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对我校中老年糖耐量异常(IGT)人群,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延缓了糖耐量异常的进展,防止糖耐量异常人群发生不可逆的2型糖尿病,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对中老年糖耐量异常(IGT)人群采取综合护理干预防止发生2型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60(2014)02-0087-0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2型DM)发病率明显升高,据统计每年约有2%-—14%的糖耐量异常患者发展为2型糖尿病,糖耐量异常(impaired. Glucose.tolerance.IGT)是指空腹血糖正常,负荷后血糖异常,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一种状态。1999年WHO与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将IGT定义为:空腹血糖<7.0mmol/L,OGTT试验2小时血糖介于7.8mmol/L和11.1mmol/L之间。目前认为IGT 是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早期阶段,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都要经历糖耐量异常阶段[1],这类人群糖尿病的转化率为正常血糖者8倍之多,也是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的独立的高危因素[2],是高度可逆的,所以对中老年糖耐量异常人群,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延缓和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13年12月通过门诊的检查和每年的健康体检筛查,血糖异常者81例,其中符合WHO所规定的IGT标准:葡萄糖耐量试验后2小时血糖7.8--11.1豪摩尔/升.的中老年IGT患者56人,女性37人、男性19人,年龄44—65周岁,部分患者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脂肪肝等疾病。
2护理干预内容:
2.1加强宣传及健康教育,提高自我认识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大部分的中老年患者,对糖耐量异常认识不足,不知道唐耐量异常的概念,不知道与糖尿病发生的关系,不知道糖耐量异常的危害性,治疗不主动不配合,所以加强健康宣传教育,使中老年患者及家属了解发病的机制、疾病的转归,树立与疾病斗争的信心有着重要的意义。几年来我们利用一切机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糖耐量异常的宣传教育活动,并建议中老年人定期到门诊筛查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利用宣传栏刊登有关的知识,在体检现场悬挂一些图文并茂宣传糖耐量异常的彩图。建议体检血糖异常者,到医院进一步复查,为异常者建立健康档案,及时为他们发放宣传材料,并及时将有关糖耐量异常的宣传知识发送到校园网上扩大宣传。利用本单位的反面教材,告诉中老年患者由于对疾病认识不足,未采取综合干预措施而发展不可逆糖尿病的个例进行现身说法。利用患者都是本单位职工有着易于沟通的便利条件,进行相互介绍自我管理的经验,通过几年的的宣传教育,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不断提高,同时患者由被动到主动积极配合治疗。
2.2饮食护理:是糖耐量异常最基本的治疗方法之一,目的是满足患者的能量要求,维持正常体重,恢复和维持正常的血糖。由于中老年患者胃肠功能的减弱,饮食口味偏重,各脏器官代谢功能下降,部分患者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脂肪肝等疾病,所以饮食治疗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首先要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身高、体重、日运动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不偏食不挑食,在保证总热量的基础上减少主食量,尽量做到定时定量,少油、少盐、少食高糖、少食动物性脂肪、粗细粮搭配、三餐营养合理分配,晚餐宜少宜清淡,控制饮食要循序渐进,树立信心,长期坚持。
2.3加强运动锻炼 ,保持合理体重
对中老年糖耐量异常的患者及伴有高血压的患者,在运动前,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种类、运动的强度、频率、和运动的时间,对中老年人包括:有氧、伸展及增强肌力练习三类,具体项目可选择步行、快走、慢跑、太极拳、门球及老年交际舞等,早晨锻炼不宜空腹,防止发生低血糖,每周至少运动5次,每次30—60min[3]。强调开始循序渐进,后持之以恒,才能达到降低体重,降低血糖的目的。
2.4心理护理:中老年糖耐量异常的患者由于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和家庭生活压力较大,自身身体机能下降并伴有一些慢性疾病,女性面临更年期等,易出现烦躁、早醒失眠、情绪波动、体力不佳、多疑多虑等不良心理状态,这些不良因素均可引起血糖的波动[4]。所以要做好心理护理,缓解不良情绪,培养健康心态,提高免疫力降低血糖。首先合理安排好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关系,多与家人沟通,得到家人的理解帮助,多与朋友聊天,听听音乐,唱唱歌,跳跳舞,多参加集体活动,在家种植花草,有条件出去旅游,培养业余爱好,丰富业余生活。
2.5积极治疗慢性病:IGT同时伴有高血压、脂代谢异常、肥胖等心血管危险因素[2],伴有高血压的患者遵医嘱口服降压药,定期监测血压,根据血压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使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肥胖的患者可口服二甲双胍。伴有血脂异常的患者,通过运动、限制饮食,不能很好地控制血脂时,可口服他汀类或贝特类的降脂药。更年期症状明显的女性,可口服一些中药,缓解更年期的症状。
2.6定期监测血糖:每2周监测一次空腹及餐后血糖,三个月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并根据血糖结果,作为了解病情控制情况及饮食量,调脂等治疗的措施依据。戒烟,限酒.坚持综合护理干预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
3小结
由于中老年糖耐量异常发生率高,易转化为2型糖尿病,又是导致血管病的高危因素,早期发现糖耐量异常人群,并通过护理措施干预其进展可有效延缓2型糖尿病的发生。(1)通过几年综合护理干预,宣传及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只有在思想上认识到疾病的危害性,才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由被动到主动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56例患者中,1例去外地多年,五年后被诊断为糖尿病 ,1例长期服用抗抑郁药3年后被确诊糖尿病,其余患者控制延缓了糖尿病的发生,减少并发症,提高了生活质量(2)糖耐量异常的患者大部分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不易被发现,易漏诊,常规的体检只检查空腹血糖不检查餐后血糖,建议中老年人定期检查餐后血糖。(3)中老年女性尤其是肥胖的、更年期的女性患者血糖不易控制,加强管理,控制体重,积极治疗更年期综合症。(4)社区医务工作者是早期发现和预防糖耐量异常向2型糖尿病转变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陈运香, 马金秀,顾颖萍. 社区护理干预糖耐量低减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8(4)36
[2] 王吉耀主编内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69
[3] 马红宝. 社区糖耐量减低人群护理干预研究 现代医院2011(2)154
[4] 张理义,严进. 主编 临床心理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268-269
【关键词】 对中老年糖耐量异常(IGT)人群采取综合护理干预防止发生2型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60(2014)02-0087-0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2型DM)发病率明显升高,据统计每年约有2%-—14%的糖耐量异常患者发展为2型糖尿病,糖耐量异常(impaired. Glucose.tolerance.IGT)是指空腹血糖正常,负荷后血糖异常,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一种状态。1999年WHO与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将IGT定义为:空腹血糖<7.0mmol/L,OGTT试验2小时血糖介于7.8mmol/L和11.1mmol/L之间。目前认为IGT 是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早期阶段,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都要经历糖耐量异常阶段[1],这类人群糖尿病的转化率为正常血糖者8倍之多,也是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的独立的高危因素[2],是高度可逆的,所以对中老年糖耐量异常人群,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延缓和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13年12月通过门诊的检查和每年的健康体检筛查,血糖异常者81例,其中符合WHO所规定的IGT标准:葡萄糖耐量试验后2小时血糖7.8--11.1豪摩尔/升.的中老年IGT患者56人,女性37人、男性19人,年龄44—65周岁,部分患者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脂肪肝等疾病。
2护理干预内容:
2.1加强宣传及健康教育,提高自我认识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大部分的中老年患者,对糖耐量异常认识不足,不知道唐耐量异常的概念,不知道与糖尿病发生的关系,不知道糖耐量异常的危害性,治疗不主动不配合,所以加强健康宣传教育,使中老年患者及家属了解发病的机制、疾病的转归,树立与疾病斗争的信心有着重要的意义。几年来我们利用一切机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糖耐量异常的宣传教育活动,并建议中老年人定期到门诊筛查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利用宣传栏刊登有关的知识,在体检现场悬挂一些图文并茂宣传糖耐量异常的彩图。建议体检血糖异常者,到医院进一步复查,为异常者建立健康档案,及时为他们发放宣传材料,并及时将有关糖耐量异常的宣传知识发送到校园网上扩大宣传。利用本单位的反面教材,告诉中老年患者由于对疾病认识不足,未采取综合干预措施而发展不可逆糖尿病的个例进行现身说法。利用患者都是本单位职工有着易于沟通的便利条件,进行相互介绍自我管理的经验,通过几年的的宣传教育,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不断提高,同时患者由被动到主动积极配合治疗。
2.2饮食护理:是糖耐量异常最基本的治疗方法之一,目的是满足患者的能量要求,维持正常体重,恢复和维持正常的血糖。由于中老年患者胃肠功能的减弱,饮食口味偏重,各脏器官代谢功能下降,部分患者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脂肪肝等疾病,所以饮食治疗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首先要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身高、体重、日运动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不偏食不挑食,在保证总热量的基础上减少主食量,尽量做到定时定量,少油、少盐、少食高糖、少食动物性脂肪、粗细粮搭配、三餐营养合理分配,晚餐宜少宜清淡,控制饮食要循序渐进,树立信心,长期坚持。
2.3加强运动锻炼 ,保持合理体重
对中老年糖耐量异常的患者及伴有高血压的患者,在运动前,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种类、运动的强度、频率、和运动的时间,对中老年人包括:有氧、伸展及增强肌力练习三类,具体项目可选择步行、快走、慢跑、太极拳、门球及老年交际舞等,早晨锻炼不宜空腹,防止发生低血糖,每周至少运动5次,每次30—60min[3]。强调开始循序渐进,后持之以恒,才能达到降低体重,降低血糖的目的。
2.4心理护理:中老年糖耐量异常的患者由于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和家庭生活压力较大,自身身体机能下降并伴有一些慢性疾病,女性面临更年期等,易出现烦躁、早醒失眠、情绪波动、体力不佳、多疑多虑等不良心理状态,这些不良因素均可引起血糖的波动[4]。所以要做好心理护理,缓解不良情绪,培养健康心态,提高免疫力降低血糖。首先合理安排好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关系,多与家人沟通,得到家人的理解帮助,多与朋友聊天,听听音乐,唱唱歌,跳跳舞,多参加集体活动,在家种植花草,有条件出去旅游,培养业余爱好,丰富业余生活。
2.5积极治疗慢性病:IGT同时伴有高血压、脂代谢异常、肥胖等心血管危险因素[2],伴有高血压的患者遵医嘱口服降压药,定期监测血压,根据血压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使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肥胖的患者可口服二甲双胍。伴有血脂异常的患者,通过运动、限制饮食,不能很好地控制血脂时,可口服他汀类或贝特类的降脂药。更年期症状明显的女性,可口服一些中药,缓解更年期的症状。
2.6定期监测血糖:每2周监测一次空腹及餐后血糖,三个月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并根据血糖结果,作为了解病情控制情况及饮食量,调脂等治疗的措施依据。戒烟,限酒.坚持综合护理干预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
3小结
由于中老年糖耐量异常发生率高,易转化为2型糖尿病,又是导致血管病的高危因素,早期发现糖耐量异常人群,并通过护理措施干预其进展可有效延缓2型糖尿病的发生。(1)通过几年综合护理干预,宣传及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只有在思想上认识到疾病的危害性,才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由被动到主动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56例患者中,1例去外地多年,五年后被诊断为糖尿病 ,1例长期服用抗抑郁药3年后被确诊糖尿病,其余患者控制延缓了糖尿病的发生,减少并发症,提高了生活质量(2)糖耐量异常的患者大部分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不易被发现,易漏诊,常规的体检只检查空腹血糖不检查餐后血糖,建议中老年人定期检查餐后血糖。(3)中老年女性尤其是肥胖的、更年期的女性患者血糖不易控制,加强管理,控制体重,积极治疗更年期综合症。(4)社区医务工作者是早期发现和预防糖耐量异常向2型糖尿病转变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陈运香, 马金秀,顾颖萍. 社区护理干预糖耐量低减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8(4)36
[2] 王吉耀主编内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69
[3] 马红宝. 社区糖耐量减低人群护理干预研究 现代医院2011(2)154
[4] 张理义,严进. 主编 临床心理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26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