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骨髓基质细胞不仅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还可以分化为脂肪细胞,两者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在各种类型的骨质疏松中,髓腔内脂肪细胞增多,成骨细胞减少。如何抑制骨髓基质细胞的脂肪分化、促进成骨分化为骨质疏松治疗的研究提供了新方向。有报道治疗高脂血症的他汀类药物可以治疗骨质疏松,有效地刺激骨形成。临床回顾性研究也表明,服用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但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结果表明,洛伐他汀能抑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髓基质细胞不仅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还可以分化为脂肪细胞,两者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在各种类型的骨质疏松中,髓腔内脂肪细胞增多,成骨细胞减少。如何抑制骨髓基质细胞的脂肪分化、促进成骨分化为骨质疏松治疗的研究提供了新方向。有报道治疗高脂血症的他汀类药物可以治疗骨质疏松,有效地刺激骨形成。临床回顾性研究也表明,服用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但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结果表明,洛伐他汀能抑制脂肪前体细胞(3T3—L1)的脂肪分化。我们于2002年9月至2003年3月,研究骨髓基质细胞的成脂分化潜能及辛伐他汀对骨髓基质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旨在探讨辛伐他汀刺激成骨的作用机制。
其他文献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75例均为2001年11月至2003年3月的男性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无张力组39例,年龄60—80岁,平均68.4岁,斜疝28例,直疝11例;传统组36例,年龄60—79岁,平均66.8岁,斜疝27例,直疝9例。并存症:无张力组高血压冠心病8例,糖尿病3例,前列腺增生7例,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3例;传统组分别为5例,4例,3例及。例。两组患者均无严重感染、
我们于2001年6月至2002年12月研究了阿尔茨海默病(AD)及血管性痴呆(VD)患者载脂蛋白E(apoE)、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LRP)基因多态性及2种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旨在探讨apoE、LRP基因多态性与AD及VD发病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
有关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SH)的发生机制,我们提出以下3个主要假设: 一、内皮的作用 在需要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的老年患者中常可以看到ISH。这些患者血流剪应力和管壁应力的增加导致管壁结构的重塑,并引起与血压无关的血管弹性的减低。通过观察前臂血管对乙酰胆碱的反应及一氧化氮(NO)合成酶抑制因子的作用,发现内皮功能减弱了。另外,观察到血液中存在与NO生成和(或)释放有关的特定抑制因子,内皮
糖尿病是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北京居民60岁以上老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0.64%,并呈随增龄而上升的趋势。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重要措施。因此,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营养评价、为饮食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指导患者按照糖尿病饮食治疗原则合理控制饮食是不容忽视的。为此,我们于2001年10月至2002年10月对我院住院的、根据1997年ADA/WHO诊断标准确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进行膳
腹主动脉瘤是一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患者发病年龄多在60岁以上,瘤体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 mm,症状性腹主动脉瘤在得到诊断的2年内自然破裂率达50%。虽然目前临床上可通过主动脉重建术或腔内隔绝术对瘤体直径在5 cm以上者进行有效的治疗,但对早期腹主动脉瘤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动脉壁中单核巨噬细胞的粘附、浸润可促进腹主动脉瘤的发生、发展,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基因对巨噬细胞的浸润过程有重要的
对于老年患者,寻找准确、快速而简便的肾功能检测方法仍是一个重要的临床课题。西司他汀C(Cystatin C)是近年新发现的肾功能检测指标,它对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的临床判断价值优于血清肌酐(Scr)和24 h肌酐清除率(24 hCcr)。健康老年人GFR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的同时,血清西司他汀C浓度明显增高。我们于2002年7月至2003年2月对老年肾脏病患者西司他汀C水平进行检查,以了解其在老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国湖北武汉地区E选择素基因A561C多态性与老年人心肌梗死的相关性,并对其与血脂、脂蛋白水平的关系进行分析。 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98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187例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和190例老年健康对照者、185例中青年健康对照者E-选择素基因型,并按常规方法测定血脂水平。 结果 E-选择素等位基因A、C频率在
[摘要] 目的 总结老年人重度烧伤早期救治经验,以进一步提高治愈率。 方法 回顾分析1990~2002年我科收治的老年重度烧伤(烧伤总面积>30%或Ⅲ°烧伤面积>10%)患者63例,以1996年1月1日为界分为两组,两组伤情有可比性,1996年后广泛应用新的综合治疗措施,主要为有效充分液体复苏、早期胃肠道营养和早期切痂植皮封闭创面。 结果 (1)1996午后患者(B组)脓毒症、多器官功
一次或多次短暂的脑缺血刺激,可对随后发生的严重的、甚至致死性的脑缺血产生耐受性。但是,在预想可能发生脑缺血之前给与一次短暂缺血进行预处理,在临床应用上尚不实际。文献报道,应用小剂量线粒体毒素3—硝基丙酸(3—NPA)预处理不但不产生神经组织学损伤,反而对再次发生的局灶性脑缺血产生耐受性,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局灶性脑缺血发生后,在缺血半暗带(1P)内存在着神经细胞凋亡,IP区凋亡的发生参与梗死灶的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人特发性乙状结肠穿孔的临床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特发性乙状结肠穿孔患者24例的发病诱因、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 结果 24例平均年龄68.7岁,均突然发病,平均病程5.2 h。19例有习惯性便秘。表现为全腹膜炎21例(87.5%),局限性腹膜炎3例,术前仅确诊4例,误诊20例(83.3%),其中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穿孔9例,上消化道穿孔7例,绞窄性肠梗阻4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