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中诚信缺失现象在师生中广泛存在,这与目前青年教师和广大学生的成长经历、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重智轻德的教育观念及社会主流价值观对传统诚信观念的冲击有关,作为高等学校的首要职责——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高等学校有义务和责任从提高广大教师的诚信意识、改变重智轻德的教育观念及建立师生诚信档案等方面入手逐步改变目前诚信缺失的现象。
关键词:诚信缺失;诚信教育;德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3-0108-02
中华传统文化一直以来以“仁”为核心,并强调“诚信”是道德规范中最根本的要求。诚信理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格塑造、品德培养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时至今日,这一传统美德正在接受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有责任和义务使这一传统美德得到传承,有责任和义务为构建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而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目前高等学校诚信缺失现状及其原因
提及高校诚信缺失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学生考试作弊严重,老师论文抄袭现象突出,大学校园里滋生出各种有违诚信的行为,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大学再也不是以前的一方净土。令人尤为心寒的是一些人民教师诚信意识的缺失已发展到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步。就在今年七月初进行的江苏省高校教育管理研究人员基础理论课程培训考试过程中相当多参加培训考试的人员在考试前做了不止一份小抄,考试结束后考场周围的垃圾桶塞满了小抄,更有甚者在考场中因监考人员查收其小抄而与监考人员发生直接冲突,责难监考人员不讲情面,不给予通融。虽然在这样紧凑的培训时间内要消化培训课程的知识点并在短时间内通过相应的考试确实存在一定困难,再加上部分参考人员年龄偏大,应付这样的考试存在更大难度,但是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特别是作为高校的管理人员,在学校同样被学生称呼一声“老师”,应该明白这一行为是不道德的。从小学到大学到工作后的所有培训,遵守考场纪律是最基本的要求,我们的老师竟然理直气壮地与监考人员争执,道德何存,师德何存!“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可见为师者“传道”乃第一要务,所谓“传道”即向学生传播道义,以身示范向学生传授良好的道德规范,引导学生培养优秀的品德。身为师者考试作弊显然有违“传道”之要义。师者尚且如此,作为学生在诚信方面的缺失更是严重。为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编造谎言,做事随心所欲无故爽约,为通过考试或取得好成绩以便拿到奖学金而考试作弊或请人代考,毕业论文四处抄袭或找人代写,借钱不还乃至发展成盗窃,谈恋爱动机不纯欺骗他人感情等,此类情况比比皆是。更让人痛心的是这些不诚信行为随着学生迈向社会而带入社会,不仅使学生一生深受其害,更为严重的是造成社会道德风尚每况愈下,从而反过来又影响到高校的诚信教育,周而复始恶性循环。高校师生诚信意识缺失之原因可归纳如下:
1.目前的大学生和高校里面的青年教师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思想活跃又任性好强,意志薄弱,从众心理严重,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职称培训考试大家都在做小抄我不做岂不是亏了!”“身边同学都不好好学习而指望考试作弊获取好成绩我又何必辛苦学习!”这样的声音时时在与“做人要诚信”的道德观念作斗争,在没有有效的监管制度的监控下,有些师生最终没有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而随波逐流。
2.在高校中,不管是评优评先还是评选奖学金,主要依据考试成绩排名,毕业时是否能拿到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业主要审核考试成绩、英语四级成绩、计算机二级成绩是否达到要求,而学生的道德品质表现只作为基本要求。重智轻德的教育现实是广大学生不惜违背道德规范来获取好成绩的内在因素。
3.传统的诚信观面对转型中的社会显得无所适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不诚信的现象屡见不鲜,青年一代与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社会中的不正之风对青年一代的影响非常深刻。
二、提高师生诚信度的方法
高校中的青年一代是将来社会的新一代,是新时代的引领者,在高校中做好诚信教育工作对于提高社会道德风尚有重大意义,因此有必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在高校中杜绝不诚信行为,给社会注入道德高尚的群体,以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品质。身教胜于言传,好的榜样利于培养学生的诚信品德。在高等学校中做好诚信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诚信意识。高校教师之所以做出有违师德之行为主要是面对各方面压力没有调整好心态,急功近利,为此不惜打破道德底线。针对这种情况在高校管理中要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引导教师以一颗平常心面对一切事物,踏实工作。同时建立每位教师的诚信档案,把对诚信的关注提到新的高度。改变高校重智轻德的教育观念,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诚信表现,如上课迟到、早退、旷课、作业抄袭等情况都要记录在案,在最后的总评成绩中适当加大平时表现分所占的比重。平时要强调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引导,对于违纪行为一查到底,从严处理,毕业证、学位证直接与思想品德表现挂钩,采取一票否决制,坚决杜绝“虎头蛇尾”、找人求情的事件发生。所谓“杀一儆百”,在重罚之下学生必会有所顾忌,诚信之风将逐渐成为主流学风,并逐步坚定学生的诚信意识,使其摒弃、鄙视一切不讲诚信的行为,将“诚信”观念根植于心,在受到外界影响的情况下不被动摇,这才是高校诚信教育之目标。最后,有必要给每位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将大学生的形象向社会展示,促使其珍惜自己的信用形象,让他们知道其失信于人的行为最终都会被大家知晓,提高自身的诚信度。
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是社会的一分子,作为整个社会中的普通一员我们都有义务和责任来提高社会整体的诚信意识和道德品质。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和学生是社会中文化素质相对高的群体,更要发挥自身的积极引领作用,带动社会其他群体加强诚信意识,提高道德观念。也许有人会说:“就我一个人的力量怎么可能改变这个社会?还不如随大流,别人不守信我也不守信,反正这是社会的普遍现象,多我一个也不会怎么样!”但是我要说的是,一个人的力量确实很渺小,但11亿个人集合起来将发挥无穷尽的力量。我们每一个人先不去要求别人是怎么做的,而是先要求自己诚实守信,如果每一个人都能管好自己做到诚实守信,这个社会的诚信度会差吗?我们要看到社会整体道德素质的提高是要靠每个社会成员为之努力的,总是抱怨这个社会的诚信度不够,社会道德风尚低下,而自己却没有做到诚实守信,没有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你有什么资格抱怨呢?!全国有那么多的高校,那么多的高校教师和学生,相信从我们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学生做起,影响社会其他群体,一定会改变目前的社会道德现状,还大众一个诚实守信道德高尚的社会风气。
参考文献:
[1]李佳.从儒学“诚信”思想看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5,(01).
[2]李蔚.高校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的不足及对策探讨[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2,(04).
[3]任延光.浅谈高校学生诚信教育[J].观察视角,2012,(03).
[4]张广磊.高校诚信教育现状及对策[J].前沿,2012,(06).
[5]曹平.大学生诚信教育浅探[J].电力职业技术学刊,2009,(01).
作者简介:陈美红(1979-),女,江苏常熟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空间天气学。
关键词:诚信缺失;诚信教育;德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3-0108-02
中华传统文化一直以来以“仁”为核心,并强调“诚信”是道德规范中最根本的要求。诚信理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格塑造、品德培养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时至今日,这一传统美德正在接受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有责任和义务使这一传统美德得到传承,有责任和义务为构建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而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目前高等学校诚信缺失现状及其原因
提及高校诚信缺失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学生考试作弊严重,老师论文抄袭现象突出,大学校园里滋生出各种有违诚信的行为,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大学再也不是以前的一方净土。令人尤为心寒的是一些人民教师诚信意识的缺失已发展到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步。就在今年七月初进行的江苏省高校教育管理研究人员基础理论课程培训考试过程中相当多参加培训考试的人员在考试前做了不止一份小抄,考试结束后考场周围的垃圾桶塞满了小抄,更有甚者在考场中因监考人员查收其小抄而与监考人员发生直接冲突,责难监考人员不讲情面,不给予通融。虽然在这样紧凑的培训时间内要消化培训课程的知识点并在短时间内通过相应的考试确实存在一定困难,再加上部分参考人员年龄偏大,应付这样的考试存在更大难度,但是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特别是作为高校的管理人员,在学校同样被学生称呼一声“老师”,应该明白这一行为是不道德的。从小学到大学到工作后的所有培训,遵守考场纪律是最基本的要求,我们的老师竟然理直气壮地与监考人员争执,道德何存,师德何存!“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可见为师者“传道”乃第一要务,所谓“传道”即向学生传播道义,以身示范向学生传授良好的道德规范,引导学生培养优秀的品德。身为师者考试作弊显然有违“传道”之要义。师者尚且如此,作为学生在诚信方面的缺失更是严重。为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编造谎言,做事随心所欲无故爽约,为通过考试或取得好成绩以便拿到奖学金而考试作弊或请人代考,毕业论文四处抄袭或找人代写,借钱不还乃至发展成盗窃,谈恋爱动机不纯欺骗他人感情等,此类情况比比皆是。更让人痛心的是这些不诚信行为随着学生迈向社会而带入社会,不仅使学生一生深受其害,更为严重的是造成社会道德风尚每况愈下,从而反过来又影响到高校的诚信教育,周而复始恶性循环。高校师生诚信意识缺失之原因可归纳如下:
1.目前的大学生和高校里面的青年教师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思想活跃又任性好强,意志薄弱,从众心理严重,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职称培训考试大家都在做小抄我不做岂不是亏了!”“身边同学都不好好学习而指望考试作弊获取好成绩我又何必辛苦学习!”这样的声音时时在与“做人要诚信”的道德观念作斗争,在没有有效的监管制度的监控下,有些师生最终没有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而随波逐流。
2.在高校中,不管是评优评先还是评选奖学金,主要依据考试成绩排名,毕业时是否能拿到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业主要审核考试成绩、英语四级成绩、计算机二级成绩是否达到要求,而学生的道德品质表现只作为基本要求。重智轻德的教育现实是广大学生不惜违背道德规范来获取好成绩的内在因素。
3.传统的诚信观面对转型中的社会显得无所适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不诚信的现象屡见不鲜,青年一代与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社会中的不正之风对青年一代的影响非常深刻。
二、提高师生诚信度的方法
高校中的青年一代是将来社会的新一代,是新时代的引领者,在高校中做好诚信教育工作对于提高社会道德风尚有重大意义,因此有必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在高校中杜绝不诚信行为,给社会注入道德高尚的群体,以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品质。身教胜于言传,好的榜样利于培养学生的诚信品德。在高等学校中做好诚信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诚信意识。高校教师之所以做出有违师德之行为主要是面对各方面压力没有调整好心态,急功近利,为此不惜打破道德底线。针对这种情况在高校管理中要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引导教师以一颗平常心面对一切事物,踏实工作。同时建立每位教师的诚信档案,把对诚信的关注提到新的高度。改变高校重智轻德的教育观念,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诚信表现,如上课迟到、早退、旷课、作业抄袭等情况都要记录在案,在最后的总评成绩中适当加大平时表现分所占的比重。平时要强调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引导,对于违纪行为一查到底,从严处理,毕业证、学位证直接与思想品德表现挂钩,采取一票否决制,坚决杜绝“虎头蛇尾”、找人求情的事件发生。所谓“杀一儆百”,在重罚之下学生必会有所顾忌,诚信之风将逐渐成为主流学风,并逐步坚定学生的诚信意识,使其摒弃、鄙视一切不讲诚信的行为,将“诚信”观念根植于心,在受到外界影响的情况下不被动摇,这才是高校诚信教育之目标。最后,有必要给每位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将大学生的形象向社会展示,促使其珍惜自己的信用形象,让他们知道其失信于人的行为最终都会被大家知晓,提高自身的诚信度。
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是社会的一分子,作为整个社会中的普通一员我们都有义务和责任来提高社会整体的诚信意识和道德品质。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和学生是社会中文化素质相对高的群体,更要发挥自身的积极引领作用,带动社会其他群体加强诚信意识,提高道德观念。也许有人会说:“就我一个人的力量怎么可能改变这个社会?还不如随大流,别人不守信我也不守信,反正这是社会的普遍现象,多我一个也不会怎么样!”但是我要说的是,一个人的力量确实很渺小,但11亿个人集合起来将发挥无穷尽的力量。我们每一个人先不去要求别人是怎么做的,而是先要求自己诚实守信,如果每一个人都能管好自己做到诚实守信,这个社会的诚信度会差吗?我们要看到社会整体道德素质的提高是要靠每个社会成员为之努力的,总是抱怨这个社会的诚信度不够,社会道德风尚低下,而自己却没有做到诚实守信,没有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你有什么资格抱怨呢?!全国有那么多的高校,那么多的高校教师和学生,相信从我们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学生做起,影响社会其他群体,一定会改变目前的社会道德现状,还大众一个诚实守信道德高尚的社会风气。
参考文献:
[1]李佳.从儒学“诚信”思想看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5,(01).
[2]李蔚.高校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的不足及对策探讨[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2,(04).
[3]任延光.浅谈高校学生诚信教育[J].观察视角,2012,(03).
[4]张广磊.高校诚信教育现状及对策[J].前沿,2012,(06).
[5]曹平.大学生诚信教育浅探[J].电力职业技术学刊,2009,(01).
作者简介:陈美红(1979-),女,江苏常熟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空间天气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