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峰
85后音乐人,文化时评特约专栏作者,并从事作曲及民族歌曲演唱,音乐作品有《我的老母亲》《大地》等
据喜欢八卦娱乐的人士预测,2009年,将是世界经济处在潜伏期,文化娱乐界跳到前台的繁荣之年。有例为证,2009年春晚中出现的东北二人转演员小沈阳、种地农民马广福与刘仁喜,三人共同组成了文化娱乐的三驾马车,咣咣当当地来到了大家的面前,何其娱乐也。
先说小沈阳的来源,被人誉为澡堂子文化的二人转因为赵本山的出现而命运突转,虽然没有正版登陆过央视舞台,但由赵本山和他培养出的徒弟,已经成为这枚硬币的正面,将二人转改造成歌舞剧、电视剧、小品等形式被大众广泛接受,特别是央视春晚,已经非他们不欢了。小沈阳的出名再次证明,二人转这一草根文化,正像野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再说马广福与刘仁喜这二位仁兄,似乎比小沈阳更幸运,小沈阳是从小就在娱乐的舞台上拼杀,算是在舞台上流过汗水和泪水的人,能成为娱乐新星在偶然中有其必然,马和刘则给人吓一跳的感觉,两个种地的也能登上春晚唱《西部放歌》。因央视春晚一夜走红,他们的出场费已从100元大涨到3万元,现有北京多家国家文艺团体及唱片公司想抢签他们。
纵观以上现象,凭借娘娘腔、小发卡、花裤衩和模仿秀一炮走红的小沈阳是否值得大众模仿?马广福、刘仁喜在舞台上能走多远?他们在某种程度上给众多民间艺人带来曙光,也成为众多民间艺人的又一教育案例。但是否真的存在教育意义也颇耐人寻味。
王蒙在谈到这一问题时认为,我们不但需要有模仿秀的天才,更需要提供原型、新型的创造者、发明者,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文化宗师。我们希望得到笑料,更希望笑的背后有洞见式的深邃。我们追求群众的喜闻乐见,我们还期盼对于群众的振聋发聩或者春风化雨或者洗涤启迪……我们需要大众化,也需要化大众。与二人转文化有深厚感情的何庆魁宣称,小沈阳想在艺术上超出师傅赵本山,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小沈阳的表演情节是散的,构不成戏剧冲突。因此,小沈阳身边必须有一个很好的创作团队不断为他量身打造新作品。看来小沈阳是否能够走远,还要看团队的力量是否足够强大。
在没有汽车、电灯的时代,一匹驴子驮着装满道具的箱子,几个一人各自背着自己行当的乐器,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穿塬过村,走动哪里演到哪里,不论村口地头还是舞台剧场……这是上世纪50年代民间艺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可谓是文化艺术的苦行僧,来自民间,反馈于民间,个个称得上是大师。能在演出后吃上顿饱饭就是很满足的事情。弟子跟随师父随学随摸索实践,慢慢独挡一面。改革开放后,高考恢复,艺术的教育开始规范化,随之出现“科班”一词。但能够走进学堂的艺人还为少数,更多的艺人沿袭着传统的学习方式。
从跟班子到现在的艺考热,中国的娱乐业已经今非昔比。今年2月,北电招生,第一天报名就有8000人涌进校园,其中表演系超过1500名。没有考试通过的考生说,“我能唱也能跳,凭什么把我踹了。”一旁站着的还有她的父母,母亲说她会八种艺术,小品二人转什么疯的闹的都能演,还拍过电视剧。一名长相平平面色蜡黄的考生说,现在影视圈偶像派已经饱和了,需要我们这些实力派。你看人家王宝强、黄渤现在多火。
事实上,北电、中戏以及上戏总共培养出的专业人才大约5750人,50年来成为当红明星的尚不到3%。而在北京电影学院,有不少表演系学生毕业后,只能在某些三流影视剧里演“路人甲”或“匪兵乙”。数据只能给大家一个答案,科班也未必是出路。
但小沈阳和马广福与刘仁喜这些草根就是出路了吗?更不是,他们只不过是在一个特殊的媒体、特殊的时段,出现的特殊现象。
听听马广福和刘仁喜怎么说的吧。春晚过后,刘仁喜又被通知来上元宵晚会,他有点郁闷,“我们原本不想来,因为开春了,家里都有田有地。老马在黑龙江有100多亩地,我也有50多亩地,除了上百棵苹果树需要护理,还要给奶牛切割草料,一参加元宵晚会,又得耽误好几天。唱片公司找过我签什么约,咱就是一个农民!当啥歌星?我现在最大愿望就是把地种好,唱歌是为种地服务的。”
马广福说的是,“啥出名呀?啥歌手呀,我在春晚都惦记咱家的100多亩地了。我现在就等着开春4月份之后好好把我家的稻田和旱田都侍弄好,年底有个好收成。如果真有演出邀约,也会考虑,但前提是不能耽误种地。”
这就是最朴素的道理,干啥也不能耽误种地。所以,如果不是真的想要在娱乐圈出名,倒还是可以来模仿一下,像马广富、刘仁喜那样最好,尊重规律,知道自己是从哪儿来的,要到哪儿去,闲了的时候,唱歌种地两不误,娱娱乐,有何不可?并不是诚心要来娱乐圈非搅这一池春水不可的,算是非诚可扰吧。
85后音乐人,文化时评特约专栏作者,并从事作曲及民族歌曲演唱,音乐作品有《我的老母亲》《大地》等
据喜欢八卦娱乐的人士预测,2009年,将是世界经济处在潜伏期,文化娱乐界跳到前台的繁荣之年。有例为证,2009年春晚中出现的东北二人转演员小沈阳、种地农民马广福与刘仁喜,三人共同组成了文化娱乐的三驾马车,咣咣当当地来到了大家的面前,何其娱乐也。
先说小沈阳的来源,被人誉为澡堂子文化的二人转因为赵本山的出现而命运突转,虽然没有正版登陆过央视舞台,但由赵本山和他培养出的徒弟,已经成为这枚硬币的正面,将二人转改造成歌舞剧、电视剧、小品等形式被大众广泛接受,特别是央视春晚,已经非他们不欢了。小沈阳的出名再次证明,二人转这一草根文化,正像野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再说马广福与刘仁喜这二位仁兄,似乎比小沈阳更幸运,小沈阳是从小就在娱乐的舞台上拼杀,算是在舞台上流过汗水和泪水的人,能成为娱乐新星在偶然中有其必然,马和刘则给人吓一跳的感觉,两个种地的也能登上春晚唱《西部放歌》。因央视春晚一夜走红,他们的出场费已从100元大涨到3万元,现有北京多家国家文艺团体及唱片公司想抢签他们。
纵观以上现象,凭借娘娘腔、小发卡、花裤衩和模仿秀一炮走红的小沈阳是否值得大众模仿?马广福、刘仁喜在舞台上能走多远?他们在某种程度上给众多民间艺人带来曙光,也成为众多民间艺人的又一教育案例。但是否真的存在教育意义也颇耐人寻味。
王蒙在谈到这一问题时认为,我们不但需要有模仿秀的天才,更需要提供原型、新型的创造者、发明者,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文化宗师。我们希望得到笑料,更希望笑的背后有洞见式的深邃。我们追求群众的喜闻乐见,我们还期盼对于群众的振聋发聩或者春风化雨或者洗涤启迪……我们需要大众化,也需要化大众。与二人转文化有深厚感情的何庆魁宣称,小沈阳想在艺术上超出师傅赵本山,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小沈阳的表演情节是散的,构不成戏剧冲突。因此,小沈阳身边必须有一个很好的创作团队不断为他量身打造新作品。看来小沈阳是否能够走远,还要看团队的力量是否足够强大。
在没有汽车、电灯的时代,一匹驴子驮着装满道具的箱子,几个一人各自背着自己行当的乐器,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穿塬过村,走动哪里演到哪里,不论村口地头还是舞台剧场……这是上世纪50年代民间艺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可谓是文化艺术的苦行僧,来自民间,反馈于民间,个个称得上是大师。能在演出后吃上顿饱饭就是很满足的事情。弟子跟随师父随学随摸索实践,慢慢独挡一面。改革开放后,高考恢复,艺术的教育开始规范化,随之出现“科班”一词。但能够走进学堂的艺人还为少数,更多的艺人沿袭着传统的学习方式。
从跟班子到现在的艺考热,中国的娱乐业已经今非昔比。今年2月,北电招生,第一天报名就有8000人涌进校园,其中表演系超过1500名。没有考试通过的考生说,“我能唱也能跳,凭什么把我踹了。”一旁站着的还有她的父母,母亲说她会八种艺术,小品二人转什么疯的闹的都能演,还拍过电视剧。一名长相平平面色蜡黄的考生说,现在影视圈偶像派已经饱和了,需要我们这些实力派。你看人家王宝强、黄渤现在多火。
事实上,北电、中戏以及上戏总共培养出的专业人才大约5750人,50年来成为当红明星的尚不到3%。而在北京电影学院,有不少表演系学生毕业后,只能在某些三流影视剧里演“路人甲”或“匪兵乙”。数据只能给大家一个答案,科班也未必是出路。
但小沈阳和马广福与刘仁喜这些草根就是出路了吗?更不是,他们只不过是在一个特殊的媒体、特殊的时段,出现的特殊现象。
听听马广福和刘仁喜怎么说的吧。春晚过后,刘仁喜又被通知来上元宵晚会,他有点郁闷,“我们原本不想来,因为开春了,家里都有田有地。老马在黑龙江有100多亩地,我也有50多亩地,除了上百棵苹果树需要护理,还要给奶牛切割草料,一参加元宵晚会,又得耽误好几天。唱片公司找过我签什么约,咱就是一个农民!当啥歌星?我现在最大愿望就是把地种好,唱歌是为种地服务的。”
马广福说的是,“啥出名呀?啥歌手呀,我在春晚都惦记咱家的100多亩地了。我现在就等着开春4月份之后好好把我家的稻田和旱田都侍弄好,年底有个好收成。如果真有演出邀约,也会考虑,但前提是不能耽误种地。”
这就是最朴素的道理,干啥也不能耽误种地。所以,如果不是真的想要在娱乐圈出名,倒还是可以来模仿一下,像马广富、刘仁喜那样最好,尊重规律,知道自己是从哪儿来的,要到哪儿去,闲了的时候,唱歌种地两不误,娱娱乐,有何不可?并不是诚心要来娱乐圈非搅这一池春水不可的,算是非诚可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