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1 你的电影《八月》讲述的是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的故事,你为何着迷于那个年代?
那时候我十几岁,现在回忆起来全是关于生活的印象与片段,我并不纠结于大的时代判断,只是喜欢那时候的生活,对我来说,那是一段美好时光。
02 你如何定义好时光?
好时光是相对的,也是有对比的。十几岁的时候没有太多责任需要承担,生活相对简单,交流也是面对面的成分更多,而不是像现在一样用手机交流。那时候没有那么多必须与想要的,很多事都是自然而然发生,不像现在,很多人没有生活,全在做事儿,目的性更强了。我也知道目的是必须的,这意味着自由,只是从我个人的角度,我更喜欢电影里的那段时 光。
03 电影中一个很重要的节点是1994年,对你来说1994年发生了什么?
1994这个节点更多来自于个人体会,那一年我要考中学,国企改革也刚刚开始,我生活的电影制片厂大院传统的工作方式改变,生活方式也开始接近现在的生活。有人评论我的电影像是散文诗,是因为里面有很多当时的情绪、片段,没有很强的故事脉络,只是自然展开。
04 电影制片厂这样的成长环境给你以后做导演带来了什么?
它让我觉得电影不陌生,拍电影也不是很遥远的事。别人可能认为电影是艺术或者明星,但对我来讲它是很平常的事情,就是工 作。
05《八月》得奖之后,给你带来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每天都充斥着各种事情,但很多是自己不善于也不会处理的,比如接受媒体采訪。之前我的人际关系交往非常简单,就是朋友间的交流,但是现在工作也必须要面对。
06 金马奖给了你巨大的惊喜,也有很多美誉,你对名声有渴望 吗?
对名声的渴望更多来自于正面的认同,而不是那种无聊的虚荣。我很愿意看到观众的关注与同行的认可,我相信这对每一个创作者都很重要。
07 以后继续拍电影会有压力吗?可以想象你,以后的每一步作品都会被人拿来与《八月》 比。
肯定被拿来做比较,但我并没有想那么多,也不觉得会是多大的事,只要别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就好。侯孝贤导演说得特别好,他说做电影就是心甘情愿。只要甘愿做的就做,最终得到什么并不是创作者可以控制得了的。
08 在中国一个很现实的情况是,电影的商品属性远远高于文化表达,你如何理解商业?怎么达到一种平衡?
商业是一种循环,它有良性也有恶性,但能够做到自然就是良性的循环。不管商业电影还是艺术电影,不要一窝蜂地追求一种,我自己并不排斥商业片。
09 最近一部打动你的电影是什 么?
张律导演的《春梦》,它不是强加自大式的表达,非常尊重剧中人的状态,同时会留出很大的空间让观众想到自己。我自己会不自觉地关心这部电影里的人,这是导演的功力。
10 人生中第一次意识到荒谬是因为什么?最近一次呢?
第一次意识到是高中退学之后,那时候有很强的独立意识,想做摇滚乐,但是有一天忽然可以不去学校的时候,我发现身边的事情都跟我没有关系,我仿佛置身事外。最近一次荒谬的事还没来得及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