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论述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转化差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差生的成绩不是不能提高的,只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细心地引导,贯彻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从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入手,改进教学方法,重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用爱心和行动去教育学生,使差生一步步得以转化。
[关键词]播撒爱心,创设机遇,传授方法,提高能力
数学差生是指在数学学习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教学实践表明:差生的存在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有一定数量。差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有家庭的、有智力方面的、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绝大多数都是后天,由于种种环境及非智力因素造成的。作为教师要重视差生的转化工作,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想方设法转化差生,对提高初中数学整体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数学差生的转化谈谈自己的做法:
1 播撒爱心,挖掘闪光点,调动差生学习的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如果教师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学生亲其师,就会信其道,才能效其行。在日常生活中,差生听得较多的是同学的讽刺,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训斥,经常体验不到成功的乐趣,激不起学习的信心,从此就会讨厌学习,甚至造成“破罐子破摔”的恶劣行为。教师应关心差生,善待差生,做到少训斥,多鼓励,千万不可伤害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他们渴望引起别人的重视,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更需要老师的温暖和特别的帮助。
我在教学工作中遇到差生出现的问题:首先,不轻易下结论,尊重他们的人格,为他们承担责任,说声“你没学好,我有责任”,减轻他们的思想包袱。其实,用爱之于打开他们智慧的闸门,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帮助他们找出成绩差的原因,教育他们“对症下药”,让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老师的信任。第三,“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生在学习方面是暂时差的,但是他们在某方面是有很多优点的,教师应该抓住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给他们充分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证明自己的能力,改变同学们对他们的看法,树立信心。
总之,对待差生我坚持“五个不”:不提过去,不揭短,不冷落,不体罚,不操之过急。使差生从内心感到教师是真心诚意的爱护和帮助他们的,感受到“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深刻含义。师生情感的融洽,能促进教和学和谐的统一,调动学生学生的积极性,把他们的聪明才智引导到追求进步、勤奋上来。
2 传授学习方法,提高差生的学习能力
2.1 大部分差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他们往往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模糊不清,死记硬背,生搬硬套,遇到问题不愿动脑筋,直接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教师在解答问题时,要注意启发式教学的应用,引导他们分析问题,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2.2 造成学生学习成绩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学习不得法,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差生往往思维不灵活,不会进行预习、复习,听课时不知道怎样抓重点、难点,不会记简要笔记。所以,我在教学中,注意数学课的特点,渗透学生方法的指导,如指导学生怎样提高听课效率,怎样进行预习复习,怎样自学,怎样培养数学能力等等。
2.3 帮助差生解决学习困难。差生在课堂上听课时,由于种种因素,他们对自己的疑惑和不解之处常常是说不清、道不明,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我在备课时不仅备教材,更重要的是立足于学生的思维,仔细揣摩他们学习的心理,努力体察学生可能发生的困惑和错误之处,做到未雨绸缪,估计在先;其次,在课堂上随时从学生的神态、表情中去观察、揣摩,尽可能掌握学生的思维进展程度,并作出相应的对策。第三,在课外我还组织学生开展“好差结对”的“一帮一”活动,发动优等生帮助学生。学习互帮互学,消除了差生的畏惧情绪;用学生自己语言讲解,又便于差生及时提问;学生互教互学,有利于取长补短,增进友谊。第四、设立“数学提疑簿”,让差生的疑难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
3 创设成功机遇,促进差生主动接受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便会激发起时一步追求成功的力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捕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点”,并有意识地让他们回答问题;或上讲台板演,使他们感到老师的信任,并能引以自豪,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3.1 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及抽象性的学科,这是差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对差生来说,由于他们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方法不恰当,抽象的思维能力较差等原因,造成学习的困难。而直观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性质,并在大脑中建立起所学知识的数学模型。例如:在讲“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我们可以通过几组不同长度的三条大棒,通过学生自己动手,问哪几组木棒可以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木棒之问有何关系?从而引导出上述性质。因此,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差生的注意力。
3.2 创造条件使差生在数学活动中得到成功感。学生如果没有学习动力,就不会产生学习的需要,而从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的成功感,则可产生巨大的动力,我曾经做过这样对比试验:同样内容的数学练习课,在两个平行班用不同的方法组织学生练习,效果截然不同。在甲班用测验的方法,一次性把数学练习题全部给出,让学生一口气做下去。尽管题目有易有难,但大多学生看到那么多题目,从心理上产生了畏惧情绪,甚至根本没有信心做下去,他们或不做,或抄袭,这样一节练习课对他们来说收效甚微的。在乙班,我把练习题分作五个层次,逐步加大难度而依次出示。第一层次的题目是所有学生都有把握获得成功的,将学生划为四组,指定每组学生先在下面做好再上黑板板演。由于题目较简单,一般差生都能解答出米,我就对板演的同学一一表扬,使他们从心理上产生自豪感、满足感、成功感。然后再激发差生做第:二层次的题目,这样差生就不由自主地产生学习的动力和取得成功的欲望,就会自觉、愉快地完成下去,尽管难度逐步加大,由于及时调动了差生的积极性,他们愿意尝试下去。
我在课堂教学中对差生采用适当降低要求,低起点、少步子、多鼓励、少批评和“少吃多餐”等方法,使他们经过的努力,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登上去。当他们取得一点微小的进步的时候,我都及时加以肯定,予以表扬,使之发扬光大。让他们随时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消除自卑感,增加自信心,努力学好数学。
3.3 捕捉学生好胜心理,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差生的求知欲。求知欲有着强有力的刺激作用,它将唤醒并迫使大胆加强工作。捕捉学生的心理,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进行相机引导。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差生也不例外,甚至更为突出,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和好胜心理。依据这种心理,在教学中我采用“挑战”的方法来激发差生的求知欲。如在教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课时,上课开始我在黑板上写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接着向学生说明:我不解方程能很快求出每个方程的两个根之和与两个根之积。我在黑板上写出结果,引起了学生的好奇。继续又讲:我写出的这些结果对不对呢?同学们可以通过解方程来验算。这时我又提出:为什么我能很快求出来呢?是因为我掌握了一个定理才算得这么快。这样,使学生学下去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3.4 紧扣学生期待心理,在数学活动评价中使差生获得满足感。在讲评中,学生都有一种期待心理,就是希望得到好评。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宜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于差生的评价要捕捉每一点进步,使他们感到教师的信任,同伴们的鼓励,从心理上获得满足。在一次数学课上,我出了一道题,让学生思考片刻后,点了一名差生上黑板板演。这道题有两个答案。而这位差生只给出了一种计算结果。我没有立即予以批评纠正,首先肯定该生解题思路的正确成份,方法正确,有很大进步。我接着问:“这道题的结果完全正确吗?式子满足的条件,题目告诉我们了吗?再请这位同学想想还有哪几种可能?”经过我的点拨,该生悟出道理,重新做出了答案。做好后全班以热烈的掌声予以鼓励。该生不但得到成功的愉悦,胜利的满足,而且感到集体的温暖。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学习也是一样的,差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他们今天失一点数学概念,明天丢一个定理、公式,从而越来越跟不上,也就是越来越厌烦学习,成绩也就越来越差。转化差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一项普遍性和长期性的工作,是一项系列工程。差生的成绩不是不能提高,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细心地指导,贯彻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从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入手,改进教学方法,重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使差生一步步得以转化,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关键词]播撒爱心,创设机遇,传授方法,提高能力
数学差生是指在数学学习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教学实践表明:差生的存在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有一定数量。差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有家庭的、有智力方面的、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绝大多数都是后天,由于种种环境及非智力因素造成的。作为教师要重视差生的转化工作,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想方设法转化差生,对提高初中数学整体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数学差生的转化谈谈自己的做法:
1 播撒爱心,挖掘闪光点,调动差生学习的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如果教师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学生亲其师,就会信其道,才能效其行。在日常生活中,差生听得较多的是同学的讽刺,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训斥,经常体验不到成功的乐趣,激不起学习的信心,从此就会讨厌学习,甚至造成“破罐子破摔”的恶劣行为。教师应关心差生,善待差生,做到少训斥,多鼓励,千万不可伤害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他们渴望引起别人的重视,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更需要老师的温暖和特别的帮助。
我在教学工作中遇到差生出现的问题:首先,不轻易下结论,尊重他们的人格,为他们承担责任,说声“你没学好,我有责任”,减轻他们的思想包袱。其实,用爱之于打开他们智慧的闸门,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帮助他们找出成绩差的原因,教育他们“对症下药”,让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老师的信任。第三,“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生在学习方面是暂时差的,但是他们在某方面是有很多优点的,教师应该抓住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给他们充分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证明自己的能力,改变同学们对他们的看法,树立信心。
总之,对待差生我坚持“五个不”:不提过去,不揭短,不冷落,不体罚,不操之过急。使差生从内心感到教师是真心诚意的爱护和帮助他们的,感受到“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深刻含义。师生情感的融洽,能促进教和学和谐的统一,调动学生学生的积极性,把他们的聪明才智引导到追求进步、勤奋上来。
2 传授学习方法,提高差生的学习能力
2.1 大部分差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他们往往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模糊不清,死记硬背,生搬硬套,遇到问题不愿动脑筋,直接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教师在解答问题时,要注意启发式教学的应用,引导他们分析问题,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2.2 造成学生学习成绩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学习不得法,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差生往往思维不灵活,不会进行预习、复习,听课时不知道怎样抓重点、难点,不会记简要笔记。所以,我在教学中,注意数学课的特点,渗透学生方法的指导,如指导学生怎样提高听课效率,怎样进行预习复习,怎样自学,怎样培养数学能力等等。
2.3 帮助差生解决学习困难。差生在课堂上听课时,由于种种因素,他们对自己的疑惑和不解之处常常是说不清、道不明,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我在备课时不仅备教材,更重要的是立足于学生的思维,仔细揣摩他们学习的心理,努力体察学生可能发生的困惑和错误之处,做到未雨绸缪,估计在先;其次,在课堂上随时从学生的神态、表情中去观察、揣摩,尽可能掌握学生的思维进展程度,并作出相应的对策。第三,在课外我还组织学生开展“好差结对”的“一帮一”活动,发动优等生帮助学生。学习互帮互学,消除了差生的畏惧情绪;用学生自己语言讲解,又便于差生及时提问;学生互教互学,有利于取长补短,增进友谊。第四、设立“数学提疑簿”,让差生的疑难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
3 创设成功机遇,促进差生主动接受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便会激发起时一步追求成功的力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捕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点”,并有意识地让他们回答问题;或上讲台板演,使他们感到老师的信任,并能引以自豪,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3.1 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及抽象性的学科,这是差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对差生来说,由于他们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方法不恰当,抽象的思维能力较差等原因,造成学习的困难。而直观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性质,并在大脑中建立起所学知识的数学模型。例如:在讲“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我们可以通过几组不同长度的三条大棒,通过学生自己动手,问哪几组木棒可以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木棒之问有何关系?从而引导出上述性质。因此,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差生的注意力。
3.2 创造条件使差生在数学活动中得到成功感。学生如果没有学习动力,就不会产生学习的需要,而从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的成功感,则可产生巨大的动力,我曾经做过这样对比试验:同样内容的数学练习课,在两个平行班用不同的方法组织学生练习,效果截然不同。在甲班用测验的方法,一次性把数学练习题全部给出,让学生一口气做下去。尽管题目有易有难,但大多学生看到那么多题目,从心理上产生了畏惧情绪,甚至根本没有信心做下去,他们或不做,或抄袭,这样一节练习课对他们来说收效甚微的。在乙班,我把练习题分作五个层次,逐步加大难度而依次出示。第一层次的题目是所有学生都有把握获得成功的,将学生划为四组,指定每组学生先在下面做好再上黑板板演。由于题目较简单,一般差生都能解答出米,我就对板演的同学一一表扬,使他们从心理上产生自豪感、满足感、成功感。然后再激发差生做第:二层次的题目,这样差生就不由自主地产生学习的动力和取得成功的欲望,就会自觉、愉快地完成下去,尽管难度逐步加大,由于及时调动了差生的积极性,他们愿意尝试下去。
我在课堂教学中对差生采用适当降低要求,低起点、少步子、多鼓励、少批评和“少吃多餐”等方法,使他们经过的努力,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登上去。当他们取得一点微小的进步的时候,我都及时加以肯定,予以表扬,使之发扬光大。让他们随时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消除自卑感,增加自信心,努力学好数学。
3.3 捕捉学生好胜心理,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差生的求知欲。求知欲有着强有力的刺激作用,它将唤醒并迫使大胆加强工作。捕捉学生的心理,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进行相机引导。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差生也不例外,甚至更为突出,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和好胜心理。依据这种心理,在教学中我采用“挑战”的方法来激发差生的求知欲。如在教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课时,上课开始我在黑板上写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接着向学生说明:我不解方程能很快求出每个方程的两个根之和与两个根之积。我在黑板上写出结果,引起了学生的好奇。继续又讲:我写出的这些结果对不对呢?同学们可以通过解方程来验算。这时我又提出:为什么我能很快求出来呢?是因为我掌握了一个定理才算得这么快。这样,使学生学下去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3.4 紧扣学生期待心理,在数学活动评价中使差生获得满足感。在讲评中,学生都有一种期待心理,就是希望得到好评。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宜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于差生的评价要捕捉每一点进步,使他们感到教师的信任,同伴们的鼓励,从心理上获得满足。在一次数学课上,我出了一道题,让学生思考片刻后,点了一名差生上黑板板演。这道题有两个答案。而这位差生只给出了一种计算结果。我没有立即予以批评纠正,首先肯定该生解题思路的正确成份,方法正确,有很大进步。我接着问:“这道题的结果完全正确吗?式子满足的条件,题目告诉我们了吗?再请这位同学想想还有哪几种可能?”经过我的点拨,该生悟出道理,重新做出了答案。做好后全班以热烈的掌声予以鼓励。该生不但得到成功的愉悦,胜利的满足,而且感到集体的温暖。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学习也是一样的,差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他们今天失一点数学概念,明天丢一个定理、公式,从而越来越跟不上,也就是越来越厌烦学习,成绩也就越来越差。转化差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一项普遍性和长期性的工作,是一项系列工程。差生的成绩不是不能提高,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细心地指导,贯彻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从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入手,改进教学方法,重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使差生一步步得以转化,顺利完成学习任务。