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注浆施工方法的主要机理是通过特制的钻孔向裂缝或者不稳定的土层中注入配制的浆液,从而达到加固或者堵水的作用。将其应用建筑工程中,可有效提升地基的强度、充填裂缝等,保证 施工质量。基于此,本文结合理论实践,先阐述了注浆施工相关概述,然后分析了几种常用注浆施工方法,并提出建筑工程中注浆施工方法的具体应用,希望对推广此项技术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注浆施工方法;渗透注浆;劈裂注浆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建筑工程事业取得良好发展,建筑工程的数量和规模正在不断增加。但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影响质量的因素比较多,极易遇到不良地质和裂缝,为注浆施工方法的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应用技术愈发先进,应用效果愈发显著。基于此,开展建筑工程中注浆施工方法的運用研究就是显得尤为必要。
1、 注浆施工方法相关概述
注浆施工方法是将事先配制好的浆液通过注浆方法和手段,将浆液注入结构内部,,浆液具有一定粘结性,能够和土层空隙及裂缝空隙实现紧密结合,从而提升土层结构的稳定性和裂缝的密实性。和其方法相比,注浆施工方法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施工效率快、施工质量有保证。并且对周围造成的影响比较小,可在从建筑工程结构内部入手,对病害进行有效处理。但在具体应用中,操作人员需要对注浆的压力严格控制,才能保证施工质量。
2、 常用的注浆施工方法
2.1渗透注浆法
配制好的浆液通过渗透的方法,逐步渗入孔隙中,采用此种方法时,需要保证注浆材料和孔隙大小相互匹配。此种注浆施工方法常用的原材料为环氧树脂浆液,多应用在处理低渗透性含泥破碎岩体处理中。其应用机理用传统的压力渗透理论无法有效诠释,多数专家学者人为,渗透注浆的理论是注入的浆液和被注介质的亲和力大于空隙的亲和力,浆液可自动渗入被注介质,而被注入介质则可以自动吸吮浆液,在二者双向作用的基础上,完成注浆。
2.2压密注浆
稠度比较大的浆液灌入事前在钻好的孔中并向周围的土体进行挤压,在整个注浆过程中,容易形成浆泡,浆液的扩散是通过周围土体的压缩来实现,逐步取代周围的土体。在压密注浆的临近区域会形成较大的塑性变形区,远离浆液的区域会形成弹性弹性区,促使土体的密度增加,从而达到加固的目的。
2.3劈裂注浆
劈裂注浆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注浆施工方法,在机械钻孔内部,施加液体压力于土体之上,当液体压力超过劈裂压力后,会形成水力劈裂,增大吃浆量。在注浆孔周围会形成网状浆脉,通过浆脉挤压土体,促使土体加固。此种注浆施工方法也适用于裂缝充填处理和防水层施工中。
3、 建筑工程中注浆施工方法的运用
3.1 在实施墙体中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墙体注浆施工中主要针对墙体发生裂缝的现象,发生裂缝引起的渗漏后,可在楼板和墙体结构之间进行钻孔,然后预埋管道,将配制好的浆液注入钻孔中。灌注材料必须具有很强粘结力的材料,以提升墙体的粘合度可实际的抗剪切强度,以达到抑制强度进一步开裂的效果。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门窗位置非常容易发生渗漏,可在门窗四周进行钻孔,然后采用注浆施工方法进行施工,但必须选择质量好的浆液混合物,完成注浆之后,及时封锁注浆桩管口, 以达到控制浆液干缩避免发生裂缝的效果【1】。同时,对发生渗漏的墙体,要先找到渗漏位置,在墙面上钻孔注浆,以达到改变墙体空心砖密实度的面对,提升外墙的抗渗楼性能,从而控制墙体裂缝和渗漏问题。
3.2在混凝土结构部位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水化热的存在,难免会发生裂缝,裂缝对建筑工程在总体质量、强度、稳定性、使用寿命等皆有较大影响。发生裂缝后可采取注浆施工方法进行处理,按照裂缝发生的具体位置和深度,布设钻孔,每个孔位之间的距离控制在30cm~40cm之间,钻孔直径控制在0.8mm~1.2mm之间,在注浆施工中,浆液存在干缩现象,在混凝土注浆部分发生问题位置的两侧涂抹环氧胶,提升密封效果,避免浆液漫灌,而引发外流现象。
3.3在室内中问题处理中的应用
注浆施工方法可应用室内厨房、卫生间、地下室质量问题处理中, 尤其是厨房和卫生间,用水量非常大,极易发生渗漏问题。发生裂缝后极易引起渗漏。先找到渗漏的位置,然后进行钻孔操作,再进行高压注浆和填充注浆,对发生渗漏的位置及时修补,保证施工注浆位置处于一个平面上,避免在注浆过程中发生填充不均匀的现象【2】。尤其是要开展好钻孔的角度,严禁切割缝和混凝土表面垂直,如果钻孔深度超过200mm,则布孔间距要控制在100~300mm之间。同时,工作人员要及时清理孔底沉渣及碎片,避免孔壁和孔口发生裂缝,保证施工质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理论实践,分析了建筑工程中注浆施工方法的运用,分析结果表明,将注浆施工方法应用到建筑工程中,可有效解决裂缝问题和渗漏问题,避免裂缝进一步扩大,影响结构的稳定性,解决渗漏水问题,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高生.建筑工程注浆技术的应用与施工工艺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19(3):246-247.
[2]陈宝祥.浅谈房屋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注浆技术[J].建筑与装饰,2018(14):151-151.
(作者单位:沈阳北方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建筑工程;注浆施工方法;渗透注浆;劈裂注浆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建筑工程事业取得良好发展,建筑工程的数量和规模正在不断增加。但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影响质量的因素比较多,极易遇到不良地质和裂缝,为注浆施工方法的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应用技术愈发先进,应用效果愈发显著。基于此,开展建筑工程中注浆施工方法的運用研究就是显得尤为必要。
1、 注浆施工方法相关概述
注浆施工方法是将事先配制好的浆液通过注浆方法和手段,将浆液注入结构内部,,浆液具有一定粘结性,能够和土层空隙及裂缝空隙实现紧密结合,从而提升土层结构的稳定性和裂缝的密实性。和其方法相比,注浆施工方法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施工效率快、施工质量有保证。并且对周围造成的影响比较小,可在从建筑工程结构内部入手,对病害进行有效处理。但在具体应用中,操作人员需要对注浆的压力严格控制,才能保证施工质量。
2、 常用的注浆施工方法
2.1渗透注浆法
配制好的浆液通过渗透的方法,逐步渗入孔隙中,采用此种方法时,需要保证注浆材料和孔隙大小相互匹配。此种注浆施工方法常用的原材料为环氧树脂浆液,多应用在处理低渗透性含泥破碎岩体处理中。其应用机理用传统的压力渗透理论无法有效诠释,多数专家学者人为,渗透注浆的理论是注入的浆液和被注介质的亲和力大于空隙的亲和力,浆液可自动渗入被注介质,而被注入介质则可以自动吸吮浆液,在二者双向作用的基础上,完成注浆。
2.2压密注浆
稠度比较大的浆液灌入事前在钻好的孔中并向周围的土体进行挤压,在整个注浆过程中,容易形成浆泡,浆液的扩散是通过周围土体的压缩来实现,逐步取代周围的土体。在压密注浆的临近区域会形成较大的塑性变形区,远离浆液的区域会形成弹性弹性区,促使土体的密度增加,从而达到加固的目的。
2.3劈裂注浆
劈裂注浆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注浆施工方法,在机械钻孔内部,施加液体压力于土体之上,当液体压力超过劈裂压力后,会形成水力劈裂,增大吃浆量。在注浆孔周围会形成网状浆脉,通过浆脉挤压土体,促使土体加固。此种注浆施工方法也适用于裂缝充填处理和防水层施工中。
3、 建筑工程中注浆施工方法的运用
3.1 在实施墙体中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墙体注浆施工中主要针对墙体发生裂缝的现象,发生裂缝引起的渗漏后,可在楼板和墙体结构之间进行钻孔,然后预埋管道,将配制好的浆液注入钻孔中。灌注材料必须具有很强粘结力的材料,以提升墙体的粘合度可实际的抗剪切强度,以达到抑制强度进一步开裂的效果。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门窗位置非常容易发生渗漏,可在门窗四周进行钻孔,然后采用注浆施工方法进行施工,但必须选择质量好的浆液混合物,完成注浆之后,及时封锁注浆桩管口, 以达到控制浆液干缩避免发生裂缝的效果【1】。同时,对发生渗漏的墙体,要先找到渗漏位置,在墙面上钻孔注浆,以达到改变墙体空心砖密实度的面对,提升外墙的抗渗楼性能,从而控制墙体裂缝和渗漏问题。
3.2在混凝土结构部位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水化热的存在,难免会发生裂缝,裂缝对建筑工程在总体质量、强度、稳定性、使用寿命等皆有较大影响。发生裂缝后可采取注浆施工方法进行处理,按照裂缝发生的具体位置和深度,布设钻孔,每个孔位之间的距离控制在30cm~40cm之间,钻孔直径控制在0.8mm~1.2mm之间,在注浆施工中,浆液存在干缩现象,在混凝土注浆部分发生问题位置的两侧涂抹环氧胶,提升密封效果,避免浆液漫灌,而引发外流现象。
3.3在室内中问题处理中的应用
注浆施工方法可应用室内厨房、卫生间、地下室质量问题处理中, 尤其是厨房和卫生间,用水量非常大,极易发生渗漏问题。发生裂缝后极易引起渗漏。先找到渗漏的位置,然后进行钻孔操作,再进行高压注浆和填充注浆,对发生渗漏的位置及时修补,保证施工注浆位置处于一个平面上,避免在注浆过程中发生填充不均匀的现象【2】。尤其是要开展好钻孔的角度,严禁切割缝和混凝土表面垂直,如果钻孔深度超过200mm,则布孔间距要控制在100~300mm之间。同时,工作人员要及时清理孔底沉渣及碎片,避免孔壁和孔口发生裂缝,保证施工质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理论实践,分析了建筑工程中注浆施工方法的运用,分析结果表明,将注浆施工方法应用到建筑工程中,可有效解决裂缝问题和渗漏问题,避免裂缝进一步扩大,影响结构的稳定性,解决渗漏水问题,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高生.建筑工程注浆技术的应用与施工工艺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19(3):246-247.
[2]陈宝祥.浅谈房屋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注浆技术[J].建筑与装饰,2018(14):151-151.
(作者单位:沈阳北方建设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