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这就要求思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程标准,努力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体察学生的心理,灵活多样地设计教学活动,启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让学生不但学习社会生活中的理论和知识,而且把这些行为规范中的理论、观点、价值观外化为社会道德品质,使学生在愉快、生动、积极主动地学习中健康成长。然而学生的成长需要学生在一定背景下,也就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丰富的学习资源,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去获得知识、产生认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这一过程中,情景教学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情境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情境教学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陶冶功能和暗示(或启迪)功能。
1.情境教学能够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
在教育心理学上讲陶冶,意即给人的思想意识以有益或良好的影响,就像一个过滤器,使人的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它剔除情感中的消极因素,保留积极成分。这种净化后的情感体验具有更有效的调节性、动力性、感染性、强化性、定向性、适应性、信号性等方面的辅助认知功能。
2.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保加利亚暗示学家G·洛扎诺夫指出:“我们是被我们生活的环境教学和教育的,也是为了它才受教学和教育的。”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接受暗示是人的一种本能,而情境教学,就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学生角色扮演、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诗歌朗诵、音乐欣赏、幽默故事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换言之,情境教学中的特定情境,提供了调动人的原有认知结构的某些线索,经过思维的内部整合作用,人就会顿悟或产生新的认知结构,起到一种唤醒或启迪智慧的作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尝试运用了如下几种情景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中帮助学生成长,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 用新闻图片、录像创设情境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具有真实性。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有价值的新闻报道,使学生了解天下事,获得有关社会、人生、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起到增长见识的作用,也可以使学生摆脱“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尴尬境地;同时还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就像美国《现代新闻报道》的作者华连所说的那样“教诲”“鼓舞”读者,也就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人生观的积极地引导作用。犹记得本市六月初,因蓝藻爆发而引发的饮用水危机,于是在讲授初三“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引用了大量与此有关的新闻图片和专家、国家领导人亲临无锡指导工作的视频片断,最后出示“莫让我们的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的标语。观看中,学生脸上不再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欠揍表情,他们时而发出唏嘘声,时而叹息,甚至有学生当场检讨日常生活中浪费水的不良行为,学生受到了震撼教育。我欣喜地看到,学生开始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反思。在这里,有价值的新闻起到了非凡的教育作用,甚至可以超越教师的“苦口婆心”。
* 用角色扮演塑造情境
小品是学生感兴趣的文娱形式,在课上偶尔采取小品的艺术形式,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融入直接体验,能让同学们在开怀大笑之后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从而指导他们应怎样正确面对来自心理品格、健康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等方面的问题。在学习“学会调控情绪”时,我安排了一个小品和一个学生的即兴表演。小品的内容是: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前座的学生一直大声议论,影响其他同学的观看,引起矛盾,最后在班长的协调下圆满解决矛盾。即兴表演围绕在公共汽车上被人踩了一脚,因不同的出发点、态度产生不同的结果而展开。这两个活动都是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情绪的作用,从而懂得情绪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需要调控,并学会用合适的方法调节情绪,最后做到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能够关注他人的感受,给予他人更多的关心,提升自己的情操。可见,依据教学内容编排的各种小品或学生的即兴表演,既给学生创造了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又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引导学生思考,接受教育,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理论知识外化为真实感知,使学生的认知有展现,情感有渲染,意志品德有分析评价,行为实践有亲自体验,把在课堂上所学的道德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达到德育的目的。
情景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的教学理念,学生真正以主人翁身份参与到课堂生活中来。在情景教学中,我通过认真钻研教材,充分理解、细致体会教材所要表达的情感,立足于现实生活,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实际,立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准确把握学生情感的兴奋点,运用多种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活动,把思想政治课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生活化、实用化,使学生时时感受到真实的学习场景,始终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到学习情境中,最终促进学生知、情、意、行、身心和谐发展,也让思品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1.情境教学能够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
在教育心理学上讲陶冶,意即给人的思想意识以有益或良好的影响,就像一个过滤器,使人的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它剔除情感中的消极因素,保留积极成分。这种净化后的情感体验具有更有效的调节性、动力性、感染性、强化性、定向性、适应性、信号性等方面的辅助认知功能。
2.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保加利亚暗示学家G·洛扎诺夫指出:“我们是被我们生活的环境教学和教育的,也是为了它才受教学和教育的。”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接受暗示是人的一种本能,而情境教学,就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学生角色扮演、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诗歌朗诵、音乐欣赏、幽默故事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换言之,情境教学中的特定情境,提供了调动人的原有认知结构的某些线索,经过思维的内部整合作用,人就会顿悟或产生新的认知结构,起到一种唤醒或启迪智慧的作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尝试运用了如下几种情景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中帮助学生成长,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 用新闻图片、录像创设情境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具有真实性。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有价值的新闻报道,使学生了解天下事,获得有关社会、人生、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起到增长见识的作用,也可以使学生摆脱“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尴尬境地;同时还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就像美国《现代新闻报道》的作者华连所说的那样“教诲”“鼓舞”读者,也就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人生观的积极地引导作用。犹记得本市六月初,因蓝藻爆发而引发的饮用水危机,于是在讲授初三“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引用了大量与此有关的新闻图片和专家、国家领导人亲临无锡指导工作的视频片断,最后出示“莫让我们的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的标语。观看中,学生脸上不再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欠揍表情,他们时而发出唏嘘声,时而叹息,甚至有学生当场检讨日常生活中浪费水的不良行为,学生受到了震撼教育。我欣喜地看到,学生开始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反思。在这里,有价值的新闻起到了非凡的教育作用,甚至可以超越教师的“苦口婆心”。
* 用角色扮演塑造情境
小品是学生感兴趣的文娱形式,在课上偶尔采取小品的艺术形式,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融入直接体验,能让同学们在开怀大笑之后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从而指导他们应怎样正确面对来自心理品格、健康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等方面的问题。在学习“学会调控情绪”时,我安排了一个小品和一个学生的即兴表演。小品的内容是: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前座的学生一直大声议论,影响其他同学的观看,引起矛盾,最后在班长的协调下圆满解决矛盾。即兴表演围绕在公共汽车上被人踩了一脚,因不同的出发点、态度产生不同的结果而展开。这两个活动都是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情绪的作用,从而懂得情绪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需要调控,并学会用合适的方法调节情绪,最后做到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能够关注他人的感受,给予他人更多的关心,提升自己的情操。可见,依据教学内容编排的各种小品或学生的即兴表演,既给学生创造了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又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引导学生思考,接受教育,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理论知识外化为真实感知,使学生的认知有展现,情感有渲染,意志品德有分析评价,行为实践有亲自体验,把在课堂上所学的道德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达到德育的目的。
情景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的教学理念,学生真正以主人翁身份参与到课堂生活中来。在情景教学中,我通过认真钻研教材,充分理解、细致体会教材所要表达的情感,立足于现实生活,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实际,立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准确把握学生情感的兴奋点,运用多种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活动,把思想政治课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生活化、实用化,使学生时时感受到真实的学习场景,始终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到学习情境中,最终促进学生知、情、意、行、身心和谐发展,也让思品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