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产业集聚促进模式,整合市内外资本,吸引世界知名企业云集两江新区的策略,为快速形成新兴产业提供重要支撑
重庆两江新区是内陆首个国家级新区,一直以来,两江新区下大力气创新思路优化产业生态,大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积极打造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主阵地。
一方面,两江新区不断壮大汽车制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传统优势支柱产业;另一方面,两江新区积极谋划战略性新产业的发展,加大集成电路及液晶面板、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物联网、新材料、新能源及智能汽车、通用航空及轨道交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力度。
众所周知,新兴产业发展普遍面临大市场、大资本、高技术三大门槛,而两江新区通过创新产业生态,推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通过创新产业促进模式,较好的探索出一套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在促进商业模式创新,集聚新兴产业方面,打破单一路径依赖,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两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杜术林解释说,“比如,对于有市场、有技术、缺乏资金的项目,两江新区采取股权投资、引流资本市场资金的方式予以推进。”
通过“金融扩大需求,需求撬动市场,市场吸引制造,制造推动研发和配套”的产业集聚促进模式,整合市内外资本,吸引世界知名企业云集两江新区的策略,为快速形成通用航空、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云计算等新兴产业提供重要支撑,助推新区支柱产业发展。
两江新区:为新经济树立新标杆
“新常态下要想取得新突破,增添新动力是必然途径。”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宗伟说。经过6年的发展,两江新区已经有了汽车、笔电等一批主导产业,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亦是结构优化的“重头戏”,更是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迫切要求和必由之路。
基于这种战略考虑,两江新区将新能源和智能汽车、显示面板、集成电路、云计算及物联网、机器人、页岩气、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等9大产业确定为主攻方向,吹响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号角。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技术的创新非常重要,同样重要的还有商业模式的创新。“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普遍面临资金短缺、市场风险高等问题,从政府层面来说,只有大力促进商业模式创新,才能带动产业集聚壮大。”汤宗伟表示。两江新区以政府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基金为重点,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双轮驱动,引导金融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配置,并在此基础上带动其他资源向新兴产业聚集。
重庆市长黄奇帆在调研两江新区时曾指出,两江新区作为全市重要的科研中心,要努力成为高科技产业的创新创业平台,通过市场化方式,形成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链和投融资机制,帮助众多的中小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让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能够尽快实现产业化,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两江新区正在通过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有效融合,创造良好的新兴产业发展生态,以内陆开放的思维整合全球先进要素,形成两江新区优势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多点支撑的局面,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快速发展的新路径。
目前,两江新区已经成立了页岩气基金、汽车产业基金、机器人融资租赁和航空融资租赁公司等产业基金,未来,将根据需要组建9大新兴产业资金,规模或达100亿元。两江新区通过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有效融合,创造良好的新兴产业发展生态,形成两江新区优势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多点支撑的局面,成为内陆地区以开放型思维整合全球先进要素,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快速发展的新路径。
机器人产业的融资租赁平台
机器人产业是两江新区着力培育的战略新兴产业,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中,依靠金融资本引导产业资本的方式,两江新区机器人产业集群迅速崛起,形成了研发(中科院机器人研究机构、重庆大学、邮电大学等)、制造(华数)、检测(标准)、教育培训(机气人产业学院)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新区机器人良好的发展前景也吸引了川崎、酷卡、ABB等国际先进机器人企业落户新区。进一步提升了两江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水平。
“两江新区机器人产业通过‘五个平台’在同步推进建设。”杜术林介绍,两江新区依托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的智力支撑、平台支撑和产业基地,构建国家标准、标定、测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孵化平台,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最终形成国家级的机器人产业集群集聚。目前,华中数控、嘉腾、希普瑞、聚研等7家企业落户园区,达产后预计将实现年产值17亿元。其中,华中数控、嘉腾、希普瑞、聚研等项目已投产。
两江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五个平台”中的一个是机器人的研发孵化平台,即以中科院为主,将相关的大学如重大、邮电学院等研究机器人的机构整合在一起,形成机器人的研发和成果转化。
再一个平台是机器人的展示运营平台,据悉,位于两江新区水土工业开发区的“重庆机器人世界”已经开始运营,新区还将扩大这个展示运营平台,打造建立成一个大众可以去体验的公共平台。
第三个平台是机器人的检测标的测试平台——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重庆)项目。有了这一公共检测和权威机构的认证,将有力助推机器人国产化步伐。
还有一个平台是机器人制造、运营、维修于一体的人才平台,如两江新区培育了一个维修机器人的职业培训学院重庆两江机器人应用与培训中心(学院)项目。这个平台构建以后迅速得到大的机器人公司的支持,授权机器人培训公司作为他们后期运营服务的公司。机器人职业培训学院不仅仅是培养机器人的操作者、机器人的制造者、机器人的维修维护者,承接机器人的后期运营服务也包括在内。
最后一个平台就是机器人的融资租赁平台。两江新区成立了机器人融资租赁公司,将机器人和智能装备进行融资租赁,把未来机器人的市场提前集聚。两江新区制定了一套使用机器人的配套优惠性政策,加强企业的更新改造,让企业能都用上机器人。
由于一次性投入大,技术研发门槛高,机器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始终受到着制约。杜术林表示,“尽管新区汽车工业、电子信息产业高达3000亿元,重庆市超过万亿,但是由于一次性投入大,技术研发门槛高,汽车、电子信息产业这些潜在的机器人使用大户尽管热情很高,但是也对当期消化一次性投入感到压力。” 为此,两江新区成立了机器人融资租赁公司,通过“金融+市场”的方式,破解大市场与新产业对接的问题,整合内陆地区分散的市场、潜在的市场、未来的市场和政府对工业企业的补助资金,鼓励当地企业使用机器人,企业仅仅需要支付不大的成本就能用上机器人,甚至是免费使用。这种模式被称为“羊毛出在猪身上”;而“互联网+”免费模式、分段付费模式也用到了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上。
重庆几家整车企业成为这一模式的最早获益者,目前,一笔3亿的订单正交给两江新区融资租赁公司来做,下一步要扩大到4亿多的机器人订单,鼓励汽车企业和配套企业都使用机器人。这一举措不但破解了机器人产业的市场订单和推广问题,而且还大面积提高了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智能制造水平。
重庆的银团十分看重这样的商业模式创新,授信两江新区236亿元发展战略机器人产业。目前两江机器人融资租赁公司已经接下了重庆长安汽车3亿的订单,下一步还要将长安旗下所有配套企业纳入,把机器人订单扩大到4亿多。
通航产业整合市场形成订单
通航产业是当地整合市场、资本、技术,迅速崛起的一个战略新兴产业。为实现通航产业的发展壮大,抢占全球通航市场,两江新区还谋划了航空产业园的打造。根据国家空管委的决定,在重庆飞行管制分区开展低空空域管理和通用航空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这意味着重庆成为国家通航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城市,也为我市通用航空产业实现高起点、全链条发展提供了良好外部环境。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未来前景广阔,我们要研究的重点就是怎样把分散的、潜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撬动起来。”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宗伟说,“如何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来,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政策、资金,而是目前下的订单。尤其是有多大能力把区域内的市场乃至全国的市场整合到一起。”
瞄准通航产业巨大的发展空间,通过成立整合市场形成订单,通过订单助力全产业链聚集,两江新区通航产业发展迅速,已经形成“天地人机”的全产业链发展态势。
目前在两江航空产业园,重庆通航集团已正式入驻,生产美国恩斯特龙直升机,实现了直升机的“重庆造”。瑞士皮拉图斯项目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在下线首架飞机机身后,已累计完成很多架PC-6机身组装。两江航空产业园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50架固定翼飞机、100架直升机的整机制造能力。
而围绕通航产业运营这一产业链条,由两江航投集团和中航工业蓝天航空科技公司联合打造的西南地区首个航空航天模拟体验中心——重庆模拟飞行中心已于去年在两江新区东环商务中心开业,开展青少年航空运动科普教育、模拟飞行专业培训和比赛、模拟飞行娱乐体验三方面业务。
此外,重庆通用航空集团及旗下飞行学院也落户于此。同时,无人机培训项目也正式落户,重庆两江航空学院已经开始招生,民航飞行学院也已建成。
总之,经过几年精心培育,两江新区航空产业园正在全球航空市场异军突起,逐渐形成以恩斯特龙直升机量产为先导、低空飞行运营、航空飞行培训为依托的通航产业体系,从空域改革试点到制造、运营、培训的全产业链布局正在形成。
两江航空产业园还将建设中航工业通飞爱飞客航空综合体项目,重点建设固定运营基地 (FBO)、爱飞客航空俱乐部、飞行器展销中心、飞机维修和托管中心等飞行功能设施。
而伴随着西南地区第一批SPV公司落户重庆保税港区,这一新型服务业态将开启重庆飞机保税租赁新模式,不仅会对拉动进口贸易与产业集聚带来积极效应,也必然会为两江新区通航产业打造注入新动力。
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的股权投资
作为两江新区传统支柱行业,汽车产业踏着近年来国内产业高速增长的春风连创佳绩,同时,两江新区以“整机+零部件”的模式,已经聚集长安、力帆、长安福特、北京现代、上汽通用五菱、上汽依维柯红岩、恒通客车等7个整车生产企业,还引进了包括韩国韩泰轮胎,美国辉门、延锋江森,德国蒂森克虏伯、大陆集团,日本矢崎,鞍钢集团、宝钢集团等发动机、变速器、制动系统、转向系统、钢板、轮胎等一大批关键零部件配套世界知名企业,本地配套率达七成以上。
特别引起瞩目的是,作为两江新区招商的重点项目,2014年12月,北京现代与两江新区管委会签订企业入区协议,正式落户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开发区,至此北京现代正式与两江新区结缘。该项目一期投资12亿美元、年产25万台整车,已经正式开工建设,有望在2016年下半年投产。
而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杜术林表示,“我们一方面介入到支持市场开拓,另一方面支持介入到关重件股份中间,通过基金入股的方式来带动参与发展。”
对于有市场、有技术、缺乏资金的项目,两江新区采往往是取股权投资、引流资本市场资金的方式予以推进。据了解,两江新区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采取的是被简称为“1+3+3+3+N”的模式。
“1”就是已于2015年6月正式挂牌成立的两江新区打造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公司,以两江新区作为主发起,成员包括力帆汽车、小康汽车、长安公司等,该项目将为新能源汽车制造工厂,以及运营公司提供充足的发展资金保障。第一个“3”是三个生产工厂,长安、力帆、小康,他们都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作为重点来进行。第二个“3”是三个网络,包括车联网、物联网、能源网等,三个企业都在加紧推进,有的还可实现共享。第三个“3”就是电池、电机和电控三个关重件,作为两江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招商引资的重点。最后一个“3”就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公司下面的三个新能源汽车的运营公司,运营公司主要是要采取租赁式的方式把新能源汽车给推向用户。
三个新能源汽车的运营公司分别为:长安新能源汽车运营公司、小康新能源汽车的运营公司和力帆新能源汽车运营公司。小康要采取的是把新能源汽车物流车租给物流公司,力帆有物流车也有乘用车,它和长安更多是采取分式租赁。 新能源汽车基本上采取的一个模式就是不卖电池,因为首先新能源汽车电池比车还贵,其次用户也感觉到可靠性和充电的问题。所以采取的是换电池的模式,建能源站、电桩,利用现有的加油站、加气站的平台换电池。“当然也有卖电池的,这取决于用户,”杜术林说,“当然也有整车卖的,或取几种模式来进行。”
可想而知,这样三个新能源运营公司它就要面临大量的资金需求的问题,新能源汽车公司一方面是开拓市场,通过进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然后通过合理市场运作到1:4、1:5的倍数,便可以提供给新能源汽车公司足够的资金。
通过成立5个亿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公司,12个亿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极大的刺激了汽车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热情,力帆、小康、长安三家企业今年的新能源汽车可望达到1万多台,明年可望翻一番。
LED产业的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
加强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必由之路,我国节能环保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加快建设,沿线国家和国内地区对节能环保照明项目的建设和改造都将是一个庞大的市场。
依托两江新区高水平高强度的节能环保示范项目建设,把如此庞大的基础设施需求转化为新兴产业发展的新动力,不但有利于培育新兴产业,而且还能充分利用新区的示范效应拓展市场。基于此,两江新区决定从成立LED基金入手,探索产业基金与新兴产业培育的新方式。
新区组建了服务LED产业基金的节能环保机构——两江节能公司。与传统照明企业不同的是,两江节能公司定位目标是:以金融为纽带,以市场为依托,通过整合资金、技术、产品的服务平台,支持LED产业发展和政府节能减排工作。
具体来说,节能公司以LED厂商市场销售环节为突破口,整合优质资源进行市场拓展LED路灯新建、改造市场,并根据市场变化和需求,不断向企业提出新的技术指标,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
“在两江新区的支持下,通过两江金融公司组建了两江节能公司,凭借良好的信誉和融资优势,有效整合国际国内最先进、可靠、稳定的技术方案和产品,并在两江新区400平方公里新建城市道路路灯项目建设中得到良好广泛运用。” 重庆两江金融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重庆两江节能服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刘晓强表示,“目前,已经与四联、超硅等国内大型LED研发生产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通过整合产品和技术优势,共同拓展业务,特别是为拓展全市及全国EMC业务奠定了基础。”
两江节能公司目前以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为主承接重庆市及全国市政照明路灯改造项目,以BT、融资租赁及普通工程模式承接新建、改建LED路灯项目。
EMC模式是用改造后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及合理收益的节能投资方式。简单来说,一方面政府部门与节能公司达成合作后,政府不需要投入资金,而是由节能公司投资进行节能改造,以改造后节省下来的费用支付节能公司的成本和收益;另一方面,节能公司向LED供货商预付资金,订单式批量采购产品,帮助企业拓展销量,推动企业加快发展。
两江节能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伟表示,两江节能公司以市场引领产业发展的模式,至少实现了政府、企业和节能公司的“三赢局面”。
对于企业来说,两江节能公司整合形成了大量有效市场订单,有利于企业专心做好技术研发、产品和服务,确保技术成熟、产品先进、质量可靠、服务到位,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企业由于市场订单来源稳定,销售环节投入人力、财力减少,产品收款周期缩短、财务成本降低,能够以合理低价提供高质量、高可靠性产品,让利给政府及两江节能公司。
而两江节能公司方面,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整合市场供应端,可实现由生产订单带动整个LED产业链发展,加快推进政府节能减排事业,在此过程中,会实现自身良好的发展。
从政府方面来看,有利于推广实施节能减排项目,提高市政公共照明质量,减少碳排放,改善生态环境。在新建领域,政府可减少建设投入,据两江节能公司实施的新建路灯项目测算,虽然LED路灯平均每盏比传统高压钠灯高2000左右,但LED路灯在箱变、线缆、人工方面的投入会相应减少,平均每公里比高压钠灯还节约投资8万元,而通过BT、融资租赁及PPP模式,还可进一步缓解政府资金压力,加快市政路灯建设进度,尽早提升城市形象。在改造领域,政府不投资、不负债,不承担项目改造风险;全部投资及风险由两江节能公司承担,必将对改造方案、技术和产品进行严格把控,以确保工程质量和节能率。
重庆两江新区是内陆首个国家级新区,一直以来,两江新区下大力气创新思路优化产业生态,大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积极打造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主阵地。
一方面,两江新区不断壮大汽车制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传统优势支柱产业;另一方面,两江新区积极谋划战略性新产业的发展,加大集成电路及液晶面板、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物联网、新材料、新能源及智能汽车、通用航空及轨道交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力度。
众所周知,新兴产业发展普遍面临大市场、大资本、高技术三大门槛,而两江新区通过创新产业生态,推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通过创新产业促进模式,较好的探索出一套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在促进商业模式创新,集聚新兴产业方面,打破单一路径依赖,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两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杜术林解释说,“比如,对于有市场、有技术、缺乏资金的项目,两江新区采取股权投资、引流资本市场资金的方式予以推进。”
通过“金融扩大需求,需求撬动市场,市场吸引制造,制造推动研发和配套”的产业集聚促进模式,整合市内外资本,吸引世界知名企业云集两江新区的策略,为快速形成通用航空、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云计算等新兴产业提供重要支撑,助推新区支柱产业发展。
两江新区:为新经济树立新标杆
“新常态下要想取得新突破,增添新动力是必然途径。”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宗伟说。经过6年的发展,两江新区已经有了汽车、笔电等一批主导产业,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亦是结构优化的“重头戏”,更是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迫切要求和必由之路。
基于这种战略考虑,两江新区将新能源和智能汽车、显示面板、集成电路、云计算及物联网、机器人、页岩气、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等9大产业确定为主攻方向,吹响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号角。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技术的创新非常重要,同样重要的还有商业模式的创新。“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普遍面临资金短缺、市场风险高等问题,从政府层面来说,只有大力促进商业模式创新,才能带动产业集聚壮大。”汤宗伟表示。两江新区以政府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基金为重点,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双轮驱动,引导金融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配置,并在此基础上带动其他资源向新兴产业聚集。
重庆市长黄奇帆在调研两江新区时曾指出,两江新区作为全市重要的科研中心,要努力成为高科技产业的创新创业平台,通过市场化方式,形成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链和投融资机制,帮助众多的中小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让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能够尽快实现产业化,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两江新区正在通过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有效融合,创造良好的新兴产业发展生态,以内陆开放的思维整合全球先进要素,形成两江新区优势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多点支撑的局面,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快速发展的新路径。
目前,两江新区已经成立了页岩气基金、汽车产业基金、机器人融资租赁和航空融资租赁公司等产业基金,未来,将根据需要组建9大新兴产业资金,规模或达100亿元。两江新区通过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有效融合,创造良好的新兴产业发展生态,形成两江新区优势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多点支撑的局面,成为内陆地区以开放型思维整合全球先进要素,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快速发展的新路径。
机器人产业的融资租赁平台
机器人产业是两江新区着力培育的战略新兴产业,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中,依靠金融资本引导产业资本的方式,两江新区机器人产业集群迅速崛起,形成了研发(中科院机器人研究机构、重庆大学、邮电大学等)、制造(华数)、检测(标准)、教育培训(机气人产业学院)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新区机器人良好的发展前景也吸引了川崎、酷卡、ABB等国际先进机器人企业落户新区。进一步提升了两江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水平。
“两江新区机器人产业通过‘五个平台’在同步推进建设。”杜术林介绍,两江新区依托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的智力支撑、平台支撑和产业基地,构建国家标准、标定、测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孵化平台,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最终形成国家级的机器人产业集群集聚。目前,华中数控、嘉腾、希普瑞、聚研等7家企业落户园区,达产后预计将实现年产值17亿元。其中,华中数控、嘉腾、希普瑞、聚研等项目已投产。
两江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五个平台”中的一个是机器人的研发孵化平台,即以中科院为主,将相关的大学如重大、邮电学院等研究机器人的机构整合在一起,形成机器人的研发和成果转化。
再一个平台是机器人的展示运营平台,据悉,位于两江新区水土工业开发区的“重庆机器人世界”已经开始运营,新区还将扩大这个展示运营平台,打造建立成一个大众可以去体验的公共平台。
第三个平台是机器人的检测标的测试平台——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重庆)项目。有了这一公共检测和权威机构的认证,将有力助推机器人国产化步伐。
还有一个平台是机器人制造、运营、维修于一体的人才平台,如两江新区培育了一个维修机器人的职业培训学院重庆两江机器人应用与培训中心(学院)项目。这个平台构建以后迅速得到大的机器人公司的支持,授权机器人培训公司作为他们后期运营服务的公司。机器人职业培训学院不仅仅是培养机器人的操作者、机器人的制造者、机器人的维修维护者,承接机器人的后期运营服务也包括在内。
最后一个平台就是机器人的融资租赁平台。两江新区成立了机器人融资租赁公司,将机器人和智能装备进行融资租赁,把未来机器人的市场提前集聚。两江新区制定了一套使用机器人的配套优惠性政策,加强企业的更新改造,让企业能都用上机器人。
由于一次性投入大,技术研发门槛高,机器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始终受到着制约。杜术林表示,“尽管新区汽车工业、电子信息产业高达3000亿元,重庆市超过万亿,但是由于一次性投入大,技术研发门槛高,汽车、电子信息产业这些潜在的机器人使用大户尽管热情很高,但是也对当期消化一次性投入感到压力。” 为此,两江新区成立了机器人融资租赁公司,通过“金融+市场”的方式,破解大市场与新产业对接的问题,整合内陆地区分散的市场、潜在的市场、未来的市场和政府对工业企业的补助资金,鼓励当地企业使用机器人,企业仅仅需要支付不大的成本就能用上机器人,甚至是免费使用。这种模式被称为“羊毛出在猪身上”;而“互联网+”免费模式、分段付费模式也用到了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上。
重庆几家整车企业成为这一模式的最早获益者,目前,一笔3亿的订单正交给两江新区融资租赁公司来做,下一步要扩大到4亿多的机器人订单,鼓励汽车企业和配套企业都使用机器人。这一举措不但破解了机器人产业的市场订单和推广问题,而且还大面积提高了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智能制造水平。
重庆的银团十分看重这样的商业模式创新,授信两江新区236亿元发展战略机器人产业。目前两江机器人融资租赁公司已经接下了重庆长安汽车3亿的订单,下一步还要将长安旗下所有配套企业纳入,把机器人订单扩大到4亿多。
通航产业整合市场形成订单
通航产业是当地整合市场、资本、技术,迅速崛起的一个战略新兴产业。为实现通航产业的发展壮大,抢占全球通航市场,两江新区还谋划了航空产业园的打造。根据国家空管委的决定,在重庆飞行管制分区开展低空空域管理和通用航空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这意味着重庆成为国家通航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城市,也为我市通用航空产业实现高起点、全链条发展提供了良好外部环境。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未来前景广阔,我们要研究的重点就是怎样把分散的、潜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撬动起来。”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宗伟说,“如何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来,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政策、资金,而是目前下的订单。尤其是有多大能力把区域内的市场乃至全国的市场整合到一起。”
瞄准通航产业巨大的发展空间,通过成立整合市场形成订单,通过订单助力全产业链聚集,两江新区通航产业发展迅速,已经形成“天地人机”的全产业链发展态势。
目前在两江航空产业园,重庆通航集团已正式入驻,生产美国恩斯特龙直升机,实现了直升机的“重庆造”。瑞士皮拉图斯项目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在下线首架飞机机身后,已累计完成很多架PC-6机身组装。两江航空产业园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50架固定翼飞机、100架直升机的整机制造能力。
而围绕通航产业运营这一产业链条,由两江航投集团和中航工业蓝天航空科技公司联合打造的西南地区首个航空航天模拟体验中心——重庆模拟飞行中心已于去年在两江新区东环商务中心开业,开展青少年航空运动科普教育、模拟飞行专业培训和比赛、模拟飞行娱乐体验三方面业务。
此外,重庆通用航空集团及旗下飞行学院也落户于此。同时,无人机培训项目也正式落户,重庆两江航空学院已经开始招生,民航飞行学院也已建成。
总之,经过几年精心培育,两江新区航空产业园正在全球航空市场异军突起,逐渐形成以恩斯特龙直升机量产为先导、低空飞行运营、航空飞行培训为依托的通航产业体系,从空域改革试点到制造、运营、培训的全产业链布局正在形成。
两江航空产业园还将建设中航工业通飞爱飞客航空综合体项目,重点建设固定运营基地 (FBO)、爱飞客航空俱乐部、飞行器展销中心、飞机维修和托管中心等飞行功能设施。
而伴随着西南地区第一批SPV公司落户重庆保税港区,这一新型服务业态将开启重庆飞机保税租赁新模式,不仅会对拉动进口贸易与产业集聚带来积极效应,也必然会为两江新区通航产业打造注入新动力。
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的股权投资
作为两江新区传统支柱行业,汽车产业踏着近年来国内产业高速增长的春风连创佳绩,同时,两江新区以“整机+零部件”的模式,已经聚集长安、力帆、长安福特、北京现代、上汽通用五菱、上汽依维柯红岩、恒通客车等7个整车生产企业,还引进了包括韩国韩泰轮胎,美国辉门、延锋江森,德国蒂森克虏伯、大陆集团,日本矢崎,鞍钢集团、宝钢集团等发动机、变速器、制动系统、转向系统、钢板、轮胎等一大批关键零部件配套世界知名企业,本地配套率达七成以上。
特别引起瞩目的是,作为两江新区招商的重点项目,2014年12月,北京现代与两江新区管委会签订企业入区协议,正式落户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开发区,至此北京现代正式与两江新区结缘。该项目一期投资12亿美元、年产25万台整车,已经正式开工建设,有望在2016年下半年投产。
而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杜术林表示,“我们一方面介入到支持市场开拓,另一方面支持介入到关重件股份中间,通过基金入股的方式来带动参与发展。”
对于有市场、有技术、缺乏资金的项目,两江新区采往往是取股权投资、引流资本市场资金的方式予以推进。据了解,两江新区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采取的是被简称为“1+3+3+3+N”的模式。
“1”就是已于2015年6月正式挂牌成立的两江新区打造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公司,以两江新区作为主发起,成员包括力帆汽车、小康汽车、长安公司等,该项目将为新能源汽车制造工厂,以及运营公司提供充足的发展资金保障。第一个“3”是三个生产工厂,长安、力帆、小康,他们都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作为重点来进行。第二个“3”是三个网络,包括车联网、物联网、能源网等,三个企业都在加紧推进,有的还可实现共享。第三个“3”就是电池、电机和电控三个关重件,作为两江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招商引资的重点。最后一个“3”就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公司下面的三个新能源汽车的运营公司,运营公司主要是要采取租赁式的方式把新能源汽车给推向用户。
三个新能源汽车的运营公司分别为:长安新能源汽车运营公司、小康新能源汽车的运营公司和力帆新能源汽车运营公司。小康要采取的是把新能源汽车物流车租给物流公司,力帆有物流车也有乘用车,它和长安更多是采取分式租赁。 新能源汽车基本上采取的一个模式就是不卖电池,因为首先新能源汽车电池比车还贵,其次用户也感觉到可靠性和充电的问题。所以采取的是换电池的模式,建能源站、电桩,利用现有的加油站、加气站的平台换电池。“当然也有卖电池的,这取决于用户,”杜术林说,“当然也有整车卖的,或取几种模式来进行。”
可想而知,这样三个新能源运营公司它就要面临大量的资金需求的问题,新能源汽车公司一方面是开拓市场,通过进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然后通过合理市场运作到1:4、1:5的倍数,便可以提供给新能源汽车公司足够的资金。
通过成立5个亿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公司,12个亿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极大的刺激了汽车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热情,力帆、小康、长安三家企业今年的新能源汽车可望达到1万多台,明年可望翻一番。
LED产业的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
加强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必由之路,我国节能环保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加快建设,沿线国家和国内地区对节能环保照明项目的建设和改造都将是一个庞大的市场。
依托两江新区高水平高强度的节能环保示范项目建设,把如此庞大的基础设施需求转化为新兴产业发展的新动力,不但有利于培育新兴产业,而且还能充分利用新区的示范效应拓展市场。基于此,两江新区决定从成立LED基金入手,探索产业基金与新兴产业培育的新方式。
新区组建了服务LED产业基金的节能环保机构——两江节能公司。与传统照明企业不同的是,两江节能公司定位目标是:以金融为纽带,以市场为依托,通过整合资金、技术、产品的服务平台,支持LED产业发展和政府节能减排工作。
具体来说,节能公司以LED厂商市场销售环节为突破口,整合优质资源进行市场拓展LED路灯新建、改造市场,并根据市场变化和需求,不断向企业提出新的技术指标,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
“在两江新区的支持下,通过两江金融公司组建了两江节能公司,凭借良好的信誉和融资优势,有效整合国际国内最先进、可靠、稳定的技术方案和产品,并在两江新区400平方公里新建城市道路路灯项目建设中得到良好广泛运用。” 重庆两江金融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重庆两江节能服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刘晓强表示,“目前,已经与四联、超硅等国内大型LED研发生产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通过整合产品和技术优势,共同拓展业务,特别是为拓展全市及全国EMC业务奠定了基础。”
两江节能公司目前以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为主承接重庆市及全国市政照明路灯改造项目,以BT、融资租赁及普通工程模式承接新建、改建LED路灯项目。
EMC模式是用改造后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及合理收益的节能投资方式。简单来说,一方面政府部门与节能公司达成合作后,政府不需要投入资金,而是由节能公司投资进行节能改造,以改造后节省下来的费用支付节能公司的成本和收益;另一方面,节能公司向LED供货商预付资金,订单式批量采购产品,帮助企业拓展销量,推动企业加快发展。
两江节能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伟表示,两江节能公司以市场引领产业发展的模式,至少实现了政府、企业和节能公司的“三赢局面”。
对于企业来说,两江节能公司整合形成了大量有效市场订单,有利于企业专心做好技术研发、产品和服务,确保技术成熟、产品先进、质量可靠、服务到位,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企业由于市场订单来源稳定,销售环节投入人力、财力减少,产品收款周期缩短、财务成本降低,能够以合理低价提供高质量、高可靠性产品,让利给政府及两江节能公司。
而两江节能公司方面,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整合市场供应端,可实现由生产订单带动整个LED产业链发展,加快推进政府节能减排事业,在此过程中,会实现自身良好的发展。
从政府方面来看,有利于推广实施节能减排项目,提高市政公共照明质量,减少碳排放,改善生态环境。在新建领域,政府可减少建设投入,据两江节能公司实施的新建路灯项目测算,虽然LED路灯平均每盏比传统高压钠灯高2000左右,但LED路灯在箱变、线缆、人工方面的投入会相应减少,平均每公里比高压钠灯还节约投资8万元,而通过BT、融资租赁及PPP模式,还可进一步缓解政府资金压力,加快市政路灯建设进度,尽早提升城市形象。在改造领域,政府不投资、不负债,不承担项目改造风险;全部投资及风险由两江节能公司承担,必将对改造方案、技术和产品进行严格把控,以确保工程质量和节能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