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对32家外贸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较为详细地了解了外贸企业各岗位对国际贸易人才能力的具体要求,反映企业用人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的差异。因此,高校对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应当以外贸企业各岗位人才需求实际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人才培
1.问题的由来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逐渐成了高校炙手可热的王牌专业。然而,近年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就业率开始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据笔者对本校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的结果显示,近五年来初次就业从事与外贸相关职业的学生占比仅为30%左右。另据有关报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已经成了“十大就业困难”专业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高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时,往往只注重参考其他高校相同或类似专业的做法,而对于企业岗位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忽视,使得其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企业用人实际存在比较大的差距。特别是随着国际贸易人才市场需求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下外贸企业招工难与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两难”问题愈演愈烈。为此,了解外贸企业的岗位设置情况,以及各岗位对国际贸易人才的能力要求,以期达到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适度匹配,是破解当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
2.调查对象的选择
为了能够得到外贸企业的配合,因此,本次调查选择的外贸企业都是曾经到笔者所在学校招聘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企业。这些企业代表性强,涵盖面广,既有大型外贸企业,如富士康集团,又有小型外贸公司,如浙江十足商贸易公司。既有自营进出口企业,如福建机电产品龙头企业“福建亚南集团”,又有专营进出口企业,如上海昌军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既有大型国有企业,如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公司,又有小型民营企业,如浙江义乌的诸多小商品外贸企业。
3.调查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通过电子邮件将调查问卷发送至外贸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邮箱,要求相关人员填写好再发回至指定邮箱。共发送调查问卷41份,回收32份,有效问卷32份,回收率为78.05%。部分企业可能是因为邮箱有误,或者管理人员调换等而未作答回复。
4.调查结果分析
(1)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需求情况
考虑到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就业情况与对外贸易发展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通常对外贸易发展形势较好时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就会比较旺盛,该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外贸行业的比例就会相对较高。反之,则相对较低。从全球经济发展形势来看,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开始出现下滑趋势,国际贸易也迎来了寒潮,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量。但从我国来看,虽然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但相较于其他国家而言,经济仍然处于稳定增长情形,对外贸易的发展也稳中有升。调查数据显示,在对“贵公司近3年内是否有录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计划”的回答中,有28家企业均表示有计划,占调查总数的87.5%。有2家表示要看今后业务发展的情况决定,有2家则明确表示不再增加录用计划。由此可见,市场上对于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
(2)外贸企业岗位设置情况
对于外贸企业岗位的设置,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企业,在具体的岗位设置上略有差异,但其岗位的基本职能大致相同。一般规模较大的企业在岗位设置上相对较为细化,这便于岗位的专业化、规范化。规模较小的企业为节约成本、压缩开支,往往岗位的设置不会太细,常常一个岗位要承担多个岗位的职能。通过调查,外贸企业面向应届毕业生的岗位设置主要有外贸业务员、单证员、跟单员、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国际商务秘书等。部分大型工程类企业还设有国际采购员、国际招标员等岗位,但这些岗位不仅仅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
(3)各岗位对国际贸易人才能力的要求
不论是哪个岗位,都要求国际贸易人才要掌握基本的国际贸易知识,熟悉国际贸易各流程与环节,具备从事国际贸易基本的英语水平,这些是进入外贸企业最起码的要求。然而,由于外贸企业各岗位所从事的基本职能不一样,因此不同的岗位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也有所不同。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受调查企业均认为,在招聘外贸业务员时,会侧重于考查应聘人员是否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口语交流能力,以确保能够与国外客户进行良好的交流与沟通;还要求应聘者具备很强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在招聘外贸单证员时,会侧重于考查应聘者对外贸单证的阅读与缮制能力,还要求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耐心细致的工作能力、电脑操作能力等,确保单证制作准确无误。而对于外贸跟单员,则要求其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分析预测能力和谈判能力,并要掌握有关合同法、票据法等法律知识。对报关员、报检员岗位,则侧重考查应聘者的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等,并要求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在招聘货代员时,主要看应聘者是否掌握基本的国际货运专业知识,是否具备良好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整合资源和渠道的能力等。而对于国际商务秘书岗位,则要求应聘者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有较强的学习应变能力、较高的信息处理能力、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协作能力,还要求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
(4)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建议
调查数据显示,在对“您认为外贸业务员是否应该选修第二外语”的回答中,84.38%的企业给予了肯定回答。并且在后续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希望学校要求该专业学生要选修第二外语,并可以此作为毕业的一个条件。在“您认为是否有必要有该专业学生进行外贸商品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训练”的回答中,有90.63%的企业认为“非常有必要”。这些企业建议学校应该对我国出口量较大的机电产品、纺织服装产品、化工产品、电子产品等进行训练,使学生了解这些产品的生产工艺、产品特性、产品功能等。对“您认为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取得哪方面的职业资格证书作用较大”这一问题,选择“报关员、报检员、商务英语证书”的达到了93.75%;选择“国际商务单证员、跟单员、国际货代员”的有78.13%;选择“国际商务师、外销员”的有56.25%。只有个别企业认为证书作用不大。因此,这些企业建议学校要进一步加强该专业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教育,并为学生考证提供必要的支持。此外,受调查企业还建议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
5.对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思考
从上述调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外贸企业由于岗位不同对人才的能力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高校在制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时,非常有必要参考企业的这些具体要求,创建“课、证、岗”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一是探索构建“外贸业务员、国际商务单证员与跟单员、报关与报检员、商际货代员、国际商务秘书”等培养方向与目标,着力建设“厚基础、精业务、重实践、能创新”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开发上注重与岗位对接,在课程教学方法上采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对外贸各岗位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培养具备相关岗位能力要求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
二是依据外贸岗位能力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外贸业务员、国际商务单证员与跟单员、报关与报检员、商际货代员、国际商务秘书”等五大岗位能力模块,并配以相关理论与实践课程,在让学生熟练掌握国际贸易流程的基础上,更突出强化学生的岗位能力培养与锻炼。
三是结合本科生素质拓展的要求,把学生获取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其素质拓展学分结构中必须获取的学分,鼓励学生考取面向单证员、跟单员、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结算师、外贸业务员等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积极性,确保学生到毕业时能够达到人手一证。
四是扎实开展岗位实践训练与实习教育。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国际贸易仿真模拟实验室,根据能力模块设定学生角色,让学生模拟该岗位从业人员,完成相关业务。另一方面可利用寒暑假期间,组织该学生到有关外贸企业的相应岗位开展专业实习,让学生对外贸各岗位的职责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各岗位对能力的要求。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13年项目《岗位能力导向的应用型国际贸易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XJG-13-18-5。
1.问题的由来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逐渐成了高校炙手可热的王牌专业。然而,近年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就业率开始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据笔者对本校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的结果显示,近五年来初次就业从事与外贸相关职业的学生占比仅为30%左右。另据有关报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已经成了“十大就业困难”专业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高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时,往往只注重参考其他高校相同或类似专业的做法,而对于企业岗位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忽视,使得其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企业用人实际存在比较大的差距。特别是随着国际贸易人才市场需求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下外贸企业招工难与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两难”问题愈演愈烈。为此,了解外贸企业的岗位设置情况,以及各岗位对国际贸易人才的能力要求,以期达到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适度匹配,是破解当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
2.调查对象的选择
为了能够得到外贸企业的配合,因此,本次调查选择的外贸企业都是曾经到笔者所在学校招聘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企业。这些企业代表性强,涵盖面广,既有大型外贸企业,如富士康集团,又有小型外贸公司,如浙江十足商贸易公司。既有自营进出口企业,如福建机电产品龙头企业“福建亚南集团”,又有专营进出口企业,如上海昌军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既有大型国有企业,如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公司,又有小型民营企业,如浙江义乌的诸多小商品外贸企业。
3.调查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通过电子邮件将调查问卷发送至外贸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邮箱,要求相关人员填写好再发回至指定邮箱。共发送调查问卷41份,回收32份,有效问卷32份,回收率为78.05%。部分企业可能是因为邮箱有误,或者管理人员调换等而未作答回复。
4.调查结果分析
(1)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需求情况
考虑到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就业情况与对外贸易发展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通常对外贸易发展形势较好时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就会比较旺盛,该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外贸行业的比例就会相对较高。反之,则相对较低。从全球经济发展形势来看,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开始出现下滑趋势,国际贸易也迎来了寒潮,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量。但从我国来看,虽然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但相较于其他国家而言,经济仍然处于稳定增长情形,对外贸易的发展也稳中有升。调查数据显示,在对“贵公司近3年内是否有录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计划”的回答中,有28家企业均表示有计划,占调查总数的87.5%。有2家表示要看今后业务发展的情况决定,有2家则明确表示不再增加录用计划。由此可见,市场上对于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
(2)外贸企业岗位设置情况
对于外贸企业岗位的设置,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企业,在具体的岗位设置上略有差异,但其岗位的基本职能大致相同。一般规模较大的企业在岗位设置上相对较为细化,这便于岗位的专业化、规范化。规模较小的企业为节约成本、压缩开支,往往岗位的设置不会太细,常常一个岗位要承担多个岗位的职能。通过调查,外贸企业面向应届毕业生的岗位设置主要有外贸业务员、单证员、跟单员、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国际商务秘书等。部分大型工程类企业还设有国际采购员、国际招标员等岗位,但这些岗位不仅仅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
(3)各岗位对国际贸易人才能力的要求
不论是哪个岗位,都要求国际贸易人才要掌握基本的国际贸易知识,熟悉国际贸易各流程与环节,具备从事国际贸易基本的英语水平,这些是进入外贸企业最起码的要求。然而,由于外贸企业各岗位所从事的基本职能不一样,因此不同的岗位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也有所不同。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受调查企业均认为,在招聘外贸业务员时,会侧重于考查应聘人员是否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口语交流能力,以确保能够与国外客户进行良好的交流与沟通;还要求应聘者具备很强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在招聘外贸单证员时,会侧重于考查应聘者对外贸单证的阅读与缮制能力,还要求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耐心细致的工作能力、电脑操作能力等,确保单证制作准确无误。而对于外贸跟单员,则要求其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分析预测能力和谈判能力,并要掌握有关合同法、票据法等法律知识。对报关员、报检员岗位,则侧重考查应聘者的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等,并要求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在招聘货代员时,主要看应聘者是否掌握基本的国际货运专业知识,是否具备良好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整合资源和渠道的能力等。而对于国际商务秘书岗位,则要求应聘者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有较强的学习应变能力、较高的信息处理能力、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协作能力,还要求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
(4)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建议
调查数据显示,在对“您认为外贸业务员是否应该选修第二外语”的回答中,84.38%的企业给予了肯定回答。并且在后续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希望学校要求该专业学生要选修第二外语,并可以此作为毕业的一个条件。在“您认为是否有必要有该专业学生进行外贸商品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训练”的回答中,有90.63%的企业认为“非常有必要”。这些企业建议学校应该对我国出口量较大的机电产品、纺织服装产品、化工产品、电子产品等进行训练,使学生了解这些产品的生产工艺、产品特性、产品功能等。对“您认为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取得哪方面的职业资格证书作用较大”这一问题,选择“报关员、报检员、商务英语证书”的达到了93.75%;选择“国际商务单证员、跟单员、国际货代员”的有78.13%;选择“国际商务师、外销员”的有56.25%。只有个别企业认为证书作用不大。因此,这些企业建议学校要进一步加强该专业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教育,并为学生考证提供必要的支持。此外,受调查企业还建议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
5.对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思考
从上述调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外贸企业由于岗位不同对人才的能力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高校在制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时,非常有必要参考企业的这些具体要求,创建“课、证、岗”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一是探索构建“外贸业务员、国际商务单证员与跟单员、报关与报检员、商际货代员、国际商务秘书”等培养方向与目标,着力建设“厚基础、精业务、重实践、能创新”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开发上注重与岗位对接,在课程教学方法上采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对外贸各岗位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培养具备相关岗位能力要求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
二是依据外贸岗位能力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外贸业务员、国际商务单证员与跟单员、报关与报检员、商际货代员、国际商务秘书”等五大岗位能力模块,并配以相关理论与实践课程,在让学生熟练掌握国际贸易流程的基础上,更突出强化学生的岗位能力培养与锻炼。
三是结合本科生素质拓展的要求,把学生获取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其素质拓展学分结构中必须获取的学分,鼓励学生考取面向单证员、跟单员、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结算师、外贸业务员等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积极性,确保学生到毕业时能够达到人手一证。
四是扎实开展岗位实践训练与实习教育。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国际贸易仿真模拟实验室,根据能力模块设定学生角色,让学生模拟该岗位从业人员,完成相关业务。另一方面可利用寒暑假期间,组织该学生到有关外贸企业的相应岗位开展专业实习,让学生对外贸各岗位的职责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各岗位对能力的要求。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13年项目《岗位能力导向的应用型国际贸易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XJG-1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