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在不断进步的同时,我国消防队伍的基层硬件设施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资金投入逐渐增多,消防设施已经逐渐趋近于世界一流水准。但是,与硬件设备的不断完善相比,消防安全管理部门的监督机制等有待完善,相关问题在工作中出现的几率也非常多,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采用科学手段,对消防监督管理机制进行不断完善和健全。
【关键词】消防监督;管理问题;管理机制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新时期下,城市化进程在不断推进的同时,国家对于消防工作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在消防工作开展期间,监督管理是其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对工作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但是,由于受到一些主观以及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得消防监督工作存在了很多问题,对消防工作的有序进行造成了很大阻碍。对此,应该加大对消防监督管理的重视,合理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1、影响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开展的因素
1.1监督执法力度不足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逐渐加快,各大城市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在提升城市整体经济水平的同时,城市的人员变得越来越密集。当前,在城市的发展中,其社区委员会有几百个、行政村会有上千个,而一般以及重点单位更是不计其数。虽然,城市的人口在不断提升,辖区面积在不断扩大,但是,市区消防执法监督干部却少之又少,最终导致消防监督执法力量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严重阻碍了消防监督的执法覆盖面的扩大,在实际的消防监督过程中,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同时,由于督查火患活动的要求相对较高,并且时间也非常紧迫,因此使得监督人员经常超负荷人员超负荷工作。此外,在日常的工作中,还需要参加各种学习以及评比,再加上一些政府机关的一些临时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消防监督执法力度不足问题。
1.2过于强调经济的发展
在城市的实际发展过程中,重视经济轻视消防安全建设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各个城市政府招商引资工作的不断开展,在实际的发展期间,也纷纷建立了工业园区。并且,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使得城市人口也变得越来越多,而在一些比较大型的场所,也建立了相应的消防设施,并且能够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定。但是,针对一些中小型的单位,消防设施仍然不能满足国家的规定和标准。甚至一些社会单位,包括:民营等,其对于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不足,也没有意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使得不能及时落实火灾防范对策等。而对于正处于转型期间的城市,其基础建设项目相对较多,工程量也非常大,然而消防设施建设以及监督管理却不能迎合发展,不能满足建设的整体要求[1]。
1.3消防安全意识相对薄弱
新形态下,各大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然而社会文化以及教育却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使得人民群众在思想上不能意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特别是一些以营利为主的群体,在发展过程中,其更侧重经济效益的提升,对于消防安全工作,常常是保证侥幸的心理,一些必要的消防基础设施是能减少则减少,消防管理工作能不落实就不落实,根本没有意识到火灾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甚至有一些单位在发展期间,对于在检查期间发现的消防安全隐患,在整改期间过于表面化,不能有效的解决实质性问题,除非对其进行严格的处罚,才可以进行整改。
2、完善和健全消防监督管理的新机制的有效措施分析
2.1强化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在重视
为了可以从根本上提升的消防监督管理的水平和效果,在实际的消防工作开展期间,应该对坚持政府主导,不断强化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在重视,并且切实增强安全发展的责任感。在工作开展期间,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树立生命至上的理念,在工作中坚决不能出现以牺牲群众的生命为代价,并将其作为一条必能逾越的红线。同时,在监督工作开展期间,各个部门应该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能够在处理问题时做到举一反三,可以及时的对漏洞进行弥补,能够大力度的对隐患进行排查,确保可以有效避免消防安全事故的出现。此外,政府应该切实发挥出对消防工作的领导作用,对城市消防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和调查,明确消防工作开展期间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制定合理的监督责任制,以便可以有效提升管理水平[2]。
2.2实现多部门联合监管
在消防工作开展阶段,要想确保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效果可以得到有效提高,政府应该制定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切实解决消防部门监督人员不足等问题。在具体的工作开展期间,消防监督部门应该摒弃传统的观念和模式,强化监管,并且与公安派出所的工商以及文化等部门联合检查,对辖区范围内进行严格的把控和管理。同时,在工作中,应该严格的检查合格验收情况,明确消防责任制的落实现状,了解相机制以及消防培训等情况,掌握消防设施的完好情况。在执法过程中,各个部门也应该强化信息的交流和沟通,在发现火灾隐患时,一定要第一时间进行反馈,然后由消防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监督改进。针对一些较为大型的火灾隐患,并且在短时间内无法进行整改的场所,应该联合工商等部门,勒令其关门整,如果必要,也可以借助新闻媒体等,曝光一些火灾隐患较大的娱乐场所等,以保证可以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3]。
2.3建立完善的公安分管消防管理体系
面对现阶段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建立完善的公安分管消防管理体系,实现全覆盖,提升消防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虽然,在以往的消防监督工作中,公安派出所也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为消防监督的有效开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各地各级公安机关的认识以及侧重点不同,使得消防监督工作的开展也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平衡性,最终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出现。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公安派出所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因此,消防部门应该对这一庞大资源进行合理应用,强化对消防的培训工作,保證可以有效解决消防监督执法人员不足的情况,进而促进消防监督工作质量的提升[4]。
2.4对消防监督管理机制进行不断革新
在具体的消防工作开展期间,应该生命至上作为只要目标,对各个单位的消防安全设施进行严格检查,同时对其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教育,保证其可以明确社会消防安全的职责,可以意识到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在具体工作中,可以严格落实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持证上岗机制。同时,对各类媒介进行有效应用,强化对消防安全的宣传,让消防安全工作人员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在工作中对自身行为进行不断规范,从而有效提升监督管理水平。此外,应该对新闻媒体进行合理应用,切实发挥其监督作用,对于一些违反消防规范的单位以及个人,应该对其进行处罚,保证法律的权威性。然后针对一些典型的事例,可以及时曝光,让其可以形成一种舆论氛围,从而可以进一步扩大消防安全监督的影响力,促进工作的开展[5]。 (下转101页)(上接99页)
结语: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社会人口变得更加密集,财富更加丰富,在推动社会良好进步的同时,其消防安全隐患也日益凸显,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很大影响。因此,为了可以更好的促进城市稳定发展,应该给予消防监督工作一定的重视,不断健全和完善监督机制,并切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降低消防问题出现几率。
参考文献:
[1]窦赟.浅谈完善和健全消防监督管理的新机制[J].山东工业技术,2019(01):218.
[2]高炜.浅谈完善和健全消防监督管理的新机制[J].四川水泥,2017(02):243.
[3]李兵.如何健全消防监督管理的新机制[J].消防界(电子版),2016(08):25.
[4]王绍伟.浅谈完善和健全消防监督管理的新机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7(02):241-242.
[5]张文山.消防改革的对策研究[J].四川水泥,2017(02):243.
【关键词】消防监督;管理问题;管理机制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新时期下,城市化进程在不断推进的同时,国家对于消防工作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在消防工作开展期间,监督管理是其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对工作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但是,由于受到一些主观以及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得消防监督工作存在了很多问题,对消防工作的有序进行造成了很大阻碍。对此,应该加大对消防监督管理的重视,合理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1、影响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开展的因素
1.1监督执法力度不足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逐渐加快,各大城市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在提升城市整体经济水平的同时,城市的人员变得越来越密集。当前,在城市的发展中,其社区委员会有几百个、行政村会有上千个,而一般以及重点单位更是不计其数。虽然,城市的人口在不断提升,辖区面积在不断扩大,但是,市区消防执法监督干部却少之又少,最终导致消防监督执法力量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严重阻碍了消防监督的执法覆盖面的扩大,在实际的消防监督过程中,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同时,由于督查火患活动的要求相对较高,并且时间也非常紧迫,因此使得监督人员经常超负荷人员超负荷工作。此外,在日常的工作中,还需要参加各种学习以及评比,再加上一些政府机关的一些临时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消防监督执法力度不足问题。
1.2过于强调经济的发展
在城市的实际发展过程中,重视经济轻视消防安全建设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各个城市政府招商引资工作的不断开展,在实际的发展期间,也纷纷建立了工业园区。并且,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使得城市人口也变得越来越多,而在一些比较大型的场所,也建立了相应的消防设施,并且能够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定。但是,针对一些中小型的单位,消防设施仍然不能满足国家的规定和标准。甚至一些社会单位,包括:民营等,其对于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不足,也没有意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使得不能及时落实火灾防范对策等。而对于正处于转型期间的城市,其基础建设项目相对较多,工程量也非常大,然而消防设施建设以及监督管理却不能迎合发展,不能满足建设的整体要求[1]。
1.3消防安全意识相对薄弱
新形态下,各大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然而社会文化以及教育却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使得人民群众在思想上不能意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特别是一些以营利为主的群体,在发展过程中,其更侧重经济效益的提升,对于消防安全工作,常常是保证侥幸的心理,一些必要的消防基础设施是能减少则减少,消防管理工作能不落实就不落实,根本没有意识到火灾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甚至有一些单位在发展期间,对于在检查期间发现的消防安全隐患,在整改期间过于表面化,不能有效的解决实质性问题,除非对其进行严格的处罚,才可以进行整改。
2、完善和健全消防监督管理的新机制的有效措施分析
2.1强化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在重视
为了可以从根本上提升的消防监督管理的水平和效果,在实际的消防工作开展期间,应该对坚持政府主导,不断强化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在重视,并且切实增强安全发展的责任感。在工作开展期间,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树立生命至上的理念,在工作中坚决不能出现以牺牲群众的生命为代价,并将其作为一条必能逾越的红线。同时,在监督工作开展期间,各个部门应该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能够在处理问题时做到举一反三,可以及时的对漏洞进行弥补,能够大力度的对隐患进行排查,确保可以有效避免消防安全事故的出现。此外,政府应该切实发挥出对消防工作的领导作用,对城市消防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和调查,明确消防工作开展期间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制定合理的监督责任制,以便可以有效提升管理水平[2]。
2.2实现多部门联合监管
在消防工作开展阶段,要想确保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效果可以得到有效提高,政府应该制定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切实解决消防部门监督人员不足等问题。在具体的工作开展期间,消防监督部门应该摒弃传统的观念和模式,强化监管,并且与公安派出所的工商以及文化等部门联合检查,对辖区范围内进行严格的把控和管理。同时,在工作中,应该严格的检查合格验收情况,明确消防责任制的落实现状,了解相机制以及消防培训等情况,掌握消防设施的完好情况。在执法过程中,各个部门也应该强化信息的交流和沟通,在发现火灾隐患时,一定要第一时间进行反馈,然后由消防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监督改进。针对一些较为大型的火灾隐患,并且在短时间内无法进行整改的场所,应该联合工商等部门,勒令其关门整,如果必要,也可以借助新闻媒体等,曝光一些火灾隐患较大的娱乐场所等,以保证可以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3]。
2.3建立完善的公安分管消防管理体系
面对现阶段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建立完善的公安分管消防管理体系,实现全覆盖,提升消防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虽然,在以往的消防监督工作中,公安派出所也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为消防监督的有效开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各地各级公安机关的认识以及侧重点不同,使得消防监督工作的开展也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平衡性,最终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出现。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公安派出所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因此,消防部门应该对这一庞大资源进行合理应用,强化对消防的培训工作,保證可以有效解决消防监督执法人员不足的情况,进而促进消防监督工作质量的提升[4]。
2.4对消防监督管理机制进行不断革新
在具体的消防工作开展期间,应该生命至上作为只要目标,对各个单位的消防安全设施进行严格检查,同时对其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教育,保证其可以明确社会消防安全的职责,可以意识到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在具体工作中,可以严格落实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持证上岗机制。同时,对各类媒介进行有效应用,强化对消防安全的宣传,让消防安全工作人员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在工作中对自身行为进行不断规范,从而有效提升监督管理水平。此外,应该对新闻媒体进行合理应用,切实发挥其监督作用,对于一些违反消防规范的单位以及个人,应该对其进行处罚,保证法律的权威性。然后针对一些典型的事例,可以及时曝光,让其可以形成一种舆论氛围,从而可以进一步扩大消防安全监督的影响力,促进工作的开展[5]。 (下转101页)(上接99页)
结语: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社会人口变得更加密集,财富更加丰富,在推动社会良好进步的同时,其消防安全隐患也日益凸显,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很大影响。因此,为了可以更好的促进城市稳定发展,应该给予消防监督工作一定的重视,不断健全和完善监督机制,并切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降低消防问题出现几率。
参考文献:
[1]窦赟.浅谈完善和健全消防监督管理的新机制[J].山东工业技术,2019(01):218.
[2]高炜.浅谈完善和健全消防监督管理的新机制[J].四川水泥,2017(02):243.
[3]李兵.如何健全消防监督管理的新机制[J].消防界(电子版),2016(08):25.
[4]王绍伟.浅谈完善和健全消防监督管理的新机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7(02):241-242.
[5]张文山.消防改革的对策研究[J].四川水泥,2017(0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