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以个人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着力点、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先导,在中职《电工基础》课教学中大胆尝试采用案例教学法。经历近一年时间的实践探索,发现案例教学法是引领探究性学习活动走出"放的失控与扶的艰辛"的尴尬困境、是激活理论课教学的趣味性、是提升项目课程学习的情境性的有效教学模式,值得完善和推广。
关键词:中职;电工基础;案例教学法;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TM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5-0199-01
一、案例教学法引领探究性学习活动走出了"放的失控与扶的艰辛"的尴尬困境
(一)探究性学习活动陷入"放的失控与扶的艰辛"的尴尬困境
《电工基础》学科中涉及的定理或定律有单项交流电路的规律、戴维南定理、叠加定理、楞次定律、R-L-C串联电路规律等等,这些定理与定律对基础知识普遍薄弱、解析能力欠缺的中职生来讲抽象而深奥,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教师的传统讲授法遭遇压力与挑战。"探究性学习"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知识,而由于教师驾驭不当,目前 "探究性学习"活动却误入"放的失控与扶的艰辛"的尴尬困境:一种现象是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不再接受老师的任何提示和指导,即"放的失控、收的艰辛";另一种现象是教师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驾驭探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严格对照实验报告上的实验步骤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小心地"搀扶"着学生一步步跟着自己走下去。放得的失控、扶的艰辛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其实质都背离了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初衷,并没有真正实现引导学生在重过程的基础上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
(二)尝试用案例教学法解救探究,引领探究性学习活动走出 "放的失控与扶的艰辛"的尴尬困境
失控的探究归因为过于实验本位主义,扶的艰辛则归因教师教学观念过于受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引领探究性活动走出"过于放"或"过于扶"的尴尬境况。
以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规律为实验主题:设计了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与探究楞次定律两个递进式的研究型实验,先利用一节课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探究进行到底)、后利用一节课将前期实验场景整合成案例并逐一呈现(依托案例将解析现象进行到底),并及时补充模拟实验进行演示(教师巧用模拟实验实现宏观调控课堂的效果,避免用学生实验代替科学家实验),巧妙用案例教学法解救无效探究,引领探究性学习活动走出 "放的失控与扶的艰辛"的尴尬困境。
二、巧用案例创设启发式情境,有效激活理论课教学的趣味性
传统的讲授时教学法在现行的职教课堂教学中已步履艰难,尤其是原本就很枯燥的理论课的教学。如果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融进生动的故事情境中,增强理论课教学的趣味性,从而让学生在品读和剖析故事中隐含的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建构起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笔者在《电压与电位》的理论课教学时,大胆借鉴医学案例教学法中 "走进案例现场" 这一种妙招,将理论课教学搬到实验楼上(实验楼前后地面相差一层楼高),在讲到电位的相对性和电压的绝对性时。我故意将一乒乓球放到实验室的地面上创设案例现场,引导学生在辨析中明白高度的相对性与高度差的绝对性,并深刻领悟高度与参照点的选择有关、而高度差与参照点的选择无关。同时巧妙迁移认知情境:你们能用同样的思维分析水位与水位差的相对性与绝对性吗?学生略作思考,便轻松分析出:"水位具有相对性、水位差具有绝对性。""你们真聪敏!其实水位差就是所谓的水压,它是形成水流的原因,水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学生连连点头,我继续拓展:"电流的形成与水流形成的原因很相似…。"话语未完,学生就迫不及待的抢着说:电流总是从电位高处流向电位低处。师质疑启发:那电位与电压的相对性与绝对性又怎样?"电位具有相对性、电压具有绝对性,"学生思路一下子清晰起来。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参与式教学,用案例创设启发式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轻松愉悦的接受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教学和习题讲析教学中,将理论认知、规律融进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现象进而打造成案例或将学生解析某类问题时出现的典型方式整合成案例,将有效诱发理论课教学的趣味性,打破沉闷性、激发学生参与研讨的积极性。
三、呈现案例现场引导学生跳出问题看问题,提升项目课程教学的情境性
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教学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项目实训是项目教学中中职生技能培养的基点,是学生适应将来实习和就业生活的一块跳板,更是学生养成良好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作风、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平台。然而现实的项目实训教学一贯于按照以下五个教学阶段进行:明确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归档或应用。这五步教学法过于项目本位,相同、相近的项目缺少联系,特别是相同的项目教学间缺少连续性。如果将每次的项目实施的过程打造成富有启发性和生动性的教学案例,在项目结束时进行反馈,并在下次项目实施开始前进行示范和引领,必将能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性、研究性的学习环境。
以学生的项目实训活动过程为案例源,将诸多的典型故事加工成含有问题性和启发性的案例,然后在实训结束后一一呈现给学生,引领学生在剖析案例的过程中领会技术操作的要领、意会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感悟团队合作的精神魅力。而在每次实训前,我都会将前期相关的实训项目中典型案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案例场效应的驱动下开阔学生的视野,引领能整体感知整个项目的实践意境。
案例教学法是属于行为导向型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中职技能形人才的重要途径。电工基础学科中案例教学法以建构主义教育学理论为理论基础,具有启发性、参与性、互动性、民主性等优势特点,它有利于提高中职电子技术专业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大参考[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上海教育科研[M].上海:上海教育科研出版社.
[3]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4]职业教育研究.CN 12-1358/G4.
[5]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中职;电工基础;案例教学法;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TM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5-0199-01
一、案例教学法引领探究性学习活动走出了"放的失控与扶的艰辛"的尴尬困境
(一)探究性学习活动陷入"放的失控与扶的艰辛"的尴尬困境
《电工基础》学科中涉及的定理或定律有单项交流电路的规律、戴维南定理、叠加定理、楞次定律、R-L-C串联电路规律等等,这些定理与定律对基础知识普遍薄弱、解析能力欠缺的中职生来讲抽象而深奥,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教师的传统讲授法遭遇压力与挑战。"探究性学习"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知识,而由于教师驾驭不当,目前 "探究性学习"活动却误入"放的失控与扶的艰辛"的尴尬困境:一种现象是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不再接受老师的任何提示和指导,即"放的失控、收的艰辛";另一种现象是教师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驾驭探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严格对照实验报告上的实验步骤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小心地"搀扶"着学生一步步跟着自己走下去。放得的失控、扶的艰辛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其实质都背离了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初衷,并没有真正实现引导学生在重过程的基础上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
(二)尝试用案例教学法解救探究,引领探究性学习活动走出 "放的失控与扶的艰辛"的尴尬困境
失控的探究归因为过于实验本位主义,扶的艰辛则归因教师教学观念过于受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引领探究性活动走出"过于放"或"过于扶"的尴尬境况。
以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规律为实验主题:设计了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与探究楞次定律两个递进式的研究型实验,先利用一节课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探究进行到底)、后利用一节课将前期实验场景整合成案例并逐一呈现(依托案例将解析现象进行到底),并及时补充模拟实验进行演示(教师巧用模拟实验实现宏观调控课堂的效果,避免用学生实验代替科学家实验),巧妙用案例教学法解救无效探究,引领探究性学习活动走出 "放的失控与扶的艰辛"的尴尬困境。
二、巧用案例创设启发式情境,有效激活理论课教学的趣味性
传统的讲授时教学法在现行的职教课堂教学中已步履艰难,尤其是原本就很枯燥的理论课的教学。如果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融进生动的故事情境中,增强理论课教学的趣味性,从而让学生在品读和剖析故事中隐含的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建构起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笔者在《电压与电位》的理论课教学时,大胆借鉴医学案例教学法中 "走进案例现场" 这一种妙招,将理论课教学搬到实验楼上(实验楼前后地面相差一层楼高),在讲到电位的相对性和电压的绝对性时。我故意将一乒乓球放到实验室的地面上创设案例现场,引导学生在辨析中明白高度的相对性与高度差的绝对性,并深刻领悟高度与参照点的选择有关、而高度差与参照点的选择无关。同时巧妙迁移认知情境:你们能用同样的思维分析水位与水位差的相对性与绝对性吗?学生略作思考,便轻松分析出:"水位具有相对性、水位差具有绝对性。""你们真聪敏!其实水位差就是所谓的水压,它是形成水流的原因,水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学生连连点头,我继续拓展:"电流的形成与水流形成的原因很相似…。"话语未完,学生就迫不及待的抢着说:电流总是从电位高处流向电位低处。师质疑启发:那电位与电压的相对性与绝对性又怎样?"电位具有相对性、电压具有绝对性,"学生思路一下子清晰起来。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参与式教学,用案例创设启发式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轻松愉悦的接受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教学和习题讲析教学中,将理论认知、规律融进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现象进而打造成案例或将学生解析某类问题时出现的典型方式整合成案例,将有效诱发理论课教学的趣味性,打破沉闷性、激发学生参与研讨的积极性。
三、呈现案例现场引导学生跳出问题看问题,提升项目课程教学的情境性
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教学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项目实训是项目教学中中职生技能培养的基点,是学生适应将来实习和就业生活的一块跳板,更是学生养成良好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作风、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平台。然而现实的项目实训教学一贯于按照以下五个教学阶段进行:明确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归档或应用。这五步教学法过于项目本位,相同、相近的项目缺少联系,特别是相同的项目教学间缺少连续性。如果将每次的项目实施的过程打造成富有启发性和生动性的教学案例,在项目结束时进行反馈,并在下次项目实施开始前进行示范和引领,必将能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性、研究性的学习环境。
以学生的项目实训活动过程为案例源,将诸多的典型故事加工成含有问题性和启发性的案例,然后在实训结束后一一呈现给学生,引领学生在剖析案例的过程中领会技术操作的要领、意会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感悟团队合作的精神魅力。而在每次实训前,我都会将前期相关的实训项目中典型案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案例场效应的驱动下开阔学生的视野,引领能整体感知整个项目的实践意境。
案例教学法是属于行为导向型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中职技能形人才的重要途径。电工基础学科中案例教学法以建构主义教育学理论为理论基础,具有启发性、参与性、互动性、民主性等优势特点,它有利于提高中职电子技术专业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大参考[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上海教育科研[M].上海:上海教育科研出版社.
[3]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4]职业教育研究.CN 12-1358/G4.
[5]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