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仁宇(1918年~2000年1月8日),湖南长沙人,曾从戎于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期间的国民党军队,后赴美求学,密歇根大学历史博士,以历史学家、中国历史明史专家,“大历史观”的倡导者而为世人所知。著有《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等畅销书。
在我的记忆里前面的一段,大概从小到我上初中的一段没有母爱的印象。虽然妈妈常用“一身干一身湿”的湖南土话形容养育我的艰难,但是结论总是我和她“娘崽不和”。有时候说得气极她还说:“人看其小,马看蹄爪。”意思是各人禀性,从幼表现。我处处不听她的吩咐,将来长大,不为孝子,势必为逆子。
原来我们小的时候,父亲为着衣食,长久地不在家。我们自幼的教养全由妈妈负责。她又没有受过新式教育,也无旁人在侧询问。她只循着她父亲的办法一一律子要严,以致她的指教,处处拂我意。她为着省钱,要我们穿自制土布衣鞋,我羡慕同学的帆布橡胶底球鞋,故意将鞋在水坑里弄脏。我们在乡下的时候,我和同伴到田间去采桑叶捉蝌蚪,我有两次掉在水里,经人救起,从此我就不能随意外出。妈妈的使唤,使我非常不快,虽然我到头总是服从,但是总少不得顶嘴。在我的记忆中,我少被鞭打,大概一生之中也不过两三次,只是被责骂实为常态。妈妈一责骂,我就回口,这样她认为我们是“母子不和”。
我小时候也曾欺负弟妹,争吵时仗着个子大打他们。我还学着一种顽皮的办法,称为“画地为牢”——用粉笔在地上画一个圈不许他们出来。我还欺骗弟弟。我们两三数天有三个铜板的零用。我用的总是不够,弟弟总是留着不用。我就和他商量,如果他将他的三个铜板借给我,我到头加倍奉还。这口头契约也未注明年月,到头总是我们意见不合,他吵着要账,我无存款可还,于是妈妈代还,只付本而不付息,弟弟又吵嚷。妈妈要弟弟妹妹记着,我是“拍虎大王”。
多年之后,我修习到心理学才知道兄弟姊妹间的相互排挤,称为sibling rivalry。父母子女间的爱恨参半,则为ambivalenCe。但是在我外祖父的世界之中。这一套全不存在。人非孝子即为逆子。幸亏我生已晚,我刚一岁外公即去世。听说他生前一度惩罚我大舅的办法,乃是用铜制旱烟管向头上敲,也不顾及儿子可能因脑伤而终身残废。我的母亲在这种环境气氛下长大,她之教养我们已较外公开明多矣,可是与现今各大学之儿童心理学又尚有一段长远之距离。
可是这样说吧。我从小受教就缺乏一种母子之爱,出诸天性,如小孩放学时,情不自禁地奔向妈妈,双手围在妈妈脖子上亲热的经验。大概初省人事,就沾上了一个子女应当孝敬父母的观念。直到小学六年级,才有机会读到谢冰心的著作,这位女作家所叙母爱,显然的为外来文化的产物,我们只能羡慕。
我父亲四十岁生我,母亲也二十八岁,到我十岁左右的时候,爹爹已五十岁,但是他做过革命党,当過将级军官,也有四处旅行的经验。妈妈近四十岁,裹过脚。只会讲乡下话。和人家年轻的妈妈相较只有使我觉得自惭形秽。
家里穷也是一种令人感到羞辱的根源,现在想来这种状况实不可免。我们乡居的时候,每年收租三百石,俨为当地大地主之一。自迁居长沙之后,凡房租电费佣工街上人力车费都为以前所无,我们的衣服食物学费医药也较前倍增。柴米菜蔬以前采摘自田间,现在都要出钱购买,饮水出自城南的白沙井,称为“沙水”,洗涤用水则汲自湘江称为“河水”。每天有小孩兜售,唱呼“要沙水不?”“要河水不?”这种消耗都为额外加添。居城一年,我家即感家用不敷。爹爹自脱离国民党后,只能在各县政府做白头胥吏,自己住在任所,另有开销,薪水沾家仍不足。也不时失业,于是变卖田产。从此我家稻米收入每年只百余石,为以前的一半。长沙的“机器辗米”每石九至十元。长沙东乡的稻米则每石只卖得二元。每年秋收妈妈坐独轮车往乡下粜谷,付税之外所得二百余元,只足供家用之一小部分。卖田的一千五百余元,存入一家米厂,凭存折支取。我上中学的六年期间即每两三月必往连本带息地支用,因此储蓄浸淫目减。到抗战前一年我上南开大学时,这本存折的底数已低至最后的一百元。
我上中学的时候上衣必穿制服,黑色粗布,上有领童。但是裤子没有限制。时尚的为蓝色哗叽制,可以烫出笔直的褶痕,男孩子头发沾油,皮鞋擦亮,穿着这样哗叽的裤子,最为女孩欣赏。我为着自己的时髦,逼着妈妈从她悭吝的口袋里五元十元地掏出来,供我作赶上时尚的花费。她稍一推拒我就蹬脚叫嚷。这时候我从没有想到母亲面对着入不敷出的家计,丈夫也快六十岁,又丝毫无增辟财源的可能,心中的焦虑与恐慌了。
我并不是全无心肠,完全不曾感受母爱。只是天性的母子之情,总被这些环境上的因素笼罩着去了。
我还记着我第一次进住宿的学校,妈妈托人带来的一篮盐蛋与皮蛋。蛋壳早已洗净。盐蛋也曾煮熟,上有她用毛笔写着“皮”“盐”。其实这样的标记已无必要,我见着就吃,也不分黑白,只吃得腹痛为止。倒只有多少时候以后。想及她搓糠灰、拌盐水、洗蛋壳,又在蛋壳上一笔一画写字的爱子之情。我离家的时候妈妈替我收拣行装,她亲手将我的衬衫尾插入裤中,嘴里说:“要不是养育你一场,也没有这样的牵挂了。”说时眼睛涸湿。我当时并没有如何的感动,也要待到以后两地隔阂,才记起如斯的细婉情节。我将考大学的日程预先写信告她。后来妹妹说,到那天上午和午后妈妈再三地说:“你哥哥正在用心咯!”
抗战之后不仅我投笔从戎,弟弟也进辎重兵学校。他有次在家信里提及在某处宿营。据父亲说妈妈一听及宿营,头顶上没有房屋掩盖。立即就哭。我曾在缅甸负伤,实际是腿上轻伤,只不过裤裆被撕去一块,上面血迹斑斓。我将这卡叽裤带回作纪念。至此已事隔经年,妈妈见着仍是流泪纵横。
妈妈这一代的女性。她们的生命与前途,不由自身做主。她自小就做了外祖父教条下的牺牲品。人家的女儿已开始入学,她不得入学,人家的女儿已放足她仍是被逼裹足。以后则只有相夫教子,做传统的贤妻良母。可是传统的贤妻良母仍有她们赢得的报酬,我父亲在珍珠港事变前一月去世。他弥留时对妈妈说:“我们有两个好儿子,让你去享福吧。”不料她所享之福不过起先随着我们,后来随着妹妹及妹夫南北奔波,在轮船上搭地铺,在卡车上坐车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吃带糠屑的配给米。她夸告邻居:她的两个儿子都可以到美国去,只因为照顾亲娘,不愿离去。其实则两个儿子都在打算盘前往美国自寻出路。他们回时只在母亲无碑的坟前惆怅徘徊。
妈妈说:“我不要你们如何服侍我,只要不使我牵肠挂肚就好了。”在20年代和30年代她说的可能代表当日一般为人母者的衷心之言。
1950年我在日本,弟弟在美国,妹妹也往青岛,留着母亲在湖南。在土地改革期间幸亏乡人留情,他们公认我家对付佃农虽属剥削,却无刻毒情事,所以除了房屋家具衣服和妈妈积储的金饰一并没收之外,准予放行,未作人身上的留难。从此她受我妹妹及妹夫赡养。
1952年弟弟已获得博士学位,即一意返国,妹妹也来信说妈妈在亲手造萝卜千、腊八豆,准备欢迎儿子。这时候我自己已不能回国。但是也仍在劝阻弟弟回国。从此母亲即再未与儿子见面。
她最后三年不能行动,风瘫卧床,凡洗涤饮食都赖我妹妹服侍。最后因脑溢血去世,也无人在侧,只有我外甥女返家发现姥姥已无呼吸,才传告邻居。我想她希望和儿子见一面的痴望,使她挣扎了这许多岁月。我想时不忍想,常常找其他情事推托。家琦是我的弟妇,她说我弟弟有时夜中醒来仍在哭着,他已在梦中见到妈妈。以他的习性,他不会赞同我发表这篇文字的。只是我已经写过一段中国近代史,以上这节人生经验,也是历史的见证。我不能假装着“纯孝”,或是永。远藏匿着心头隐痛,而将此节史料遗弃,也将妈妈及和她同一代的母亲的牺牲抹煞。
在我的记忆里前面的一段,大概从小到我上初中的一段没有母爱的印象。虽然妈妈常用“一身干一身湿”的湖南土话形容养育我的艰难,但是结论总是我和她“娘崽不和”。有时候说得气极她还说:“人看其小,马看蹄爪。”意思是各人禀性,从幼表现。我处处不听她的吩咐,将来长大,不为孝子,势必为逆子。
原来我们小的时候,父亲为着衣食,长久地不在家。我们自幼的教养全由妈妈负责。她又没有受过新式教育,也无旁人在侧询问。她只循着她父亲的办法一一律子要严,以致她的指教,处处拂我意。她为着省钱,要我们穿自制土布衣鞋,我羡慕同学的帆布橡胶底球鞋,故意将鞋在水坑里弄脏。我们在乡下的时候,我和同伴到田间去采桑叶捉蝌蚪,我有两次掉在水里,经人救起,从此我就不能随意外出。妈妈的使唤,使我非常不快,虽然我到头总是服从,但是总少不得顶嘴。在我的记忆中,我少被鞭打,大概一生之中也不过两三次,只是被责骂实为常态。妈妈一责骂,我就回口,这样她认为我们是“母子不和”。
我小时候也曾欺负弟妹,争吵时仗着个子大打他们。我还学着一种顽皮的办法,称为“画地为牢”——用粉笔在地上画一个圈不许他们出来。我还欺骗弟弟。我们两三数天有三个铜板的零用。我用的总是不够,弟弟总是留着不用。我就和他商量,如果他将他的三个铜板借给我,我到头加倍奉还。这口头契约也未注明年月,到头总是我们意见不合,他吵着要账,我无存款可还,于是妈妈代还,只付本而不付息,弟弟又吵嚷。妈妈要弟弟妹妹记着,我是“拍虎大王”。
多年之后,我修习到心理学才知道兄弟姊妹间的相互排挤,称为sibling rivalry。父母子女间的爱恨参半,则为ambivalenCe。但是在我外祖父的世界之中。这一套全不存在。人非孝子即为逆子。幸亏我生已晚,我刚一岁外公即去世。听说他生前一度惩罚我大舅的办法,乃是用铜制旱烟管向头上敲,也不顾及儿子可能因脑伤而终身残废。我的母亲在这种环境气氛下长大,她之教养我们已较外公开明多矣,可是与现今各大学之儿童心理学又尚有一段长远之距离。
可是这样说吧。我从小受教就缺乏一种母子之爱,出诸天性,如小孩放学时,情不自禁地奔向妈妈,双手围在妈妈脖子上亲热的经验。大概初省人事,就沾上了一个子女应当孝敬父母的观念。直到小学六年级,才有机会读到谢冰心的著作,这位女作家所叙母爱,显然的为外来文化的产物,我们只能羡慕。
我父亲四十岁生我,母亲也二十八岁,到我十岁左右的时候,爹爹已五十岁,但是他做过革命党,当過将级军官,也有四处旅行的经验。妈妈近四十岁,裹过脚。只会讲乡下话。和人家年轻的妈妈相较只有使我觉得自惭形秽。
家里穷也是一种令人感到羞辱的根源,现在想来这种状况实不可免。我们乡居的时候,每年收租三百石,俨为当地大地主之一。自迁居长沙之后,凡房租电费佣工街上人力车费都为以前所无,我们的衣服食物学费医药也较前倍增。柴米菜蔬以前采摘自田间,现在都要出钱购买,饮水出自城南的白沙井,称为“沙水”,洗涤用水则汲自湘江称为“河水”。每天有小孩兜售,唱呼“要沙水不?”“要河水不?”这种消耗都为额外加添。居城一年,我家即感家用不敷。爹爹自脱离国民党后,只能在各县政府做白头胥吏,自己住在任所,另有开销,薪水沾家仍不足。也不时失业,于是变卖田产。从此我家稻米收入每年只百余石,为以前的一半。长沙的“机器辗米”每石九至十元。长沙东乡的稻米则每石只卖得二元。每年秋收妈妈坐独轮车往乡下粜谷,付税之外所得二百余元,只足供家用之一小部分。卖田的一千五百余元,存入一家米厂,凭存折支取。我上中学的六年期间即每两三月必往连本带息地支用,因此储蓄浸淫目减。到抗战前一年我上南开大学时,这本存折的底数已低至最后的一百元。
我上中学的时候上衣必穿制服,黑色粗布,上有领童。但是裤子没有限制。时尚的为蓝色哗叽制,可以烫出笔直的褶痕,男孩子头发沾油,皮鞋擦亮,穿着这样哗叽的裤子,最为女孩欣赏。我为着自己的时髦,逼着妈妈从她悭吝的口袋里五元十元地掏出来,供我作赶上时尚的花费。她稍一推拒我就蹬脚叫嚷。这时候我从没有想到母亲面对着入不敷出的家计,丈夫也快六十岁,又丝毫无增辟财源的可能,心中的焦虑与恐慌了。
我并不是全无心肠,完全不曾感受母爱。只是天性的母子之情,总被这些环境上的因素笼罩着去了。
我还记着我第一次进住宿的学校,妈妈托人带来的一篮盐蛋与皮蛋。蛋壳早已洗净。盐蛋也曾煮熟,上有她用毛笔写着“皮”“盐”。其实这样的标记已无必要,我见着就吃,也不分黑白,只吃得腹痛为止。倒只有多少时候以后。想及她搓糠灰、拌盐水、洗蛋壳,又在蛋壳上一笔一画写字的爱子之情。我离家的时候妈妈替我收拣行装,她亲手将我的衬衫尾插入裤中,嘴里说:“要不是养育你一场,也没有这样的牵挂了。”说时眼睛涸湿。我当时并没有如何的感动,也要待到以后两地隔阂,才记起如斯的细婉情节。我将考大学的日程预先写信告她。后来妹妹说,到那天上午和午后妈妈再三地说:“你哥哥正在用心咯!”
抗战之后不仅我投笔从戎,弟弟也进辎重兵学校。他有次在家信里提及在某处宿营。据父亲说妈妈一听及宿营,头顶上没有房屋掩盖。立即就哭。我曾在缅甸负伤,实际是腿上轻伤,只不过裤裆被撕去一块,上面血迹斑斓。我将这卡叽裤带回作纪念。至此已事隔经年,妈妈见着仍是流泪纵横。
妈妈这一代的女性。她们的生命与前途,不由自身做主。她自小就做了外祖父教条下的牺牲品。人家的女儿已开始入学,她不得入学,人家的女儿已放足她仍是被逼裹足。以后则只有相夫教子,做传统的贤妻良母。可是传统的贤妻良母仍有她们赢得的报酬,我父亲在珍珠港事变前一月去世。他弥留时对妈妈说:“我们有两个好儿子,让你去享福吧。”不料她所享之福不过起先随着我们,后来随着妹妹及妹夫南北奔波,在轮船上搭地铺,在卡车上坐车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吃带糠屑的配给米。她夸告邻居:她的两个儿子都可以到美国去,只因为照顾亲娘,不愿离去。其实则两个儿子都在打算盘前往美国自寻出路。他们回时只在母亲无碑的坟前惆怅徘徊。
妈妈说:“我不要你们如何服侍我,只要不使我牵肠挂肚就好了。”在20年代和30年代她说的可能代表当日一般为人母者的衷心之言。
1950年我在日本,弟弟在美国,妹妹也往青岛,留着母亲在湖南。在土地改革期间幸亏乡人留情,他们公认我家对付佃农虽属剥削,却无刻毒情事,所以除了房屋家具衣服和妈妈积储的金饰一并没收之外,准予放行,未作人身上的留难。从此她受我妹妹及妹夫赡养。
1952年弟弟已获得博士学位,即一意返国,妹妹也来信说妈妈在亲手造萝卜千、腊八豆,准备欢迎儿子。这时候我自己已不能回国。但是也仍在劝阻弟弟回国。从此母亲即再未与儿子见面。
她最后三年不能行动,风瘫卧床,凡洗涤饮食都赖我妹妹服侍。最后因脑溢血去世,也无人在侧,只有我外甥女返家发现姥姥已无呼吸,才传告邻居。我想她希望和儿子见一面的痴望,使她挣扎了这许多岁月。我想时不忍想,常常找其他情事推托。家琦是我的弟妇,她说我弟弟有时夜中醒来仍在哭着,他已在梦中见到妈妈。以他的习性,他不会赞同我发表这篇文字的。只是我已经写过一段中国近代史,以上这节人生经验,也是历史的见证。我不能假装着“纯孝”,或是永。远藏匿着心头隐痛,而将此节史料遗弃,也将妈妈及和她同一代的母亲的牺牲抹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