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特别是孔子的人文教育思想为依据以马克思关于人性的理论和人的本质的学说为理论基石,论述了在现代社会的大环境中,学校的班级管理要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具体措施:关注学生的个人感受、营造和谐环境、激发物质和精神需求、个性和合作相结合,从不同角度体现了班级管理中的人文性。文章理论结合实际,层层推进,论据充分,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
【关键词】班级管理;人文关怀;以人为本;个性和合作;和谐发展
班级管理是教书育人的第一战线,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情感的交融与互动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体主体性的得到高扬,班级管理也要与时俱进,大力彰显和倡导人文关怀,充分体现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表现在思想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要充分的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帮助人,并在对人性关怀的基础上肯定人的主体精神和首创精神。班级管理体现“以生为本”的精神,可以焕发学生固有的生机和活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并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教育最高境界。
1 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人文内涵
老子的人文关怀体现为对个体生存样态和生命的尊重。《老子》十七章:“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老子认为,在“圣人”眼中,万物平等,众生平等,“圣人”不干涉百姓的生活,人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可以随自己的喜好做事情。这就为人们突破狭隘的视界,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关爱他人提供了理论前提和想象的空间。庄子继承了老子“自然无为”的思想,将老子的人文关怀理念进一步发扬光大。《庄子·在宥篇》说:“闻在宥天下,未闻治天下也。”“宥”即是宽容,意思是说“圣人”以博大的胸怀包容天下百姓,任他们自在的生活。宽容的集中表现就是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尊重生命的个性。孔子以“成人成才”为目标,主张面向全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关注学生的品行修养,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孔子教育思想的人文性体现在几方面:(1)“有教无类”体现了教育对象的广泛性,要求我们的教育面向全体,实现全面发展。孔门弟子来自广泛的社会面,社会地位也十分复杂,如颜回身居陋巷;公冶长曾是犯人;子路食藜藿,曾百里负米供养母亲。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出身贵族世家的仅,最富有的是子贡。(2)“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体现了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要求我们的教育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他反复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即启发诱导应以学生的学为基础,既以学为依据,又以学为归宿,他所提倡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则揭示了求学的三种心理状态及其对学习的影响。(3)“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关注学习方法的迁移性和创新性,要求我们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思考的重要性 ,其提倡的“温故而知新”从很大程度上说就突出了创新意识,他在运用西周礼学思想时,则大胆地进行了损益,“以述为作”,体现了很强的创新精神。
2 马克思关于人性的理论和人的本质的学说为思想教育加强人文关怀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思想教育加强人文关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属性的满足。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满足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 马克思的这些论述明确表明人来自于自然界所具有的自然属性是第一位的。这就要求我们要以科学的眼光正确看待人的自然性,同时对受教育者的物质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满足受教育者的自然需求、注重受教育者的物质利益是思想教育加强人文关怀的表现。因而思想教育工作要更人性化,做到理解、关心和尊重受教育者正常的物质利益需要。毛泽东同志也说过“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 因此不能一味的用精神激励的方法,而要更多的实施物质激励,引导受教育者将自己的内在物质需要转化为奋斗的动力。(2)人的发展要丰富和发展人的社会性。马克思指出:“人不是单个人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思想教育人为关怀的指向是人的发展,尤其是人的社会性的丰富,人的主体性的增强,人的精神境界的提高。思想教育的人文性对人的社会性的丰富和发展方面就表现为终身教育,就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促使人不断的社会化,不断的适应和融入社会之中,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3)人的精神属性是人区别于动物和人之为人的重要特征。因此受教育者正确世界观的形成和丰富人的精神属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人文关怀的重要维度,思想教育人文关怀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人的世界观的教育和培养,我们在培养人、塑造人的时候真正运用理性的分析方法帮助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认知,进而一步步转化为情感、意志、信念直至行动,从而丰富人的精神家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同时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的同时人的精神层次本身就得到了提高,人的精神属性也才得到了丰富。
3 在班级管理中提倡“人文教育”的理念创新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班级管理处于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在这个体系中,人文理念贯穿到日常工作中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首要因素。加强人文关怀研究,在加强和改善思想教育工作方面注入新的人文内容,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更多的注重人文关怀,真正做到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确保思想教育工作卓有成效,这是素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和谐社会和和谐校园的综合反映。
(1)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别,关注学生的个人感受。人的感受是多层次。班主任要关注学生主体感受上是否满意、是否赞成、是否高兴的情绪反应,充分关注每一个人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关注每一个人的情感,努力创造让每个人都能够根据自己的选择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使人人凭借自身能力提高成绩,促进人的个性、才智和潜能的充分实现。一个班级其实是一个几十名师生的精神共同体,共同体成功聚合,最初的起点全在乎个体的人。因此,班主任应关注学生个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体验到自己是共同体中的一员并愿意接受社会与班级的规则、规范,使每个个体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自我感,并在精神共同体的感召下致力于班级建设的共同愿景,优化班级整体行为,全班同学融入、凝聚到集体行动中。 (2)倡导“可持续发展管理”,营造和谐温暖的人文环境。班级的可持续发展管理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理想境界,它强调人文情感、人文精神、人文关怀的融合与塑造,创造出“无污染”、“无公害”的管理环境。素质教育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并由此出发,针对不同的个性特点,施以有区别的教育即因材施教,使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健康和完善发展。传统教学中大部分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是以训斥、说服、教导的方式,忽视了学生需要被了解、接纳的心理,这其实是一种“污染教育”,“公害管理”。这里说“班级的可持续发展管理”,说到底就是要求班主任用理性的思维去思索,把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事件,在关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所有方面。班级作为实施学校管理的主阵地,班主任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既宽松又有利于他们发展的土壤和环境,在班级这个小社会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使他们的优点尽可能地发挥到极致。
(3)以正面教育为原则,以多鼓励为手段,激发学生的正确物质与精神需要,推动班级和学生的共同和谐发展。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前一个需要得到充分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会显示出激励的作用。我们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是希望通过剔除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负面情绪和思想,来提升他们对自身业成绩的满意度,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追求更高层次需要的信心和欲望。班级管理中的人文关怀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人的世界观的教育和培养,班主任要真正运用理性的分析方法帮助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认知,进而一步步转化为情感、意志、信念直至行动,也要培养他们的良好的情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对外开放的程度也不断扩大,各种思想问题会越来越多,如人的精神家园面临价值失落和意义虚无等问题。班主任进行思想教育就是要使每一个个体都能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去看待这个世界、看待人生,从而丰富人的精神家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产生高尚的精神需要,这样班级和学生才能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4)培养不断学习意识,构建分工合作型团体。学习型班级追求的是“促进学生成长,提高生命质量”, 注重提高班级群体智力,注重通过团体合作,使班级每个成员的知识体系、学习能力、行为习惯朝着有利于自我完善的方向发展。班主任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潜在优势或帮助寻找适合于他的学习方法;不失时机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力,指导学生进入正确的学习过程,这样,学生班级中逐渐获得心灵境界的提升,活出了个体生命的意义,学习型班级也在集体的智慧与活动中不断超越。同时,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和深入,合作学习逐渐成为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强调个性、自我,更应当强调合作、团队。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必须建立相应的合作团队,使班级形成一个稳固团结的整体架构。切忌在尊重学生个性方面,走入另一个误区,变成纵容学生,放任自流,使班级管理如流沙般松散。如班主任可以把全班学生按照不同情况分成不同的小组,如学习小组,体育小组,志愿者小组等等,使学生有了一种真正的团队意识,使他们无时无刻不觉得自己良好的表现是在为自己的团队争光,从而积极地投身于团队之间的竞赛。其次,班主任在管理小组过程中逐渐放手,把处理事情交给学生,使学生们更注意加强团结互助,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团队协作力量。在合作的氛围中,学生会逐渐地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班级凝聚力提高了,学生的个性也在活动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彰显。
我们的教育正逐渐回归为“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具体说教育更能对人的自然需要的满足、对社会关系的丰富、对精神境界的提高。在班级管理中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每一个人的在班集体中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向这个目标迈进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努力创造条,通过人文教育为学生提供不断的精神动力,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教育目的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第442页
[2] 《论语》.
[3] 《老子》.
[4] 王宝祥,牛志强,陈燕慈主编.实用班主任辞典.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
[5] 杨润珊.合作管理:一种值得尝试的班级管理模式.班主任之友,2006(3):17-18
[6] 《教育走向生本》郭思乐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7]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通知,1999年6月22日
【关键词】班级管理;人文关怀;以人为本;个性和合作;和谐发展
班级管理是教书育人的第一战线,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情感的交融与互动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体主体性的得到高扬,班级管理也要与时俱进,大力彰显和倡导人文关怀,充分体现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表现在思想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要充分的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帮助人,并在对人性关怀的基础上肯定人的主体精神和首创精神。班级管理体现“以生为本”的精神,可以焕发学生固有的生机和活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并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教育最高境界。
1 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人文内涵
老子的人文关怀体现为对个体生存样态和生命的尊重。《老子》十七章:“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老子认为,在“圣人”眼中,万物平等,众生平等,“圣人”不干涉百姓的生活,人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可以随自己的喜好做事情。这就为人们突破狭隘的视界,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关爱他人提供了理论前提和想象的空间。庄子继承了老子“自然无为”的思想,将老子的人文关怀理念进一步发扬光大。《庄子·在宥篇》说:“闻在宥天下,未闻治天下也。”“宥”即是宽容,意思是说“圣人”以博大的胸怀包容天下百姓,任他们自在的生活。宽容的集中表现就是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尊重生命的个性。孔子以“成人成才”为目标,主张面向全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关注学生的品行修养,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孔子教育思想的人文性体现在几方面:(1)“有教无类”体现了教育对象的广泛性,要求我们的教育面向全体,实现全面发展。孔门弟子来自广泛的社会面,社会地位也十分复杂,如颜回身居陋巷;公冶长曾是犯人;子路食藜藿,曾百里负米供养母亲。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出身贵族世家的仅,最富有的是子贡。(2)“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体现了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要求我们的教育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他反复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即启发诱导应以学生的学为基础,既以学为依据,又以学为归宿,他所提倡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则揭示了求学的三种心理状态及其对学习的影响。(3)“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关注学习方法的迁移性和创新性,要求我们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思考的重要性 ,其提倡的“温故而知新”从很大程度上说就突出了创新意识,他在运用西周礼学思想时,则大胆地进行了损益,“以述为作”,体现了很强的创新精神。
2 马克思关于人性的理论和人的本质的学说为思想教育加强人文关怀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思想教育加强人文关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属性的满足。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满足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 马克思的这些论述明确表明人来自于自然界所具有的自然属性是第一位的。这就要求我们要以科学的眼光正确看待人的自然性,同时对受教育者的物质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满足受教育者的自然需求、注重受教育者的物质利益是思想教育加强人文关怀的表现。因而思想教育工作要更人性化,做到理解、关心和尊重受教育者正常的物质利益需要。毛泽东同志也说过“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 因此不能一味的用精神激励的方法,而要更多的实施物质激励,引导受教育者将自己的内在物质需要转化为奋斗的动力。(2)人的发展要丰富和发展人的社会性。马克思指出:“人不是单个人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思想教育人为关怀的指向是人的发展,尤其是人的社会性的丰富,人的主体性的增强,人的精神境界的提高。思想教育的人文性对人的社会性的丰富和发展方面就表现为终身教育,就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促使人不断的社会化,不断的适应和融入社会之中,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3)人的精神属性是人区别于动物和人之为人的重要特征。因此受教育者正确世界观的形成和丰富人的精神属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人文关怀的重要维度,思想教育人文关怀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人的世界观的教育和培养,我们在培养人、塑造人的时候真正运用理性的分析方法帮助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认知,进而一步步转化为情感、意志、信念直至行动,从而丰富人的精神家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同时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的同时人的精神层次本身就得到了提高,人的精神属性也才得到了丰富。
3 在班级管理中提倡“人文教育”的理念创新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班级管理处于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在这个体系中,人文理念贯穿到日常工作中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首要因素。加强人文关怀研究,在加强和改善思想教育工作方面注入新的人文内容,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更多的注重人文关怀,真正做到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确保思想教育工作卓有成效,这是素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和谐社会和和谐校园的综合反映。
(1)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别,关注学生的个人感受。人的感受是多层次。班主任要关注学生主体感受上是否满意、是否赞成、是否高兴的情绪反应,充分关注每一个人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关注每一个人的情感,努力创造让每个人都能够根据自己的选择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使人人凭借自身能力提高成绩,促进人的个性、才智和潜能的充分实现。一个班级其实是一个几十名师生的精神共同体,共同体成功聚合,最初的起点全在乎个体的人。因此,班主任应关注学生个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体验到自己是共同体中的一员并愿意接受社会与班级的规则、规范,使每个个体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自我感,并在精神共同体的感召下致力于班级建设的共同愿景,优化班级整体行为,全班同学融入、凝聚到集体行动中。 (2)倡导“可持续发展管理”,营造和谐温暖的人文环境。班级的可持续发展管理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理想境界,它强调人文情感、人文精神、人文关怀的融合与塑造,创造出“无污染”、“无公害”的管理环境。素质教育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并由此出发,针对不同的个性特点,施以有区别的教育即因材施教,使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健康和完善发展。传统教学中大部分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是以训斥、说服、教导的方式,忽视了学生需要被了解、接纳的心理,这其实是一种“污染教育”,“公害管理”。这里说“班级的可持续发展管理”,说到底就是要求班主任用理性的思维去思索,把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事件,在关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所有方面。班级作为实施学校管理的主阵地,班主任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既宽松又有利于他们发展的土壤和环境,在班级这个小社会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使他们的优点尽可能地发挥到极致。
(3)以正面教育为原则,以多鼓励为手段,激发学生的正确物质与精神需要,推动班级和学生的共同和谐发展。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前一个需要得到充分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会显示出激励的作用。我们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是希望通过剔除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负面情绪和思想,来提升他们对自身业成绩的满意度,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追求更高层次需要的信心和欲望。班级管理中的人文关怀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人的世界观的教育和培养,班主任要真正运用理性的分析方法帮助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认知,进而一步步转化为情感、意志、信念直至行动,也要培养他们的良好的情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对外开放的程度也不断扩大,各种思想问题会越来越多,如人的精神家园面临价值失落和意义虚无等问题。班主任进行思想教育就是要使每一个个体都能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去看待这个世界、看待人生,从而丰富人的精神家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产生高尚的精神需要,这样班级和学生才能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4)培养不断学习意识,构建分工合作型团体。学习型班级追求的是“促进学生成长,提高生命质量”, 注重提高班级群体智力,注重通过团体合作,使班级每个成员的知识体系、学习能力、行为习惯朝着有利于自我完善的方向发展。班主任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潜在优势或帮助寻找适合于他的学习方法;不失时机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力,指导学生进入正确的学习过程,这样,学生班级中逐渐获得心灵境界的提升,活出了个体生命的意义,学习型班级也在集体的智慧与活动中不断超越。同时,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和深入,合作学习逐渐成为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强调个性、自我,更应当强调合作、团队。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必须建立相应的合作团队,使班级形成一个稳固团结的整体架构。切忌在尊重学生个性方面,走入另一个误区,变成纵容学生,放任自流,使班级管理如流沙般松散。如班主任可以把全班学生按照不同情况分成不同的小组,如学习小组,体育小组,志愿者小组等等,使学生有了一种真正的团队意识,使他们无时无刻不觉得自己良好的表现是在为自己的团队争光,从而积极地投身于团队之间的竞赛。其次,班主任在管理小组过程中逐渐放手,把处理事情交给学生,使学生们更注意加强团结互助,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团队协作力量。在合作的氛围中,学生会逐渐地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班级凝聚力提高了,学生的个性也在活动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彰显。
我们的教育正逐渐回归为“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具体说教育更能对人的自然需要的满足、对社会关系的丰富、对精神境界的提高。在班级管理中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每一个人的在班集体中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向这个目标迈进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努力创造条,通过人文教育为学生提供不断的精神动力,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教育目的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第442页
[2] 《论语》.
[3] 《老子》.
[4] 王宝祥,牛志强,陈燕慈主编.实用班主任辞典.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
[5] 杨润珊.合作管理:一种值得尝试的班级管理模式.班主任之友,2006(3):17-18
[6] 《教育走向生本》郭思乐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7]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通知,1999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