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于响应曲面法探究了马来酸酐浓度、四硼酸钠浓度和溶液静置时间对糠醇处理材吸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因素对糠醇处理材吸湿性的影响程度为:四硼酸钠浓度>马来酸酐浓度>溶液静置时间.其中,四硼酸钠浓度和马来酸酐浓度具有显著性影响,且两者交互作用对吸湿率影响较大;溶液静置时间的影响不显著.2)糠醇处理材的吸湿率随马来酸酐浓度增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四硼酸钠浓度增加,糠醇溶液虽然储存稳定性提高,但导致处理材吸湿性增大.3)优化工艺条件为:马来酸酐浓度3.02%,四硼酸钠浓度1.03%,溶液静置时间3.8
【机 构】
: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北京 100089;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植物纤维功能材料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福建 福州 35010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响应曲面法探究了马来酸酐浓度、四硼酸钠浓度和溶液静置时间对糠醇处理材吸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因素对糠醇处理材吸湿性的影响程度为:四硼酸钠浓度>马来酸酐浓度>溶液静置时间.其中,四硼酸钠浓度和马来酸酐浓度具有显著性影响,且两者交互作用对吸湿率影响较大;溶液静置时间的影响不显著.2)糠醇处理材的吸湿率随马来酸酐浓度增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四硼酸钠浓度增加,糠醇溶液虽然储存稳定性提高,但导致处理材吸湿性增大.3)优化工艺条件为:马来酸酐浓度3.02%,四硼酸钠浓度1.03%,溶液静置时间3.8 h.吸湿率的预测值与实验值误差约1%,预测效果较好.
其他文献
通过对新疆棉花生产和种业状况调研表明,新疆2021年植棉面积为250.62万公顷,其中机采棉种植面积112.642万公顷(占44.95%);皮棉单产平均增加10%左右,为2100 ~2250 kg/hm2,总产预计在510余万吨,较上年增加10余万吨;白棉占比、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和轧工质量均较上年有所下滑;棉价明显上涨,较上年涨幅为16%左右.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和命脉,因此提出了“实事求是地直面不足、补齐短板,加大投入力度,建立更加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提高育种创新能力”的未来种业发展方向
为了探索山东德州地区德棉10号与绿豆及辣椒间作种植的可行性,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棉花与绿豆和棉花与辣椒间作种植模式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与单作棉花(CK)相比,两种间作种植模式对棉花的产量构成因素和纤维品质均没有显著影响,棉花与绿豆间作的棉花产量与单作棉花相当,但增收绿豆366.0 kg/hm2,较CK盈利3114.1元/公顷;棉花与辣椒间作的棉花产量较单作棉花减少785.8 kg/hm2,但增收辣椒1506.1 kg/hm2,比CK盈利13189.2元/公顷.由此可见,棉花与绿豆和棉花与辣
为推动新国标地膜回收利用,减少土壤残膜污染,以棉花新国标地膜覆盖和无膜覆盖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土壤温度、棉花地上部鲜重和干重、株高、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棉花生长的前两个月,地膜对土壤的增温作用明显,土壤5 cm和10cm深处的增温幅度分别为0.25℃~8.25℃和0℃~6.87C;在棉花封行时,地膜的增温作用已基本消失,此时适合揭膜;覆膜能够增加棉花地上部鲜重、干重和株高,显著增加棉花产量(覆膜比不覆膜增产籽棉量38.68%).
基于形态指标、产量指标和品质指标,综合评价40份陆地棉杂交组合后代F2材料在长江流域的表现,为长江流域棉花新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以40份早熟棉F2材料为试验材料,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各材料10个主要性状进行分析,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F2代材料,提高创新种质的利用率.结果 表明:主成分分析参试40材料的10个主要性状可以用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78.9%)来描述,各材料4个主因子综合得分值以F2-17、F2-36、F2-11、F2-10、F2-18、F2-25、F2-9、F2-1、F2-32和
采用速测仪测定缺苗严重的盐碱棉田的电导率值,以基础盐分高低划分四个处理,以出苗好的非盐碱斑处作对照,调查各处理的出苗率、出苗速度、保苗率、产量性状和棉花纤维品质.结果 表明:棉田盐分越高,棉花出苗越晚、出苗速度慢、保苗率低、产量低;而且不同品种的耐盐碱性不同;出苗受抑制的界限(耐盐阀值)陆地棉为电导率值约400 ms/m,长绒棉为电导率值约500 ms/m.
棉花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黄河流域棉区是我国三大棉区之一,具有悠久的植棉历史和丰富的植棉经验.作者结合国内学者相关研究进展,借鉴当地植棉实践经验,从播种、整地、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控等方面总结出黄河流域棉区春棉窄膜根区覆盖栽培技术,为棉花绿色简化高效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以中早熟棉(赣杂棉0906)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于2017-2018年在江西省九江市研究了种植密度(5.25万、6.75万和8.25万株/公顷)和缩节胺(DPC)调控(0、210和420 g/hm2)对油后直播棉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喷施DPC会使棉株的纵向生长受到抑制从而降低株高,但不会影响果枝数,同时有降低衣分而使籽指增加的趋势.在丰水年份,适量使用DPC可使高密度群体拥有较多的群体成铃数,而在枯水年份,使用或过量使用DPC会显著降低群体的成铃数而影响产量.长江流域棉区,油后直播中早
在棉花种质资源研究中,性状的变异大多在成株期以后才能发现和鉴别,往往需要移栽保存,并减少叶、蕾、铃等器官损伤.但是棉花为直根系农作物,根系再生能力较差,现蕾后的成株移栽大多无法成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种质资源及育种项目组经过多年探索,成功研发出一种棉花成株期无损伤移栽技术,为棉花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实际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在棉花种质资源研究中借鉴和应用.
为探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农业科学研究所育种课题组多年来小海子垦区种植选育的棉花品种的纤维品质表现及差异,筛选出适宜该地区种植的纤维品质较优品种.以27个自育品种(系)和1个常规种植品种(中棉49)为试验研究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综合比较各品种(系)纤维品质差异.结果 表明:一是各参试品种(系)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主要表现为中绒与中短绒(26.27 ~ 30.72 am);纤维长度整齐度主要表现为中级、较高(80.80% ~85.80%);16 mm以下短纤维率为5.30%~10.20%,短绒率较低,且纺纱均
新疆巴州作为我国棉花的重要生产区域,其棉花产业及其经济效益为国家建设和当地乡村振兴作出了很大贡献.但作为重要资源,伴随产生的大量棉花秸秆却没有被利用,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通过对新疆巴州地区棉花秸秆利用情况的调研,并结合巴州实情,分析了棉花秸秆的燃烧环境负荷及其产业化利用形成的环境经济效益,提出了产业化利用的具体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化利用具有显著环境经济效益,同时能够减少秸秆直接燃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