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文化研究现状与研究前景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l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2017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发布与实施使得包括川剧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研究再次成为热点。笔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川剧文化研究现状进行概括,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一、川剧起源特色
  川剧,是我国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形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2005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川剧是借助四川独特的方言,融合吸收鄂、甘、赣、苏、皖、陕等地声腔和巴渝地方弹戏、花灯而形成的,是巴渝地区移民文化激烈碰撞后形成的艺术表现形式。
  川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主要流行于川渝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是西南几省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民间艺术。川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多样的表现形式,包括昆曲、高腔、胡琴、彈戏、灯调五种声调,各具特色,是一代代川剧艺人不断创造、继承发展的艺术瑰宝。
  二、川剧传承现状研究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传承延绵不绝。然而自20世纪以来,各种新鲜事物的出现给传统艺术的传承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致使许多传统艺术面临青黄不接甚至是后继无人的窘境。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敏锐地觉察到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以促进文化发展。“川剧振兴”三十多年以来,各级政府部门密切联系群众,艺术团体扎根于实际,相关学者开拓摸索,使得川剧传承再一次迎来了春天。现阶段,学术界对川剧传承现状的探讨,主要集中在改进现有途径和探索新型传承方式等方面。孙文华针对现有传承体系,在《新时期川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刍议》一文中阐述了一系列改进措施:“政府部门应建立长效机制,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鼓励社区建立川剧艺术传播的相关机构,以培养川剧艺术的爱好者和传播者;以重大的民族节日为契机,开展川剧艺术展演和知识普及等活动。”从传承实际出发,丁淑梅在《川剧展演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中提到:“近年来的川剧展演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了寻找文化地标、实现川剧活态传承的尝试和探索。” 结合具体的传承路径,高翔在《基于文化再生产理论的川剧传承路径研究》中提到:“在当前的社会文化环境下,川剧已打破原有剧团表演者“口传面授”的方式,开始开拓校园传承、行业传承和社区传承等其他路径。”
  三、川剧发展现状的研究
  川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归根结底是人类的劳动成果,要想保持其价值就要不断丰富其内涵,也就是要不断发展川剧艺术。现阶段,川剧发展现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究川剧难发展原因和创新发展等方面。
  母鹏程结合自己广泛的调研,在《对川剧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思考》中提到:“年轻人不太愿意学习川剧,觉得表演形式太单一。”而程序则更加关注时代的发展变化,他在《保护创新 独领风流》中提到:“人们的审美情趣在变化,川剧必须敏锐地把握时代脉搏,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发展。”
  四、研究前景
  整体来说,川剧研究日臻成熟,对相关内容的分析也较为透彻。但笔者通过大量调研对比发现,在某些方面川剧研究还存在些许不足之处。
  (一)研究忽略了川剧本质
  川剧文化是活态的文化,它可以从特定时间的民间生活方式中体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川剧文化就是人们的生活本身。川剧在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认同的同时,也就逐渐成为一种积淀丰厚的历史精神活标本与文化传统活载体。由此可以看出,川剧要想真正实现传承,就必须深刻认识到其活态的属性本质。相关学者对传承现状的探讨忽略了川剧本质,转而直接摸索新型传承方式。
  (二)研究缺乏理论支持
  任何事物发展都需要相关的理论指导,文献所涉及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对现状总结、分析之上的直接探讨以及阐述发展的设想,都未结合具体科学的理论加以验证,难免有失偏颇。
  (三)研究系统性不足
  传承与发展在一定程度是相辅相成的,只传承不发展难以长久,只发展不传承就会缺乏根基,笔者调研的大部分文献虽然涉及传承与发展,但内容较为分散,缺乏内在联系,不能有效聚合,未形成二者融合的研究体系。
  笔者认为,川剧传承与发展需与时代建立广泛的联系。借助新兴的传播手段,如微信、APP客户端等来提高传播的覆盖面,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增加大量受众;鼓励川剧进课堂,组建专业川剧表演授课团体,进社区,入校园,培养广大群众对川剧艺术的认同与热爱;促进川剧表演内容的创新发展,鼓励优秀剧作者创作出贴合时代发展潮流、贴近大众观赏需求的作品。
  五、结语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根基,也有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川剧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人们应把握当前川剧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和重要历史机遇,认清川剧在新形势下的现状与困境,为川剧传承与发展提供一种新思路、新路径。
其他文献
21世纪以来,市场经济愈发成熟,功利主义价值观逐渐深入人心,物质与精神的零和博弈中,物质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精神和信仰逐渐被挤压出局。曾经被视为人类良知的知识分子,其独立的价值观也受到了现实主义、功利主义的摧残。知识分子在生活中面临工作、住房、医疗、教育等诸多现实问题,作家知识分子深入观察并体验这种生活困境,在磨砺中探寻知识分子群体精神世界的迷茫和焦虑,展现出知识分子形象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所面临的
期刊
龚自珍狂放恣意的诗歌创作风格一直引为奇观,其奇崛诡异的作品占据了他作品的半壁江山。这种奇奥风格的诞生是他对“情”与“真”的向往,以及在晚清腐朽统治下“避席畏闻文字狱”的时代压迫的结果。他曾经在《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的其十五中说:“第一欲言者,古来难明言。姑将谲言之,未言声又吞。不求鬼神谅,矧向生人道?……”这足见他写诗作文的处境,然而在如此艰涩的创作生态里,他依旧在诗作里传达
期刊
张立和陈艳刚上初中时是同桌,因为张立总是调皮捣蛋,活脱脱一副痞子相,痞子张就是当时班主任叫出来的,算是给他的“爱称”。  2012年,张立和陈艳考上了全市最好的初中,能进这所学校的人非富即贵,当然其中还有一部分成绩十分优异的人。陈艳就属于后者,而张立既属于前者也属于后者。  开学第一天,张立懒洋洋地横躺在两张桌子上,一条腿不安分地放在陈艳的凳子上。陈艳走过去,瞟了他一眼,说实在的,陈艳一向对这类纨
期刊
期刊
期刊
庐隐是一位觉醒的女性,也是一位感伤的悲观主义者,她在自己崎岖、坎坷的命运中浮浮沉沉,同时也将自己的创作世界和广阔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创作日臻成熟.本文通过对庐隐女性
期刊
佛教文化自传入中国后就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古至今,很多文学家的作品中都能够看到佛教文化的影子。金庸是中国武侠文学的集大成者,在他的作品中能够看到很多佛教文化的痕迹。金庸对佛教文化比较推崇,他从佛教文化悲天悯人的角度出发,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具有慈悲思想的人物形象。金庸开创性地将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进行有机的结合,使武侠小说上升到文化的境界。同时,他将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形成了
期刊
期刊
期刊
今天,阴。  突然之间,想起了旧村的那口老井。  老井旁边有棵瘦枣树,树下是大片的良田,金秋时节,稻香弥漫,枣树结满了金黄的枣粒子,每一次路过,敲上几竿子,哔哔啵啵,一地的欢喜。吃了枣子,又对着老井大喊,嗡嗡作响的回音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心。井水甘甜澈洌,站在井口,往下看,人影澄明。那时,全村人共一口井,到了晚间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到老井挑水,人们只用扁担上的钩子钩住木制水桶,稍稍往下一伸就可以触到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