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分析聚能射流在水介质中的运动规律、形态变化及对靶板的毁伤效果,对锥角药型罩结构的聚能战斗部形成的聚能射流进行数值仿真模拟.在考虑静水压力的条件下,用AUTODYN对聚能射流在水下1、10和50 m侵彻水介质时的形态变化、速度衰减及对靶板的侵彻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相同炸高下空气中形成的射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射流头部会随着水深的加深发生明显的堆积现象;速度在空腔中呈线性规律衰减,在水介质中呈指数规律衰减;相同炸高条件下,水中的聚能射流对靶板的侵彻孔径比空气中大.
【机 构】
:
中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太原 03005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分析聚能射流在水介质中的运动规律、形态变化及对靶板的毁伤效果,对锥角药型罩结构的聚能战斗部形成的聚能射流进行数值仿真模拟.在考虑静水压力的条件下,用AUTODYN对聚能射流在水下1、10和50 m侵彻水介质时的形态变化、速度衰减及对靶板的侵彻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相同炸高下空气中形成的射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射流头部会随着水深的加深发生明显的堆积现象;速度在空腔中呈线性规律衰减,在水介质中呈指数规律衰减;相同炸高条件下,水中的聚能射流对靶板的侵彻孔径比空气中大.
其他文献
转炉炼钢工序转炉烟气显热、潜热回收是“负能炼钢”的核心.以某钢厂300 t顶底复吹转炉为例,建立了转炉烟气中CO、O2体积分数随吹炼时间变化的特征模型,分析了起止回收CO体积分数对转炉煤气回收量及热值、蒸汽极限回收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起止回收CO体积分数增加±1%,转炉煤气回收量减少±0.50 m3/t,热值增加±22.3 kJ/m3,蒸汽极限回收量增加±1.77 kg/t.最后从转炉煤气回收、转炉烟气高温显热回收、转炉吹炼初末期低热值煤气回收利用三个角度分析了提升转炉烟气余热余能回收利用率的途径.
为解决以太网交换机在火炮综合电子系统中的环境适配性问题并满足国产化设计要求,基于国产ARM架构微控制器芯片GD32F407与交换芯片JEM5396A设计一款千兆二层网络交换机.通过Flotherm软件完成交换机热设计并仿真验证其合理性;制作出实物样机、编写驱动软件并完成调试、高温工作与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交换机可以在高温条件下正常工作,达到了设计指标,满足国产化与自主可控的要求.
为满足模拟飞行训练的要求,构建真实性强且支持多平台运行的虚拟仪表,对虚拟仪表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研讨.基于Visual Studio 2003与GL Studio平台,在现有传统仪表的基础上,分别对虚拟仪表的按钮控件和计时器系统进行设计,通过设立缓存对象使主控送数与人工送数功能同时运行,给出参数处理逻辑算法,根据需求设置系统的修改功能,并通过构建数字仪表进行算法验证.经验证数字仪表运行状况良好,上述功能基本得到实现,运行结果证明了上述关键技术的有效性.
针对AI时代防空指挥控制系统的智能化建设,系统梳理国内外指挥控制系统智能化发展现状,在坚持肯定成绩、直面问题的前提下,分析AI时代防空指挥控制系统发展建设需求,提出未来系统智能化发展的3个重点方向:态势感知、辅助决策、人机交互上的发展思路.该研究可为发展防空指挥控制系统智能化建设提供参考.
为促进科技工业制造转型升级,探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能制造先进生产模式的融合方式.对国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融合的成功实践进行分析,基于我国智能制造业信息化基础,提出我国智能制造业生产模式应用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建议.结果表明,该分析可为推进我国制造业工业化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为推动指挥决策向智能化转变,对智能化指挥决策力生成进行研究.智能化作战指挥决策是着眼提升指挥决策时效性、正确性的创新发展.通过揭示智能化指挥决策力生成机理,可为作战指挥决策提供理论支撑.
为指导图像末制导炮弹的后期具体运用,分析其射击效率.将图像末制导炮弹的外弹道分为无控段、中制导段及末制导段,分别对每个阶段的误差、有效幅员和命中概率进行分析,计算出不同条件下对固定和运动目标的射击命中概率及毁伤概率,并与普通榴弹和激光末制导炮弹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操纵手搜索发现目标的情况下,图像末制导炮弹的射击效率与距离关系不大,整体上高于激光末制导炮弹,对装甲类点目标的命中概率基本保持在0.7以上.该研究可为下阶段该弹的具体作战运用提供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