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2011年起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水电站作为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能源建设项目,能有效缓解我国当前的能源短缺的现状,同时保证下游农田水利灌溉,减少水土流失,为保护生态平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水电站管理效率不高,安全可靠性差。随着安全生产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入,对水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从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出发,分析水电站在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科学合理化的建议,以期能够促进水电站的安全健康发展,提高水电站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水电站、安全生产、现状、措施
引言
我国是能源大国,是电力消耗大国,传统能源結构以火力发电等为主,水力发电发展较晚、技术相对滞后。随着我国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以及环保和清洁能源概念的提出,我国能源结构改革也随之开展,以水电站为主的清洁能源项目不断建设,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然而,纵观全球,我国水力发电站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水平仍然不高,存在较多的问题。同时,由于水电站建设期间,受到各类因素影响较多,其建设进度、工程质量、工期效益、项目管理等都影响着水电站的安全运行。因此,我国水电行业仍然需要对其安全生产与管理进行积极的探索,以谋求巨大的发展和进步。
2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水电站的安全生产在水电站管理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一个水电企业想要真正实现现代化管理,首先要保证水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因此,作为水电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我们必须要严抓安全生产,保障企业职工的安全和设备的完善,使水电站能够安全生产,提高效率,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水电站的经济与政治意义。
2.1水电站设备落后老化
我国水电发展起步较晚,导致我国水电技术在基础上较为薄弱,设备陈旧,安全性不高。大部分中小型水电站始建于九十年代以前,大多数水电站仍有六十年代遗留下来的设备及部件,在进行维护、维修工作时,很难对这类设备和部件进行状态评估,导致设备故障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从而引发安全问题。而随着多年的经济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仍然以粗放管理为主,水电站运行以经济为核心,导致在传统设备的更新和升级上有所落后,导致设备的老化现象的存在。一方面,由于运行环境的复杂性,导致机组等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感受到的腐蚀、磨损等各项消耗导致设备过度磨损,易出现故障。另一方面,由于水电站建设初期,各项管理、设计的缺失,导致水电站在后期进行改善升级时储存在困难,导致不能够积极主动的应对各类危机。
2.2水电站人才缺失技术不足
我国各大水电站基本分布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工作环境单调、乏味,水电站管理控制单一,对年轻人员缺乏较好的吸引力。由于传统老技术人员的相继退休离职,新进人员还未成长起来,导致水电站在人员上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同时由于水电设备性能的逐步提升,控制管理过程的复杂化,导致传统技术人员在应对新型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不适应,不能够积极应对运行故障,导致了熟练技术人员、人才的缺失,给水电站的良好运行带来了较大的隐患。
参与水电站生产、安全管理的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多数处于被动位置,被动地接受安全管理人员的监督检查,在自觉性和自主参与性方面还需要提高。此外,于水电站的地理、人文环境及经济条件等原因,其员工在安全生产意识、生产技能等方面水平不高,“重视安全、懂得安全”的安全管理氛围不浓,事后型管理理念在电站中仍占主流,员工整体自主安全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3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不完善
尽管水电站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相对齐全,但大部分落实不到位,相关的管理体系不健全。水电站安全综合评价指标单一,单纯的数据统计无法全面准确的反映水电站安全生产安全管理的真实水平。员工的处罚激励制度不完善,员工的积极性不强。造成了一部分人才的离职,加剧了人员的缺失的发生。水电站现有的绩效考核比较被动,使得员工多是被动的接受相关管理制度、规程、检查办法,而且不是自觉自愿地参加工作和培训,使得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缓慢。此外,水电站安全文化建设力度不够,员工的凝聚力不强,员工的自主安全意识不强、业务技能和安全技能水平低,电站的运作模式导致对外交流有一定难度。
3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3.1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职工以及聘用的人员作为水电站主要成员,专业知识技术能力欠缺,安全执行能力不高,安全意识不强。因此水电站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提高水电生产队伍素质的有效形式。
在培训过程中要注意培训计划的制订和培训内容的安排,要与现场条件和职工素质状况的实际相结合;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专业性培训与综合性培训相结合;安全理论培训要与事故案例教育相结合;安全技术知识培训要与法律法规常识培训相结合;阶段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完善培训管理与考核监督机制。
培训人员不仅仅局限于一线生产人员,还要加强对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对领导层要把培训的重心放在提高领导层对安全管理的认识、理论和方法上;对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要从工作技能、工作方法等方面开展;对一线生产人人员要结合岗位生产特点有针对性进行工艺安全、设备安全、个体防护、安全心理素质等基本安全知识的培训。目前主要的培训方法有以下四种:在职教育与脱产教育、班组讨论法、视听方法、安全活动月(周)。
3.2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设施的投入
安全生产基础设施是保证水电站基本运行的基础,对下游人民群众的财产和人身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大对安全生产基础设施的投入。因此企业要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撑体系建设,加大对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安全生产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支持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形成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长效机制。
3.3完善水电站生产安全管理体系
立足安全生产,明确工作思路。狠抓安全基础,抓好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突出重点,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推进安全生产管理各项工作,确保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落实安全责任,做到责任层层落实。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的奖惩制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问责”制,发挥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作用,制定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并落实到位,建立层层控制,闭环优化的安全生产机制。
水电站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每月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加强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对安全生产先进事迹和违章违纪现象进行宣传,大力营造良好的氛围。
结论
水电站是电力能源结构改革的重要内容,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直接关系着我国今后的发展,当前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全方位的处理,只有克服这些问题,才能使我国水电站建设管理朝着更远、更好的目标趋势发展。
关键词:水电站、安全生产、现状、措施
引言
我国是能源大国,是电力消耗大国,传统能源結构以火力发电等为主,水力发电发展较晚、技术相对滞后。随着我国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以及环保和清洁能源概念的提出,我国能源结构改革也随之开展,以水电站为主的清洁能源项目不断建设,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然而,纵观全球,我国水力发电站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水平仍然不高,存在较多的问题。同时,由于水电站建设期间,受到各类因素影响较多,其建设进度、工程质量、工期效益、项目管理等都影响着水电站的安全运行。因此,我国水电行业仍然需要对其安全生产与管理进行积极的探索,以谋求巨大的发展和进步。
2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水电站的安全生产在水电站管理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一个水电企业想要真正实现现代化管理,首先要保证水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因此,作为水电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我们必须要严抓安全生产,保障企业职工的安全和设备的完善,使水电站能够安全生产,提高效率,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水电站的经济与政治意义。
2.1水电站设备落后老化
我国水电发展起步较晚,导致我国水电技术在基础上较为薄弱,设备陈旧,安全性不高。大部分中小型水电站始建于九十年代以前,大多数水电站仍有六十年代遗留下来的设备及部件,在进行维护、维修工作时,很难对这类设备和部件进行状态评估,导致设备故障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从而引发安全问题。而随着多年的经济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仍然以粗放管理为主,水电站运行以经济为核心,导致在传统设备的更新和升级上有所落后,导致设备的老化现象的存在。一方面,由于运行环境的复杂性,导致机组等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感受到的腐蚀、磨损等各项消耗导致设备过度磨损,易出现故障。另一方面,由于水电站建设初期,各项管理、设计的缺失,导致水电站在后期进行改善升级时储存在困难,导致不能够积极主动的应对各类危机。
2.2水电站人才缺失技术不足
我国各大水电站基本分布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工作环境单调、乏味,水电站管理控制单一,对年轻人员缺乏较好的吸引力。由于传统老技术人员的相继退休离职,新进人员还未成长起来,导致水电站在人员上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同时由于水电设备性能的逐步提升,控制管理过程的复杂化,导致传统技术人员在应对新型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不适应,不能够积极应对运行故障,导致了熟练技术人员、人才的缺失,给水电站的良好运行带来了较大的隐患。
参与水电站生产、安全管理的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多数处于被动位置,被动地接受安全管理人员的监督检查,在自觉性和自主参与性方面还需要提高。此外,于水电站的地理、人文环境及经济条件等原因,其员工在安全生产意识、生产技能等方面水平不高,“重视安全、懂得安全”的安全管理氛围不浓,事后型管理理念在电站中仍占主流,员工整体自主安全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3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不完善
尽管水电站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相对齐全,但大部分落实不到位,相关的管理体系不健全。水电站安全综合评价指标单一,单纯的数据统计无法全面准确的反映水电站安全生产安全管理的真实水平。员工的处罚激励制度不完善,员工的积极性不强。造成了一部分人才的离职,加剧了人员的缺失的发生。水电站现有的绩效考核比较被动,使得员工多是被动的接受相关管理制度、规程、检查办法,而且不是自觉自愿地参加工作和培训,使得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缓慢。此外,水电站安全文化建设力度不够,员工的凝聚力不强,员工的自主安全意识不强、业务技能和安全技能水平低,电站的运作模式导致对外交流有一定难度。
3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3.1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职工以及聘用的人员作为水电站主要成员,专业知识技术能力欠缺,安全执行能力不高,安全意识不强。因此水电站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提高水电生产队伍素质的有效形式。
在培训过程中要注意培训计划的制订和培训内容的安排,要与现场条件和职工素质状况的实际相结合;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专业性培训与综合性培训相结合;安全理论培训要与事故案例教育相结合;安全技术知识培训要与法律法规常识培训相结合;阶段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完善培训管理与考核监督机制。
培训人员不仅仅局限于一线生产人员,还要加强对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对领导层要把培训的重心放在提高领导层对安全管理的认识、理论和方法上;对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要从工作技能、工作方法等方面开展;对一线生产人人员要结合岗位生产特点有针对性进行工艺安全、设备安全、个体防护、安全心理素质等基本安全知识的培训。目前主要的培训方法有以下四种:在职教育与脱产教育、班组讨论法、视听方法、安全活动月(周)。
3.2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设施的投入
安全生产基础设施是保证水电站基本运行的基础,对下游人民群众的财产和人身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大对安全生产基础设施的投入。因此企业要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撑体系建设,加大对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安全生产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支持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形成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长效机制。
3.3完善水电站生产安全管理体系
立足安全生产,明确工作思路。狠抓安全基础,抓好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突出重点,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推进安全生产管理各项工作,确保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落实安全责任,做到责任层层落实。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的奖惩制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问责”制,发挥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作用,制定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并落实到位,建立层层控制,闭环优化的安全生产机制。
水电站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每月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加强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对安全生产先进事迹和违章违纪现象进行宣传,大力营造良好的氛围。
结论
水电站是电力能源结构改革的重要内容,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直接关系着我国今后的发展,当前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全方位的处理,只有克服这些问题,才能使我国水电站建设管理朝着更远、更好的目标趋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