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来源 :广西教育·D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k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理念和“六年一贯制农村中学因材施教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研究”课题精神引领下,作为“学生的发展状况”子课题组成员,我们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实验班为阵地加强因材施教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研究,并注重研究成果在一线教学的转化,使学生的个性和专长均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展,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显著增强,参加课题实验的所有年级、班级,在全市各学期检测中总成绩稳居第一,得到了北海市教科所的高度赞赏。首届实验班进入高一年级后,在北海市第一学期期末统考中,各科平均分、优秀率均居全市班级前列,高分层人数也居前列。进入高三后,在第一次月考中,实验班取得了六人总分超600分的历史最好成绩。
  总结我校三年课题研究的实践,我们课题组主要完成了以下四项实验工作,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一、有效解决了初、高中教学的衔接问题
  初、高中教师相互抱怨已成传统:高一教师责怪初中教师没把学生教会,初中教师埋怨高中教师没把好学生教得更好。最糟糕的是学生:对高一年级学习的不适与无助,使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家长更是质疑高中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学校的管理能力。其实,高中与初中比,知识量增大,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综合性增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提高,初、高中教师如果互不了解对方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各用各的办法,各讲各的内容,势必会产生教学上的衔接不良,进而导致学生升入高中后的学习困难,这是单靠任何一方的力量都无法解决的难题。但在六年一贯制因材施教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思想指引下,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以下对策,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实行初、高中大循环教学,整体提高教师素质
  对实验班教师实行初、高中大循环教学以后,我们通过师徒结对的“青蓝工程”,加强学科教研组集体备课,同时采用教考分离、交叉命题质检等教学管理手段,制订并严格执行学科研究课、交流课制度,使学科任课教师基本不变、教学理念高度统一、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一致、学科知识系统基本完整,确保了六年一贯制实验班初、高中教学的无缝衔接。
  (二)加大科研力度,编写初、高中重点学科衔接教材
  北海市中考笔试考查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开卷)6个学科。我区高中毕业会考笔试考查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9个学科;高考笔试考查科目为“3+综合”,“3”为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分为“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和“文科综合(政治、历史、地理)”。可见,生物、政治、历史、地理4个学科不是中考必考科目,顶多只是开卷考查科目,因此,在初中阶段,部分学校少开甚至不开这些科目的课程,极易导致学生以上科目初、高中知识的脱节。我校自开展课题实验以来,针对这种情况,加强了对各个学科的系统研究,组织骨干教师编写初、高中衔接教材,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升入高中后文科知识的过渡、衔接。
  (三)加强学法指导,分阶段开展衔接教学
  按照六年一贯制培养模式的培养周期,我们在3个关键阶段加强了学法指导和衔接教学,保证初、高中教学的顺利过渡和良好衔接。
  1.初三第二学期。按六年一贯制的培养计划,我们在初三第一学期就完成了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第二学期开始,便利用校本衔接教材,站在高中教学的高度,在指导学生搞好复习备考的同时,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延伸、拓展,摸索学习的方法,培养自我反思、总结学法的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2.高一新生开学前半个月。我们会在高一新生新学期开学前半个月,集中对他们进行衔接学习专项培训,同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现状,重点是给予学生高中学习方法的指导及学习习惯的培养,向他们介绍高中教材的知识体系、学习目标以及高中的课堂教学方法等。
  3.高一新生入学后第一个月。在这个阶段,我们会利用讲座、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形式,继续对学生进行学科学法指导,并注意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通过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为学生真正进入高中阶段学习时提供更为详实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形成了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长效机制
  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状况是衡量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掌握一项或多项运动技能,确立终身体育思想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课题组经过三年的实践研究,基本形成了以体育课堂教学为抓手、以体育课外活动为平台、以体育高考为突破口,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使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增强。
  (一)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和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狠抓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
  首先,购置必要的硬件设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学校现有400米环形跑道标准足球场一个,标准篮球场6个,排球场3个,乒乓球台20张,还有按国家标准配置的体育器械室。几年来,学校每学年至少投入2万元更新体育设施、器械。
  其次,重视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通过体育课堂教学竞赛、培训交流、专家讲座、考评检测等多种方式,保证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师生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特别要求教师摒弃体育是次要科目的传统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学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不但要教会他们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更要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以多样的教学方法去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育能力和体育意识。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运动,是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机补充和延续,它与体育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并与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一致。我校加强课外体育活动及早操、课间操的组织管理,举办多种层次的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激发其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具体做法有:每天确保学生1小时的锻炼,早上采取广播体操、晨跑、武术、健身操等形式,课间采用眼保健操或开展大课间活动的形式;每年举行全校性广播体操比赛和“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每年举行校运会,设置田径、球类等比赛项目130多项,为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提供展示平台。   (三)组建各种体育项目兴趣队和专业训练队,加强体育高考训练,充分展示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成果
  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现已组建有健美操队、男子足球队、男子篮球队、女子排球队以及高考体育训练队,安排专门的体育老师定期开展集训,组织学生进行校际间的交流、比赛,向兄弟学校学习先进经验,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主动,逐步培养锻炼身体的主动性、独立性、持久性,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开展课题实验三年来,我校实验班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指标都有所提高,体育测试达标率100%,参加北海市中学生运动会以及体育高考屡创佳绩:参加北海市第18届中学生运动会,获金牌5枚、银牌3枚,打破大赛纪录1项,还在该届运动会上刮起了一股“南中旋风”;我校体育高考训练队每年为上海体院、武汉体院、西安体院、广州体院、广西师大等高校输送约30名体育特长生,2012年的体育特长生吴美华还考取了全国体育的最高学府——北京体育大学。
  三、营造了助推学生特长发展的良好氛围
  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因材施教,致力于六年一贯制农村中学的特色化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特长。
  (一)社团组织
  创设各种有利于农村孩子兴趣发挥、潜能发展、特长见长的社团组织,如记者团、广播站、演讲和口才协会、翠竹文学社、笨笨英语协会、舞蹈队、健美操队等。在团委的组织下成立学生社团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校长直接管理,教务处、政教处、体艺教研组具体负责选派热爱学生工作、德才兼备、有责任心的青年教师指导学生社团工作。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社团成果展示,并邀请社团学生的家长和相关部门、当地政府的领导指导、参观学生的展示活动。三年下来,在老师的指导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社团组织成果显著,每年北海市、铁山港区开展庆典活动均邀请我校社团演出精彩的节目,如:我校学生的舞蹈《中国妈妈》2009年参加铁山港区国庆文艺晚会获一等奖,2010年参加北海市统战系统文艺晚会获二等奖;舞蹈《走向未来》2012年参加北海市校园文化艺术节获三等奖;魔术表演2011年参加北海市消防系统文艺晚会获二等奖;壮族健美操2012年参加北海市职工运动会获道德风尚奖等。如今,我校各社团还独立出版了《翠竹文学》《我与现代人》《中学生作文选》《南中人》等10多种书刊。
  (二)体育特色
  发挥农村孩子体质优势,办体育特长班,如今已经成为我校的特色和品牌。我校体育特长生参加高考曾连续五年居广西高考体育上线人数之首;我校女排队员多次代表广西参加全国中学生比赛,一度获广西传统体育学校女排竞赛“九连冠”。
  (三)音乐特色
  我们的音乐特长班,拥有宽敞的音乐室2个,舞蹈室1间,价值1.5万元的高档钢琴1台,电子琴80台。我们还拥有一支专业知识扎实的音乐教师队伍。我们采取高考音乐专业课程学习与高考文化课程学习相监控的管理模式,运用“一对一”及“小组课”的授课方法,除每周两节固定的专业课外,每晚还安排一个半小时的训练,系统地组织专业及文化课教学。我们每年举行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文艺表演才能。如今,我校已有多名学生在各类艺术比赛中获得器乐、声乐奖。
  (四)美术特色
  我校从1995年开始招收美术特长生,14年来,教学成果一年上一个新台阶。近年来,我校已为高校输送了100多名艺术类本科大学生,其中20多名学生考进中国美术学院、广西师大美术学院等国家重点艺术院校。目前,我校拥有美术专业本科毕业的专职教师4人,配有美术室3个,现有96名美术特长生参加集训。学校每周除给学生安排专门的美术课外,每晚还另外安排3个小时的美术基本功训练。
  四、提供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广阔空间
  三年实验期间,我们立足农村,围绕“因材施教、把农村孩子培养成现代文明人”的培养目标,重点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发展、身体素质发展、特长发展。此外,我们还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落实十个“学会”,实施“文明养成工程”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农村孩子有淳朴、勤劳、能吃苦等优良品质,但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往往存在卫生习惯不良、不善与人交际、合作能力差、创新能力不足、接受能力不强等劣势。对照我校六年一贯制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重点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自律、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健身、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学会乐群、学会思考、学会创造等10项素质。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1.以制度促养成。新生入学时,我们就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管理条例,并做到长抓不懈、不厌其烦,使规章制度、管理条例深入学生内心。同时要求各年级、班级参照学校的制度,结合本年级、班级的特点和实际,拟订本班的《班级公约》和班级建设目标,并公布于众,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更具针对性,动力目标更加明确、更具可操作性。
  2.以管理促养成。“学校各职能部门—各年级—各班级”“学校各职能部门—各科组—各备课组”“学校—社区—家庭”三大管理系统明确分工,在工作中自成体系且相互协调。我们落实领导值周制、教职工工作考评制以及班主任、年级长每月考评制等具体的管理制度,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做到事事有人负责、人人都有责任,奖惩分明,形成了一个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大环境,从制度上尽量消除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可能性。
  3.以活动促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大家长期不懈地努力,还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努力用多种多样的活动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学校的层面,我们举办有“班级文化节”“宿舍文化节”“文明班级评比”“文明宿舍评比”“文明行为标兵评比”“卫生标兵评比”等活动;从年级、班级层面,我们开办有主题班会、主题讲座,在校运会或者其他大型户外活动时老师会用各种方法提醒学生注意个人的言行文明和对周围环境卫生的保护,或者利用体育比赛、文艺晚会等机会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吃苦自强精神等。持之以恒,潜移默化,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就能逐渐养成。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现代文明人
  我们在进行课题实验研究时,充分注意到校园文化的教育作用,将校园文化建设当做学校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通过加强队伍建设、提炼校园精神、重视制度文化建设等手段,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现代文明人。
  1.挖掘校史,提炼学校精神。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良好的校园精神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作用。我校历经清朝、民国和新中国,190年的办学和近80年的中学办学历史,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我校优良的办学传统。通过对校史的挖掘整理、提炼升华,我校确定了体现社会发展理念的“追求文明、艰苦创业、勇攀高峰”的南中精神,力争把学校办成“校风正、校园美、质量高,自治区一流农村中学和农村特色示范性高中”,“把农村孩子培养成现代文明人”。此外,我们还提炼出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和“尊师、守纪、好学、善思”的学风,形成了“把礼仪带进校园、把信心带进教室、把谦让带给社会、把孝顺带回家中”的校园新风。
  为了使校园精神深深烙印在师生的心中,我校经常利用校友聚会、教师会议、校史教育、校园广播、新生政训、家长会等形式进行宣传,并将它们制作成永久性的壁画、标语装饰在校门和校内最显眼的位置,以时刻警醒和激励师生。此外,我们还通过校园文化走廊、教师风采展示、学生风采展示以及雕塑、喷绘、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形式,不断深化和丰富学校精神的内涵。
  2.重视制度文化建设,建立持久育人机制。为了使校园文化建设规范发展、持久见效,我校将其纳入校园制度化建设轨道,要求每届新生入学必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学校传统教育;学校每年举行一次校园文化艺术节,内容包括体育运动会、文娱晚会、演讲、科技制作书画作品展等几大项目,而且要求内容年年更新;要求班组内坚持实行“文明班级量化考评制度”及“学生操行量化考核制度”,以强化班级管理,规范学生行为。2012年,我校又出台了班主任量化管理制度。为了培养农村孩子的自主自律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我们还完善了值周班考勤制度、班级保洁制度、学生会干部清洁检查评比通报制度等,改进了周一升旗仪式,赋予了国旗下演讲更丰富的内容,使它们成为锻炼学生能力、展示学生素质的平台。
  3.发挥校园媒体的作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首先是发挥校园广播站的积极作用。每天早上、中午,广播站都要播报时政新闻、校园大事、学生来稿,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及时予以报道,高调宣传“生命教育”“经典诵读”“文体科技活动”三大亮点。
  其次是发挥橱窗、板报的专题教育功效。紧扣“生命教育”“经典诵读”和“文体科技”三大活动主题,党总支、团委学生会、政教处、教务处适时出版各种阶段性主题板报,努力营造校园文化建设的氛围,把校园前部主校道两侧装饰成为宣传进步文化的舞台。“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珍惜生命,平安出行”“向道德模范学习,加强学校道德建设”“高举团旗跟党走,我与祖国共奋进”等主题板报让师生驻足观看,感触颇深。其中,“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的感人事迹尤其令师生感到震憾。
  4.以丰富的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校园文化建设中,我校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主题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①举行“关爱生命,关注安全”“诵读国学经典,营造书香校园”主题征文比赛。②国庆和第七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期间,学校及各班出版“诵读经典名句,传承传统文化”板报和“珍惜生命,平安出行”图片展,还有国学经典书法作品展、科技制作及手工作品展、摄影书画作品展等。③举行主题班会。“关爱生命、珍惜生命”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珍惜生命的可贵。④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国学经典”背诵竞赛活动。⑤开展“诚信教育”,倡导“诚信考试光荣,违纪作弊可耻”的考风,评比月考年级之星、学科之星。⑥举办第七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内容有体育运动会、文艺晚会、演讲、黑板报比赛、读书征文比赛等10项,内容涵盖了生命教育、国学经典研读和文体科技活动等内容,是一年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结性汇演。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活跃了校园的文化生活,激发了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热情。可以说,各种主题文化活动作为推动学生素质发展的外在动力,在学生的素质培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我校在“六年一贯制农村中学因材施教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研究”课题的引领下,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开展,特色发展,产生了令人欣慰的教学成果。在普通农村中学中开展新课改实验,进行特色化办学尝试,我们用数年不懈的努力,趟出了一条特色发展路。
  (责编 白聪敏)
其他文献
当前,体育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体育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贵州是个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矿区,研究其体育民俗文化具有代表性和重要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
企业坏帐损失的核算陈冰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坏帐损失可以采用两种核算方法: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采用直接转销法的企业于发生坏帐损失时直接从应收帐款中转销列作管理费用
中国融入国际会计大家庭巴黎的十月,是会计的节日。25日至30日,全球四个重要的会计会议即十五次世界会计师大会、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会员大会、第49次亚太会计师联合会理事会会议、世界
以世界竞技羽毛球百年发展历程为切口,对世界羽坛竞争格局进行了梳理。曾经盛极一时的欧洲全面衰落,而亚洲则全面兴起,造成目前世界羽坛竞争格局出现了非均衡的现状。从社会学的
转账票多次转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贺建林银行结算制度规定:转帐支票在批准的地区可以背书转让,由收款人在支票背面签章,将支付款项转让给另一个收款人,即背书人。背书转让,可以使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