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服装与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服饰的变化更是整个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之一。通过企业生命力评价模型,可以得出怎样的服装行业上市公司生命力排行榜?面对金融危机之后我国服装业的发展困境,上榜企业如何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实现“质”的突破?
上市公司生命力评测模型
企业生命力可以概括为能够适应环境变化、进行新陈代谢、克服自身障碍的自组织能力,通过本体的协调来适应环境突变的应激反应,同时有效利用自身资源来调控、依靠竞争掌控更多外部资源,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生命力是决定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经过长期研究和实践,我们的团队建立了量化上市公司生命力的测评模型(如图1),运用国泰君安上市公司数据库以及各上市公司发布的财报,测算出了我国服装行业上市公司生命力排行榜(如表1)。旨在指导企业转变发展视角,不断突破和革新协调内外环境的能力,真正实现持续成长。
服装上市公司生命力排行榜
按照科学设计的评测模型以及权重,测算出服装行业上市公司生命力排行榜(见表1)。该榜单显示了各公司的抵抗力得分、竞争力得分、发展力得分、总分和名次排序。
榜单解读
如果说销量和低价是大部分服装企业的“圣经”,那么真正能够持久生存,充满生机的必然是那些重视掌控资源的公司,这将决定企业发展的生命力。
服装与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服饰的变化更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风向标。随着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需求和选择也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了,这大大刺激了中国服装业的发展。
服装——社会进步的写照
中国现代服装行业已走过了50多年的历史,回顾发展历程,从当年的“全民都穿中山装”,到后来的“不管多大官,都穿夹克衫,不管多大肚,都穿体型裤”,再到如今个性张扬的时代,求新、求异、求酷。可见,服装业的快速发展与人们思想意识的转变是分不开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件衣服就能穿几代人,人们也没有能力追求各种花样,甚至连一件杂色衣服都没有。在那个年代,无论男女老少,大家都穿着一模一样的衣服。然而,社会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赶时髦”,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审美观念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提升,消费水平的提高促使人们对服装的选择也越来越多样化。可以说,服饰的变化是整个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之一。
金融危机——服企的“试金石”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制造国,也是最大的服装出口国和消费国。然而,如此多的“最”却没有造就中国服装行业的辉煌。在国际金融危机面前,生命力赢弱的中国服装业如垂暮老人般步履维艰,尤其是将出口作为主营业务的企业,更是患上严重的海外市场依赖症。一直以来,多数国内服装企业都是凭借廉价的劳动力获取成本优势,参与国际产业链,根本无法与国外品牌相竞争。同时,随着越南、印度等国制造业的发展,民工自我意识的提高和用工荒的加剧,对人力资源和海外市场过于依赖的中国服装制造业的成本优势逐渐被瓦解,过去的低成本战略已经不足以支撑整个行业的发展。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唤醒了一批中国服装企业,走上了自主品牌的道路,获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其中,以男装和羽绒服行业尤为突出,雅戈尔、七匹狼、杉杉都是它们的典型代表。相对于国内其他服装企业而言,雅戈尔、七匹狼无疑是品牌战略的先行者,但是它们在国际上仍然缺乏足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品牌价值和赢利能力较低。在众多国际品牌纷纷采用轻资产战略,将产品的设计和营销作为主要关注点时,背负巨大制造压力的中国服装品牌势必在竞争中处于被动。
与其他行业一样,我国服装业多半走加工出口的路线,没有足够的资源直接开发市场,就像温水中的青蛙一样,即使积累了一些资源也不愿意开发或不重视国内市场。当2008年的金融危机席卷中国时,服装业纷纷将目标转向国内,这时才发现自己缺少品牌资源、网络资源、团队资源,甚至根本就没有品牌、渠道以及销售团队。根据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上企业统计显示,近年来我国服装行业出口交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一直呈下降态势。2007年,该比重已降至41.33%,5年内下降了10个百分点。2009年,我国全社会完成服装总产量400亿件,比上年下降13.04%,服装及衣着附件分别出口了1070.51亿美元和259.82亿件,同比下降了10.63%和12.08%。
2010年4月18日,商务部发布的《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明确了后危机时代我国外贸的发展目标,实现外贸从量到质的转变,并提出到2020年,要拥有一批跨国公司和世界品牌。以此为契机,借助国家发展贸易强国的东风,提高企业抵抗力、竞争力和发展力,无疑会给民族服装企业更大的展示舞台和发展空间。
资源成就一流
如果说销量和低价是大部分服装企业发展的“圣经”,那么,真正能够持久生存,充满生机的必然是那些重视掌控资源的企业。拥有资源的多少以及掌控资源能力的强弱,决定了企业的生命力。
品牌资源:雅戈尔、杉杉是较早注重品牌资源培育,立足国内市场并成功开发国内市场的企业。七匹狼虽然起步相对较晚,但最近几年的大手笔品牌运作,也使其成为品牌资源运营的成功典范。
独特资源:鄂尔多斯不但拥有品牌资源和市场资源,还拥有原料资源的优势,其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销售收入、出口创汇曾多年蝉联中国绒纺行业第一名,但是它在抵抗力和发展力上显得不尽如人意,屈居榜单第二位。
马无夜草不肥:榜单中的前几位企业普遍涉足地产和金融投资行业,这些资源丰富的服装企业都是地方强势企业,有条件涉足暴利的地产业与金融投资业,这很符合马太效应。例如,雅戈尔以突出的“三维”荣登榜首,这与它在地产业获得的丰厚回报不无关系。涉足高回报率行业虽然是一种投机行为,但也使得企业快速积累了资源,提高了企业生命力。
可以看出,榜单中几乎每个企业都是某个细分市场的龙头老大,它们都是通过聚焦资源于某个领域或某一细分市场,一旦成为市场老大,所拥有的资源会发生连锁反应并迅速增值。与其他企业一样,红豆也曾经在针织服装领域获得了巨大成功,登上老大位置,可是后来的多元化(生物、机车、轮胎)发展导致其资源分散,在服装领域的生命力低于其他企业。
各有所长 各行其道
服装行、监的低门槛决定了企业无论采取伺种手段,实行伺种战略,都应当立足于a身的优势资源,找到发展的突破口。
雅戈尔聚焦于西装和商务休闲装领域,在奠定国内西装市场的霸主地位后,2008年又成功收购美国KELLW00D旗下的核心男装业务一新马集团,为 其国际化战略奠定了基础。杉杉则聚焦西服和衬衫市场,并在全国布下门店,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杉杉开发国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为其涉足电池领域带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七匹狼旗帜鲜明地将品牌定位于男性,专攻男性服装细分市场。同时,与七匹狼香烟共用七匹狼品牌,避免香烟广告受限的束缚。虽然在品牌归属权以及未来品牌发展空间上存在争议,但却发挥了品牌资源的增值效应。
鄂尔多斯立足独特的原料资源优势,专注羊绒细分市场,将当地特色资源与企业产品完美契合,并在细分市场坐拥老大地位。维科则运营维科、敦煌等品牌资源,涉猎多个领域,依靠资本扩张吸纳整合了一批优质资源,但在资源运营上有些分散,所以屈居榜单第14位。
大杨创世的赢利模式是为众多国际品牌代工,赚取加工利润。虽然这种模式为大杨创世积累了雄厚的制造资源,然而身处产业链的最底层,其利润是相当微薄的。一旦我国的人力成本提高,大杨的竞争优势就会瞬间瓦解。因此,借助国际品牌的经验塑造自有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是大杨创世走出低利润困境的必经之路。
服装行业的低门槛决定了企业无论采取何种手段,实行何种战略,都应当立足于自身的优势资源,找到发展的突破口。像鄂尔多斯这样的企业毕竟是少数,对于其他服装企业来说,最大的优势资源无非就是品牌、质量以及网络。其中,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关键,也是品牌得以塑造和推广的保证,而品牌则要依靠企业的网络渠道进行推广,品牌与质量又是渠道建设的前提。
民族品牌——任重道远
有人预言未来的专卖店只是“试衣间”,订单都在网上完成。面对突如其来的网购风潮,服装行业的发展模式或许要发生大的变化。Jack&Jones网络营销的成功、凡客诚品铺天盖地的网上广告以及淘宝网上各式服装的热卖,种种迹象都在暗示服装业要发生一场变革。与此同时,最近几年依靠年轻一代发展起来的美特斯·邦威、森马等品牌的竞争优势不可小觑,但由于上市较晚,此次排名未收录其中。
2008年收购美国新马服装后,雅戈尔不但拥有国际一流的设计能力,还拥有覆盖全球的网络资源。如何在国际舞台管理好内外部资源,做大做强民族企业是对雅戈尔未来的考验。而其他并未成功树立自己品牌的企业也都面临着转型的任务,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是很多服装企业值得考虑的问题。一些企业利用网络口碑成功营销的例子或许能够带来一些启发。
国外需求的下降使大多数国内服装企业断了口粮,同时,国际品牌也在争夺中国市场,这导致众多寄希望于国内市场的服装企业雪上加霜。中国服装企业被逼上了发展的十字路口。要么采取轻资产的自主品牌战略,要么深化技术改革,走高质量专业化的制造之路。只有这样,才能使众多服装企业在稳定国内市场的同时不断扩大国际知名度,以自有名牌的身份走出国门。
未来服装业的发展面临着人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以及配额制度的影响,竞争会日渐激烈。美国哈佛大学纺织服装研究中心(Hc—TAR)曾提出提高纺织服装行业核心竞争力的五项命题,包括产业链整合、信息和数字化技术、柔性生产技术与设备、产业产品结构、区域合作。或许这些命题在宏观方面会给服装企业指明道路。
文化复兴是中国服企增强生命力的根本
如今,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文化“输出”已经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语言、节日、餐饮、服装等诸多领域已逐渐被西方文化所“侵蚀”,我国传统的节日、服装大有被取代之势。不仅如此,韩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一体化发展模式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即通过向中国输出影视娱乐文化等,带动相关饮食、美妆、服饰、旅游业的发展。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吸取他国文化精华的同时,绝不能放弃自己的民族文化。文化资源是不可复制、难以恢复的,中国服装业无疑正肩负着文化复兴的时代重任,这也是服装企业增强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经过一个时期的调整,我国服装业将进一步向产业链完善的地区集聚,形成更具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区。只有通过集聚整合,形成资源优势,彻底改变散、乱、小的旧局面,才能真正形成我国服装业的航母舰队,航行于国际服装海洋
上市公司生命力评测模型
企业生命力可以概括为能够适应环境变化、进行新陈代谢、克服自身障碍的自组织能力,通过本体的协调来适应环境突变的应激反应,同时有效利用自身资源来调控、依靠竞争掌控更多外部资源,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生命力是决定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经过长期研究和实践,我们的团队建立了量化上市公司生命力的测评模型(如图1),运用国泰君安上市公司数据库以及各上市公司发布的财报,测算出了我国服装行业上市公司生命力排行榜(如表1)。旨在指导企业转变发展视角,不断突破和革新协调内外环境的能力,真正实现持续成长。
服装上市公司生命力排行榜
按照科学设计的评测模型以及权重,测算出服装行业上市公司生命力排行榜(见表1)。该榜单显示了各公司的抵抗力得分、竞争力得分、发展力得分、总分和名次排序。
榜单解读
如果说销量和低价是大部分服装企业的“圣经”,那么真正能够持久生存,充满生机的必然是那些重视掌控资源的公司,这将决定企业发展的生命力。
服装与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服饰的变化更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风向标。随着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需求和选择也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了,这大大刺激了中国服装业的发展。
服装——社会进步的写照
中国现代服装行业已走过了50多年的历史,回顾发展历程,从当年的“全民都穿中山装”,到后来的“不管多大官,都穿夹克衫,不管多大肚,都穿体型裤”,再到如今个性张扬的时代,求新、求异、求酷。可见,服装业的快速发展与人们思想意识的转变是分不开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件衣服就能穿几代人,人们也没有能力追求各种花样,甚至连一件杂色衣服都没有。在那个年代,无论男女老少,大家都穿着一模一样的衣服。然而,社会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赶时髦”,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审美观念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提升,消费水平的提高促使人们对服装的选择也越来越多样化。可以说,服饰的变化是整个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之一。
金融危机——服企的“试金石”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制造国,也是最大的服装出口国和消费国。然而,如此多的“最”却没有造就中国服装行业的辉煌。在国际金融危机面前,生命力赢弱的中国服装业如垂暮老人般步履维艰,尤其是将出口作为主营业务的企业,更是患上严重的海外市场依赖症。一直以来,多数国内服装企业都是凭借廉价的劳动力获取成本优势,参与国际产业链,根本无法与国外品牌相竞争。同时,随着越南、印度等国制造业的发展,民工自我意识的提高和用工荒的加剧,对人力资源和海外市场过于依赖的中国服装制造业的成本优势逐渐被瓦解,过去的低成本战略已经不足以支撑整个行业的发展。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唤醒了一批中国服装企业,走上了自主品牌的道路,获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其中,以男装和羽绒服行业尤为突出,雅戈尔、七匹狼、杉杉都是它们的典型代表。相对于国内其他服装企业而言,雅戈尔、七匹狼无疑是品牌战略的先行者,但是它们在国际上仍然缺乏足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品牌价值和赢利能力较低。在众多国际品牌纷纷采用轻资产战略,将产品的设计和营销作为主要关注点时,背负巨大制造压力的中国服装品牌势必在竞争中处于被动。
与其他行业一样,我国服装业多半走加工出口的路线,没有足够的资源直接开发市场,就像温水中的青蛙一样,即使积累了一些资源也不愿意开发或不重视国内市场。当2008年的金融危机席卷中国时,服装业纷纷将目标转向国内,这时才发现自己缺少品牌资源、网络资源、团队资源,甚至根本就没有品牌、渠道以及销售团队。根据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上企业统计显示,近年来我国服装行业出口交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一直呈下降态势。2007年,该比重已降至41.33%,5年内下降了10个百分点。2009年,我国全社会完成服装总产量400亿件,比上年下降13.04%,服装及衣着附件分别出口了1070.51亿美元和259.82亿件,同比下降了10.63%和12.08%。
2010年4月18日,商务部发布的《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明确了后危机时代我国外贸的发展目标,实现外贸从量到质的转变,并提出到2020年,要拥有一批跨国公司和世界品牌。以此为契机,借助国家发展贸易强国的东风,提高企业抵抗力、竞争力和发展力,无疑会给民族服装企业更大的展示舞台和发展空间。
资源成就一流
如果说销量和低价是大部分服装企业发展的“圣经”,那么,真正能够持久生存,充满生机的必然是那些重视掌控资源的企业。拥有资源的多少以及掌控资源能力的强弱,决定了企业的生命力。
品牌资源:雅戈尔、杉杉是较早注重品牌资源培育,立足国内市场并成功开发国内市场的企业。七匹狼虽然起步相对较晚,但最近几年的大手笔品牌运作,也使其成为品牌资源运营的成功典范。
独特资源:鄂尔多斯不但拥有品牌资源和市场资源,还拥有原料资源的优势,其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销售收入、出口创汇曾多年蝉联中国绒纺行业第一名,但是它在抵抗力和发展力上显得不尽如人意,屈居榜单第二位。
马无夜草不肥:榜单中的前几位企业普遍涉足地产和金融投资行业,这些资源丰富的服装企业都是地方强势企业,有条件涉足暴利的地产业与金融投资业,这很符合马太效应。例如,雅戈尔以突出的“三维”荣登榜首,这与它在地产业获得的丰厚回报不无关系。涉足高回报率行业虽然是一种投机行为,但也使得企业快速积累了资源,提高了企业生命力。
可以看出,榜单中几乎每个企业都是某个细分市场的龙头老大,它们都是通过聚焦资源于某个领域或某一细分市场,一旦成为市场老大,所拥有的资源会发生连锁反应并迅速增值。与其他企业一样,红豆也曾经在针织服装领域获得了巨大成功,登上老大位置,可是后来的多元化(生物、机车、轮胎)发展导致其资源分散,在服装领域的生命力低于其他企业。
各有所长 各行其道
服装行、监的低门槛决定了企业无论采取伺种手段,实行伺种战略,都应当立足于a身的优势资源,找到发展的突破口。
雅戈尔聚焦于西装和商务休闲装领域,在奠定国内西装市场的霸主地位后,2008年又成功收购美国KELLW00D旗下的核心男装业务一新马集团,为 其国际化战略奠定了基础。杉杉则聚焦西服和衬衫市场,并在全国布下门店,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杉杉开发国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为其涉足电池领域带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七匹狼旗帜鲜明地将品牌定位于男性,专攻男性服装细分市场。同时,与七匹狼香烟共用七匹狼品牌,避免香烟广告受限的束缚。虽然在品牌归属权以及未来品牌发展空间上存在争议,但却发挥了品牌资源的增值效应。
鄂尔多斯立足独特的原料资源优势,专注羊绒细分市场,将当地特色资源与企业产品完美契合,并在细分市场坐拥老大地位。维科则运营维科、敦煌等品牌资源,涉猎多个领域,依靠资本扩张吸纳整合了一批优质资源,但在资源运营上有些分散,所以屈居榜单第14位。
大杨创世的赢利模式是为众多国际品牌代工,赚取加工利润。虽然这种模式为大杨创世积累了雄厚的制造资源,然而身处产业链的最底层,其利润是相当微薄的。一旦我国的人力成本提高,大杨的竞争优势就会瞬间瓦解。因此,借助国际品牌的经验塑造自有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是大杨创世走出低利润困境的必经之路。
服装行业的低门槛决定了企业无论采取何种手段,实行何种战略,都应当立足于自身的优势资源,找到发展的突破口。像鄂尔多斯这样的企业毕竟是少数,对于其他服装企业来说,最大的优势资源无非就是品牌、质量以及网络。其中,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关键,也是品牌得以塑造和推广的保证,而品牌则要依靠企业的网络渠道进行推广,品牌与质量又是渠道建设的前提。
民族品牌——任重道远
有人预言未来的专卖店只是“试衣间”,订单都在网上完成。面对突如其来的网购风潮,服装行业的发展模式或许要发生大的变化。Jack&Jones网络营销的成功、凡客诚品铺天盖地的网上广告以及淘宝网上各式服装的热卖,种种迹象都在暗示服装业要发生一场变革。与此同时,最近几年依靠年轻一代发展起来的美特斯·邦威、森马等品牌的竞争优势不可小觑,但由于上市较晚,此次排名未收录其中。
2008年收购美国新马服装后,雅戈尔不但拥有国际一流的设计能力,还拥有覆盖全球的网络资源。如何在国际舞台管理好内外部资源,做大做强民族企业是对雅戈尔未来的考验。而其他并未成功树立自己品牌的企业也都面临着转型的任务,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是很多服装企业值得考虑的问题。一些企业利用网络口碑成功营销的例子或许能够带来一些启发。
国外需求的下降使大多数国内服装企业断了口粮,同时,国际品牌也在争夺中国市场,这导致众多寄希望于国内市场的服装企业雪上加霜。中国服装企业被逼上了发展的十字路口。要么采取轻资产的自主品牌战略,要么深化技术改革,走高质量专业化的制造之路。只有这样,才能使众多服装企业在稳定国内市场的同时不断扩大国际知名度,以自有名牌的身份走出国门。
未来服装业的发展面临着人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以及配额制度的影响,竞争会日渐激烈。美国哈佛大学纺织服装研究中心(Hc—TAR)曾提出提高纺织服装行业核心竞争力的五项命题,包括产业链整合、信息和数字化技术、柔性生产技术与设备、产业产品结构、区域合作。或许这些命题在宏观方面会给服装企业指明道路。
文化复兴是中国服企增强生命力的根本
如今,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文化“输出”已经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语言、节日、餐饮、服装等诸多领域已逐渐被西方文化所“侵蚀”,我国传统的节日、服装大有被取代之势。不仅如此,韩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一体化发展模式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即通过向中国输出影视娱乐文化等,带动相关饮食、美妆、服饰、旅游业的发展。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吸取他国文化精华的同时,绝不能放弃自己的民族文化。文化资源是不可复制、难以恢复的,中国服装业无疑正肩负着文化复兴的时代重任,这也是服装企业增强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经过一个时期的调整,我国服装业将进一步向产业链完善的地区集聚,形成更具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区。只有通过集聚整合,形成资源优势,彻底改变散、乱、小的旧局面,才能真正形成我国服装业的航母舰队,航行于国际服装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