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不自禁地保护
妈妈口述
由于我工作忙,美美从3个半月开始就由姥姥姥爷照看。老人帮了我很大的忙,让我非常放心。可是同时,另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老人毕竟心疼孙辈,在照顾美美的时候,真的是事事精细又小心,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到了冬天,他们怕孩子冻着,基本上就不带她下楼去玩。这样,孩子在冬天还真是不怎么生病,可很快,精养细雕的后果就显现了。美美胆小,和同龄孩子在一起不会玩儿,尤其是刚上幼儿园那会儿,几乎不和小朋友一起游戏,要么就是被动地听小朋友指挥。我注意到这个问题以后,主动组织了几次家长孩子们的聚会,把美美放在同伴群体中,不干涉、不命令,给她玩耍的自由。现在,她变得越来越受小朋友喜爱,社交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
对待宝贝,我们难免会面临一些“关心则乱”的场面。总想对他再好一点,再保护一些,倾尽自己所有的力量也在所不惜。尤其是隔代的老人们,还有些高龄妈妈,好不容易才生下宝贝,没法不保留着种种谨小慎微的做法,怕孩子不高兴、怕孩子受委屈,更怕孩子生病、怕孩子长大了不好好学习……
虽然明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必要性,但是当孩子真正站在自己面前的时候,我们往往又不知道该给他怎样的自由。难道放手真的会对宝贝好吗?那么我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放手呢?
一点点放手
30年前的孩子,没有现在这么多学业压力;30年前的马路上也没有现在这么多的车辆。大院里的小朋友们可以经常在一起疯,家长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所以,那个年代的放养是自然而然的。而现在,孩子们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少,来来去去的车辆也平添了一份不安全的因素。这个时候谈放养,不再纯粹是空间上的放养,而是一种心态,一种帮助孩子的心自由飞翔的努力和付出。
今天,放养的真谛在于:尊重儿童的自主性,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提供给孩子成长的空间。相信孩子有自己做事的能力,相信他们有能力面对挫折和失败,有能力解决在同伴交往中发生的问题,有能力……那么,家长们可以做哪些放手呢?
放手玩,
在干净和自由之间找平衡
玩耍是孩子了解世界的方式。水、沙子、森林、大山、土坑……越是和自然亲近,越会让孩子欣喜若狂。孩子的要求不高,并不一定非要到著名风景区去,家门口的小石头、沙子、小桶、铲子、泥巴、秋千、小土坡,就能让他们玩个够。
青青妈妈的担心:
“又是泥巴又是灰的,那该多脏啊,衣服容易弄脏不说,孩子生病了怎么办?”
放手的理由
孩子不可能不接触细菌。在自由活动和一尘不染之间,一定要找到平衡。孩子的成长需要活动,因此只要注意正确的卫生习惯,比如勤洗手换衣等,就没有什么大碍。如果希望孩子勇敢、聪明,就要让他们在小的时候多接触大自然,多到户外进行体育活动。这不光能增强体魄,更重要的是他们在玩的时候感受到了快乐。这样的快乐,能让他们情绪积极。那些动辄就哭闹发脾气的孩子,有的时候其实就是运动得不够,精力没有完全释放出来。
放手玩做,
责任感在承担中产生
放手让孩子做能做的事情,其实也是在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我们经常能看到,孩子明明已经能自己吃饭了,大人还要喂他,甚至还追着喂。
嘉宇妈妈的担心:
“宝宝2岁多了,我帮他穿衣吃饭他就闹,但是他自己也不会啊。”
放手的理由
无论我们愿不愿意,孩子到了两岁左右,脾气见长,显得不听话了,这就是“可怕的两岁”。他们不听话常常是因为他们有做事情的愿望,但一时能力还达不到,于是做不到的结果让他们很沮丧!
所有的孩子,都需要一种自我实现的成就感,无论这种成就感在大人眼里多么“小儿科”,但对孩子来说都是重要的,是大人给予不了的。所以,当父母帮他的时候,他会莫名发火,大声说“不要你管,我自己来”。这就是需要家长放手的时刻,也正是让孩子做力所能及事情的好时机。比如让孩子把玩具放回原处,让孩子自己吃饭,让孩子帮忙把苹果皮放到垃圾桶里。这种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既可以培养孩子的生活好习惯,让孩子懂得对自己对他人都要爱护,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意识。
放手探索,
兴趣和专注同步长
放手让孩子独立探索,帮助孩子提高问题解决能力,这种授之以渔的方式,最能给予孩子成长的力量。
小曦妈妈的担心:
“每当看见小曦乱搭积木的时候,我都忍不住想去帮他一把。但是有时候我刚帮他放好,他就又自己拆掉了重新来。”
放手的理由
我们都期望孩子有浓厚的求知欲,因为这样孩子才会自发地去学习新知识。可喜的是,大多数孩子天生就有这样爱学习的兴趣,而在成长的过程中,呵护这种爱学习的动机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蒙台梭利把孩子的游戏、做事都称为工作,她坚持在儿童工作的时候,成人要尽可能地避免干扰孩子,更不能不合时宜地帮助孩子。我们家长经常会控制不住自己,时不时在他拼图的时候,拼插玩具的时候想去搭把手,免得他出错。然而这种克制不住的愿望,事实上是帮助孩子跳过了他们需要经历的重要一步,那就是“试误”。孩子们是在尝试错误中学习的,如果我们直接把结果告诉了他们,那就剥夺了他们体验试误的过程。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小小科学家,保护他们的科学热情,就是要给他们独立做“科研”的自由天地。而且,在孩子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而不被打扰时,你会看到他的专注力在成长。
智慧放养3大招
第一招
调整心态,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
当孩子冬天里想在户外奔跑的时候,我要不要给他再多穿一件?当孩子自己动手洗小袜子的时候,我要不要帮他再多搓一下?当孩子与喜欢欺负人的大块头一起玩的时候,我要不要带他离开?当生活中这些问题随时出现的时候,也许我们最需要的是扪心自问一句:“我相信自己吗?”
我们是否相信自己平时对孩子能力的培养,是否相信自己面对问题时的判断,是否相信自己有能力接受孩子的失望和一时的做不成?当我们能用平稳的心态迎接这一切的时候,我们的心态也会自然而然地影响到孩子的情绪,他们会从中学习到淡定和自信,会更加积极地去自我生活。所以与其说智慧放养是要给孩子多一份信任,不如说智慧放养是在考验我们的心态,是我们对自己的信任。
第二招
用示弱的姿态映衬孩子的强大
我们都会有类似的经验,那就是在不同的关系之中,我们的角色会很不一样。和有的人在一起,我们很想保护他,和另一些人在一起,我们很想依赖他。作为成人,生活经验和生活能力本来就比孩子强,孩子会很自然地依赖大人。这个时候,为了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我们需要适当使用一些“小手腕”,用示弱的姿态来映衬孩子的强大。比如我们也有不懂、不会的时候,需要请孩子来帮忙;我们也有胆小害怕的时候,需要让孩子来保护;我们也有疲惫不堪的时候,需要孩子来体谅……
“爸爸要拿的东西太多了,你能帮忙拿个小袋吗?”“妈妈不知道这个小熊放哪里好看,你能帮妈妈做个决定吗?”这样的做法,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原来爸爸妈妈也需要我的帮忙,他们会感到自己很有力量,而这种力量是他们成长中重要的原动力。
第三招
给信任画一个圈
智慧放养并不是放手不管,事实上,这种智慧是给信任画了一个圈。当孩子的行为在这个圈里的时候,就是我们给孩子自由的时候,而当孩子的行为到了圈外,可能涉及安全问题,或者和礼仪规矩有关,那么就不在放养的范围之内了。当然,这还和家长的策略有关,对于那些圈外之事,智慧之举还是可以做到“看似放养,实则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智慧妈妈们眼中的圈内外之事
“我觉得孩子的情绪不属于放养的范围,反而是需要家长随时关注的问题。因为孩子的个性和情绪决定了他以后的生活品质。”
——欢欢妈妈,儿子6岁
“我会放宝宝多玩,放她多运动疯跑疯跳,让她自己决定和安排每天做什么,什么时候做,不在所谓的学习上强迫她,毕竟她是幼儿园小朋友还不是小学生。但我不放的是她的习惯,她对人的尊重和帮助是不能忽视的,她还要知道安全和危险。宝宝可能在算数、钢琴等方面能力不强,但她是个非常有责任,懂得关心人的孩子,会开心地承担家务劳动。这点,让我非常知足。”
——美美妈妈,女儿6岁
妈妈口述
由于我工作忙,美美从3个半月开始就由姥姥姥爷照看。老人帮了我很大的忙,让我非常放心。可是同时,另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老人毕竟心疼孙辈,在照顾美美的时候,真的是事事精细又小心,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到了冬天,他们怕孩子冻着,基本上就不带她下楼去玩。这样,孩子在冬天还真是不怎么生病,可很快,精养细雕的后果就显现了。美美胆小,和同龄孩子在一起不会玩儿,尤其是刚上幼儿园那会儿,几乎不和小朋友一起游戏,要么就是被动地听小朋友指挥。我注意到这个问题以后,主动组织了几次家长孩子们的聚会,把美美放在同伴群体中,不干涉、不命令,给她玩耍的自由。现在,她变得越来越受小朋友喜爱,社交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
对待宝贝,我们难免会面临一些“关心则乱”的场面。总想对他再好一点,再保护一些,倾尽自己所有的力量也在所不惜。尤其是隔代的老人们,还有些高龄妈妈,好不容易才生下宝贝,没法不保留着种种谨小慎微的做法,怕孩子不高兴、怕孩子受委屈,更怕孩子生病、怕孩子长大了不好好学习……
虽然明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必要性,但是当孩子真正站在自己面前的时候,我们往往又不知道该给他怎样的自由。难道放手真的会对宝贝好吗?那么我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放手呢?
一点点放手
30年前的孩子,没有现在这么多学业压力;30年前的马路上也没有现在这么多的车辆。大院里的小朋友们可以经常在一起疯,家长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所以,那个年代的放养是自然而然的。而现在,孩子们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少,来来去去的车辆也平添了一份不安全的因素。这个时候谈放养,不再纯粹是空间上的放养,而是一种心态,一种帮助孩子的心自由飞翔的努力和付出。
今天,放养的真谛在于:尊重儿童的自主性,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提供给孩子成长的空间。相信孩子有自己做事的能力,相信他们有能力面对挫折和失败,有能力解决在同伴交往中发生的问题,有能力……那么,家长们可以做哪些放手呢?
放手玩,
在干净和自由之间找平衡
玩耍是孩子了解世界的方式。水、沙子、森林、大山、土坑……越是和自然亲近,越会让孩子欣喜若狂。孩子的要求不高,并不一定非要到著名风景区去,家门口的小石头、沙子、小桶、铲子、泥巴、秋千、小土坡,就能让他们玩个够。
青青妈妈的担心:
“又是泥巴又是灰的,那该多脏啊,衣服容易弄脏不说,孩子生病了怎么办?”
放手的理由
孩子不可能不接触细菌。在自由活动和一尘不染之间,一定要找到平衡。孩子的成长需要活动,因此只要注意正确的卫生习惯,比如勤洗手换衣等,就没有什么大碍。如果希望孩子勇敢、聪明,就要让他们在小的时候多接触大自然,多到户外进行体育活动。这不光能增强体魄,更重要的是他们在玩的时候感受到了快乐。这样的快乐,能让他们情绪积极。那些动辄就哭闹发脾气的孩子,有的时候其实就是运动得不够,精力没有完全释放出来。
放手玩做,
责任感在承担中产生
放手让孩子做能做的事情,其实也是在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我们经常能看到,孩子明明已经能自己吃饭了,大人还要喂他,甚至还追着喂。
嘉宇妈妈的担心:
“宝宝2岁多了,我帮他穿衣吃饭他就闹,但是他自己也不会啊。”
放手的理由
无论我们愿不愿意,孩子到了两岁左右,脾气见长,显得不听话了,这就是“可怕的两岁”。他们不听话常常是因为他们有做事情的愿望,但一时能力还达不到,于是做不到的结果让他们很沮丧!
所有的孩子,都需要一种自我实现的成就感,无论这种成就感在大人眼里多么“小儿科”,但对孩子来说都是重要的,是大人给予不了的。所以,当父母帮他的时候,他会莫名发火,大声说“不要你管,我自己来”。这就是需要家长放手的时刻,也正是让孩子做力所能及事情的好时机。比如让孩子把玩具放回原处,让孩子自己吃饭,让孩子帮忙把苹果皮放到垃圾桶里。这种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既可以培养孩子的生活好习惯,让孩子懂得对自己对他人都要爱护,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意识。
放手探索,
兴趣和专注同步长
放手让孩子独立探索,帮助孩子提高问题解决能力,这种授之以渔的方式,最能给予孩子成长的力量。
小曦妈妈的担心:
“每当看见小曦乱搭积木的时候,我都忍不住想去帮他一把。但是有时候我刚帮他放好,他就又自己拆掉了重新来。”
放手的理由
我们都期望孩子有浓厚的求知欲,因为这样孩子才会自发地去学习新知识。可喜的是,大多数孩子天生就有这样爱学习的兴趣,而在成长的过程中,呵护这种爱学习的动机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蒙台梭利把孩子的游戏、做事都称为工作,她坚持在儿童工作的时候,成人要尽可能地避免干扰孩子,更不能不合时宜地帮助孩子。我们家长经常会控制不住自己,时不时在他拼图的时候,拼插玩具的时候想去搭把手,免得他出错。然而这种克制不住的愿望,事实上是帮助孩子跳过了他们需要经历的重要一步,那就是“试误”。孩子们是在尝试错误中学习的,如果我们直接把结果告诉了他们,那就剥夺了他们体验试误的过程。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小小科学家,保护他们的科学热情,就是要给他们独立做“科研”的自由天地。而且,在孩子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而不被打扰时,你会看到他的专注力在成长。
智慧放养3大招
第一招
调整心态,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
当孩子冬天里想在户外奔跑的时候,我要不要给他再多穿一件?当孩子自己动手洗小袜子的时候,我要不要帮他再多搓一下?当孩子与喜欢欺负人的大块头一起玩的时候,我要不要带他离开?当生活中这些问题随时出现的时候,也许我们最需要的是扪心自问一句:“我相信自己吗?”
我们是否相信自己平时对孩子能力的培养,是否相信自己面对问题时的判断,是否相信自己有能力接受孩子的失望和一时的做不成?当我们能用平稳的心态迎接这一切的时候,我们的心态也会自然而然地影响到孩子的情绪,他们会从中学习到淡定和自信,会更加积极地去自我生活。所以与其说智慧放养是要给孩子多一份信任,不如说智慧放养是在考验我们的心态,是我们对自己的信任。
第二招
用示弱的姿态映衬孩子的强大
我们都会有类似的经验,那就是在不同的关系之中,我们的角色会很不一样。和有的人在一起,我们很想保护他,和另一些人在一起,我们很想依赖他。作为成人,生活经验和生活能力本来就比孩子强,孩子会很自然地依赖大人。这个时候,为了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我们需要适当使用一些“小手腕”,用示弱的姿态来映衬孩子的强大。比如我们也有不懂、不会的时候,需要请孩子来帮忙;我们也有胆小害怕的时候,需要让孩子来保护;我们也有疲惫不堪的时候,需要孩子来体谅……
“爸爸要拿的东西太多了,你能帮忙拿个小袋吗?”“妈妈不知道这个小熊放哪里好看,你能帮妈妈做个决定吗?”这样的做法,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原来爸爸妈妈也需要我的帮忙,他们会感到自己很有力量,而这种力量是他们成长中重要的原动力。
第三招
给信任画一个圈
智慧放养并不是放手不管,事实上,这种智慧是给信任画了一个圈。当孩子的行为在这个圈里的时候,就是我们给孩子自由的时候,而当孩子的行为到了圈外,可能涉及安全问题,或者和礼仪规矩有关,那么就不在放养的范围之内了。当然,这还和家长的策略有关,对于那些圈外之事,智慧之举还是可以做到“看似放养,实则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智慧妈妈们眼中的圈内外之事
“我觉得孩子的情绪不属于放养的范围,反而是需要家长随时关注的问题。因为孩子的个性和情绪决定了他以后的生活品质。”
——欢欢妈妈,儿子6岁
“我会放宝宝多玩,放她多运动疯跑疯跳,让她自己决定和安排每天做什么,什么时候做,不在所谓的学习上强迫她,毕竟她是幼儿园小朋友还不是小学生。但我不放的是她的习惯,她对人的尊重和帮助是不能忽视的,她还要知道安全和危险。宝宝可能在算数、钢琴等方面能力不强,但她是个非常有责任,懂得关心人的孩子,会开心地承担家务劳动。这点,让我非常知足。”
——美美妈妈,女儿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