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分数乘除法;梳理;知识;建构;模型;拓
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2—0124—01
分数应用题是一个庞大的体系,而分数又是一个很抽象、很复杂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如果这部分内容就教材学教材,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零散的,无法建构数学模型,解题时漏洞百出,以至于对后续“百分数的应用”以及“按比例分配”等知识的学习都会有一定的影响。笔者认为,针对教材编排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在“梳理、建模、拓展”这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梳理知识
学习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相关知识时,一定要让学生养成及时梳理知识的习惯,要鼓励他们把整单元知识中每一个课时中的内容联系起来,串成一条知识链。例如,分数除法中第一课时“分数除以整数”围绕平均除阐述了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第二课时,一个数除以分数。围绕包含除阐述了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除法中不论平均除还是包含除都是乘法运算的逆运算,因此,学完这两课时内容后,可以把分数除法的意义串成一条链,总结为“已知两个乘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乘数,求另一个乘数的运算。”而分数除法计算方法可概括为“甲数除以乙数(乙数不为0),就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分数乘除法的相关知识学完后,对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应该进行整理与复习,通过对比,找出分数乘法应用题和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异同点,进而正确解答。教师可设计对比性练习题组,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这部分内容进一步梳理。
例如,王大爷家养鸡6只,鸭8只。(1)鸡的只数是鸭的只数几分之几?(2)鸭的只数是鸡只数的几分之几?学生得出答案后,可调换问题和条件改编成以下4道练习题:
(1)王大爷家养鸭8只,鸡是鸭的,问鸡有几只?
(2)王大爷家养鸡8只,鸡是鸭的,问鸭有几只?
(3)王大爷家养鸡6只,鸭是鸡的,问鸭有几只?
(4)王大爷家养鸭6只,鸭是鸡的,问鸡有几只?
二、建构模型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都有固定的结构特点,学习后,让学生树立模型思想,理解此类问题的实质,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教材在分数乘法(二)的试一试中安排了这样一道分数乘法应用题的例题:同学们植树,女生植了20棵,男生植的棵树比女生多,男生比女生多植树多少棵?这种“比”字结构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对于初学分数乘法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学时可进行调整,改成“是”字結构的问题:同学们植树,女生植了20棵,男生植树的棵树是女生的,男生植树多少棵?”然后让学生直接利用分数乘法(二)中所学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解决问题。接着解决课本中的例题,“男生比女生多植树多少棵”实质也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在此基础上,再把例题中的问题“男生比女生多植树多少棵?”改成“男生植树多少棵?”通过线段图分析,使学生明白“男生植树的棵数=女生植树棵数×(1+)”,实质上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继续改编,将例题中的“男生植树的棵数比女生多”改成“男生植树的棵数比女生少”,问题还是“男生植树多少棵?”学生通过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模型会一一储存在大脑中,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合理拓展
学生系统学习分数乘除法后,一定会理解分数问题的根源,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具体解决问题时,学生也能准确进行判断。如果整体“1”表示的数量已知,直接利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解决问题;如果整体“1”表示的数量未知,就用具体的数量除以它所对应的分数,求出整体“1”的量。但是到此为止,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停留在模仿阶段,不能达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层面。因此,笔者认为,学生树立模型思想的意识后,在模型基础上适当拓展,能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设计了下面的拓展练习:
小红读一本360页的故事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第二天读了全书的,第三天刚好读完,第三天读了多少页?
变换上题的问题和条件得出:小红读一本故事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第二天读了全书的,第三天读了180页,刚好读完,问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
将上面两道练习题合并改写为:小红读一本故事书,第一天读了45页,第二天读了全书的,第二天读的页数恰好比第一天多,问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
编辑:谢颖丽
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2—0124—01
分数应用题是一个庞大的体系,而分数又是一个很抽象、很复杂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如果这部分内容就教材学教材,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零散的,无法建构数学模型,解题时漏洞百出,以至于对后续“百分数的应用”以及“按比例分配”等知识的学习都会有一定的影响。笔者认为,针对教材编排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在“梳理、建模、拓展”这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梳理知识
学习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相关知识时,一定要让学生养成及时梳理知识的习惯,要鼓励他们把整单元知识中每一个课时中的内容联系起来,串成一条知识链。例如,分数除法中第一课时“分数除以整数”围绕平均除阐述了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第二课时,一个数除以分数。围绕包含除阐述了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除法中不论平均除还是包含除都是乘法运算的逆运算,因此,学完这两课时内容后,可以把分数除法的意义串成一条链,总结为“已知两个乘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乘数,求另一个乘数的运算。”而分数除法计算方法可概括为“甲数除以乙数(乙数不为0),就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分数乘除法的相关知识学完后,对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应该进行整理与复习,通过对比,找出分数乘法应用题和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异同点,进而正确解答。教师可设计对比性练习题组,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这部分内容进一步梳理。
例如,王大爷家养鸡6只,鸭8只。(1)鸡的只数是鸭的只数几分之几?(2)鸭的只数是鸡只数的几分之几?学生得出答案后,可调换问题和条件改编成以下4道练习题:
(1)王大爷家养鸭8只,鸡是鸭的,问鸡有几只?
(2)王大爷家养鸡8只,鸡是鸭的,问鸭有几只?
(3)王大爷家养鸡6只,鸭是鸡的,问鸭有几只?
(4)王大爷家养鸭6只,鸭是鸡的,问鸡有几只?
二、建构模型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都有固定的结构特点,学习后,让学生树立模型思想,理解此类问题的实质,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教材在分数乘法(二)的试一试中安排了这样一道分数乘法应用题的例题:同学们植树,女生植了20棵,男生植的棵树比女生多,男生比女生多植树多少棵?这种“比”字结构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对于初学分数乘法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学时可进行调整,改成“是”字結构的问题:同学们植树,女生植了20棵,男生植树的棵树是女生的,男生植树多少棵?”然后让学生直接利用分数乘法(二)中所学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解决问题。接着解决课本中的例题,“男生比女生多植树多少棵”实质也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在此基础上,再把例题中的问题“男生比女生多植树多少棵?”改成“男生植树多少棵?”通过线段图分析,使学生明白“男生植树的棵数=女生植树棵数×(1+)”,实质上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继续改编,将例题中的“男生植树的棵数比女生多”改成“男生植树的棵数比女生少”,问题还是“男生植树多少棵?”学生通过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模型会一一储存在大脑中,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合理拓展
学生系统学习分数乘除法后,一定会理解分数问题的根源,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具体解决问题时,学生也能准确进行判断。如果整体“1”表示的数量已知,直接利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解决问题;如果整体“1”表示的数量未知,就用具体的数量除以它所对应的分数,求出整体“1”的量。但是到此为止,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停留在模仿阶段,不能达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层面。因此,笔者认为,学生树立模型思想的意识后,在模型基础上适当拓展,能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设计了下面的拓展练习:
小红读一本360页的故事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第二天读了全书的,第三天刚好读完,第三天读了多少页?
变换上题的问题和条件得出:小红读一本故事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第二天读了全书的,第三天读了180页,刚好读完,问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
将上面两道练习题合并改写为:小红读一本故事书,第一天读了45页,第二天读了全书的,第二天读的页数恰好比第一天多,问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