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童年重建生命的诗性价值

来源 :创作评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ouc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家章红是南京大学中文系的文学硕士,她曾任《少年文艺》杂志主编,现为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编审。这些职业经历注定她与儿童文学有着不解之缘。
  她出版有儿童文学作品《放慢脚步去长大》《白杨树成片地飞过》《那年夏天》《踏上阅读之路》《白色的大鸟》等多部,还有家庭教育随笔《慢慢教,养出好小孩》,散文随笔《对幸福我怎能麻木》《你吸引怎样的灵魂》等。这些书曾获冰心图书奖、江苏紫金山文学奖、南京市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金陵文学奖等等,广受读者好评。
  2018、2019两年中,她连续推出儿童文学新作,一为“亲爱的小孩系列”—《唐栗子和他的同学们》《唐栗子和爸爸妈妈》, 另一本为《白色的大鸟》。前者写的是当代童年,清新、俏皮、幽默。后者是章红对自己童年生活的追溯,沉静、诗意、忧伤。两种迥异风格恰好以不同方式提出成长难题、教育难题乃至生命难题,综合而立体地建构起了儿童文学的审美世界。
  而这个审美世界的核心是,面对人生难题与困境,作者铺延出了一条诗性的路途,引导成长中的生命去寻觅生活的意义,那高于琐碎日常的理想远景。章红的创作可谓是为童年重建生命的诗性价值。
  在“亲爱的小孩系列”里,章红写的是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核心是向童年的欢欣岁月致敬。孩子们欢乐、幽默、好奇、灵动的天性随时在作品中闪耀着光彩。唐栗子和他的同学们,还有他的爸爸妈妈喜忧参半、跌跌撞撞地共走着成长之路。
  美国儿童哲学家马修斯在《童年哲学》一书中谈到,好的儿童文学是创作者能率直朴素,最好又能幽默地提出难题的那种作品,“唐栗子系列”故事正是如此。
  而在2019年新出版的长篇小说《白色的大鸟》中,她回溯岁月、凝望时光,以十岁女孩柚柚为叙事视角与话语主体,讲述了在那个经济短缺的年代里,一个家庭的生活以及女孩柚柚的生命体验。
  爸爸和妈妈初进永宁镇时,都是特别美好年轻的形象,对生活充满热望。然而狭窄闭塞、物质和精神双重匮乏的小镇生活,一刻不停地损耗着他们的身心。妈妈面临物质的窘困、无法提供支持的丈夫、无穷无尽的家务琐事、没有身份感的工作、渐行渐远的人生理想……她困在她的痛苦里。那种叫“期待”的东西在一点点死掉。而妈妈的抱怨、生气和绝望,也让爸爸变得漠然,他脸上常常流露出像隔水油布一般把一切隔绝在外的表情。
  对柚柚来说,妈妈给了她最大的安慰,也给了她最大的震惊和痛楚。她所有关于生活的体认与经验都来自母亲,当母亲失落于自己的生活里,柚柚感到自己也失去了一部分妈妈。
  一个浪漫的妈妈消失了,柚柚目睹在困窘生活中挣扎的妈妈。人生至此已无可选择。过年时看的一场电影,成为妈妈为自己的生活挽留住一点生趣的光影;让晓鸽像鸽子一样飞出永宁镇的心愿,让柚柚成为作家成为知识分子的渴望……都代表着妈妈对生活高远的期待和追求。她以自己微小的力量,竭力要在压抑的生活中挖出一个透气孔。哪怕最后她把柚柚珍爱的白鸟送人,不顾孩子的感受试图去置换一个可能更好的未来,这依然算得上某种悲壮的努力。
  幸福是那只神鸟,怎么也捉不住它,因为生活中到处都是叹息。人们没法不叹息。然而,《白色的大鸟》最终却没有以叹息收梢。柚柚在出走之后,重新理解了妈妈以及自我,她手中的白鸟失去了,但心中的另一只白鸟却长出了丰美的羽翼,它是对平庸生活的告别,是想飞得更高的内在诉求。《白色的大鸟》是对理想人生的追求,是人类精神的自由之旅,它构成一个生命应有的信仰和明亮的意义彼岸。
  章红曾谈到这本小说的源起:
  我迟迟没有写自己的童年。所有的心理学都支持这种说法:我们理解一个人,一定要从他最初的童年记忆开始,他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尽管我们经常会说人是自由意志的产物,但他同时也高度受限于自己的时空之中。我的童年中有美好的东西:大自然、亲人之爱,但隐约也感到有很多创伤。很长时间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要有勇气有思想深度的时候才能真正面对它……
  “我希望最后完成的小说承载了个人生命的历史与时代的印迹”,《白色的大鸟》达成了这个企图。小说中“妈妈”以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实现了对困苦生活的诗性超越。虽然现实蚕食与瓦解着她的梦想,但童年的柚柚将被现实撞碎的镜像,一块一块地拾起来,重新拼起来。最终有勇气重新站在裂隙斑驳的碎镜前,在一小块一小块镜像里,那破碎生活的映照中,看到许多个不同的妈妈、不同的自己,從而用一双内在的臂膀去拥抱那个受伤的自我,去拥抱成长与必将来临的未来。
  童年的成长不是孤立的,更非在一个类似于真空的纯净世界中。孩子的世界,存在大量他所不能把握的未知事物,也存在与同龄群体、与父母、与老师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一切交织在一起,成长的含义就是在种种冲突中寻求解决的途径,并获得自我生长的空间。
  周作人曾说:“世上太多的大人虽然都亲自做过小孩子,却早失了‘赤子之心’,好像‘毛毛虫’的变了蝴蝶,前后完全是两种情状:这是很不幸的。”章红的儿童文学创作,正是在追寻和保留人们行将失去的童年。“毛毛虫”阶段自有毛毛虫的价值,童年期作为漫长生命发展的根基,恰如有论者所言的,“对人生的整个周期而言,它是永远不能摘下的一环,是一个价值永存的领域”。而章红甚至决绝地说过:“儿童是更好的人类。”对儿童及儿童文学的迷恋,实质上是表现了她对于不受束缚的、状态自然的、更为健全的人性的向往。
  儿童文学应该是给儿童带来自由和解放的文学。儿童文学的目标是促进儿童心灵成长,尊重并扩展儿童的生命欲求,帮助儿童建立起自身生命的价值感。
  章红的创作正是带着这样深切的理解与体认,去书写童年的本真经验。在她的作品中,童年是明净单纯的,又有来自生命深处的慌乱;孩子的内心恍若明快的晴空,但亦会为忧伤所浸染。童年犹如一颗饱满的种子,在破土而出的过程中需要顶开泥土与石块,那么必然经历成人已经无暇理解的“黑暗”。章红所构建的儿童文学世界,呈现出了一种宽广心态,既有对生活的好奇与热情,也有人生阅历带来的沉稳与智慧。她让生活扑面而来,又让纯净诗意应运而生。对人生的真知灼见蕴藏于字里行间,引导读者进行生命的自我扩充与超越,以创造出丰满健全的人生。
   (作者单位:《儿童文学》杂志社)
其他文献
对于一个年产近千部故事片,城市院线观影人数超过17亿,票房总量达到600多亿的国家来说,对这个体量庞大、结构复杂的电影主体进行分析,取任何一个特殊角度都可能失之偏颇,做出任何一元结论都有妄断的风险。如果我们摒弃为历史做传的奢望,将中国电影放置于全球电影格局和中国当代社会进程这两个坐标轴内,也许可以于繁花看尽后窥见其中的幻影流形,尝试为当下正在经历的变动描出一个粗略的轮廓。  对刚刚过去的2019年
期刊
“主题诗会”的缘起要追溯到2018年的秋天。按照青年作家玄河的说法,某个黄昏,他和年幼的儿子到天台收被子,“时值暮秋,夕阳西沉,晾绳垂腰,凉风微拂”,他突然看到楼顶天台的护墙边有几垄蔬菜青翠异常,勃勃生长。这让一位敏感的青年感慨万千。玄河在乡下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备尝生活的艰辛。他少年时代的理想,就是好好读书,努力考上大学,进入城市,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现代生活”。他在乡下住的是平房,看得最多的乡
期刊
阿袁的小说创作,笔墨多触及高校知识分子两性情感关系,最勾人心魄的可能还是作为主线的爱情书寫,以及由此透射的女性情感世界的幽微。在她笔下,无论哪种形式的感情,内里无一不是千疮百孔。她的爱情书写剥离了爱情浪漫诗意的外衣,完成了对爱情神话的祛魅,并呈现出现实悲剧性的特点。  一、情欲牵引与“爱之沉沦”  长篇小说《上邪》由三个中篇构成,分别是:《朱茱与孟渔》《姬元和汤弥生》《孟渔和姬元》。汉乐府民歌《上
期刊
1977年,北岛与舒婷第一次通信,随寄诗作五首,其中一首叫《一切》。舒婷回信,随寄即兴创作的《这也是一切》。在当代诗史上,这是有案可稽的一次通信。随信唱和的两首诗,也成了名作,时时被相提并论。多年以后,我们以旁观者视角回顾这些历史细节,依然颇有所获——在新诗潮尚未公开之前,年轻诗人如何通过书信交流,让唱和隔空发生,让抒情南北呼应,最后全成了一种重要的文学事实。  参照文学社会学家埃斯卡皮的说法,一
期刊
徐勇,浙江師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学会理事,入选《南方文坛》杂志《今日批评家》栏目。曾获《当代作家评论》2016年度优秀论文奖、中国当代文学学会优秀著作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7博士后特别资助和省社科规划课题项目等4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近年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
期刊
季羡林曾精辟地概括其师吴宓奇特而矛盾之处:“他古貌古心,同其他教授不一样,所以奇特。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同其他教授不一样,所以奇特。别人写白话文,写新诗;他偏写古文,写旧诗,所以奇特。他反对白话文,但又十分推崇用白话写成的《红楼梦》,所以矛盾。他看似严肃、古板,但又颇有一些恋爱的浪漫史,所以矛盾。”[1]但是,后世坊间文人不去探究吴宓这种奇特而矛盾的思想根源,却喜欢渲染其婚恋故事,也好谈吴宓与温
期刊
2019年1月5日,张玉书在北京去世;6月10日,郝运在上海去世;8月10日,巫宁坤在美国逝世。如果加上2017年10月17日去世的江枫,2015年8月6日病故的孙幼军,2015年10月病故的草婴,2012年7月去世的王永年,2009年11月去世的杨宪益,2008年10月去世的方平,2005年10月去世的巴金,2003年11月病故的施蟄存,2000年8月去世的金克木和12月去世的卞之琳等等,你会黯
期刊
谷柴,本名张钧和。1978年生于江西浮梁,毕业于婺源茶校。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瓷都晚报》社,已出版个人诗集《谷柴的村庄》。  早娘娘也许村里人只晓得她名字里有个早字也许是每天她家屋顶最早冒着炊烟  大家都管她叫早娘娘一个让早捆了一辈子的人  一个死了五个孩子改嫁时头发落光的女人  背着乡音徒步三百里后来成为我奶奶的人  在秋天一个安静的午后她安详地离去  带走了我任性的童年  和那件噙着
期刊
著名学者彭定安,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和传奇的学者人生而享誉国内外。他的学术思想及人格魅力影响深远,成为一个时代的特有符号。  人民学者的学术山峰:发现、创作、立论与开创  纵观彭定安的学术研究,深切感到其视野十分宽广,又极富开拓精神。他的研究涉及中国现当代文学、鲁迅学、美学与艺术心理学、文化学与文化社会学等多领域、多学科、多专业、多方面,还从事文学评论和文学创作,并在这些学科领域都有着自己的建树,其
期刊
我18岁之前生活在江西铜鼓县的永宁镇,小镇位处罗霄山脉北段,是县政府所在地。县城在大山的环抱中,我以一颗青春心灵的全部热望,渴慕着外面的世界。  1980年代中期,经由考场上兵不血刃的拼搏,我来到南京大学。大学二年级,我开始尝试写小说,那时青春期的记忆还很鲜明,心里贮存了许多情绪与念头,一些人物一些故事,它们都奔突着要寻找出口。我写了一批少年题材的小说:《白杨树成片地飞过》《为什么不长大》《鲛人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