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成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自此以来,北京市的不少中小学校率先接受新课程理念,尝试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学校层面课程的设计与探索。不少学校在周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题活动的选择与设计等方面取得了斐然的成绩。2007年,北京市下发了《北京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文件汇编》,对课程属性与价值、实施要求等做出明确规定,形成了北京市统一的课程制度,缓解了这门课程缺乏国家层面的课程政策支撑这一突出矛盾。2008年,启动的社会大课堂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直接提供平台。2009年,下发了《北京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教师指导手册》,分学段为教师实施教学提供了具体的教学指导。应该说,从2001年开设至今的十余年中,北京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是显著的。课程的价值和开设的必要性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同,课程开设也逐步走向规范。
展望这门课程未来的发展道路,下一步的目标是实现课程的常态化实施。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仍然面临着诸多任务与挑战。要理清对课程认识理解的偏差、探寻区域推进课程的有效策略、促进学校层面课程管理制度的健全、提供专兼职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惟其如此,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这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的教育功能。
下面,分享几所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方面做得较有特色的学校特色经验,以期为更多学校实施该课程带来一些启示。刘玲(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许书阁(北京教育学会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会)
展望这门课程未来的发展道路,下一步的目标是实现课程的常态化实施。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仍然面临着诸多任务与挑战。要理清对课程认识理解的偏差、探寻区域推进课程的有效策略、促进学校层面课程管理制度的健全、提供专兼职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惟其如此,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这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的教育功能。
下面,分享几所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方面做得较有特色的学校特色经验,以期为更多学校实施该课程带来一些启示。刘玲(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许书阁(北京教育学会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