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从不同角度出发,解释"是动病""所生病",为后世医家的理解提供了很多思路,但也有其理论缺陷。如《难经》的气血说理论依据与经文原文有较大差异;张志聪从辨证的角度出发,并未将"是动病""所生病"孤立开来,而是可相互影响,但此种说法相对笼统,缺乏事实依据。徐灵胎的"本经他经说"与冈本一抱的"经络脏腑说"存在同样的缺陷,与部分原文记载相悖。而现代医家在汲取了古人各家学说之长后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现代各家学说均从整体观或辨证观角度出发,各理论学说均有其特点,但多数为一家之言。要正确理解"是动病""所生病",必须从《黄帝内经》整体观出发,"所生病"不单见于经络病,亦可见于脏腑病,所以"所生病"应为经络或脏腑生理功能在体表的反应。如果单从文献研究角度出发,"变动、主治说"最为学术界所接受,也是针灸学教材所采用的,而李子孺、赵京生、曹昺焱等的批注沿袭观点较其他学说更贴近实际,直观、简洁,也更容易为读者理解,对于治疗、诊断的指导也比较贴近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