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阶段,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它对于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音乐老师是“美”的代言人,是手持情感金钥匙,开启学生心灵情感的“美”的使者。同时,音乐又是一门情感艺术,它使人更直接地进入情感世界,它能够以真挚、生动、深刻的情感去拨动人的心弦,比其他艺术更直接、更有利于人的心灵净化。
【关键词】初中音乐;情感教育;策略
音乐对于人的感染力是不言而喻的。在听到一首好歌时,人会不自觉地跟着哼唱。在心情不悦的时候,听到令人振奋的旋律而变得积极向上;在寂寞的时候,听到慰藉人心的音符会倍感温暖,等等。这就是音乐对于人类心灵独特的感染力。在音乐课堂中,注重了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措施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在体验、感受音乐美的过程中,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音乐教育成为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伊甸园。以下是笔者近几年来从事音乐教学工作中音乐课堂情感教育的几点体会:
1 以情激趣,打破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的认识误区。
教育离不开感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从事教育工作者所喜闻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因为感情最能教育人、打动人,也最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美育的特点不仅是以理服人,更重要的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心理学原理认为:"情感不仅是兴趣、动机、信心、意志、态度等个性品质培养的根源所在,更是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所在,情商的健康培养是一个人健康发展、走向成功的重要一环。"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关键。在音乐课上注重把音乐作品’情感’与学生的自我的情感结合恰来,例如:在欣赏《怒吼吧,黄河》时,把曲作者冼星海的人生经历和当时我国的历史背景结合起来,冼星海的爱国热情与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结合起来,并且建议学生以一位爱国者的心态去聆听音乐旋律。结果学生各个情趣高涨,在让学生讲述自己的听后感时,学生都发言深刻,有的甚至联系到自己说’如果我生活在那个年代,也一定会投身到抗日战斗的队伍中去……’。还有许多同学表示,这一段音乐确实反映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情感。
2 培养音乐艺术情感,促进发挥想象能力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而情感是音乐教学实践中“情感化”和“审美化”的主要标志。作为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情感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牢牢把握情感性原则,努力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并建立在音乐要素之间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自由想象空间。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音乐各种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例如,在教学“奥林匹克风”内容时,我并没有向学生过多地介绍奥运的知识和特点,而是直接让学生欣赏一些奥运会的主题曲,意图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体会歌曲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结果,学生被那欢快、热烈的情绪深深陶醉,大多数竟情不自禁地跟随音乐节奏舞动起来。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有了,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把课堂教学不知不觉地推向了高潮。其实,教会学生唱会一首歌并不难,重要的是如何能让歌词中所蕴含的美妙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使学生的心灵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受到滋润。因此,在教唱之前,教师要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懂得怎样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感情特征、情感处理和表现手段等。如歌曲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如何,应用怎样的速度和力度来演唱这首歌?用怎样的语气或是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感?这样,教师才能通过生动有效的诱导,使学生在心灵情感上有所触发。
3 在掌握音乐知识的过程中表现情感
在音乐课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在歌曲的欣赏教学中进行情感的渗透,而在传授音乐知识中却容易疏忽它的情感因素。事实上,不论教唱、欣赏和乐理都应该成为情感培养的理想途径,融会贯通、全面渗透,这就需要教师努力挖掘、充分把握分析教材。如教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歌曲以雄壮激昂的旋律,表现了万众一心,勇往直前的义勇军形象,反映了中华儿女抗日救国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歌曲雄伟、气势磅礴的音响效果给了孩子们强烈的感召力,但曲中的休止符、附点音符、弱起、重音记号、三连音节奏等等乐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通过教师对《国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创作经过的介绍,使学生感受到这首歌曲鼓舞着人民群众与敌人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歌曲的前奏以三连音节奏构成号角式的音调开始,增添了紧迫感。第一、二乐句的弱起节奏和四度音程跳进以附点音符的运用,表现在大敌当前时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和战斗意志,要唱得饱满,沉着坚定。第三句有如报警的呼号,“中华民族”四个字要唱得坚定有力,时值唱足。“到了”两个字后突然以休止符收刹,突出和强调了“最危险的时候”,唱时不可拖沓,以免减弱紧张的效果。后一句的三个“起来”应随着大三和弦分解音的上行,不断加强力度,“起来”之间的附点四分音符必须唱足时值,一鼓作气引向“我们万众一心……”这一句,以高亢嘹亮的歌声表现亿万人民坚强的信念。歌曲结束前连续三个由上行四度音程(5—1)构成的“前进”,音区虽低,但却显得那么坚强有力,有如中华儿女勇往直前、坚定有力的步伐,每一个字、每一個音必须唱得饱满、肯定。整首歌曲音调粗犷有力,强烈地表达了中华儿女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决心。层层向上的激昂呼喊及一阵阵嘹亮的冲锋号声,震撼着孩子们的心灵。经过对歌曲的聆听、演唱,分乐句详细分析、介绍,这些枯燥的音乐知识显得有血有肉,不再枯燥乏味,使学生懂得了国歌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民族的尊严。以后,在不同场合演唱国歌时,要唱好每一个音符,做到准确无误,来不得半点马虎。从心灵深处发出民族自豪感,激发、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总之,有了情感,才能感悟音乐,才能创造音乐;有了情感,才能抒发情感,才能为自我情商的健康发展打下铺垫。正如人们所说的音乐教学是情感艺术的教学。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情感作用,陶冶学生的性情,培育学生的健康情商,提高审美能力,使学生健康、快乐、愉悦的成长。转
【关键词】初中音乐;情感教育;策略
音乐对于人的感染力是不言而喻的。在听到一首好歌时,人会不自觉地跟着哼唱。在心情不悦的时候,听到令人振奋的旋律而变得积极向上;在寂寞的时候,听到慰藉人心的音符会倍感温暖,等等。这就是音乐对于人类心灵独特的感染力。在音乐课堂中,注重了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措施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在体验、感受音乐美的过程中,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音乐教育成为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伊甸园。以下是笔者近几年来从事音乐教学工作中音乐课堂情感教育的几点体会:
1 以情激趣,打破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的认识误区。
教育离不开感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从事教育工作者所喜闻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因为感情最能教育人、打动人,也最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美育的特点不仅是以理服人,更重要的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心理学原理认为:"情感不仅是兴趣、动机、信心、意志、态度等个性品质培养的根源所在,更是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所在,情商的健康培养是一个人健康发展、走向成功的重要一环。"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关键。在音乐课上注重把音乐作品’情感’与学生的自我的情感结合恰来,例如:在欣赏《怒吼吧,黄河》时,把曲作者冼星海的人生经历和当时我国的历史背景结合起来,冼星海的爱国热情与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结合起来,并且建议学生以一位爱国者的心态去聆听音乐旋律。结果学生各个情趣高涨,在让学生讲述自己的听后感时,学生都发言深刻,有的甚至联系到自己说’如果我生活在那个年代,也一定会投身到抗日战斗的队伍中去……’。还有许多同学表示,这一段音乐确实反映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情感。
2 培养音乐艺术情感,促进发挥想象能力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而情感是音乐教学实践中“情感化”和“审美化”的主要标志。作为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情感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牢牢把握情感性原则,努力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并建立在音乐要素之间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自由想象空间。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音乐各种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例如,在教学“奥林匹克风”内容时,我并没有向学生过多地介绍奥运的知识和特点,而是直接让学生欣赏一些奥运会的主题曲,意图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体会歌曲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结果,学生被那欢快、热烈的情绪深深陶醉,大多数竟情不自禁地跟随音乐节奏舞动起来。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有了,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把课堂教学不知不觉地推向了高潮。其实,教会学生唱会一首歌并不难,重要的是如何能让歌词中所蕴含的美妙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使学生的心灵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受到滋润。因此,在教唱之前,教师要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懂得怎样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感情特征、情感处理和表现手段等。如歌曲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如何,应用怎样的速度和力度来演唱这首歌?用怎样的语气或是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感?这样,教师才能通过生动有效的诱导,使学生在心灵情感上有所触发。
3 在掌握音乐知识的过程中表现情感
在音乐课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在歌曲的欣赏教学中进行情感的渗透,而在传授音乐知识中却容易疏忽它的情感因素。事实上,不论教唱、欣赏和乐理都应该成为情感培养的理想途径,融会贯通、全面渗透,这就需要教师努力挖掘、充分把握分析教材。如教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歌曲以雄壮激昂的旋律,表现了万众一心,勇往直前的义勇军形象,反映了中华儿女抗日救国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歌曲雄伟、气势磅礴的音响效果给了孩子们强烈的感召力,但曲中的休止符、附点音符、弱起、重音记号、三连音节奏等等乐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通过教师对《国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创作经过的介绍,使学生感受到这首歌曲鼓舞着人民群众与敌人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歌曲的前奏以三连音节奏构成号角式的音调开始,增添了紧迫感。第一、二乐句的弱起节奏和四度音程跳进以附点音符的运用,表现在大敌当前时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和战斗意志,要唱得饱满,沉着坚定。第三句有如报警的呼号,“中华民族”四个字要唱得坚定有力,时值唱足。“到了”两个字后突然以休止符收刹,突出和强调了“最危险的时候”,唱时不可拖沓,以免减弱紧张的效果。后一句的三个“起来”应随着大三和弦分解音的上行,不断加强力度,“起来”之间的附点四分音符必须唱足时值,一鼓作气引向“我们万众一心……”这一句,以高亢嘹亮的歌声表现亿万人民坚强的信念。歌曲结束前连续三个由上行四度音程(5—1)构成的“前进”,音区虽低,但却显得那么坚强有力,有如中华儿女勇往直前、坚定有力的步伐,每一个字、每一個音必须唱得饱满、肯定。整首歌曲音调粗犷有力,强烈地表达了中华儿女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决心。层层向上的激昂呼喊及一阵阵嘹亮的冲锋号声,震撼着孩子们的心灵。经过对歌曲的聆听、演唱,分乐句详细分析、介绍,这些枯燥的音乐知识显得有血有肉,不再枯燥乏味,使学生懂得了国歌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民族的尊严。以后,在不同场合演唱国歌时,要唱好每一个音符,做到准确无误,来不得半点马虎。从心灵深处发出民族自豪感,激发、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总之,有了情感,才能感悟音乐,才能创造音乐;有了情感,才能抒发情感,才能为自我情商的健康发展打下铺垫。正如人们所说的音乐教学是情感艺术的教学。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情感作用,陶冶学生的性情,培育学生的健康情商,提高审美能力,使学生健康、快乐、愉悦的成长。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