一个分支切入,从局部着眼,小处着手。不紧不慢,持之以恒,逐步提高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由于成体系,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也就呈循序渐进之势。
  四、化乱为序:“专题性片断作文”例析
  由于“专题性片断作文”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所以具有较大的实效性;由于自成体系,它能够“化乱为序”,让作文教学扎实、活泼、有序、得法地进行下去。下面以初一上学期的专题性片段作文为例,对其操作过程予以阐述。
  1.“修改”专题。训练目标:教给学生修改符号和修改方法,促使学生养成修改的习惯,明确修改的重要性,习得修改的方法,并在以后坚持这一做法。课时安排宜用两课时。首先教给学生正确的修改符号,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在此基础上,教师先示范修改,可以从格式、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选材、语言等方面进行修改;然后指导学生正确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作文;接着小组互改;在此基础上,教师选取典型在班上展示,给予充分的肯定表扬,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2.“拟题”专题。训练目标:让学生意识到,题目是可以美化的,要让文章的眼睛闪亮起来。课时安排为一课时。准备一篇学生作文并去掉题目,全班阅读,为其添加题目,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哪些作文题目更占优势;然后深入训练,给出话题和材料,根据自己的构思自拟题目;再进行小组交流,班级展评。
  3.“选材”专题。训练目标:教学生根据中心选择恰当的材料。训练课时为两课时。第一课时:选一篇学生作文,全班评价文章所选择的材料是否能很好地表现主题;帮助这位同学选择更能表现主题的材料;把替换的材料写下来;评价欣赏。第二课时:每人课前准备一篇最近完成的作文;上课伊始明确作文主题;组内评价所选材料能否充分的表现主题;相互修改补充材料;交流评价。
  4.“开头”专题。训练目的:引导学生养成精心打磨开头的习惯,习得打磨开头的方法。训练课时为一课时。训练过程由评——写——评——改四个环节组成。老师精选不同层次的作文开头,请大家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再写开头;(注意,要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悟和酝酿。)写完后评价并总结出不同方式;最后组内互改,使其达到最佳表达效果。
  5.“结尾”专题。训练目标:引导学生精心打磨结尾的习惯,习得打磨结尾的方法。训练课时为两课时。第一课时:选择一篇较好习作,去掉结尾;全班细读然后补充结尾;讨论评价,形成一定的认识。第二堂课:准备好前次的周记或是考试作文,对结尾进行修改;并适当运用结尾方法,如前后照应式,排比式,名言结尾式等。
  以上五个专题,根据学生的水平可增加训练次数,以便得到更好的强化。所选作文最好是本班学生的作品,这样更能调动学生激情,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当然,在片断训练的基础上适时布置一篇完整作文,也会大大提高写作的兴趣,这样系统的训练会为以后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通联:四川成都龙泉第七中学]
其他文献
山东省德州市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部分县市少量种植蔬菜和果树。当前,玉米棉花追肥完全结束,晚熟品种的果树稍有膨果期追肥。
【评议论文】潘新和的《语文高考“怎么考”——以开放性、交互性题型为主》,原载《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10期。
近日,从中农控股相关负责人处获悉。该公司旗下企业漯河市中农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漯河中农”),成功人选漯河市月艮务业重点企业名列。
《教童子法》是晚清文字学家、教育家王筠(1784—1854)根据自己的教育经验写成的一部专门阐述训育蒙童方法的著作。该书采用的类似“教学札记”的形式.对蒙学识字、写字、读书、
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英雄群体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以下简称盐湖所)于1965年在西宁成立,1966年与原化工部正在筹建的盐湖化工综合利用研究所合并,隶属中国科学院领导。建所
本报讯 近日,山东金正大公司“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北方区缓控释肥试验示范总结会暨公司东北区客户大会在临沂召开。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林藻
在建党90周年之际。6月15日,党支部组织党员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息烽集中营旧址,重温了入党誓词。缅怀革命先烈,坚定理想信念。
王仁华。曾是合肥市一家农资企业从事产品操作和美术设计的一名员工,她的梦想就是当一名国画家。因此,在企业三班倒当班的日字里,她也没有放下自己的画笔。因为她有一个梦,为了这
今天,我主要就两个问题谈一些想法:第一,我与闽派语文;第二,我与中学语文。
本报讯 近年来,高效农业发展既丰富了人们生活需要。又带动了农民增收。可随之而来的各种菜叶子、菜帮子及各种秸秆废弃物也严重污染了环境。在青岛胶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