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构造与多种矿产的耦合成矿特征

来源 :地学前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h10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种能源矿产共存富集的盆地动力学问题正在成为地质学家期待解决的前缘科学问题.鄂尔多斯盆地是在古生代华北克拉通盆地基础上发育形成的中新生代多旋回沉积盆地,盆地构造与多种能源矿产时空配置关系的研究表明,油-气-煤-铀等多种沉积能源矿产虽然赋存于盆地的不同构造单元和古生界至中生界的不同地质层位,但它们在空间分布和成矿时间上却表现出相互关联,共存富集的统一性,促使它们统一成矿、共存定位的峰值时代主要发生在盆地重大变革的燕山中晚期(140~120 Ma±)和后期改造过程的早喜山期(60 Ma±),明显受控于盆地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关键时期的构造转换及其耦合成矿作用.因此,探索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不同演化阶段的古构造面貌、关键变革时期的构造应力场环境及其叠加转换关系,有助于客观认识多种能源矿产共存富集可能受控的统一构造动力学环境及其耦合成矿效应.
其他文献
利用一般均衡理论论证了由于电力特性的存在,无法保证电力物品一定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帕累托有效配置,但存在伪均衡。然后对电力供需的长期均衡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
利用首都圈密集数字地震台网123个台站记录的2973个区域地震48750个精确P波到时数据, 采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研究区内详细的三维 P 波地壳速度结构模型. 其空间分辨率在水平方向为 25~50 km, 在深度方向为 4~17 km. 该模型提供了区域地质结构和复杂地壳构造的新信息. 华北平原、太行山和燕山隆起区内展现出明显不同的速度结构变化特征. 在上地壳层位上, 速度图像与地表地质、
根据NOAA/CPC发布的1950.1~2003.12期间Ni(n)o海区的SSTA资料,采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SST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结构及其强度变化.结果表明,Nino各海区的SSTA序列表现出多层次相互
回顾了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的目标,并简述此养护理念的重要意义.并对预防性养护的措施选择进行了探讨,可为工程提供参考.
邹县电厂1 000 MW超超临界汽轮发电机组是国内投产的第1台双支撑的长轴系发电机组,其较长的轴系和较大的自重对机组稳定性提出了严峻考验.文章对机组轴系动力学进行了一系列
吉尔嘎朗图凹陷是二连盆地勘探程度较高的凹陷,剩余资源量较高,勘探潜力较大。综合评价认为,沿主力生油洼槽的宝饶内带勘探潜力巨大,是该凹陷寻找非构造油气藏的主攻方向。以
在最大温度距平的极值曲面上,对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在这个曲面上的次表层海温距平,一般从西太平洋暖池附近沿赤道向东传播,然后在东太平洋95°W附近向两极传播,并在10°N附
钻孔灌注桩成孔技术要求高,灌注混凝土施工过程的工序环节、工艺复杂,工作量较大,并需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过程控制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本文分析了桥梁钻
呈中心环状的尾亚杂岩体由外环石英正长岩和内环石英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以及细粒花岗岩组成,但对两个环带是同源还是异源的认识仍存在较大分歧。鉴于黑云母是大多数中
矿山梁构造是龙门山冲断带北段典型的前锋构造之一,经历了晚三叠世和新生代两期构造挤压变形.矿山梁构造几何学上表现为一个双重构造:浅层是一个晚三叠世形成的断层转折褶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