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系统评价恩他卡朋治疗帕金森病(PD)症状波动的疗效.方法 采用Pubmed、Embase、Cochrane Database及其他互联网公共搜索引擎作为检索工具,检索国内外1966-2007年6月已发表的有关恩他卡朋对照、安慰剂治疗PD症状波动的临床研究资料.由2位研究者独立评价研究质量.使用Revman 4.2.1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共纳入10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研究(共221
【机 构】
:
20009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科,20009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科,20009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科,20009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系统评价恩他卡朋治疗帕金森病(PD)症状波动的疗效.方法 采用Pubmed、Embase、Cochrane Database及其他互联网公共搜索引擎作为检索工具,检索国内外1966-2007年6月已发表的有关恩他卡朋对照、安慰剂治疗PD症状波动的临床研究资料.由2位研究者独立评价研究质量.使用Revman 4.2.1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共纳入10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研究(共2212例患者),结果 表明恩他卡朋治疗PD伴症状波动的患者有延长"开"期、缩短"关"期、减少每日左旋多巴剂量(WMD=-1.41,95%CI-2.09~-0.72)和改善"开"期运动症状及生活质量的趋势,然而与安慰剂比,恩他卡朋可以增加异动症的发生率(OR=2.00,95%CI 1.55~2.58).结论恩他卡朋可以改善PD症状波动,同时也需要更多设有相同判效指标的大样本高质量RCT研究进一步证实。
其他文献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越来越多的致病基因得到定位和克隆,而癫痫的遗传学研究则是神经系统疾病领域中发展最快、最活跃的部分.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患病率为0.4%~0.7%,其中约50%的癫痫与遗传有关.到目前为止,已发现有200多种基因可能与人类或动物的癫痫发病有关,其中已明确的与单基因遗传性癫痫有关的致病基因有65种(表1)。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的嗅觉功能改变特点.方法 对37例临床确诊的50岁以上PD患者和95名年龄匹配的健康中老年人进行T&T主观嗅觉识别阈测试和嗅觉事件相关电位(olfactory event related potentials,OERP)检查,比较其主观嗅觉识别阈和嗅觉事件相关电位P2潜伏期的差异.结果 ≥70岁的PD患者左、右侧鼻腔主观嗅觉识别
睡眠惯性(sleep inertia,SI)也称睡眠惰性,是指唤醒后立即出现的暂时性的低警觉性、迷惑、行为紊乱和认知能力、感觉能力下降的状态[1].睡眠惯性受前期睡眠情况、睡眠结构、昼夜节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当存在睡眠剥夺情况下明显加重,因此睡眠惯性对从事持续、复杂或单调但需要保持高度注意力的工作(如飞行员、雷达监控等)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参阅近期国内外文献作一回顾。
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利钠肽家族的一员,其与心房利钠肽A受体(natriuretic peptide receptor A,NPRA)结合而发挥其生理作用[1]。
肌张力障碍(dystonia)是一类以主动肌和拮抗肌不协调、持续收缩而引起的重复扭曲运动和(或)面部、颈部、躯干、肢体的姿势异常为特征的运动障碍疾病.肌张力障碍临床表现多样,当收缩时间短时,肌张力障碍性运动可表现很快,类似肌阵挛;当运动具有节律时,可表现为肌张力障碍性震颤,此外亦可在不同的活动或姿势时发生不同的改变,并可以是刻板性运动。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19岁,主因"进食不佳,头晕2个月,皮疹1个月,烦躁不安10 d"于2008年2月22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个月出现头晕,进食不好。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于2000年已达10%,约1.3亿;预测到2020年将超过16.7%,达2.43亿,年龄结构呈现快速老化的态势.因此,在国民人均收入不高、社会保障和医疗保健体系不够健全以及技术尚不甚发达的条件下,我国提前进入了老龄化阶段,呈现"未富先老".老龄化同时带来养老、健康、就业问题.60岁以上老年人中痴呆致残率最高,占11.2%,明显高于心(5.0%)脑血管(9.5%)病、骨骼肌
软骨瘤属于进行性软骨内化骨发育不良或增牛紊乱的良性骨肿瘤,身体任何有软骨的骨骼均可发生软骨瘤,但颅内软骨瘤(intracranial chondroma)较为罕见.WHO最新的神经系统肿瘤分类(2007)将其归至脑(脊)膜的肿瘤(间叶性,非上皮性肿瘤),定义为良性肿瘤。
多年来,溶栓和脑保护一直是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核心问题.虽然国内外关于脑保护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投入巨大,但干预措施收效甚微.因此,对于脑保护治疗及研究的现状和今后的方向有必要进行认真分析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